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物态变化 单元试卷 (含解析)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物态变化 单元试卷 (含解析)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5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05 21:36: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 物态变化 单元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霜形成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固 B.液化 C.凝华 D.汽化
2.关于如图所示的体温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用该体温计读数时,不可以离开人体
B. 该体温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工作的
C. 该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分度值是
D. 如果病人体温为,使用当前体温计前“不甩”也能准确测量该病人体温
3.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下面四幅图中,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4.如图所示,在北方的冬天,屋檐处常常会出现冰溜子。原来是屋顶上的积雪,在太阳照射下部分雪化成水,水从屋顶流下时又遇冷结成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雪化成水需要放热 B.雪化成水是熔化
C.水冷却成冰需要吸热 D.水冷却成冰是凝华
5.2025年5月8日,西安市部分地区突降冰雹。高空中的小水滴遇到冷空气形成白色小冰粒,在下降的过程中越变越大,形成冰雹,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
A.液化 B.汽化 C.凝固 D.升华
6.如图所示是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从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海波在CD段是液态 B.海波的熔点是40℃
C.海波在BC段不吸收热量 D.海波的熔化过程持续了12min
7.小明参观粤港澳大湾区深圳花展时,发现早上的花叶上有露珠。与这一现象有着相同特点的是(  )
A.春天,冰雪融化成溪水 B.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
C.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D.冬天,屋檐上挂着串串冰柱
8.小松用如图1所示装置观察水的沸腾,正确实验并采集数据后,绘制出如图2所示的图像。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杯口的“白气”是蒸发形成的
B.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就是水的沸点
C.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不需要吸热
D.若增大实验室的大气压强,水的沸点会在图像中的沸点基础上降低
二、填空题
9.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
10.如图所示,放在衣柜中的樟脑丸可以用来防虫,这是因为樟脑丸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会产生刺激性气味,从而起到驱赶蛀虫的效果。
11.“泼水成冰”是在严寒天气下,部分水蒸气在极寒环境下凝华成小冰晶,另一部分水蒸气围绕小冰晶 (填物态变化)成小水滴并很快凝固成冰,形成类似“冰雾”的壮观景象,如图。“泼水成冰”需要极寒的环境和大量的水蒸气,所以“泼水成冰”游戏应选用 (选填“开水”或“冷水”)。
12.如图是我国094核潜艇发射导弹时的情形,导弹破水而出时,高温火焰与海水接触,海面瞬间腾起大量“白雾”,“白雾”主要是高温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小水珠。
13.如图所示,在大容器A和小容器B内都盛有水,在容器A底部加热使A内水沸腾,继续加热,容器B内水的温度 (能/不能)达到沸点, (能/不能)沸腾,这说明液体沸腾的条件是 。
14.两种物质熔化过程中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 图线(选填“甲”或“乙”)对应的物质为晶体,它在 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且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由下表信息可知该晶体是 (填物质名称)。
物质名称 固体水银 固体煤油 冰 海波 萘
熔点/℃ -39 -30 0 48 80
15.某物体的质量为m,其固态时比热容为c,用稳定的热源对它加热(物体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到t3时刻停止加热,然后让其冷却,上述过程中记录不同时刻的温度,最后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由图可知,该物质是 (晶体/非晶体),液态时升温更快,说明该物质液态时比热容比固态更 (大/小),在0-t1时间段,该物体吸收的热量为 (选用题中和图中字母表示),在t4-t5时间段,该物体放出的热量为 。(选用题中和图中字母表示)
三、实验题
16.冬天给结冰(积雪)道路撒盐,可以有效地防止交通事故发生,为了解其原因,小明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探究盐冰(浓盐水冻成的冰块)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
(2)根据实验数据,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乙可知:第6min时,烧杯内的物质处于 态,物质在固态时的比热容 在液态时的比热容;
(3)通过探究可知:为防止事故发生,冬天给结冰(积雪)道路撒盐可以使含盐的冰(雪)在 (选填“更高”或“更低”)的温度下熔化。
17.某小组同学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
(1)小嘉先用温度计测量水的初始温度,如图甲所示,其中A、B、C中读数正确的是     ;图乙中所示a、b、c中操作正确的是     ;图丙中温度计的读数为     ℃。
(2)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从图2所示的A、B两套器材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实验室已准备多套A、B装置)。小嘉同学在安装实验器材时,提出了以下两种安装顺序,你认为更合理的方案是     。
A.温度计、烧杯、酒精灯
B.酒精灯、烧杯、温度计
(3)若甲、乙两位同学选用的温水质量和温度均相同,酒精灯也相同,在实验中观察到,甲同学的水先沸腾,则甲可能选择的是     (选填“A”或“B”)套装置。
(4)乙、丙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像如图C所示,得到a、b两种图像的可能原因是     。(写出一条即可)
参考答案
1.【答案】C
【详解】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此过程放出热量。
2.【答案】D
【详解】该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制造了一处具有特殊结构的狭道,使体温计在离开人体后,体温计内液柱不会自行下降,故读数时,能离开人体,故错误;该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工作的,故错误;由题图可知,此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体温计上之间有10个小格,1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所以该体温计的分度值为,故错误;如果用没甩的体温计测人的体温,若被测人的体温比原来体温计的示数高,则可以准确测量体温,由题图知,体温计的示数为,病人体温为,则使用前“不甩”也可以准确测量,故正确。故选。
