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升初分班考基础知识检测卷-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艺术与历史息息相关,宫殿建筑精美壮丽□故宫博物院记载着明清两代的辉煌□书法艺术美轮美奂□《兰亭集序》成为了文化传承的瑰宝□京剧国粹源远流长□《霸王别姬》见证了京剧表演的发展□
1.在“□”内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对这段话所表达的观点,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同的艺术各具特色 B.艺术见证历史发展
C.京剧艺术别具一格 D.书法艺术独树一帜
3.下列词语与语段中加点的艺术——对应的一项是( )
A.轻歌曼舞 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B.余音绕粱 黄钟大吕 天籁之音
C.笔走龙蛇 高山流水 字正腔圆
D.金碧辉煌 行云流水 字正腔圆
4.京剧一开场全场一片寂静,只听见锣鼓声和戏曲声,只听见甩袖声。(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二、选择题
5.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钥匙(shi) 桂冠(guàn) 搅和(huo) 翻箱倒柜(dǎo)
B.不禁(jìn) 绽放(zhàn) 支援(yuán) 独出心裁(cái)
C.花蕊(ruǐ) 徘徊(huí) 炊烟(chuī) 垂涎欲滴(xián)
D.花圃(pǔ) 恐怖(bù) 黏稠(chóu) 玲珑剔透(tī)
6.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 )
A.严峻 恐俱 宽慰 见微知著 B.寂寞 缺乏 沉郁 司空见贯
C.牺牲 觉察 建材 焉知非福 D.彻底 唯恐 仲胀 万不得已
7.下列诗句与我国传统节日无关的一项是( )
A.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C.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D.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8.用一句名言说明“在学习生活中,我们要不断创新,让自己每天都有进步,永远走在成长的路上”,下面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B.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C.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D.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9.琴棋书画是我国四大传统艺术形式,请写出与之对应对联的正确选项( )
①黑白无非铸名局,纵横有道算全盘 ②轻奏高山流水曲,静赏阳春白雪歌
③水墨丹青凝碧浪,妙笔烟霞染翠峰 ④铁画银钩藏雅韵,粗微浓淡漫馨香
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 C.②③④① D.②④①③
10.袁隆平爷爷是稻田里的 者,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他说:“这么大一个国家,如果粮食安全得不到 ,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我要为让中国人吃饱饭而 !”文中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眺望 保护 战斗 B.守望 保护 奋斗
C.守望 保障 奋斗 D.眺望 保障 战斗
1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望湖楼望的是杭州西湖。
B.本诗描绘了在望湖楼看到的夏季暴雨奇景。
C.“忽”字准确地写出了暴雨骤来骤去的动态。
D.“望湖楼下水如天”描绘了暴雨时的美丽景色。
12.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通国之善弈者也 能言善辩 B.惟弈秋之为听 惟命是从
C.为是其智弗若与 为虎作伥 D.孰为汝多知乎 孰是孰非
13.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这巴掌大的地方怎么表演?
