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 秦朝是“成也法家,败也法家”。它的成功,是建立了高效的汲取制度;它的失败,是这套制度没有可以约束它的力量,导致它汲取过度,超过了民众的承受力。该观点最能说明秦朝灭亡的原因是( )
A. 法家思想的影响 B. 中央集权制度
C. 秦末农民大起义 D. 秦的残暴统治
2. “臣(李斯)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材料所述事件的主观目的是( )
A. 兼并六国,完成统一
B. 统一思想,巩固统治
C. 钳制思想,摧残文化
D. 整顿吏治,以德化民
3. 学习历史需要了解和掌握历史纪年方法。公元前209年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这一年是( )
A. 公元前2世纪前期 B. 公元前2世纪末期
C. 公元前3世纪前期 D. 公元前3世纪末期
4. 从下图中能直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
A. 秦的暴政引发秦末农民大起义
B. 陈胜、吴广的进军方向是自西向东
C. 陈胜、吴广起义是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D. 陈胜、吴广起义控制了大泽乡地区
5.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下列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内容。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B. 攻占陈县后,陈胜建立了张楚政权
C. 公元前209年,起义在大泽乡爆发
D. 起义军缺乏后援,最终失败
6.李清照曾这样称赞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下列事件与项羽有关的是( )
①大泽乡起义 ②巨鹿之战 ③楚汉之争
④建立“张楚”政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四面楚歌,形容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与该成语相关的战役是( )
A.涿鹿之战 B.牧野之战
C.巨鹿之战 D.垓下之战
8.下列不属于楚汉之争中刘邦取得胜利的原因的是( )
A.项羽刚愎自用 B.刘邦注重收揽民心
C.刘邦势力强大 D.刘邦善用人才
9.“伐无道,诛暴秦”,秦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最后率兵攻取咸阳,推翻秦朝的是( )
A.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 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D.项羽、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10.某同学搜集了“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三个成语,请你确定一个主题,应选择的是( )
A.春秋争霸 B.战国称雄
C.秦灭六国 D.楚汉之争
11.诗歌和童谣是我们了解历史的一种途径,在秦朝时期,流行这样一句童谣:“阿房,阿房,亡始皇。”这句童谣暗指( )
A.阿房将发动起义灭亡秦朝
B.秦朝滥用民力,以致民怨沸腾
C.秦朝刑法特别残酷
D.秦始皇将葬于阿房宫
12.秦朝是辉煌的,也是短暂的。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其表现为 ( )
①赋税沉重 ②繁重的徭役和兵役
③中央集权 ④严酷的刑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孟姜女,杞梁妻。一去燕山更不归……长城路,实难行……”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广为流传,该故事反映的历史背景是秦朝暴政的表现之一( )
A.沉重的赋税 B.繁重的徭役 C.严刑酷法 D.繁重的兵役
14.下列属于秦末农民大起义范畴的历史事件有 ( )
①陈胜、吴广起义 ②项羽领导的起义
③刘邦领导的起义 ④楚汉之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5.如图所示,这是一张纪念陈胜吴广起义3200年的纪念邮票,后人之所以如此纪念他们,是因为( )
A.他们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B.他们直接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
C.他们曾一度建立政权,并占领咸阳
D.他们是反抗秦朝暴政的第一人
16.大泽乡起义后,陈胜自立为王,建立________农民政权。( )
A.大楚 B.大齐
C.张楚 D.大顺
17.如果给下图中正挥臂高呼的农民领袖配音,恰当的台词是( )
A.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18.象棋是中国人发明的,聪明的古人从战争中受到启发,在方寸之间划分楚河汉界,利用小小的棋子展现了中国人的大智慧。请问,象棋中的“楚河汉界”是受了哪一历史事件的启发( )
A.牧野之战 B.长平之战
C.楚汉之争 D.巨鹿之战
19.“破釜沉舟”和“四面楚歌”均是与项羽有关的历史典故。它们的发生地点分别是( )
A.渔阳 大泽乡 B.巨鹿 垓下
C.咸阳 垓下 D.咸阳 大泽乡
20.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的统治起决定性作用的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城濮之战 D.马陵之战
