7 散文诗二首《荷叶·母亲》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7 散文诗二首《荷叶·母亲》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06 07:27:23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冰心




除了你,谁是我。
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散文诗
散文诗是一种现代文体﹐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
散文诗有诗的情绪和想象,像诗一样精粹、凝练,但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而是以散文的形式呈现。篇幅短小,情感细致语言清新雅致。
冰心
原名谢婉莹,中国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
创作的大致内容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以“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正是“爱的哲学”根本出发点。
冰心
读荷
01
品味语言
《荷叶·母亲》
荷叶和母亲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读荷:品味语言
1、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
2、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
3、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4、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雅致的格调
读荷:品味语言
冰心
赏荷
02
勾勒画面
理清情绪
请你阅读4-8自然段,找出描写红莲的句子,说一说你看到了一幅______图。以小标题的形式展示出来。
赏荷:1、勾勒画面
1、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hàn)萏(dàn) 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赏荷:1、勾勒画面
“开满了”“亭亭地”
红莲绽放图
美丽,自信,独立
对美好生命力的赞美
“立着”“亭亭地”
人的志气
2、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qī)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赏荷:1、勾勒画面
雨打红莲图
是什么让你放慢了阅读的速度?
短句,朗读起来充满诗歌的韵味
赏荷:1、勾勒画面
荷叶护莲图
3、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倾侧”“覆盖”
动态的美感
荷叶
温柔
第一次看红莲 第二次看红莲 第三次看红莲
红莲情态
环境描写
作者心绪
赏荷:2、理清心绪
课前预习表:
赏荷:2、理清心绪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天还是菡(hàn)萏(dàn) 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环境
心绪
情态
烦闷?
阴沉的天气
凋谢的白莲
孤单的红莲
赏荷:2、理清心绪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qī)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环境
心绪
情态
不适意?
狂风暴雨
雨打红莲
无法可想
赏荷:2、理清心绪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环境
心绪
情态
赏荷:2、理清心绪
感动?
荷叶
红莲
母亲
“我”
守护
保护
第一次看红莲 第二次看红莲 第三次看红莲
红莲情态
环境描写
作者心绪
开满、亭亭立着
浓阴的天
烦闷
左右敧斜
雷声作了
雨愈下愈大
仍是不适意
荷叶覆盖、不动摇
雨势并不减退
不宁的心绪散尽、感动
赏荷:2、理清心绪
冰心
悟荷
03
体会情感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悟荷:体会情感
母亲 “是” 荷叶
悟荷:体会情感
心中的雨点
困难、 挫折、 磨难、 坎坷
人生中的风雨
我 → 莲花
母亲 → 荷叶
“借物喻人”
课堂拓展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 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 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金色花》
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hàn)萏(dàn) 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荷叶·母亲》
儿童化
中国风
课后作业
1、语言表达作业:作者将母亲比作荷叶,你又想把母亲比做什么呢?仿课文写法(要求:1.真情实感 2.不少于300字)
2、综合活动作业:阅读冰心《繁星》《春水》的其他篇章,和同学讨论作者是如何从细小的事物中,表达自己内心丰富的情感的。单元主题 从不同的角度抒写亲人之间的真挚感情
课题名称 《荷叶·母亲》
授课年级 初中七年级学生
版本教材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
