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分数除法同步练习卷(含解析)-数学六年级上册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单元分数除法同步练习卷(含解析)-数学六年级上册人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69.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8-04 14:54: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单元分数除法同步练习卷-数学六年级上册人教版
一、选择题
1.为了得到的结果,下面三位同学用不同的方法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想法合理的是( )。
A.小明和小丽 B.小明和小文
C.小丽和小文 D.小明、小丽和小文
2.以下计算结果大于3.5的选项是( )。
A. B. C. D.
3.在汉字硬笔书写比赛中,王杨分钟写了15个汉字。照这样计算,他12分钟能写多少个?下面四种解决问题的算式中,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4.一条路长20千米,甲队单独做4天完成,乙队单独做6天完成。两队合做几天可以完成工程的。正确的列式是( )。
A. B.20
C. D.÷
5.生产一批零件共有180个,师傅单独做3天完成,徒弟单独做6天完成,两人合作几天完成?正确列式是( )。
A.180÷(3+6) B.1÷(+) C.180÷(+) D.1÷(3+6)
6.绕学校田径场上的跑道跑一圈,林林用了分钟,航航用了分钟,如果两人同时从一点相背跑出( )分钟后第一次相遇。
A. B. C. D.
二、填空题
7.比80米多米是( )米;300吨比( )吨少。
8.25的倒数是( ),( )的倒数是。
9.的是( );橙汁可以分装( )瓶容量是的小瓶里。
10.果园里有梨树60棵,比苹果树的棵数少,苹果树有( )棵。
11.淘气用一条彩带包装礼品,用去了,还剩下5米,这条彩带原来长( )米。
12.在下面括号里填上“”“”或“”。
( ) ( )
三、判断题
13.一个数的倒数一定比它本身小。( )
14.小朋比小明重,也就是小明比小朋轻。( )
15.因为,所以是倒数,也是倒数。( )
16.如果a÷=b,那么3a=b。( )
17.把米长的木头平均分成3段,每段是全长的,每段长米。( )
四、计算题
18.直接写出得数。


19.计算下面各题。


20.解方程。
8x-2=15
五、解答题
21.美美爸爸买千克的茶叶用去300元,请你帮忙算算120元能买多少千克的茶叶?
22.三个同学分练习册,甲得到的本数比总数的少1本,乙得到的本数比剩余的多1本,丙得到8本,共有练习册多少本?
23.一辆汽车,从车站开出时坐满了人,途中到达某站,有的乘客下车,又有21人上车,这时有6位乘客没有座位,问这时车内有乘客多少人?
24.一辆汽车运一批水果。第一次运了50千克,第二次运了70千克,两次正好运了这批水果的。这批水果有多少千克?
25.图书馆有两个图书室,第一图书室图书本数的等于第二图书室图书本数的,第一图书室的图书比第二图书室多2700本。两图书室各有图书多少本?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B B D A B C
1.B
【分析】根据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相当于分子,除法相当于分母,再结合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后两个数的积;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3÷=3×=,小明的方法正确;
=7÷8,则3÷=3÷(7÷8)=3÷7×8,小丽的方法错误;
3÷=3×8÷(×8),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8,则商不变,即小文的方法正确。
所以想法合理的是小明和小文。
故答案为:B
2.B
【分析】(1)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2)一个数(0除外)除以大于1的数,商小于被除数;一个数(0除外)除以小于1的数(0除外),商大于被除数。
根据积与因数的大小关系、商与被除数的大小关系解答即可。
【详解】A.因为<1,所以。
B.因为>1,所以。
C.因为>1,所以。
D.因为>1,所以。
故答案为:B
3.D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王杨分钟写了15个汉字,把每分钟写字的个数看作单位“1”,可以求出每分钟写了多少汉字,每分钟写字个数乘以时间即可。
【详解】A.,表示每分钟写字个数,再乘12,表示12分钟写字个数。故列式正确。
B.,其中,表示写一个字需要的时间,12分钟除以写每个字需要的时间等于12分钟写字的个数。故列式正确。
C.,把分钟看作单位“1”,表示12分钟是它的几分之几,单位“1”能写15个字,两者相乘等于12分钟能写多少字。故列式正确。