B.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C.我一天没吃东西,饿得前胸贴后背了。
D.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14.下面是对课文《丁香结》内容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斗室外的三棵白丁香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作者花了大量笔墨写这三棵白丁香。
B.作者在文中以细腻的笔调,描写出了一个色彩绚丽的丁香花的形象。
C.作者实写丁香花的形象,虚写寄托于丁香花的志趣和人生态度,创造出一个深远的意境。
D.作者在文中一反古人寄托在丁香结上的情感,以开阔的胸怀为今天的读者开拓了一个“丁香结”全新的艺术境界。
15.下面缩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他散步。
B.她那水晶般的眼睛多么像清澈的泉水。→眼睛像泉水。
C.桑娜想起了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个生病的邻居。→桑娜想起了邻居。
D.矗立在河边的巨石像位智慧的老者。→巨石像智慧的老者。
16.在“漫步名著星河,共品百味人生”阅读分享会上,一位同学介绍了自己喜欢的人物,这个人物应该是( )
他是一个顽皮淘气的男孩儿,经常捉弄动物。但在旅行中,他逐渐成长,变得勇敢善良,学会了关爱他人,懂得了责任与担当,实现了从顽童到爱心少年的转变。
A.尼尔斯 B.欧莎 C.汤姆·索亚 D.哈克
17.下列语句中,“沸腾”的意思与例句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建筑工地上,机器的轰鸣声,工人的叫喊声……交汇在一起,沸腾一片。
A.妈妈煮面时,锅里的水沸腾翻滚,仿佛跳着欢快的舞蹈。
B.熙熙攘攘的集市上,叫卖声此起彼伏,处处是一片沸腾的景象。
C.火山口突然剧烈震颤,赤红的岩浆如沸腾的铁水般喷涌而出。
D.听了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我内心沸腾起来,久久不能平静。
三、书写
18.书写《匆匆》片段,内容为第一自然段开头到“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注意行款整齐、规范、端正、整洁。
19.看拼音,写词语。
四、连线题
20.把下列同属一首诗词的诗句连起来。
无可奈何花落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我劝天公重抖擞 似曾相识燕归来
人生自古谁无死 不拘一格降人才
王师北定中原日 欲作家书意万重
洛阳城里见秋风 家祭勿忘告乃翁
五、句子训练
21.在船舱里,鲁滨逊找到了很多可以用、可以吃的东西。(缩句)
22.我们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我们会拥有越来越多的朋友。(用关联词合并句子)
23.羞愧不已的我不敢回头去看他那张瘦削的脸。(改为反问句)
24.读句子,注意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结合,照样子写一写。
例:“风吹过稻田,那静静挺立的稻穗瞬间随风而动,翻起了金色的波浪。”
风吹过池塘, 。
25.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句子。
科尔沁草原的夜格外不同,星光是这样璀璨,月色 ,叫人忍不住想写一首诗。
六、填空题
26.根据拼音写词语并根据要求填写正确选项。
shū jí( )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梦想的牵引。感到yōu shāng ( )时,读一读书,还心灵一份快乐;感到jì mò( )时,读一读书,还心灵一份jì tuō( );感到kōng xū( )时,读一读书,还心灵一份充实。唯有读书,我们才能体会到jié rán bù tóng( )的人生趣味,我们才不会在人生的旅途中pái huái( ),所以,不管多忙我们都不要dān ge( )了读书。
27.请按要求填空。
“阅”字是( )结构,第二笔是( );“汹”字共( )画,第四笔是( )。
28.将题目中的古诗文补充完整。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无数先贤仁人以风俗入诗,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诗篇。韩翃在《寒食》中以“① , 。”描写寒食节禁火,但皇帝却赏赐侯门贵族以蜡烛,特许照明,以示恩宠。王建《十五夜望月》中用“② , ?”表达了诗人对故友无限的思念之情。
借用某具体形象暗示特定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感情和深刻寓意,是古诗中常用手法。李贺在《马诗》(其五)中用“③ , 。”透露出企盼知遇、一展所长、怀才不遇和报国无路愤懑的情绪;《迢迢牵牛星》用“④ , 。”描绘了牛郎织女对望无语,有情人难成眷属的悲剧画面;郑燮在《竹石》中通过吟咏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用“⑤ , 。”含蓄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情操。
