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浙教版)八年级
上
4.1 人类家园中的水
第4章
“第2课时”
水与人类
01
学习目标
内容总览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06
分层作业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了解水循环中各环节的名称;能描述水体间联系的途径;概述水体运动的基本特点;了解水循环的动力;认识到水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科学思维:利用图表来获得信息的科学方法;提升读图能力;
探究实践:通过读图等方式获得地球上水循环的途径和方式,并理解植物对水循环的作用;
态度责任:通过学习水与生命的关系,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和习惯。
新知导入
我们知道,可供人类直 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很少,主要包括江河水、湖泊淡水和浅层的地下淡水,这些水仅占淡水总量的0.3%。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是真的吗?
其实,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的运动和转化之中,这种运动和转化是怎 样进行的呢?海洋水和陆地水是通过怎样的途径联系起来的?
探究新知
一、地球上的水循环
1、水循环: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
2、水循环是自然过程:
水循环是多环节的自然过程,全球性的水循环涉及蒸发、大气水分输送、地表水和地下水循环以及多种形式的水量贮蓄。
3、水循环的原因:
①内因:水的三态变化(分子无规则运动);
②外因:太阳辐射、地球引力。
读图:
仔细阅读图4.1-5 水的循环,说一说:
(1)水循环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2)其中最主要的环节是什么?
(3)使陆地淡水资源得到不断补
充的环节是哪个?
(4)水循环的动力主要是什么?
蒸发、水汽输送、植物蒸腾、凝结、降水、下渗、径流等
蒸发、降水、径流等
水汽输送等
太阳辐射和地球引力作用等
探究新知
4、水循环的途径:
(1)水循环的方式: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植物蒸腾、凝结、降水、下渗、径流等方式实现循环。
(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是蒸发、降水和径流:蒸发、降水和径流构成的水循环途径决定着全球的水量平衡,也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水资源总量。
①蒸发:由蒸发产生的水汽进入大气并随大气活动而运动;
②降水:降水是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雨、雪、冰雹等的统称,降雨是其主要形式;
③径流:降水除蒸发的、被土地吸收的和被拦堵的以外,沿着地面流走的水叫径流。渗入地下的也可以形成地下径流。径流是一个地区(流域)的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差值。
探究新知
5、水循环是一个持续过程:
水循环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水在陆地和大气之间发生着陆上内循环,在海洋和大气之间发生着海上内循环,在陆地和海洋之间发生着海陆间循环。这个循环过程没有开始也没有结尾。
水循环过程中,水的总量保持不变。
视频:
水循环
(点击图片播放)
讨论交流
1)水循环的动力来自哪里?水循环的意义有哪些?
水循环的动力来自太阳能和水的重力作用,大气是水循环的关键。
水循环的意义包括:水不断运动、转化,使水资源不断更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水是可再生资源;水循环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水循环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陆地径流向海洋源源不断地输送泥沙、有机物和盐类,对地表太阳辐射吸收、转化、传输,缓解不同纬度间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对于气候的调节具有重要意义;造成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不断塑造地表形态;水循环可以对土壤的质量产生影响。
2)请从水循环的角度来评析“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讨论交流
从水循环的角度来看,“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句诗并不完全准确。
①黄河水的来源:黄河的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冰川融水和地下水。这些水源最终都来自于水循环过程中的降水,即“从天上来”;
②黄河水的去向:黄河属于外流河,向东注入渤海。从水循环的角度理解,注入渤海的水通过海洋水蒸发、水汽输送、大气降水等环节重新补充黄河水;
③水循环的过程:水循环包括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环节。通过这些环节,水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之间不断循环和交换;
所以,黄河水并非“奔流到海不复回”,而是通过水循环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
探究新知
6、水循环的意义:
①维持生命:水是生命之源,水循环促进了水资源的更新和再利用,保证了生物体内的水分平衡和正常代谢;
②调节气候:水循环过程中,水分的蒸发和凝结会影响大气的热量分布,从而调节地球的气候;
③塑造地貌:水流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参与了地表形态的塑造,如峡谷、瀑布、冲积平原等地貌特征的形成;
④促进物质迁移:水循环是地球表面物质迁移的重要途径,通过溶解和携带矿物质等方式,促进了地球物质的重新分配;
⑤支持生态系统:水循环维系了地球上各种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多样性,为动植物提供了生存所需的水分和栖息环境。
虽然水循环过程是无限的,但水资源的蓄存量是有限的,并非用之不尽,取之不竭。
探究新知
二、人体中的水
1、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一般人体中含有65%~70%左右的水。
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人体不同器官和组织的含水量不同。
思考讨论
人体内的水对生命活动有哪些重要作用?