D., 不能表示每分钟写字个数,故列式错误。
故答案为:D
4.A
【分析】方法一:把这条路的全长看作单位“1”,甲队的工作效率是,乙队的工作效率是,根据工作总量÷工作效率的和=工作时间,求两队合做完成工程的用的天数,列式为。
方法二:根据“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可知,甲队的工作效率是(20÷4)千米/天;乙队的工作效率是(20÷6)千米/天;这项工程的是(20×)千米,根据工作总量÷工作效率的和=工作时间,求两队合做完成工程的用的天数,列式为20×÷(20÷4+20÷6)。
【详解】A.是工作总量,是甲、乙两队工作效率的和,根据“工作总量÷工作效率的和=工作时间”可知,列式为是正确的。
B.20千米是数量,是分率,20中工作总量与工作效率的和不匹配,所以列式为20是错误的。
C.表示工作总量乘工作效率的和,不符合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式,所以列式为是错误的。
D.是分率,(20÷4+20÷6)千米/天是数量,÷(20÷4+20÷6)中工作总量与工作效率的和不匹配,所以列式为÷(20÷4+20÷6)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A
5.B
【分析】把这批零件的个数看作单位“1”,根据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据此可知师傅的工作效率为,徒弟的工作效率为,再根据工作总量÷工作效率之和=工作时间,即用1除以(+)即可求出两人合作几天完成;已知这批零件的有180个,则师傅的工作效率为180÷3=60个,徒弟的工作效率为180÷6=30个,则两人合作需要180÷(60+30)个;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由分析可知:
要求两人合作需要的天数,可列式为1÷(+)或180÷[(180÷3)+(180÷6)]。
故答案为:B
6.C
【分析】把跑道一圈的长度看成单位“1”,根据“速度=路程÷时间”计算出林林和小陈的速度,相遇时间=跑道一圈的长度÷(林林的速度+小陈的速度),据此解答。
【详解】林林的速度:
航航的速度:


=(分)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数除法的应用,掌握相遇时间的计算公式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7. 360
【分析】第一个空,米是个具体数量,比一个数多几就加几,直接用80米+米即可;
第二个空,所求吨数是单位“1”,已知吨数是所求吨数的(1-),已知吨数÷对应分率=所求吨数。
【详解】80+=(米)
300÷(1-)
=300÷
=300×
=360(吨)
比80米多米是米;300吨比360吨少。
8. /0.04 //1.4
【分析】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整数的倒数是这个整数分之一;交换真分数分子和分母的位置,即可得到它的倒数,据此分析。
【详解】25的倒数是,的倒数是。
9. 3
【分析】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用()计算;要求L橙汁可以分装多少瓶容量是L的小瓶里,也就是求里面有多少个,用除法计算,用()计算,据此解答。
【详解】
(瓶)
因此的是;L橙汁可以分装3瓶容量是L的小瓶里。
10.100
【分析】把苹果树的棵数看作单位“1”,则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棵树的(),根据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
【详解】
(棵)
因此苹果树有100棵。
11.7.5
【分析】把这条彩带的长度看作单位“1”,用去了,则剩下,用剩下的米数除以剩下的分率,即可解答。
【详解】
=5÷
(米)
淘气用一条彩带包装礼品,用去了,还剩下5米,这条彩带原来长7.5米。
12. > <
【分析】、先分别计算出俩算式的结果,再比较大小即可;
,将除法转化为乘法得,再根据因数和积的关系:一个数乘比1小的数,所得积这个数小;一个数乘比1大的数,所得的积比这个数大。据此解答。
【详解】,,,所以;
所以。
(>)
(<)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积的变化规律的灵活应用。
13.×
【分析】根据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真分数的倒数大于它本身,大于1的自然数的倒数小于它本身。
【详解】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真分数的倒数大于它本身,大于1的自然数的倒数小于它本身。因此一个数的倒数一定比它本身小,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倒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14.×