七、语言表达
29.阅读是精神的旅行,请你为大家推荐一本读过的中外名著,至少从三个角度(如:情节描写、人物刻画、写作手法、阅读感受等)说明推荐理由。
(1)推荐书名:《 》
(2)推荐理由1:
推荐理由2:
推荐理由3:
《小升初分班考基础知识检测卷-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题号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D C B B B C D C B B
题号 15 16 17
答案 D A B
1.—— 。—— 。 —— 。 2.B 3.D 4.教室里安静极了,只听见写字的沙沙声,只听见翻书的哗啦声。
【解析】1.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宫殿建筑精美壮丽”后需用破折号引出“故宫博物院“的说明;“记载着明清两代的辉煌”作为完整陈述用句号;“书法艺术美轮美奂”后同样用破折号引出“兰亭集序”;“成为了文化传承的瑰宝”用句号结束本层语义;“京剧国粹源远流长”后同样用破折号引出“《霸王别姬》”;“见证了京剧表演的发展”作为完整陈述用句号。
2.本题考查段落内容概括。
B.文段开篇点明“艺术与历史息息相关”,接着举例,故宫承载明清历史,《兰亭集序》展现当时文人雅聚,马鞭见证京剧发展,这些都说明艺术能见证历史进程,所以“艺术见证历史发展”表述最恰当,其他选项侧重艺术自身特点,不符文意。
故选B。
3.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轻歌曼舞:轻松愉快的音乐配合柔和的舞蹈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动形象。
栩栩如生:形容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多指文学、艺术形象塑造得生动传神。
余音绕梁: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黄钟大吕: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
天籁之音:形容音乐或声音十分动听悦耳。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
字正腔圆:形容吐字准确,唱腔圆熟。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比喻陈设华丽。
行云流水:比喻飘洒自然,毫无拘执之态。多指诗文字画。
先说故宫博物院,其建筑宏伟,朱红宫墙、金黄琉璃瓦,雕梁画栋,外观尽显华丽。故“金碧辉煌”很贴合。
再看王羲之《兰亭集序》,它是书法经典,书写时笔法灵动,笔画飘逸连贯,如同行云流水,这词能展现其书法韵味。故“行云流水”很贴合。
最后是京剧,作为传统戏曲,它要求演员发音标准清晰即“字正”,唱腔圆润饱满即“腔圆”,“字正腔圆”概括了京剧演唱关键特点。故“字正腔圆”很贴合。
综上,对应的是“金碧辉煌”“行云流水”“字正腔圆”。
故选D。
4.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例句:通过两个“只听见”引导的并列分句,形成排比结构,突出京剧开场时全场寂静、仅有特定声音的效果。仿写时需抓住相同句式结构和重复强调的表达效果,选择合适的场景与声音描写。
示例:广场上静悄悄,只听见鸟儿的鸣叫声,只听见微风的吹拂声。
5.D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辨析。
A.桂冠(guàn)——guān;
B.不禁(jìn)——jīn;
C.徘徊(huí)——huái;
故选D。
6.C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易错字。
A.恐俱——恐惧;
B.司空见贯——司空见惯;
D.仲胀——肿胀。
故选C。
7.B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理解。
A.出自唐代韩翃《寒食》:春天的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寒食节的东风吹拂着宫中的柳枝。关联节日:寒食节(清明节前1-2天,古代禁火、吃冷食的节日)。与传统节日相关。
B.出自唐代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又名《渭城曲》):劝你再喝一杯酒,因为出了阳关就难遇故人了,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无节日背景。与传统节日无关。
C.出自唐代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今夜明月当空,人人都在仰望,不知秋天的思念会落在谁的心上。关联节日:中秋节(赏月、思乡的传统节日)。与传统节日相关。
D.出自汉代《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牛郎织女隔着清澈的银河相望,含情脉脉却无法倾诉。关联节日:七夕节(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传说)。与传统节日相关。
故选B。
8.B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名言理解与运用。