设计理念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遵循“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的课程理念,基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围绕母爱这一永恒主题展开,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体会文章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教材分析 1、版本位置:《荷叶·母亲》是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篇课文。 2、单元要素:亲情,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本单元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加深我们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3、文本内容:本诗以荷叶与母亲为主题,通过荷叶的形态与特性,暗喻母亲的关爱与呵护。诗中以荷叶为线索,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展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4、文本任务:①、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②、品味文章语言的清新典雅;③、学会分析诗中的意象与情感之间的关系,感受作者对母爱的赞扬。
学情分析 已有能力:本节课面向的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诗歌和散文,对于文学有一定的基础,在此之前学习过《金色花》,对散文诗的形式和特点有一定的了解;②、七年级的学生学习过一些有关母爱类的散文,如《秋天的怀念》《散步》,对本课程的学习与理解有一定帮助。 现存困难:难以理解文章的意境与情感之间的关系,品析文章的语言,深入分析文章所蕴含的深刻的情感。 3、预期效果:通过朗读,能够感受文章意境,能够梳理文章内容,品味文章语言;通过朗读和鉴赏,能够感受“荷叶护红莲”所蕴含的细腻而深沉的情感。
教学目标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以及散文诗的文体特点,结合单元学习目标以及《荷叶·母亲》具体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通过朗读,能够感受文章意境。 2、通过朗读,能够梳理文章内容,品味文章语言。 3、通过朗读和鉴赏,能够感受“荷叶护红莲”所蕴含的细腻而深沉的情感。
教学重点 1、通过朗读,能够梳理文章内容,品味文章语言。 2、通过朗读和鉴赏,能够感受“荷叶护红莲”所蕴含的细腻而深沉的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和鉴赏,能够感受“荷叶护红莲”所蕴含的细腻而深沉的情感
课标分析 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1、第四学段(7-9年级)【阅读与鉴赏】 2、核心素养内涵:①、语言运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②、思维能力:把握文章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③、善美创造:感悟母爱,学会表达;④、文化自信:理解作者以清新典雅的语言,表达对母亲由衷的感激和爱恋之情。 3、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教学方法 讲授法:老师讲解作者心绪的变化以及心绪变化的原因,讲解诗中的语言是如何体现清新典雅的特点的; 问答法:询问学生“荷叶”与“母亲”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 朗读法:朗读文中关键的句子,品味语言的清新典雅。 比较法:比较《金色花》与《荷叶·母亲》中的语言风格,深度体会散文诗语言的特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3、课前预习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复习导入引出内容(1分钟) 走进新课 同学们,自古以来,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孟郊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王冕说“慈母倚门清,游子行路苦”,史铁生在《秋天的怀念》中告诉我们母爱是坚强而伟大的,泰戈尔在《金色花》中告诉我们母爱是无私且温暖的。那今天,我们来学习《荷叶·母亲》感受冰心先生心中的母爱。 以复习的形式导入新课,能够起到复习巩固,以旧知联系新知的作用。
(二) 了解文体走进作者 (1分钟) 【教师引导】同学们,这是一篇散文,又是一首诗,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文体吗?我们之前是不是学习过散文诗《金色花》呀,谁还记得散文诗有什么特点吗 【明确】:散文诗,有诗歌的特点,但是不像诗歌那样分平仄押韵,而是以散文的形式呈现。 【教师提问1】同学们,这篇优美而又动人的散文诗,是著名的作家冰心所写的,谁能介绍一下冰心? 【明确】:冰心,原名谢婉莹,作家,诗人。著有诗集《繁星》《春水》。作品以“母爱、童真、自然”的爱的哲学为主题。 【预设回答1】学生回答预习时查找的关于冰心先生的资料 以问答的形式帮助学生了解文体,了解作者,学生的印象更深,也能增加课堂的互动,使学生更有参与感。
(三) 读荷: 品味语言 (2分钟) 【教师引导】:同学们,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大声读出我们的标题:“荷叶·母亲”,你能从这个标题中想到什么? 【教师引导】: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大屏幕展示描述作者心绪的句子)请同学们一起朗读。 【教师提问1】为什么作者要在表达心绪的词语前面加上副词,有什么作用? 【预设】:荷叶和母亲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预设】:语调应比较舒缓,情感从压抑沉重到明朗释然 【预设回答1】:年轻女性的单纯、丰富却又亲切的情感跃然纸上,十分精妙,有一种雅致的格调。 朗读是体会情感的抓手,在朗读中让学生初步感受文章的情感,并体会其中语言的魅力,为下一环节以读带悟打下基础。
