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主题四 思乡怀远

文档属性

名称 4.主题四 思乡怀远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7.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8 10:56: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第一部分
/
主题四 思乡怀远
类别
类别
1
2
羁旅思乡
思远怀亲
篇目1 黄鹤楼
进阶训练
1.内容理解诗歌颔联、颈联用精当的词语写出了景物的特点:用“ 悠悠 ”形容白云的飘荡
无定,用“ 历历 ”形容汉阳树的清晰可数,用“萋萋”形容 草木茂盛 。(3分)
2.情感主旨下列与“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表达情感一致的是(2分)( )
B
A.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B.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C.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D.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3.情感主旨陶渊明《饮酒》(其五)中“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与本诗“日暮乡关何处
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都写到了夕阳。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夕阳”表达了怎样的情
感。(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饮酒》(其五)中,诗人借“夕阳”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悠闲自适的心情;《黄鹤楼》中,诗人借“夕阳”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变式训练
4.内容理解·情感主旨这首诗中连用两个“空”字,请结合诗句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链接教材 八上课本第62页思考探究:《黄鹤楼》一诗是怎样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融
为一体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第一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第二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
与惆怅。两联中的两个“空”字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角度来写,抒发了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
感慨。
篇目2 天净沙·秋思
进阶训练
1.内容理解·情感主旨这篇作品情与景妙合无痕。诗人把富有特征的景物组合在一起,先
以“枯”“老”“昏”等修饰语,描绘了眼前所见__________的深秋之景,进而以“____________
__”一句呈现一派温馨安适的景象,映衬着游子的形单影只,随着景物的变化,诗人的视
野层层拓开。尾句“________”一词情感强烈,道出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______之情。
(4分)
凄凉萧瑟
小桥流水人家
断肠人
惆怅
2.意象、意境与画面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在你脑海
中呈现的画面。(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深秋萧瑟的傍晚,落日西垂。一个孤独的异乡游子,在遥远的地方,凄凉愁苦地思念着故乡。
变式训练
3.手法赏析·情感主旨这首小令的景物既是马致远旅途中之所见,同时又是其情感载体。
前四句中任意一句,都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还有很多类似这样情景交融的古诗词,
请你选择其中一首,结合融情于景的句子,谈谈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链接教材 七上课本第16页思考探究:《天净沙·秋思》中,诗人把富有特征的景物直接
组合在一起,营造出特别的氛围。假如你身处其中,面对此情此景,会有怎样的感受?
(示例)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景物独取漂
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渲染凄凉哀愁的气氛,
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篇目3 次北固山下
进阶训练
1.内容理解这首诗首联点题,“青山”即北固山,交代了地点,“客路”“行舟”传达出了路途
奔波之意。颔联描写了诗人在船上所见的景色,“平”“阔”写出了__________的特点。颈联
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让人生发无限感慨。尾联借归雁传书表达了______的情感。(3分)
江水浩荡
思乡
2.意象、意境与画面一位同学在默写尾联时,不知诗中的意象应写作“燕”还是“雁”。请你
根据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帮助这位同学判断一下此处应写作哪个字,并简要说明理由。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处应为“雁”。因为王湾诗句表达的是离家日久,羁旅漂泊产生的思乡之情,表达了希望归雁来传递家书的愿望。鸿雁传书,寄托乡愁,与诗歌感情相同。
3.情感主旨王湾《次北固山下》中“客路青山外”和李白《行路难》(其一)中“行路难,行
路难,多歧路”都写到了“路”。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客路青山外”中的“客路”点明诗人身处异乡,与尾联形成呼应,成为该诗表达思乡
之情的重要载体。“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是诗人面对艰难人生道路时的慨叹,此时,
诗人既有歧路彷徨的苦闷,又有不知路在何方的挣扎与痛苦。
变式训练
4.意象、意境与画面阅读“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两句,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
描述诗句所呈现的画面。(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开阔的江面,顺风行船,和风吹来,恰好把帆儿端端直直地高悬着。
链接教材 七上课本第16页思考探究:朗读《次北固山下》,边读边想象“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情景,体会上下句对偶的精妙。
篇目4 渡荆门送别
进阶训练
1.内容理解本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首联中“____”一字交代了诗
人此行的目的;颔联中一个“____”字,将群山与平野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给人以空间的
流动感;颈联以水中月明如镜衬托__________,以天上云彩结成海市蜃楼衬托天空的高远。
(3分)


