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主题六 爱情闺怨

文档属性

名称 6.主题六 爱情闺怨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8.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8 10:56: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张PPT)
第一部分
/
主题六 爱情闺怨
篇目1 关雎
篇目2 蒹葭
篇目1 关雎
进阶训练
1.内容理解诗中女子让君子“寤寐思服”,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淑女”的形象特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中的“淑女”文静、美好、善良。
2.情感主旨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今读》中说:“《诗
经》三百首,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不虚假。”古人也有言:“无论孝子、忠臣、怨男、
愁女皆出于至情流溢。”请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说说《关雎》和《子衿》这两首诗是如何
分别体现“思无邪”的。(3分)
子衿/《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关雎》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突出表达了青年男女健康、真挚的思想感情。《子衿》中的女主人公在诗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即对情人的思念。
变式训练
3.手法赏析请赏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句中比、兴手法的妙处。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诗开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以雎鸠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配君子的联想,引出男子对女子的思念之情。
链接教材 八下课本第64页思考探究:《诗经》经常使用比、兴手法。比,即比喻;兴,
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诵读这两首诗,看看哪些诗句使用了比、兴手法,
并举例分析。
篇目2 蒹葭
进阶训练
1.内容理解《蒹葭》选自______________,写景__________。这首诗每章前两句通过写
“蒹葭”和“白露”,营造出________________的氛围。整首诗表达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
求却________________。(4分)
《诗经·秦风》
凄清优美
深秋凄清、迷蒙
求而不得的惆怅
2.意象、意境与画面请你用自己的话描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两句所呈现的画面。(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边的芦苇青绿茂盛,深秋的露水凝结成了白霜。
3.情感主旨·手法赏析“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这种手法在《蒹葭》和《回延
安》中都有所体现。如《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对深秋凄清氛围的渲染,是
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延安》中写“________________”,是为了引出
__________________的深厚情感。(3分)
烘托主人公惆怅失意的心情
树梢树枝树根根
与延安人民心连心
变式训练
4.手法赏析有人认为《蒹葭》中重章叠句的形式重复啰唆,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内容,
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链接教材 八下课本第64页思考探究:《诗经》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即上下句或上下
章基本相同,只是有几个字不同,造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选择本课中的一首诗,做具
体分析。
不同意。全诗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显示了主人
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如“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通过“长”
“跻”“右”的变化突出了道路的漫长坎坷,侧面表现了寻求伊人的艰辛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