物质运输
调节体温
探究新知
2、水是生命之源:
(1)水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各种生命活动都需要水的参与。
(2)水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必要物质,参与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物质和能量的转换。
(3)水能促进血液循环,人体内的水起到输送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的作用,没有水,营养成分不能被吸收和输送,代谢废物不能被排出,代谢也将无法进行。
(4)水对维持血压稳定、调节人体体温和水盐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探究新知
3、人体需要合理补充水分:
(1)人体缺水的危害:
口渴是体内轻微失水的表现,不要等到口渴时再喝水。人体内含水量不足时就会脱水,严重脱水会造成生命危险。
(2)适时适量补充水分: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2~2.5L水,夏天或剧烈运动后还需要补充更多的水。
(3)健康饮水:
人们一般将自来水煮沸后饮用,建议饮用30℃左右的温开水。感冒咳嗽发热时要多喝温开水,这样可以稀释痰液,利于痰液咳出,同时增加尿量,促进人体降温和体内废物的排出。
课堂练习
1、在下列四种情况中,水循环不够活跃的是( )
赤道附近
B. 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
C. 东海海域
D. 沙漠地区
D
课堂练习
2、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最主要表现在( )
A. 人工降雨,促进大气中水汽输送
B. 植树种草,增加空气中水汽含量
C. 修建水库,改变局部的地表径流
D. 抽取地下水,加速地下径流循环
C
课堂练习
3、小明为了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向锥形瓶中注人少量温水,然后取一干燥的表面皿盖在瓶口,在表面皿中放置一些冰块,稍后,在瓶内出现朦胧的“白雾”,表面皿底部看到有小水滴,小水滴逐渐变大,最终下落到瓶内。
(1)在瓶内出现朦胧的“白雾”是________ 现象。
(2)这个模拟实验展示的是水循环中的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环节
液化
蒸发
降水
课堂练习
4、阅读下列“水循环示意图”,并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水循环环节名称:③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
(2)地球上的水体系统,进行循环需要巨大的能量,这种能量主要来自___________;
(3)水是最常见的物质,下面是某同学对水的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_____;
①在有水的环境里才可能有生命
②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物质
③水通常以固、液、气三态存在
④人体重的约三分之二以上是水分
水汽输送 地表径流
太阳辐射
①②③④
课堂练习
5、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水循环的环节: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
(2)图中___________(填序号)环节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地得到补充。
(3)促使水循环连续进行的水循环进行的动力是___________。
(4)为缓解我国北方资源不足的状况,国家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将主要改变水循环环节中(______)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地表径流
蒸发 水汽输送
②③④⑥
太阳辐射和重力
D
课堂总结
水的循环
海陆间循环
海上内循环
陆上内循环
水体联系纽带,补充陆地淡水
4.1 人类家园中的水(2)
……地球上的水循环
水循环的环节
蒸发、降水、下渗
水汽输送
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能使陆地水体不断得到补充的环节:水汽输送
水是生命之源
分层作业
1、复习本课时主要内容;
2、完成学案中的“课后练习”;
3、预习“ 物质的溶解”相关内容。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
25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八上§4.1人类家园中的水(2)学案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水循环中各环节的名称;
2、能描述水体间联系的途径;
3、概述水体运动的基本特点;
4、了解水循环的动力;
5、认识到水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一、知识点梳理:
1、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一系列____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进行着持续不断的循环。
2、水循环的环节:
① 蒸发 ② 蒸腾 ③_______________ ④ 降水 ⑤ 下渗 ⑥ 径流
3、水循环的成因
①内因:________________;②外因:太阳辐射和____________;
4、水循环三过程:陆上内循环、______________、海陆间循环
5、影响地球上水循环过程的人类行为:
① 修建水库;② 植树造林、保护湿地;③__________;④ 毁林开荒、过度伐木;
6、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平均更新周期:更新最快:_________;更新最慢:_____________。
7、水循环的重要性(意义)
(1)水循环是地球上各水体间相互联系的纽带,通过水循环使_______成为一个动态系统。
(2)通过水循环使地球上的水、______、岩石和生物发生了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
