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4 事件的独立性 课件+练习-《精讲精练》26版高中同步新教材数学北师大版(2019)必修1 | | |
格式 | zip | ||
文件大小 | 218.3KB | ||
资源类型 | 试卷 | ||
版本资源 | 北师大版(2019) | ||
科目 | 数学 | ||
更新时间 | 2025-08-04 16:15:14 |
(2)记三人中至少有一人被录取为事件D,
则D与∩∩互为对立事件,
∴P(D)=1-P(∩∩.
∴三人中至少有一人被录取的概率为.
12.解析 (1)设事件A为“甲答对”,B为“乙答对”,
则P(A)=,
“甲、乙两位同学恰有一个人答对”的事件为A∪B,且A与B互斥,
因为三人答题互不影响,所以A与B相互独立,则A与与B均相互独立,
则P(A∪.
所以甲、乙两位同学恰有一个人答对此题的概率为.
(2)设事件C为“丙答对”,则P(C)=p,P()=1-p,
设事件D为“甲、乙、丙三个人中至少有一个人答对”,
则P(D)=1-P(,解得p=.
所以p的值为.
方法总结 求复杂事件概率的两种方法
(1)直接法:将所求事件的概率分解为一些彼此互斥的事件的概率的和;
(2)间接法:先求该事件的对立事件的概率,再由互为对立事件的概率之和为1求解.当题目为“至多”“至少”型问题时多考虑用间接法.
能力提升练
1.C 由题意可得P(A)=,
有放回地随机取两次,每次取1个球,两次取出的球上数字之和是5的情况有(1,4),(4,1),(2,3),(3,2),共4种,所以P(C)=;
两次取出的球上数字之和是6的情况有(2,4),(4,2),(3,3),共3种,故P(D)=.
对于A, P(BD)=,则P(BD)≠P(B)P(D),故B与D不是相互独立事件,故A错误;
对于B, P(AD)=0,P(A)P(D)=,则P(AD)≠P(A)P(D),故A与D不是相互独立事件,故B错误;
对于C,P(BC)=,则P(BC)=P(B)P(C),故B与C是相互独立事件,故C正确;
对于D,P(CD)=0,P(C)P(D)=,则P(CD)≠P(C)P(D),故C与D不是相互独立事件,故D错误.故选C.
2.ABD 对于A,甲、乙两人恰有一人购买A品牌手机的概率为0.8×0.1+0.2×0.9=0.26,故A正确;
对于B,甲购买A品牌手机,但不是黑色的概率为0.8×0.3=0.24,故B正确;
对于C,甲、乙两人都没有购买黑色手机的概率为0.3×0.5=0.15,故C错误;
对于D,甲购买A品牌黑色手机的概率为0.8×0.7=0.56,乙购买A品牌黑色手机的概率为0.9×0.5=0.45,
则甲、乙两人至少有一人购买A品牌黑色手机的概率为1-(1-0.56)×(1-0.45)=0.758,故D正确.
故选ABD.
3.D 投掷3次骰子后,球在甲手中,共有4种情况:
①甲→甲→甲→甲,其概率为;
②甲→甲→乙→甲,其概率为;
③甲→乙→甲→甲,其概率为;
④甲→乙→丙→甲,其概率为.
所以投掷3次骰子后,球在甲手中的概率为.故选D.
4.答案
解析 钢珠从E处落下,①有的概率落到EF,经FH后有的概率落到HJ,经JM后有的概率落到MN,最后落到B处,即钢珠从E处落下,沿此路径落到B处的概率P1=;
②有的概率落到EF,经FH后有的概率落到HK,经KO后有的概率落到ON,最后落到B处,即钢珠从E处落下,沿此路径落到B处的概率P2=;
③有的概率落到EG,经GI后有的概率落到IK,经KO后有的概率落到ON,最后落到B处,即钢珠从E处落下,沿此路径落到B处的概率P3=.
所以钢珠从E处落下,落到B处的概率P=P1+P2+P3=.