【分析】小朋比小明重,即将小明的体重当作单位“1”,则小朋是小明体重的1+,则小明比小朋轻÷(1+)。
【详解】÷(1+)



即小明比小朋轻。
故答案为:×
【点睛】完成本题要前后单位“1”的不同,单位“1”一般处于“比、是、占”的后边。
15.×
【分析】根据倒数的含义: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因为,所以就是的倒数,就是的倒数。据此解答。
【详解】因为,所以和互为倒数,也可以说就是的倒数,就是的倒数,但并不能说是倒数,也是倒数。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的解题关键是理解掌握倒数的意义。
16.√
【分析】根据分数除法的法则: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据此解答。
【详解】如果a÷=b,
则a×3=b
即3a=b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的解题关键是理解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17.×
【分析】求每段长是全长的几分之几,平均分的是单位“1”,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求的是每一份占的分率,用除法计算。把米长的木头平均分成3段,可用除法算出一段的长度。
【详解】1÷3=
÷3
=×
=(米)
即每段是全长的,每段长米。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解决此题关键是弄清求得是分率还是具体的数量,求分率平均分的是单位“1”,求具体的数量平均分的是具体的数量,要注意分率不能带单位名称,而具体的数量要带单位名称。
18.;;1;
;;;
【详解】略
19.294;9.4
1;6
【分析】25×26-356,先计算乘法,再计算减法;
320÷80+3.6×1.5,先计算除法和乘法,再计算加法;
28×(+-),根据乘法分配律,原式化为:28×+28×-28×,再进行计算;
÷[×(-)],先计算小括号里的减法,再计算中括号里的乘法,最后计算括号外的除法。
【详解】25×26-356
=650-356
=294
320÷80+3.6×1.5
=4+5.4
=9.4
28×(+-)
=28×+28×-28×
=8+3-10
=11-10
=1
÷[×(-)]
=÷[×(-)]
=÷[×]
=÷
=×8
=6
20.x=;x=;x=
【分析】x÷=,根据等式的性质2,方程两边同时乘即可;
8x-2=15,根据等式的性质1,方程两边同时加上2,再根据等式的性质2,方程两边同时除以8即可;
4x=,根据等式的性质2,方程两边同时除以4即可。
【详解】x÷=
解:x÷×=×
x=
8x-2=15
解:8x-2+2=15+2
8x=17
8x÷8=17÷8
x=
4x=
解:4x÷4=÷4
x=×
x=
21.0.25千克
【分析】先根据单价=总价÷数量,用钱数除以千克,即可求出每千克茶叶的价钱,再根据数量=总价÷单价,即可求解。
【详解】120÷(300÷)
=120÷(300×)
=120÷480
=0.25(千克)
答:120元能买0.25千克的茶叶。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分数除法应用题,解题的关键是求出茶叶每千克的价钱。
22.34本
【分析】我们先通过线段图来分析。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丙得到的8本比余下的12少1本,因此8+1÷12=18(本)是甲拿走后余下的练习册数,而余下的练习册数比总数的12多1本,因此练习册的总数为18 1÷12=34(本)。我们通过丙得到8本这个条件,一步步往回推导,从而得出所求问题。
【详解】
=17×2
(本)
答:共有练习册34本。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分数除法的应用,解题关键在于根据题意列等式。
23.126人
【分析】途中到达某站,有的乘客下车,又有21人上车,这时有6位乘客没有座位,这就是说21人中只有15人有座位,这15人正好对应着下车的的乘客,除法计算,故不难求得汽车的座位数,再加上6人求出这时车内有乘客多少人。
【详解】(21-6)÷+6
=15÷+6
=15×8+6
=120+6
=126(人)
答:这时车内有乘客126人。
24.480千克
【分析】两次运了这批水果的,可知单位“1”是这批水果的总量,两次运的量它所对应的分率是,可以用除法求出单位“1”的量。
【详解】(50+70)÷
=120÷
(千克)
答:这批水果有480千克。
25.
第一图书室7200本,第二图书室4500本。
【分析】由题可知,第二图书室的图书本数=第一图书室的图书本数×÷,把第一图书室的图书本数看作单位“1”据此计算。
【详解】第一图书室:2700÷(1-÷)
=2700÷(1-)
=2700÷
=7200(本)
第二图书室:7200-2700=4500(本)
答:第一图书室有图书7200本,第二图书室有4500本。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