3.【答案】C
【详解】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4.【答案】B
【详解】一部分雪因从太阳吸收热量,由固态的冰变成液态的水顺着房檐流下,这属于熔化过程。因为天气寒冷,水在流下的过程中,水向外放出热量,由液态的水变为固态的冰,从而形成冰溜子,这属于凝固过程。故B正确,ACD错误。
5.【答案】C
【详解】解:高空中的小水滴遇到冷空气形成白色小冰粒,在下降的过程中越变越大,是小水滴遇到冷的小冰粒凝固成固体使得体积变大,形成冰雹。
6.【答案】A
【详解】A.在AB段,海波处于固态,在BC段,海波处于固态或液态或固液共存态;在CD段,海波处于液态,故A正确;
B.从图像上看,BC段是物质的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有固定的熔点,海波的熔点是40℃,故海波是晶体,故B错误;
C.熔化的过程是吸热的过程,虽然BC段的温度没有变化,但仍在吸热,故C错误;
D.海波熔化过程历时12min-6min=6min,故D错误。
7.【答案】B
【详解】花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
A.春天,冰雪融化成溪水,是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是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故B符合题意;
C.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此过程中小水滴变为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冬天,屋檐上挂着串串冰柱,是水结冰,属于凝固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8.【答案】B
【详解】A.杯口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而不是蒸发形成的,故A错误。
B.水沸腾时的特点是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保持不变的温度就是水的沸点,故B正确;
C.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变,但需要持续吸热,若停止加热,水将不再沸腾,因为液体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故C错误;
D.液体的沸点和液面的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所以若增大实验室的大气压强,水的沸点会在图像中的沸点基础上升高,而不是降低,故D错误。
9.【答案】34
【详解】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温度计的示数向上是增大的,所以为零上,示数是34℃。
10.【答案】升华
【详解】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变小,这是它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发生了升华现象。
11.【答案】液化;开水
【详解】“泼水成冰”游戏用开水更容易成功,开水有大量的水蒸气,部分水蒸气在极寒环境下凝华成小冰晶,另一部分水蒸气围绕小冰晶液化成小水滴并很快凝固成冰,就形成类似“冰雾”的壮观景象。
12.【答案】液化
【详解】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作液化。“白雾”主要是高温气态水蒸气液化成的液态的小水珠。
13.【答案】能;不能;温度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
【详解】容器A中水沸腾,说明容器A内的水达到了沸点且可以从火焰上吸收热量;当容器B中的水没有达到沸点前,从容器A内的水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当容器B中的水温度升高达到沸点后,和容器A中水的温度相同,就不能从容器A内的水中吸收到热量,容器B中的水虽然达到了沸点,但不能吸热,所以是不会沸腾的,说明液体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
14.【答案】甲;BC;保持不变;萘
【详解】甲图线,物质熔化时有固定的温度,符合晶体熔化特点,所以甲图线对应的物质为晶体。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BC段温度保持不变,是熔化阶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由图线可知,甲物质的熔点为80℃,与表中萘的熔点相同,故该晶体是萘。
15.【答案】晶体;小;cm(T2-T1);
【详解】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从图示可知,物质熔化时,不断吸热,温度不变,故它是晶体。
质量相同,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液态时升温更快,即相同的时间内Δt更大。由Q=cmΔt知,该物质液态时比热容比固态更小。
在0~t1时间段,该物体吸收的热量为Q=cmΔt=cm(T2-T1)
同一物质,熔化时吸收的热量与凝固时放出的热量相等,物质每秒钟物质吸收的热量为
物质熔化时吸收的热量为
故固体凝固时放出的热量为
16.【答案】(1)-4
(2)固液共存;小于
(3)更低
【详解】(1)由图甲可知,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是1℃,且液柱在零刻度线下方,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4℃。
(2)由图乙可知,盐冰在4min到8min温度不变,说明这段时间盐冰处于熔化过程,盐冰是晶体,则第6min时,盐冰为固液共存态。
由图乙可知,物质在固态时和在液态时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不变,吸收的热量相同,物质在固态时温度变化量大于在液态时温度变化量,根据可知,物质在固态时的比热容小于在液态时的比热容。
(3)通过探究可知,含盐的冰熔点降低,所以,冬天给结冰(积雪)道路撒盐可以使含盐的冰(雪)在更低的温度下熔化。
17.【答案】(1)B;c;﹣21;(2)B;(3)B;(4)水的质量不同
【详解】解:(1)温度计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柱的上表面相平,A是俯视,读数会偏大,C是仰视,读数会偏小。
使用温度计时,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a中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b中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壁,c中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没有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故选c。图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示数越往下越大,即液面在零刻度线以下,读数为﹣21℃。
(2)因为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先放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火焰的高度固定铁圈,放置烧杯,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且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故选B。
(3)甲可能选择的是B套装置。B装置有盖,能减少热量散失,在相同条件下,加热到沸腾所需时间更短,水会先沸腾。
(4)得到a、b两种图像的可能原因是水的质量不同。根据Q=cmΔt,在装置相同、初温和末温相同的情况下,水的质量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就越长。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