(四) 赏荷: 勾勒画面理清心绪(7分钟) 赏荷:勾勒画面 【教师提问1】:同学们,散文诗最美的是画面。请你阅读4-8自然段,找出描写红莲的句子,说一说你看到了一幅______图。以小标题的形式展示出来,并解释拟定原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合作、探究地展示小标题并解释拟定的原因) 【教师提问2】:你看到了一朵怎样的红莲? 【教师提问3】:还看到了什么图? 【教师提问4】:是什么让你放慢了语速? 【教师提问5】:还看到了一幅什么图? 【教师提问6】:你看到了一朵怎样的荷叶? 赏荷:理清心绪 【教师引导】:课前让同学们自主预习,完成课前预习表,现在我们来检查预习情况。(附表格1) 【教师提问1】:当我第一次看见荷花时,荷花的情态、当时的环境和我的心绪分别是怎样的? 【教师提问2】:“我”烦闷的原因? 【教师提问3】:那第二次呢? 【教师提问4】:“我”不适意的原因? 【教师提问5】:那第三次的情况是怎样的? 【教师提问6】:作者因何而感动? 【教师引导】:根据我们刚刚的分析,同学们检查自己的表格是否填对了呢?(附表格2) 【预设回答1】:找到文章第四自然段,红莲绽放图(开放性答案,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即可。提醒学生在其他人回答时做好笔记。) 【预设回答2】:“开满了”“亭亭地”展示了红莲的美丽、大方与自信,体现了作者对美好生命力的赞美。 【预设回答3】:找到第五自然段,雨打红莲图(语速缓慢) 【预设回答4】:有许多逗号,将句子主题进行切分,放慢了语速,朗读起来充满诗歌的韵味(由教师引导整合答案) 【预设回答5】:找到文章第六自然段,荷叶护莲图。 【预设回答6】:“倾侧”“覆盖”有一种动态的美感,让人想到父母对我们的保护,体现荷叶的温柔。 【预设回答1】:第四自然段找出“开满、亭亭立着”“浓阴的天”“烦闷 ”。 【预设回答2】:阴沉的天气、凋谢的白莲、孤单的红莲。 【预设回答3】:第五自然段找出“左右敧斜”“雷声作了、雨愈下愈大”“仍是不适意”。 【预设回答4】:雷声大作,倾盆大雨;为凋谢的白莲感到惋惜;担心红莲像白莲一样凋谢。 【预设回答5】:找到第六到第八自然段的“荷叶覆盖、不动摇”“雨势并不减退”“不宁的心绪散尽、感动”。 【预设回答6】:荷叶被红莲保护,“我”被母亲保护。 描述散文诗画面,并以小标题的形式展开,能够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五) 悟荷: 体会情感 (2分钟) 【教师引导】:同学们,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让我们再次回到散文诗标题《荷叶·母亲》。 【教师提问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最后一自然段,思考:荷叶和母亲之间有什么联系?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教师提问2】:作者说当心中的雨点来临时,母亲会化作保护我们的荷叶,那“心中的雨点”指什么? 【教师明确】;所以“心中的雨点”就是我们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坎坷与磨难,是我们人生中的风雨。而母亲,会在我们心中的雨点来临时,化作我们的港湾,是我们永远的避风港,这就是荷叶对红莲的爱,是母亲对孩子的爱。 【教师提问3】:作者这种由荷叶保护红莲从而联想到母亲保护“我”的写作手法是什么? 【预设回答1】:母亲是荷叶。 【预设回答2】:学生从“心中的雨点”出发,将自己生活中遇到挫折与母亲的关爱联系在一起,然后运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阐述“雨点”的含义。 【预设回答3】:借物喻人。 从标题入手,能够自然而然地引出“荷叶”和“母亲”的关系,为体会文章情感做好铺垫。
(六) 课堂拓展 对比赏析 (1分钟) 【对比分析】:《金色花》与《荷叶·母亲》都是散文诗,他们的语言风格有什么区别? 《金色花》:作者巧妙地运用动词、形容词等,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个性化语言现象,赋予了整首诗强烈的儿童化特征,使得诗歌的语言充满了童心与童趣。 《荷叶·母亲》:语言具有明显的中国风特征,运用自然、古朴又灵动的语言形式,借用荷叶与红莲的形态,表达了真挚动人的母爱。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深入地理解散文诗可以用不同的语言风格来体现清新典雅。
(七)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分钟) 【作业布置】: 1、语言表达作业:作者将母亲比作荷叶,你又想把母亲比作什么呢?仿课文写法(要求:1.真情实感 2.不少于300字) 2、综合活动作业:阅读冰心《繁星》《春水》的其他篇章,和同学讨论作者是如何从细小的事物中,表达自己内心丰富的情感的。 【课堂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随时都融入了父母浓浓的爱。也许是清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是上学时整齐的书包,又或是临睡前掩紧的被角。用心去爱孩子已经成为父母的习惯,当风雨袭来时,他们都会将孩子紧紧地搂在怀里。在他们爱的保护伞下,一切暴风雨都会过去。 课堂小结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整堂课的重点,本次作业布置的目的是训练学生将课堂所学内容进行迁移的能力,感受父母在生活中对自己的爱。
板书设计 荷叶·母亲 冰心
附表格1:
第一次看红莲 第二次看红莲 第三次看红莲
红莲情态
环境描写
作者心绪
附表格2:
第一次看红莲 第二次看红莲 第三次看红莲
红莲情态 开满、亭亭立着 左右攲斜 荷叶覆盖、不摇动
环境描写 浓阴的天 繁杂的雨声 雷声作了 雨愈下愈大 雨势并不减退
作者心绪 烦闷 仍是不适意 不宁的心绪散尽、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