水的平静
2.情感主旨请结合尾联内容,简要说明作者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不说自己思乡,却说故乡水多情,不远万里送别自己,含蓄地表达思乡之情。
3.情感主旨诗歌写作时,作者可能会将感情凝聚于一个具体的字,请你从《渡荆门送别》
和《钱塘湖春行》这两首诗中,分别找出一个最能传递诗人情感的字,并结合诗句内容具
体分析诗人所表达的情感。(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渡荆门送别》中的“怜”的意思是喜爱,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
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钱塘湖春行》中的“爱”字,直接抒发诗人的情感,表达了
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
变式训练
4.意象、意境与画面李白的诗歌想象丰富、意境奇妙。本诗的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
海楼”被人誉为“神来之笔”,请你写出诗人笔下这一富有想象力的画面。(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夜晚,水势平缓的江面上,一轮明月倒映水中,仿佛天界落下的一面仙镜;白天,远远望去,天边的云彩层层叠叠,仿佛海市蜃楼一般。
链接教材 八上课本第63页思考探究:李白年轻时曾“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渡荆门
送别》就写于他乘舟东下、出蜀入楚的途中。细读诗作,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景色,
注意写景视角的转换,体会诗人心境的变化。
篇目5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进阶训练
1.内容理解本词中,作者将美好的月色、丰富的情感以及人生哲理融入其中。上片“欲”
“恐”二字表达了作者对是否“归去”的______心情,下片将人世的“悲欢离合”和月的“______
____”进行比照,悟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生哲理。(3分)
矛盾
阴晴圆缺
人世的悲欢离合自古就不可避免
2.意象、意境与画面下片“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秋佳节,一轮明月高挂天际,将满天清辉普照下来。流转之间,好像在朱红的阁楼间徘徊,又好似在雕花的窗户间顾盼,如同和我这样一个未眠之人交流。
3.情感主旨陆游《游山西村》中的“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和本词的“但愿人长
久,千里共婵娟”都是借月抒怀,请结合诗词内容,分析两位作者各自表达的情感。(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表现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与向往之情;“但愿人
长久,千里共婵娟”既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又表达了对天下人的祝福,希望天下人都能
长久,即使不能团聚,也能共享一轮圆月,体现了苏轼乐观豁达的胸怀。
变式训练
4.内容理解·情感主旨词人借助月亮,用形象化的语言表现了不如意时的豁达胸怀,请结
合词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月亮阴晴圆缺的变化与人悲欢离合的情感作比照,月亮阴晴圆缺的变化是自然规律,人的悲欢离合也在所难免,难以周全,表现了词人的豁达胸怀。
链接教材 九上课本第61页思考探究:《水调歌头》这首词句句扣住“月”来写,情感多
次起伏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有感情地朗读,结合具体词句,梳
理作者情感的变化轨迹,说说其中表达了他对人生怎样的思考。
篇目6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进阶训练
1.内容理解本诗以描写“杨花”“子规”起笔,在交代事件发生的时令的同时,又渲染了一种
__________的氛围;第二句叙事,既用“______”点题,又交代了好友王昌龄目前的境遇;
第三、四句则再扣题意,寄予诗人深切的感慨。(2分)
孤寂凄凉
龙标
2.内容理解本诗第三、四句是诗人的心理活动。请结合第一、二句,用自己的话将李白的
心理活动描写出来。(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这个杨花落尽、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你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处偏远,路途遥
远且艰险。我把我对你的担心、忧虑、关怀都托付给善解人意的明月,希望明月能随你一
路前行,代我陪你到那偏远的地方。
3.情感主旨古诗中常出现“月”的意象,诗人或用月来抒发思乡怀人的愁思,或体现自在旷
达的情怀。请阅读下面的诗句,其中“月”所寄托的情感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3分)
( )
B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D.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变式训练
4.意象、意境与画面·情感主旨本诗中“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两句,与杜甫
《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都写到了“鸟”。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借“鸟”分别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借啼声哀切的子规表达了对朋友被贬偏远的感伤,杜甫借叫声惊心的鸟表达了感时伤世之情和离散之苦。
链接教材 七上课本第16页思考探究:《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描写“杨花”“子
规”两样景物起笔,从全诗看,有什么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