21. 秦统一以前,粮价较稳定,大致粟石三十钱左右。秦朝统一六国后,粮价急剧上涨。《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关中“米石千六百”。这一变化可能是源于( )
A. 农民起义导致社会动荡
B. 法家思想阻碍农业发展
C. 连年征调徭役丧失劳动力
D. 长期战乱后的社会经济凋敝
22“在‘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的环境下,秦朝的民间舆论与政治秩序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民间舆论受到压制,以致形成了与秦始皇直接对抗的潜流。”材料旨在说明( )
A. 法律严苛有利于社会稳定
B. 禁锢思想易激化社会矛盾
C. 文字统一促进了政令推行
D. 秦始皇鼓励民众上书言事
23. 《史记》记载,陈胜、吴广前往戍边,在大泽乡为大雨所阻,不能按期到达,在当时应该斩首,情急之下,揭竿而起。但据1975年湖北云梦县出土的秦简记载,因大雨延期,根本不会斩首。由此可见( )
24. 成语“破釜沉舟”体现了西楚霸王项羽勇往直前、绝不后退的决心。该成语出自( )
A. 牧野之战 B. 巨鹿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
25. 七年级(1)班的同学们开展研讨活动时收集到以下图片,由此判断同学们研讨的主题是( )
A. 儒家思想的发展
B. 巩固统一的措施
C. 秦朝灭亡的原因
D. 严刑峻法的危害
二、非选择题
26、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关的内容。
(1)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他们领导贫苦农民举行起义,后在陈县建立了“________”政权。
(2)公元前207年,项羽在________之战中以少胜多,将秦军的主力歼灭。
(3)楚汉之争指的是项羽和刘邦为争夺________而展开的争战。
27、在学习了《秦统一中国》和《秦末农民大起义》两节历史课后,小红和小明两位同学对如何评价秦始皇产生了分歧,谁也说服不了谁。请你来当一回小判官,以《我眼中的秦始皇》为题,写一篇历史小短文,对秦始皇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
28、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再现的是我国哪一历史事件 这一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有何历史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三幅图片中的主要人物在推翻秦朝统治的斗争中,各起了什么作用。
(3)以下是同学们搜集的一些同本课有关的成语,根据所学知识按照因果关系进行重新排序。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破釜沉舟;
约法三章; 族诛连坐。
(4)强大的秦朝只存在了15年就灭亡了,它给我们什么深刻的启示
29.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再现的是我国哪一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三幅图片中的四位主要人物在推翻秦朝统治的斗争中,各起了什么作用?
(3)以下是同学们搜集的同本课有关的一些词语,根据所学知识按照因果关系进行重新排序。
揭竿而起、破釜沉舟、约法三章、族诛连坐
(4)强大的秦朝只存在了十几年就灭亡了,它给了我们什么深刻启示?
答案
1-5DBDDA 6-10CDCCD 11-15BBBBA 16-20CBCBB 21-25CBABC
(1)张楚 (2)巨鹿 (3)帝位
27.【示例】题目:我眼中的秦始皇
小红和小明对秦始皇的评价都有一定道理,但都不够全面客观。一方面,他统一六国、北击匈奴、开凿灵渠,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统一后,他又创立了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为适应全国统一的需要,他统一了文字、度量衡、货币,统一车轨和道路的宽度,这一系列措施影响深远,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被称为“千古一帝”毫不为过。另一方面,他推行暴政,焚书坑儒,摧残文化;实行严苛的法律;对农民征收很重的赋税;大规模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
28.(1)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起义);秦朝的暴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2)陈胜、吴广:发动大泽乡起义,掀起轰轰烈烈的反抗秦统治的农民起义;项羽:在巨鹿之战中消灭了秦军主力,加速了秦朝的灭亡;刘邦:直接推翻了秦的统治。
(3)族诛连坐——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破釜沉舟——约法三章。
(4)任何政策的推行,必须考虑到人民的承受能力,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统治者要爱惜民力。(言之有理即可)
29.(1)大泽乡起义(或陈胜、吴广起义)。根本原因:秦朝的暴政。
(2)陈胜、吴广:发动大泽乡起义,掀起轰轰烈烈的反抗秦朝统治的农民起义;项羽:在巨鹿之战中歼灭了秦军的主力,加速了秦朝的灭亡;刘邦:率军直抵咸阳,直接结束了秦朝的统治。
(3)族诛连坐——揭竿而起——破釜沉舟——约法三章。
(4)任何政策的推行,必须考虑到人民的承受能力,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统治者要爱惜民力。(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