5.答案
解析 甲、乙两位同学抽取一次抽到红球或者白球的概率都是,每次摸球相互独立,乙同学要获得奖品,需要比甲同学抽到的红球多,可能的情况有:
①甲抽到红球,乙抽到两个红球,概率为;
②甲抽到白球,乙先抽到红球,再抽到白球,概率为;
③甲抽到白球,乙先抽到白球,再抽到红球,概率为;
④甲抽到白球,乙抽到两个红球,概率为.
所以乙获得奖品的概率是.
6.解析 设Ai=“甲第i轮得一分”,Bi=“乙第i轮得一分”,Cj=“两轮比赛甲得j分”,Dj=“两轮比赛乙得j分”,其中i=1,2,j=0,1,2.
(1)P(D1)=P(B1∪.
所以两轮比赛结束乙得分为1分的概率为.
(2)设E=“不进行加赛甲成为跳绳王”.
由题意得P(D0)=P(,
P(C1)=P(A1∪,
P(C2)=P(A1A2)=P(A1)P(A2)=,
则P(E)=P(C2D1∪C2D0∪C1D0)=P(C2D1)+P(C2D0)+P(C1D0)
=P(C2)P(D1)+P(C2)P(D0)+P(C1)P(D0)=.
所以不进行加赛甲成为跳绳王的概率为.
2(共10张PPT)
§4 事件的独立性
知识点 随机事件的独立性
知识 清单破
1.定义:事件A(或B)是否发生对事件B(或A)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这样的两个事件叫作相互独
立事件.
2.概率公式:两个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这两个事件发生的概率的积,即
P(AB)=P(A)P(B).
3.性质:(1)如果事件A与事件B相互独立,则A与 , 与B, 与 也相互独立.
(2)如果事件A1,A2,…,An相互独立,那么这n个事件都发生的概率等于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的
积,即P(A1∩A2∩…∩An)=P(A1)·P(A2)·…·P(An).并且此式中任意多个事件Ai(i=1,2,…,n)换成其
对立事件 后等式仍成立.
相互独立事件 互斥事件
判断 方法 一个事件是否发生对另一个
事件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 两个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即
A∩B=
概率 公式 A与B相互独立等价于P(A∩B)=P(A)·P(B) 若A与B互斥,则P(A∪B)=
P(A)+P(B),反之不成立
4.相互独立事件与互斥事件的区别
知识辨析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 √” ,错误的画“ ” 。
1.若两事件相互独立,则两事件一定互斥. ( )
2.必然事件Ω、不可能事件 都与任意事件A相互独立. ( )
由P(A)=P(Ω∩A)=P(Ω)·P(A)=P(A),P( )=P( ∩A)=P( )·P(A)=0知结论成立.
√
提示
3.若P(E)=0.3,P(F)=0.4,P(EF)=0.12,则事件E与事件F相互独立. ( )
因为P(E)=0.3,P(F)=0.4,P(EF)=0.12,所以P(EF)=P(E)·P(F),所以事件E与事件F相互独立.
√
提示
4.若A,B相互独立,且P(A)=0.5,P(B)=0.4,则A,B都不发生的概率为0.3. ( )
√
5.运动员甲射击一次,事件“射中9环”与“射中8环”相互独立. ( )
射击一次,事件“射中9环”与“射中8环”不可能同时发生,即P(AB)=0,因此“射中9
环”与“射中8环”不相互独立.
提示
讲解分析
疑难 情境破
疑难 1 判断事件的独立性
判断两个事件是否相互独立的方法
1.直接法:直接判断一个事件是否发生对另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有没有影响.
2.定义法:判断P(AB)=P(A)P(B)是否成立,即两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是否等于两个事件发生
的概率的乘积.
3.转化法:由判断事件A与事件B是否相互独立,转化为判断A与 或 与B或 与 是否相互独
立.
典例 有6个相同的小球,分别标有数字1,2,3,4,5,6,从中有放回地随机取两次,每次取1个球,甲
表示事件“第一次取出的球上的数字为2”,乙表示事件“第二次取出的球上的数字为3”,
丙表示事件“两次取出的球上的数字之和为8”,丁表示事件“两次取出的球上的数字之和
为7”,则 ( )
A.丙与丁相互独立 B.甲与丙相互独立
C.乙与丙相互独立 D.乙与丁相互独立
D
解析 两次取出的球上的数字之和为8,有(2,6),(3,5),(4,4),(5,3),(6,2),共5种情况,则P(丙)=
= ,
两次取出的球上的数字之和为7,有(1,6),(2,5),(3,4),(4,3),(5,2),(6,1),共6种情况,则P(丁)= =
,
易知P(甲)=P(乙)= .
