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达标卷
活动一:“感恩父母之爱”宣讲活动。(31分)
1.下面是某同学的演讲稿的一部分,读一读,完成练
《诗经》有云:“父兮生我,母兮鞠我。”父母之爱,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在 kù shǔ( )里,母亲máng lù( )于缝纫(rèn rèng)机前给我挣(zhēng zhèng)钱,那shòu ruò( )的 jǐ bèi( )让我心酸;父亲带我逛 miào huì ( ),给我缝补棉被,因xīn téng( )我还要给我花冤枉(wàng wǎng)钱……这些不可 mó miè( )的琐屑(xiè xuè)小事,只要我们怀着感恩的心去发现,就能lǐng luè( )其中的爱。
(1)根据拼音,把演讲稿补充完整。(8分)
(2)为把演讲稿读正确,请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打“√”。(4分)
2.检查演讲稿中的错别字。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是哪一组?( )(3分)
A.严夏 教训B.权利 抽像C.偏辟 采排D.谨慎 誊写
3.同学们的演讲稿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是哪一项?( )(3分)
A.运动会期间,赛场上传来的锣鼓声和欢呼声震耳欲聋。
B.我回到家里,恋恋不舍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爸爸妈妈。
C.弄丢了爸爸送的珍贵礼物,我失魂落魄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D.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我:“不要失去信心,你写的文章精彩极了!”
4.下面演讲稿中的句子都出现了省略号,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是哪一项?( )(3分)
A.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
B.“你听话,要好好读书.....”父亲哽咽着,说不下去了。
C.纸风车、布老虎、泥人、竹制的花蛇……这些父亲做的玩具,给我带来了无尽的快乐。
D.记忆中母亲亲手为我缝制的那双布鞋是那么朴素,那么熟悉…
5.宣讲活动后,班级打算围绕“父母之爱”出一期主题班刊,请你协助完成。(10分)
(1)给下面的导读语排序,正确的是哪一项?( )(3分)
①在高速发展的今天,倡导“孝道”,更有其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②孔子曰:“孝,德之本也。”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可能是一个有责任心、高尚的人。
③从上古时期“孝感动天”的舜,到“亲尝汤药”的刘恒、“卖身葬父”的董永、“扇枕温衾”的黄香……不胜枚举。
④我国是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孝”则贯穿了整个社会发展史。
A. ①③②④ B. ②④③①
C. ②①③④ D. ③①②④
(2)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4分)
父爱是一把大伞,为我遮风挡雨;父爱是_____________,为我__________________;父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呱呱坠地到如今,父母陪我们走过了许多“第一次”,每个“第一次”都是一次心灵的触动。选择一个话题,写一写你和父母某个“第一次”的场景。(3分)
A.第一次和父母争吵 B.第一次心疼父母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选话题)
我选择话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回忆父母之爱”主题班会。(8分)
6.不同的父母表达爱的方式不同。观察下面的图片,你怎么看待图中两位妈妈的做法?请发表观点,并说明理由。(4分)
诗歌朗诵比赛结束了,乐乐和华华的成绩都不理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明明说勤俭节约的父母是他的榜样,这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小李表示,以前他花钱大手大脚时,父母教育他要“_________________,戒奢以俭”。小丁深表认同,他说:“一粥一饭,_________________;半丝半缕,_________________”每一餐饭、每一丝线,都应珍惜,因为‘克勤于邦,_________________’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4分)
活动三:“体会父母之爱”读书会。(31分)
(一)(12分)
【选段一】
老天不负苦心人,他的儿子考取了。送我去入学的时候,依旧是那只小船,依旧是姑爹和父亲轮换摇船。不过父亲不摇橹的时候,便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因我那长期卧病的母亲未能给我备齐行装。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后来我读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不仅是背影时时在我眼前显现,鲁迅笔下的乌篷船对我而言也永远是那么亲切。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
【选段二】
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
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8.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感人的场景,请分别概括场景的主要内容。(4分)