A.“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出自魏晋陶渊明的《杂诗十二首·其一》。意思是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努力奋斗,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此句充满着警示和鞭策的意味,常被人们用来勉励年轻人要抓紧时机,珍惜光阴,努力学习,奋发上进。侧重珍惜年少时光努力学习,与“创新、成长”无关。
B.“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出自《礼记·大学》。意思是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比喻从勤于省身和动态的角度来强调及时反省和不断革新。与“不断创新、每天进步、持续成长”的语境完全契合。
C.“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出自《增广贤文》,意思是不要说自己走得早,还有比你更早的人。强调谦虚和竞争意识,但未直接体现“创新”或“持续进步”。
D.“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出自《增广贤文》。意思是过好日子的时候要居安思危,想想以前贫困的时候,不要等到真正过上穷日子的时候才只能去回想当年富足的风光。劝告人们要勤俭。侧重提醒珍惜当下、居安思危,与题意不符。
故选B。
9.B
【详解】本题考查对联的理解和国学常识。
①“黑白无非铸名局,纵横有道算全盘”中,“黑白”“棋局”“全盘”体现棋盘特征,对应“棋”。
②“轻奏高山流水曲,静赏阳春白雪歌”中,“奏”“曲”“歌”均与音乐相关,对应“琴”。
③“水墨丹青凝碧浪,妙笔烟霞染翠峰”中,“水墨丹青”“妙笔”“染翠峰”描绘绘画场景,对应“画”。
④“铁画银钩藏雅韵,粗微浓淡漫馨香”中,“铁画银钩”形容书法笔力,“浓淡”涉及笔墨,对应“书”(书法)。
因此,琴、棋、书、画依次对应②①④③。
故选B。
10.C
【详解】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眺望:从高处往远处看,侧重“远望”的动作。
守望:看守、瞭望,也指坚守等待,侧重对目标的守护和关注。
保护:尽力照顾,使不受损害,对象多为具体事物(如人、物品等)。
保障:保护(生命、财产、权利等),使不受侵犯和破坏,也指起保障作用的事物,侧重对抽象事物(如安全、权益等)的维护。
战斗:泛指斗争,多搭配具体的对抗性场景(如战场、竞赛等)。
奋斗: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干,侧重长期、持续的努力过程。
第一空:袁隆平爷爷致力于稻田研究,是对粮食和稻田的守护与关注,“守望”更能体现这种长期坚守的态度,而“眺望”仅指远望,不符合语境,故选“守望”。
第二空:“粮食安全”是抽象概念,需要“保障”来体现对其稳定性的维护,“保护”多用于具体事物,故选“保障”。
第三空:“让中国人吃饱饭”是长期的目标,需要持续的努力,“奋斗”更能体现这种长期付出的过程,“战斗”侧重对抗性,不符合语境,故选“奋斗”。
故选C。
11.D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古诗内容的理解。
D.“望湖楼下水如天”描绘的是暴雨结束后的景象。经过狂风吹散,乌云散尽,雨水褪去,湖面恢复平静,水色与天色交融如一体,呈现出澄澈开阔的画面,而非“暴雨时”的景色。此时暴雨已停,属于雨过天晴后的宁静之美。
故选D。
12.C
【详解】本题考查多义字。
A.都是“擅长、善于”的意思。
B.都是“只、仅仅”的意思。
C.因为/替、给。
D.都是“谁、哪个”的意思。
故选C。
13.B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A.“巴掌大”明显缩小了实际的地方大小,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地方的狭小。
B.“叹气”是把粥当作人来写,赋予粥人的行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C.“前胸贴后背”夸张地表现出饥饿的程度,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D.“眨眼就到”夸张地强调了时间过得快,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故选B。
14.B
【详解】本题考查课内文章理解。
B.课文《丁香结》一文中,作者对丁香花的描写以淡雅、朦胧为主,如月光下白的潇洒、星星般的小花),突出其幽静、素洁的形象,而非色彩绚丽,此项说法有误;
故选B。
15.D
【详解】本题考查缩句。
缩句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就是去枝减叶。缩句步骤:第一,弄懂句子的意思;第二,标出应留词语(主干和必须保留的枝叶);第三,检查对错优劣。找出“的”“地”“得”,把“的”“地”前面的修饰成分去掉,把“得”后面的补充部分去掉。
D.本题中省略“矗立在河边的”“位”“智慧的”这些修饰词和副词,只保留主谓宾即可。提炼出本题中的主干,主语:巨石,谓语:像,宾语:老者,使得句子更加精炼,意思不变。
故缩句为:巨石像老者。
故选D。