P(丙丁)=0≠P(丙)·P(丁),故A错误;
P(甲丙)= ≠P(甲)·P(丙),故B错误;
P(乙丙)= ≠P(乙)·P(丙),故C错误;
P(乙丁)= =P(乙)·P(丁),故D正确.
故选D.
讲解分析
疑难 2 求复杂事件的概率
1.已知简单事件的概率,求复杂事件的概率的一般步骤
(1)事件表示:将已知概率的事件、要求概率的事件用适当的字母表示;
(2)事件运算:将已知概率的事件进行适当运算,得到要求概率的事件;
(3)求概率:利用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公式求相关概率.
当将一个较复杂的事件转化为几个互斥事件的和事件分类较多,而其对立面的分类较少时,
考虑利用对立事件的概率公式,即“正难则反”的思想来求解.它常用来求“至少”“至
多”型事件的概率.
2.已知事件A,B发生的概率分别为P(A),P(B),我们有如下结论:
事件 表示 概率(A,B互斥) 概率(A,B相互独立)
A,B中至少有一个发
生 P(A∪B) P(A)+P(B) 1-P( )P( )或P(A)+
P(B)-P(AB)
A,B都发生 P(AB) 0 P(A)P(B)
A,B都不发生 P( ) 1-[P(A)+P(B)] P( )P( )
A,B中恰有一个发生 P(A ∪ B) P(A)+P(B) P(A)P( )+P( )P(B)
A,B中至多有一个发生 P( ∪A ∪ B) P(A)或P(B) 1-P(A)P(B)
典例 红队队员甲、乙、丙与蓝队队员A,B,C进行围棋比赛,甲对A、乙对B、丙对C各一盘.已
知甲胜A、乙胜B、丙胜C的概率分别为0.6,0.5,0.5.假设各盘比赛结果相互独立.求:
(1)红队中有且只有一名队员获胜的概率;
(2)红队中至少有两名队员获胜的概率.
解析 设甲胜A为事件D,乙胜B为事件E,丙胜C为事件F,则 , , 分别表示A胜甲、B胜乙、
C胜丙.
因为P(D)=0.6,P(E)=0.5,P(F)=0.5,
所以由对立事件的概率公式知P( )=0.4,P( )=0.5,P( )=0.5.
(1)红队中有且只有一名队员获胜的事件有D∩ ∩ , ∩E∩ , ∩ ∩F,以上三个事件两
两互斥且各盘比赛结果相互独立.
因此红队中有且只有一名队员获胜的概率P1=P[(D∩ ∩ )∪( ∩E∩ )∪( ∩ ∩F)]
=P(D∩ ∩ )+P( ∩E∩ )+P( ∩ ∩F)
=0.6×0.5×0.5+0.4×0.5×0.5+0.4×0.5×0.5=0.35.
(2)解法一:红队中至少有两名队员获胜的事件有D∩E∩F,D∩E∩ ,D∩ ∩F, ∩E∩F,以
上四个事件两两互斥且各盘比赛结果相互独立.
因此红队中至少有两名队员获胜的概率P2=P(D∩E∩F)+P(D∩E∩ )+P(D∩ ∩F)+P( ∩
E∩F)=0.6×0.5×0.5+0.6×0.5×0.5+0.6×0.5×0.5+0.4×0.5×0.5=0.55.
解法二:“红队中至少有两名队员获胜”与“红队中至多有一名队员获胜”为对立事件,而
红队都不获胜为事件 ∩ ∩ ,且P( ∩ ∩ )=0.4×0.5×0.5=0.1.
因此红队中至少有两名队员获胜的概率P2=1-P1-P( ∩ ∩ )=1-0.35-0.1=0.55.
方法总结 处理事件的独立性问题主要用到直接法和间接法.当遇到“至少”“至多”问题
时可以考虑使用间接法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