选段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段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用“○”圈出选段二中描写父亲爬上月台的动作的词语,并在框内写下批注。(5分)
10.两个选段都描写了父亲的背影,根据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X”。(3分)
(1)选段一中描写“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是为了体现父亲的勤劳。 ( )
(2)选段二中“蹒跚”“慢慢”等词语写出了父亲的年迈、肥胖,表现了他的不易。( )
(3)两个背影都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无言却深沉的爱。( )
(二)梅干菜烧肉(19分)
①母亲是广东潮州人,会烧菜,能把豆腐和白菜帮子烧出红烧肉的色香味。但她很少有时间做饭。全家五口全靠她一人在废品加工厂做工的工钱糊口,每个月不足20元。那个厂离家有十几里路,她每天天亮前出门,晚上快半夜才到家。
②我念完初中,看着已经变卖一空的家,看着母亲干枯憔悴的脸,决定不读书出去做事——去一个沙洲农场种棉花,去了就是工人,每月可以拿工资,半年回家一次。
③过年的几天假期,母亲白天特别忙,除了忙一天两顿饭,还要料理我从农场带回的棉花,给我做被子。除了忙活这些,母亲还有些事总是在我们几个都睡熟以后才做。到我动身返回农场的那天早上,她指着一只堆得老高的竹篓说:“这是给你带去农场的。”“什么啊?这么多!”我很惊讶。母亲淡淡地说:“就是一床棉被。”
④我们早早赶到公交车站,却好长时间见不到车来。母亲口中说“莫急莫急”,我知道这是说给我听的,其实她心如刀绞——车票是预先买好了的,如果误了车,就等于废了一家人一个月的生活费。
⑤好不容易到了火车站,一下公交车,母亲抬上竹篓,就飞快地跑起来。她在前,我在后,跑了几步,我就感觉到母亲的步子乱了,一个趔趄接一个趔趄,最后跑不动了。我不由得一个劲儿埋怨母亲:“不是说就一床棉被吗?这么沉?”母亲喘气说:“你一个人在外面,我照顾不到,能带就多带些。”等我们挣扎着进了站,发现还要翻过一座高高的天桥。此时,我坐的那趟车的预告汽笛忽然响了。母亲立刻像疯了一样弯下腰往天桥的台阶上爬。我在后面紧紧地抓着竹篓,生怕它压上前面几乎已经缩成一团的母亲。就在离下天桥还有几个台阶时,母亲忽然腿一软,栽倒在地上,她急忙叫道:“快,儿啊!就几步了!”我顾不得心疼,立刻冲到前面扯起竹篓,拖到车门下边,在列车员的帮助下,终于把竹篓弄到了车上。
⑥此时车窗外,母亲已经站起。列车开动时带起的风,卷起了她破旧的衣服和已经花白的稀疏的头发。她抱着月台上的站牌柱,失神地望着车开的方向。
⑦到农场后,我打开竹篓,那床棉被下面居然有那么多的瓶瓶罐罐:砂糖、猪油……其中居然有那么大的一罐梅干菜烧肉!我终于明白了母亲在那些深夜的忙碌,心里顿时酸酸的。尤其是那些瓶瓶罐罐都已破碎,那是母亲跌倒时摔碎的。我怔怔地望着散在玻璃碎屑中的梅干菜烧肉,一夜无眠:… …
⑧再次回家过年,我才知道,一年前那次跌倒,母亲胫骨韧带撕裂,难怪母亲当时抱着月台的站牌柱。
⑨在那之后,不管是陆地、海上、天空,旅途上都会有一个母亲跌倒的月台,一个母亲抱着的站牌柱,一个抱着站牌柱的母亲满怀忧虑地为我送行。
(有删改)
11.结合文章第⑤~⑦段的内容,梳理场景和“我”的心理变化。(4分)
12.第③段中有多处内容与下文形成呼应,请结合相关内容补全表格。(4分)
第③段内容 下文呼应的内容
母亲抬着竹篓跑不动
白天特别忙,在“我们”睡熟后还在忙
13.细节流露真情。对第⑥段中画“ ”的句子进行赏析,写在右侧批注框内。(3分)
14.文章结尾,作者为什么说之后的旅途上都有母亲的身影?谈一谈你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以“梅干菜烧肉”为题,有什么好处?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四:“表达感恩之情”投稿活动。(30分)
16.学校为本次活动开设了“,我想对您说”投稿通道。回忆过往点滴,相信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父母说。请你选择父母中的一个为对象,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聚焦你们之间最难忘的事,用书信写出真情实感。不少于400字。
100
200
300
400
500
参考答案
1.(1)酷暑 忙碌 瘦弱 脊背 庙会 心疼 磨灭 领略
(2)rèn zhèng wáng xiè
2.D
3.B
4.C
5.(1)B
(2)示例:一座壁炉带来温暖一本大书 为我讲授道理(3)示例:A那天我第一次和妈妈吵架,她被我气哭了。看着妈妈哭红的眼睛,我感到很愧疚,内心十分自责。我意识到,我要呵护妈妈,而非惹她生气。
6.示例:我认为乐乐妈妈的做法不恰当华华妈妈的做法比较恰当。对于已经产生的结果,再多的训斥都不如认真的反思有用。只有总结经验,下次不犯同样的错误,才能在以后取得好成绩。
7.居安思危当思来处不易恒念物力维艰·克俭于家
8.选段一:父亲在送“我”人学的船上缝棉被。
选段二:父亲爬月台为“我”买橘子
9.攀 缩 倾 父亲爬上月台为“我”买橘子的艰难,进而体会到父亲对“我”的爱。
10.(1)x(2)√(3)√
11.(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母亲弯腰往天桥台阶上爬 母亲腿软栽倒在地上埋怨 心酸
12.堆得老高的竹篓棉被下面有那么多的瓶瓶罐罐
13.这两句话描写了母亲的外貌、动作和神态,表现了母亲因为长期操劳、生活艰辛而变得憔悴、苍老,也表现了母亲对“我”的依依不舍和深切的爱。
14.在人生的旅途上,“我”都铭记着这段母亲为送“我”而摔倒、强撑着站起来、忧心忡忡送“我”上车的记忆。它饱含着母亲对“我”的担忧与关爱,对“我’的人生产生了深远影响,让“我”拥有继续前行的力量。
15.题目借一种事物,含蓄地表达了母亲对“我”的爱。由于家境的贫苦,“梅干菜烧肉”是母亲能给予远在他乡的儿子能力范围内最好的关心,装菜的罐子虽被摔碎,但母亲的爱饱满而浓烈。
16.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