(3)世界上淡水资源就是由_________产生的,通过水循环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滋润着
土地,哺育着生命。
二、例题讲解
例题1、在下列四种情况中,水循环不够活跃的是( )
A. 赤道附近 B. 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 C. 东海海域 D. 沙漠地区
例题2、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最主要表现在( )
A. 人工降雨,促进大气中水汽输送 B. 植树种草,增加空气中水汽含量
C. 修建水库,改变局部的地表径流 D. 抽取地下水,加速地下径流循环
例题3、小明为了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向锥形瓶中注人少量温水,然后取一干燥的表面皿盖在瓶口,在表面皿中放置一些冰块,稍后,在瓶内出现朦胧的“白雾”,表面皿底部看到有小水滴,小水滴逐渐变大,最终下落到瓶内。
(1)在瓶内出现朦胧的“白雾”是________ 现象。
(2)这个模拟实验展示的是水循环中的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环节。
(例题3图) (例题4图)
例题4、阅读下列“水循环示意图”,并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水循环环节名称:③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
(2)地球上的水体系统,进行循环需要巨大的能量,这种能量主要来自___________
(3)水是最常见的物质,下面是某同学对水的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_____
①在有水的环境里才可能有生命 ②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物质
③水通常以固、液、气三态存在 ④人体重的约三分之二以上是水分
例题5、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水循环的环节: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
(2)图中___________(填序号)环节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地得到补充。
(3)促使水循环连续进行的水循环进行的动力是___________。
(4)为缓解我国北方资源不足的状况,国家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将主要改变水循环环节中(______)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地表径流
三、课后练习:
1、西溪湿地约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湿地内生态资源丰富,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从全市范围来看,该湿地的水循环比较活跃
B. 湿地内大量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参与水循环
C. 湿地的水是其中生物生存所必须的最基本物质之一
D. 湿地内利用最多的水资源是陆地咸水
2、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大气水是地球上更新最快的水体,所以被污染了可以很快恢复,不会造成太大危害
B.中国降水整体上时空分布不均
C.南极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地方,同时也是世界上水循环比较活跃的地区之一
D.生活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居民,其生活淡水主要来源于海洋
3、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地运动之中,下列不属于水循环主要环节的是( )
A. 蒸发 B. 径流 C. 太阳辐射 D. 水汽输送
4、下列是水循环中的几个环节。“百川归海”描述的是( )
A. 蒸发 B. 蒸腾 C. 降水 D. 径流
(第4题图) (第5题图)
5、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在水循环中,不断地在大气和地表之间运动,如图表示水循环的一部分,图中标着X、y和Z的地方表示水循环中的三个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阶段是蒸发,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
B. X阶段是蒸腾,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
C. X阶段是凝结,y阶段是蒸发,Z阶段是凝固
D. X阶段是降水,y阶段是蒸腾,z阶段是凝结
6、大气水在水循环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来自于( )
A. 陆地水的蒸发 B. 海洋水的蒸发 C. 植物的蒸腾作用 D. 以上各项都是
7、对于自然界的水循环有下列几种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 陆地和大气之间水循环的主要途径是蒸发、蒸腾和降水
B. 水循环过程中,水一定经历了三种状态
C. 水的循环离不开太阳,整个过程是一个吸热的过程
D.水循环过程中水量不会减少,因此不必担心缺水
8、东南沿海的台风从形成、移动到登陆,主要涉及的水循环环节有( )
①蒸发 ②地表径流 ③水汽输送 ④下渗 ⑤降水 ⑥地下径流
A. ②④⑤ B. ①②⑥ C. ①③⑤ D. ③④⑥
9、关于水循环示意图中各环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植被的破坏会造成⑤的增加 B. 人工降雨会直接影响①
C. 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影响④ D. 植树造林会造成⑥的增加
10、根据以下“水循环示意图”填空:
(1)图中各字母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是:C 。
(2)上述A、B、C、D、E、F环节构成的水循环类型为 , 这种循环能使陆地水不断