16.A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
A.尼尔斯是《骑鹅旅行记》中的主人公,他原本调皮捣蛋,常捉弄动物。在骑鹅旅行过程中,经历诸多冒险,逐渐成长,变得勇敢善良,学会关爱他人,懂得责任担当,实现从顽童到爱心少年的转变,与题干描述契合。
B.欧莎并非典型名著中符合此成长轨迹的知名人物,且名字偏女性化,与题干“男孩”不符。
C.汤姆 索亚是《汤姆 索亚历险记》主角,他调皮、爱冒险,主要围绕在小镇的冒险、调皮捣蛋以及和小伙伴的故事展开,重点并非“旅行中从顽童到爱心少年转变,学会关爱他人、懂得责任担当”这样的成长线,不符合题干。
D.哈克是《汤姆 索亚历险记》中汤姆的伙伴,性格自由、叛逆,其故事侧重和汤姆一起的冒险等,没有题干中这种特定的成长转变过程,不符合描述。
故选A。
17.B
【详解】本题考查多义词。
例句中的“沸腾”形容建筑工地上的声音交织、场面喧闹热烈,使用的是比喻义(形容气氛活跃、热烈)。
A. 此句中的“沸腾”指水受热达到沸点翻滚,是字面义(物理状态),与例句不同。
B. 此句中的“沸腾”形容集市上声音嘈杂、场面热闹,与例句的比喻义一致。
C. 此句中的“沸腾”描述岩浆如铁水般翻滚,虽含比喻,但侧重物理状态的剧烈翻腾,与例句的热烈氛围无关。
D. 此句中的“沸腾”比喻内心情绪激动,属于抽象的情感表达,与例句的具体场景无关。
故选B。
18.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默写。
《匆匆》中第一自然段开头到“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内容: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默写时要做到书写正确、整洁、行款整齐,字迹清楚,结构匀称,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书写时注意“柳”“谢”“聪”“复”的正确写法。
19.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拼写能力。
解答此题时。要认真拼读给出的字音,明确要写的词语,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截、御、倾、覆、搁、暴、剥、域”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20.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积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出自宋代晏殊的《浣溪沙》,原词为: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出自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原诗为: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宋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原诗为: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出自宋代陆游《示儿》,原诗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出自唐代张籍的《秋思》,原诗为: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21.鲁滨逊找到了东西。
【详解】本题考查缩句。
缩句的方法:1.去掉形容词语,“的”字前面的词语。2.去掉修饰词语,“地”字前面的词语。3.删去“得”后补充说明成分。4.去掉状语,如时间、地点等状语。删去数量短语。5.句中否定词不要去。6.去掉数量词语,保留中心词语。7.抓住主干来缩简。
“在船舶里”是状语,应删掉;“很多”“可以用、可以吃的”是定语,应删掉。保留句子的主干“鲁滨逊(主语)找到了(谓语)东西(宾语)” 。
缩句为:鲁滨逊找到了东西。
22.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就会拥有越来越多的朋友。
【详解】本题考查合并句子。
前一句“我们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表示一种条件或假设,后一句“我们会拥有越来越多的朋友”是该条件或假设达成后产生的结果。从条件关系看,“只要……就……”表示“善于发现别人长处”是“拥有朋友”的充分条件,即具备前者就会产生后者。
故可以合并句子为: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就会拥有越来越多的朋友。
23.羞愧不已的我怎么敢回头去看他那张瘦削的脸呢?
【详解】本题考查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将陈述句“羞愧不已的我不敢回头去看他那张瘦削的脸”改为反问句,需要在句子中加入反问词,同时调整语气,使句子表达出强烈的反问意味,但意思保持不变。在改写时,可以在句子中加入“难道”或“怎么”,并在句末加上“吗”或“呢”来增强反问的语气。这样可以使句子在形式上变成疑问句,但意思仍然是肯定的。
本题中在“我”后添加“难道”,句尾添加“吗”,句号改为问号。
示例:羞愧不已的我难道敢回头去看他那张瘦削的脸吗?
