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文档属性

名称 1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4.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8 10:56: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张PPT)
【链接材料】
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 意犹
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 ,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
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 ,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
栽树,本根 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选自《贞观政要·卷一·论政体》)
注:①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②炀(yánɡ)帝:杨广,隋朝的皇帝。③黩(dú)
武:滥用武力。④夙(sù)夜孜孜:夙,早晨;孜孜,勤勉,努力不懈的样子。⑤稔
(rěn):庄稼成熟。⑥本根:树的根基。
(1)文言词语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
B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汝之不惠 已而之细柳军
B.惧其不已也 征求无已 不能自已
C.行拂乱其所为 法家拂士 拂袖而去
D.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穷兵黩武 一穷二白
(2)句子翻译与理解对下列语句的翻译以及依据语境作出的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甲】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以此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理解: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的磨炼,就
只是让他性格坚忍起来。
【乙】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翻译: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当一个人在内心感到困惑和烦恼时,需要经过情绪的驱使,冲破
阻塞采取适当的行动,有所作为。

【丙】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翻译:治理国家就像栽种树木一样,只要树根稳固不动摇,就能枝繁叶茂。
理解:这句话把治国之道比作栽树,治国的根本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君主勤勉、清净,使天
下平安无事。
(3)主旨分析孟子提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请结合链接材料的内容说说你
对这一观点的理解。(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说,忧患使人奋发有为,因而得生;安逸和享乐让人不思
进取,因而灭亡。隋炀帝安于享乐,横征暴敛,穷兵黩武,弄得百姓无法忍受,于是导致
了隋朝灭亡,这是“死于安乐”;唐太宗目睹一切,引以为戒,为政勤勉、清净,不兴徭役,
使天下平安无事,使百姓安居乐业,这是“生于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