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11、假如你身处偏远海岛,缺乏生存所需的淡水,怎么办?小明为你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海水淡化方法。在地面上挖一水池,往池内灌海水,按如图所示完成设备的安装,即可获取淡水。回答问题:
(1)阳光照射使池内海水加快________,形成水蒸气;
(2)水蒸气在塑料膜上________,形成小水滴。
(3)塑料膜下表面结成的水滴受重力的作用滑到最低处后滴入水桶中,得到______(填“淡水”或“海水”)。
12、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不断地循环,如图甲所示。
(1)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水在陆地和海洋表面不断地蒸发成水汽,植物的________作用也向大气输送了一部分水汽;
(2)降水损失量是指降水后被地表吸收、渗透的水量。如图乙所示为不同地表降水损失量随时间变化图。造成不同地表降水损失量不同的水循环环节是________。(选填“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或“下渗”)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13、如图是各大洲多年平均年径流量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大洋洲多年平均年径流量是________,亚洲多年平均年径流量是________;
(2)该图说明水资源最丰富的是________,最缺乏的是________;
(3)此图说明水循环活动最活跃的地区是________;
(4)该图说明水资源在地球上的分布是________的。
14、根据以下“水循环示意图”填空。
(1)水循环的动力是________。
(2)上述B环节中水发生的物态变化的名称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知识点梳理:
1、环节和过程 2、水汽输送
3、水的三态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地心引力
4、海上内循环 5、跨流域调水
6、大气水 冰川水 7、水圈 大气 水循环
二、例题讲解:
例题1、D
解析:A.赤道附近,太阳辐射强水的蒸发强烈,附近水域又多所以水循环活跃,A错误;B.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满足条件水源充足,森林中植物蒸腾作用强使水从液态到气态,水循环活跃,B错误;C.东海海域,水源充足,东海纬度在中低纬度热量辐射充足,水循环活跃,C错误;D.沙漠地区,缺少水源,干燥的气候使沙漠地区很少有降水,水循环非常不活跃,D正确。故D符合题意。
例题2、C
解析:A、人工降雨,可以促进大气中的水汽输送,但并不是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最主要的表现,A不符合题意; B、植树种草,增加空气中水汽含量但并不是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最主要的表现,B不符合题意; C、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上,如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C符合题意; D、 抽取地下水,加速地下径流循环并不是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最主要表现,D不符合题意。故C符合题意。
例题3、(1)液化 (2)蒸发;降水
解析:锥形瓶中的温水在不停的汽化变成水蒸气,在锥形瓶上放一装有冰块的蒸发皿,瓶口的温度较低,所以水蒸气在瓶口附近遇冷,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小水珠,因此在瓶口处可看到大量的白雾类似于云,大量的小水珠在蒸发皿底部越积越多出现小水滴,小水滴聚集多了会下落变形成降雨。这个模拟实验展示的是水循环中的蒸发和降雨。
例题4、水汽输送 地表径流 太阳辐射 ①②③④
解析:(1)根据图片可知,③表示水汽输送,⑤表示地表径流。(2)水循环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3)①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在有水的环境里才可能有生命,正确;②水是生物体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物质,正确;③水通常以固、液、气三态存在,正确;④已知水占人体的比重,大体如下:胎儿90%、初生婴儿80%、少年75%、成年男子70%、老年男子于小于65%,人体重的约三分之二以上是水分,正确。故选①②③④。
例题5、蒸发 水汽输送 ②③④⑥ 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 D
解析:(1)读图可知,②是蒸发、③是水汽输送。(2)水循环分为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三类,根据所学知识,②③④⑥的水循环联系了海洋和陆地,属于海陆间循环,能将海洋水转化为陆上淡水,从而使陆地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3)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是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4)国家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将主要改变水循环环节中地表径流。
三、课后练习:
1、D 2、B 3、C 4、D 5、A 6、D 7、A 8、C 9、D
10、(1)水汽输送 (2)海陆间循环
11、(1)蒸发;(2)液化;(3)淡水
12、(1)蒸腾 (2)下渗
13、(1)2千立方千米;13千立方千米 (2)亚洲;大洋洲 (3)亚洲 (4)不均衡
14、(1)太阳辐射 (2)蒸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八上科学§4.1 人类家园中的水(2)教学设计