24.那如镜般平静的水面,泛起了阵阵涟漪,出现了鱼儿游动的身姿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例句通过“静静挺立的稻穗”(静态描写)展现稻田原本的稳定状态,再用“随风而动,翻起了金色的波浪”(动态描写)表现风带来的变化,动静结合让场景既有画面的稳定感,又有动态的灵动感,生动展现了风吹过稻田的景象。仿写时需先描绘池塘的静态景象(如水面、岸边景物的静止状态),再描写风吹过时的动态变化(如水面、景物的移动或形态改变),形成动静对比。
示例:风吹过池塘,那镜面般平铺的水面忽然漾起层层细纹,岸边低垂的柳丝也轻轻摇摆,将碎影洒在波动的水面上。
25.是这样皎洁
【详解】本题考查补写语句。
句子围绕“科尔沁草原的夜”展开,要体现其“格外不同”,通过对星光、月色的描写营造美好氛围,让读者感受其迷人,产生写诗冲动;前文“星光是这样璀璨”,补写部分需和此句式一致,用“月色是这样 + 形容月色的形容词”结构,保持语句整齐、节奏和谐;形容月色常用“皎洁”,也可用“璀璨”,让景色描写更生动、富有感染力。
示例:科尔沁草原的夜格外不同,星光是这样璀璨,月色是这样柔和,叫人忍不住想写一首诗。
26. 书籍 忧伤 寂寞 寄托 空虚 截然不同 徘徊 耽搁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籍”“寞”“虚”“截”“搁”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27. 半包围 丨 7/七 丿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结构和笔画。
“阅”字是半包围结构,它由“门”字框和里面的“兑”字组成。笔顺:,第二笔是丨(竖)。
“汹”字共7画,笔顺:,第四笔是丿(撇)。
28.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积累与默写。
结合所给语境,抓住关键词句“皇帝却赏赐侯门贵族以蜡烛,特许照明”可以想到诗句: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句诗出自唐代韩翃的《寒食》,寒食节本应禁火,但黄昏时皇宫中却传赐蜡烛燃火,那蜡烛的轻烟飘散在近幸大臣之家。
结合所给语境,抓住关键词句“无限的思念之情。”可以想到诗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句诗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意思是: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
结合所给语境,抓住关键词句“企盼知遇、一展所长、怀才不遇”可以想到诗句: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句诗出自唐代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意思:何时才能让骏马套上用黄金装饰的笼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纵情驰骋呢?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功立业的志向。
结合所给语境,抓住关键词句“牛郎织女对望无语”可以想到诗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句诗出自汉乐府《迢迢牵牛星》,意思是:虽然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流,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却无法用语言交谈。
结合所给语境,抓住关键词句“绝不随波逐流”可以想到诗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句诗出自清代书画家郑燮《竹石》,意思是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
书写时注意“暮、散、望、落、络、踏、盈、脉”的正确写法。
29. 西游记 情节描写跌宕起伏,既有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惊险,又有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经的曲折,引人入胜。 人物刻画栩栩如生,孙悟空的神通广大、猪八戒的憨厚贪吃、唐僧的慈悲执着等,每个角色都个性鲜明。 写作手法巧妙,将神话传说与现实批判相结合,通过奇幻的故事蕴含深刻的道理,兼具趣味性与思想性。
【详解】本题考查推荐介绍。
推荐名著时,需先明确推荐的书名,再从题干要求的“情节描写、人物刻画、写作手法、阅读感受”等角度中选取至少三个,结合名著具体内容展开说明。每个理由需紧扣角度特点,用具体事例支撑,体现名著的价值与可读性,让推荐更具说服力。
示例:
(1)推荐书名:《汤姆 索亚历险记》
(2)推荐理由1:小说中汤姆和伙伴们的冒险故事跌宕起伏,如墓地试胆、山洞迷路、发现宝藏等情节,既有孩童的顽皮淘气,又有惊险刺激的探索,让读者仿佛跟随他们一同经历奇妙旅程。
推荐理由2:主人公汤姆聪明活泼、敢于冒险,他既有逃学、恶作剧的顽皮一面,也有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保护伙伴的勇敢担当,人物形象真实可爱,贴近孩童心理,容易引发共鸣。
推荐理由3:故事不仅展现了童年的自由与欢乐,更传递出勇敢、善良、追求正义的价值观,让读者在感受冒险乐趣的同时,体会到成长中的勇气与责任,收获温暖与力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