课题 4.1人类家园中的水(2)…地球上的水循环、人体中的水 单元 四 学科 科学 年级 八上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浙教版八上第4章第1节,介绍的是学生最熟悉的物质——水。教材通过分析地球上的水,围绕水为中心,介绍了地球上的水以不同形式分布于不同的空间位置,水资源的分布以及水的互相转化和循环,以及揭示了水对生命的重要性。从而树立保护水源、节约用水的意识。 本节内容拟用2课时完成,第1课时介绍地球上水的分布和水资源的分布;第2课时介绍地球上的水循环、人体中的水。本节课为第2课时,介绍地球上的水循环,了解水循环中各环节中水体间的联系;使学生充分了解人类缺少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树立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了解水循环中各环节的名称;能描述水体间联系的途径;概述水体运动的基本特点;了解水循环的动力;认识到水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科学思维:利用图表来获得信息的科学方法;提升读图能力;探究实践:通过读图等方式获得地球上水循环的途径和方式,并理解植物对水循环的作用;态度责任:通过学习水与生命的关系,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和习惯。
重点 水循环的过程及特点;水对人类生存的意义;
难点 地球上水循环产生的原因;水循环的意义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可供人类直 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很少,主要包括江河水、湖泊淡水和浅层的地下淡水,这些水仅占淡水总量的0.3%。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是真的吗? 其实,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的运动和转化之中,这种运动和转化是怎样进行的呢?海洋水和陆地水是通过怎样的途径联系起来的?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地球上的水循环 1、水循环: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 2、水循环是自然过程: 水循环是多环节的自然过程,全球性的水循环涉及蒸发、大气水分输送、地表水和地下水循环以及多种形式的水量贮蓄。 3、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降水、蒸发和径流是水循环过程的三个最主要环节,这三者构成的水循环途径决定着全球的水量平衡,也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水资源总量。读图:仔细阅读图4.1-5 水的循环,说一说: (1)水循环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参考:蒸发、水汽输送、植物蒸腾、凝结、降水、下渗、径流等 (2)其中最主要的环节是什么? 参考:蒸发、降水、径流等 (3)使陆地淡水资源得到不断补充的环节是哪个? 参考:水汽输送等 (4)水循环的动力主要是什么? 参考:太阳辐射和地球引力作用等。4、水循环的途径: (1)水循环的方式: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植物蒸腾、凝结、降水、下渗、径流等方式实现循环。 (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是蒸发、降水和径流:蒸发、降水和径流构成的水循环途径决定着全球的水量平衡,也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水资源总量。 ①蒸发:由蒸发产生的水汽进入大气并随大气活动而运动; ②降水:降水是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雨、雪、冰雹等的统称,降雨是其主要形式; ③径流:降水除蒸发的、被土地吸收的和被拦堵的以外,沿着地面流走的水叫径流。渗入地下的也可以形成地下径流。径流是一个地区(流域)的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差值。5、水循环是一个持续过程: 水循环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水在陆地和大气之间发生着陆上内循环,在海洋和大气之间发生着海上内循环,在陆地和海洋之间发生着海陆间循环。这个循环过程没有开始也没有结尾。 水循环过程中,水的总量保持不变。 (附视频)讨论交流: 1)水循环的动力来自哪里?水循环的意义有哪些? 参考:水循环的动力来自太阳能和水的重力作用,大气是水循环的关键。 水循环的意义包括:水不断运动、转化,使水资源不断更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水是可再生资源;水循环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水循环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陆地径流向海洋源源不断地输送泥沙、有机物和盐类,对地表太阳辐射吸收、转化、传输,缓解不同纬度间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对于气候的调节具有重要意义;造成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不断塑造地表形态;水循环可以对土壤的质量产生影响。2)请从水循环的角度来分析“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参考:从水循环的角度来看,“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句诗并不完全准确。 ①黄河水的来源:黄河的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冰川融水和地下水。这些水源最终都来自于水循环过程中的降水,即“从天上来”; ②黄河水的去向:黄河属于外流河,向东注入渤海。从水循环的角度理解,注入渤海的水通过海洋水蒸发、水汽输送、大气降水等环节重新补充黄河水; ③水循环的过程:水循环包括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环节。通过这些环节,水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之间不断循环和交换; 所以,黄河水并非“奔流到海不复回”,而是通过水循环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 6、水循环的意义: ①维持生命:水是生命之源,水循环促进了水资源的更新和再利用,保证了生物体内的水分平衡和正常代谢; ②调节气候:水循环过程中,水分的蒸发和凝结会影响大气的热量分布,从而调节地球的气候; ③塑造地貌:水流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参与了地表形态的塑造,如峡谷、瀑布、冲积平原等地貌特征的形成; ④促进物质迁移:水循环是地球表面物质迁移的重要途径,通过溶解和携带矿物质等方式,促进了地球物质的重新分配; ⑤支持生态系统:水循环维系了地球上各种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多样性,为动植物提供了生存所需的水分和栖息环境。 虽然水循环过程是无限的,但水资源的蓄存量是有限的,并非用之不尽,取之不竭。 二、人体中的水 1、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一般人体中含有65%~70%左右的水。 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人体不同器官和组织的含水量不同。 思考讨论: 人体内的水对生命活动有哪些重要作用? 参考:调节体温、促进血液循环、运输营养和废物等;2、水是生命之源: (1)水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各种生命活动都需要水的参与。 (2)水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必要物质,参与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物质和能量的转换。 (3)水能促进血液循环,人体内的水起到输送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的作用,没有水,营养成分不能被吸收和输送,代谢废物不能被排出,代谢也将无法进行。 (4)水对维持血压稳定、调节人体体温和水盐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3、人体需要合理补充水分: (1)人体缺水的危害: 口渴是体内轻微失水的表现,不要等到口渴时再喝水。人体内含水量不足时就会脱水,严重脱水会造成生命危险。 (2)适时适量补充水分: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2~2.5L水,夏天或剧烈运动后还需要补充更多的水。 (3)健康饮水: 人们一般将自来水煮沸后饮用,建议饮用30℃左右的温开水。感冒咳嗽发热时要多喝温开水,这样可以稀释痰液,利于痰液咳出,同时增加尿量,促进人体降温和体内废物的排出。 从总体概念入手,认识什么是水循环读图,引导学生思考,提升学生从图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具体介绍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水循环是个动态过程,是循环的联系开课问题,引导学生动脑,深入理解水循环学法指导,水循环的意义,为后续教育埋下伏笔(如物质、能量转化、生态平衡等)人体作为地球上的生物,体内含有生物水水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充分认识到水是生命之源认识到喝水、合理喝水,提升健康生活质量
课堂练习 1、在下列四种情况中,水循环不够活跃的是( D ) A. 赤道附近 B. 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 C. 东海海域 D. 沙漠地区2、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最主要表现在( C ) A. 人工降雨,促进大气中水汽输送 B. 植树种草,增加空气中水汽含量C. 修建水库,改变局部的地表径流 D. 抽取地下水,加速地下径流循环3、小明为了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向锥形瓶中注人少量温水,然后取一干燥的表面皿盖在瓶口,在表面皿中放置一些冰块,稍后,在瓶内出现朦胧的“白雾”,表面皿底部看到有小水滴,小水滴逐渐变大,最终下落到瓶内。(1)在瓶内出现朦胧的“白雾”是________ 现象。 (2)这个模拟实验展示的是水循环中的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环节。 参考:(1)液化 (2)蒸发;降水 (第3题图) (第4题图)4、阅读下列“水循环示意图”,并回答问题:(1)写出下列水循环环节名称:③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2)地球上的水体系统,进行循环需要巨大的能量,这种能量主要来自___________(3)水是最常见的物质,下面是某同学对水的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_____①在有水的环境里才可能有生命 ②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物质③水通常以固、液、气三态存在 ④人体重的约三分之二以上是水分参考:水汽输送 地表径流 太阳辐射 ①②③④5、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水循环的环节: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2)图中___________(填序号)环节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地得到补充。(3)促使水循环连续进行的水循环进行的动力是___________。(4)为缓解我国北方资源不足的状况,国家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将主要改变水循环环节中(______)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地表径流参考:蒸发 水汽输送 ②③④⑥ 太阳辐射和重力 D 及时训练,有利于巩固刚刚学习的新知识。同时还有发现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纠正、修补。
板书设计 帮助学生掌握重点,更加容易的学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