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 古诗文联读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四 古诗文联读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00.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8 10:56: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第二部分
/
专题六 古诗文联读
考 点 突 破
中 考 典 例
常见设问
中考 设问 (2024苏州)不同人望月有不同的感受。结合《游虎丘以望后五日》《虎丘寺》
中相关句子与链接材料,简述望月这一行为会给人带来哪些感悟或收获。
(2024宿迁)有感于“兰”的品质,你想制作一枚兰花书签,勉励自己做“兰”一样的人。请结合对诗文的感悟,撰写书签上的文字。(不超过50字)
(2023宿迁)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尝求古仁人之心”。根据上面的诗文,联系下列材料,探究白居易有着怎样的“古仁人之心”。
(2023南京改编)为表达节日祝福,古人遍投名帖,今人群发信息。这种现象你
怎么看?
教材 设问 (八下《桃花源记》)结合课文及下面节引的《桃花源诗》中的诗句,讨论:“世外桃源”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作者借桃花源表达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考点
诗文探究
方法思路
此类题考查关联思维,注重探究能力,应建立角度意识,关注“异同点”,充分强化自
身对核心考点的把握能力,不被形式所惑。阅读时,需注意:
(1)通读诗文,理解文意。通读诗歌和文言选段,把握其基本内容及思想情感。
(2)审读题干,明晰方向。题目往往强调古诗文材料的组合考查,大多侧重考查手法分析、
内容归纳、主旨理解、情感分析等,需通过题干明确答题方向。
(3)把握情境,理解关联。不论是同作者组合题中要求探究作者其人,还是同内容组合题中
要求比对情感差异,都不得脱离情境作答,需要理解材料之间、试题之间的关联。
[2024苏州改编]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小题。
游虎丘以望后五日
[明]王士性
虎丘者,吴王阖闾葬以扁诸之剑,白虎之气腾上,而见怪于秦皇也。墓今不知其处,
或曰浮图下,又云剑池下。剑池两崖如裂,侧立十仞,盖石溜天成,寒泉出其窦 而停
滀焉。墓不当在其下,意浮图者近之。
自阊门买舟,五里即达寺门。初入,酌憨憨泉坐吴王试剑石摩挲石缝为凝睇而沉思久
之。再入,则清泉白石,龂腭益奇。钜坂 如砥,可罗胡床百座,号千人石。石咬水处,
为白莲池。近池而灌莽塞焉者,为清远道士放鹤涧。循涧上,登大雄阁,右行过剑池石梁,
望浮图而息焉。既畅,复下可中亭,观生公点头石。复右上而尝陆羽泉,石窦似慧山,而
味劣之。
此地游踪成市,要以秋月为胜。千人石古株轮囷 ,把酒问月,醉而枕之,仰视碧落
垂垂,固恍如乘槎泛斗牛 渚也。若上浮图之巅,苍然平楚,远瞰湖天内捧一轮月色遍
照苏州,又昔人所称绝景云。
(选自《王士性集》,有删减)
[注] ①浮图:佛塔。②窦:洞。③龂腭(yín è):像露齿的样子。④钜坂:坚硬的坡
石。⑤轮囷(qūn):盘绕高大。⑥碧落:天空。⑦槎:木筏。⑧斗牛:天上的星宿名。
虎丘寺
[唐]张籍
望月登楼海气昏,剑池无底浸云根 。
老僧只恐山移去,日暮先教锁寺门。
[注] ①海气昏:水汽迷蒙。②云根:深山云起的地方。
1.实词解释 根据提示,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
文言词句 方法提示 解释
或曰浮图下 [语境分析法]上一句为“墓今不知其处” (1)______
墓不当在其下 [课内迁移法]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 (2)______
龂腭益奇 [成语关联法]精益求精 (3)______
要以秋月为胜 [查阅词典法]①经得住;②胜利;③美 好、美景;④超过。 (4)____(填序号)
有人
应当
更加

2.文言停顿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
C
A.酌憨憨泉坐吴/王试剑石摩挲/石缝为凝睇而沉思/久之。
B.酌憨憨泉/坐吴王试剑石摩挲/石缝为凝睇而沉思/久之。
C.酌憨憨泉/坐吴王试剑石/摩挲石缝/为凝睇而沉思久之。
D.酌憨憨泉坐吴/王试剑石/摩挲石缝/为凝睇而沉思久之。
解析:该句所写为人物“初入”的行为,可先找出句中的动词,如酌(舀取)、坐、摩挲、
凝睇(注视)、沉思。再结合句意分析,“憨憨泉”为“酌”的宾语,“泉”后应断开;“吴王试
剑石”为“坐”的宾语,“石”后应断开;“石缝”为“摩挲”的宾语,“缝”后应断开。
3.赏析语言 “剑池无底浸云根”中的“浸”字,有的版本作“镇”字。你觉得哪个字更贴
合诗意?请联系诗、文的相关内容,陈述理由。(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1)“浸”更好。“浸”有浸泡之意,形象地写出了山石没于剑池水中的景象,
突出了剑池水深而清的特点,给人一种宁静、幽美之感。
(示例2)“镇”更好。“镇”有压的意思,写出了剑池崖壁侧立池上的气势,突出了剑
池崖高水深,给人以庄严之感。(言之成理,意对即可)
4.理解内容 山并不会移动,但作者却故意说老僧是因担心山移去而锁寺门。请结合全诗
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写。(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僧锁门是日常动作,作者却故意说老僧是因为怕风景幽美的虎丘山离去,含蓄诙谐地表达对虎丘寺风景的喜爱与赞美。(意对即可)
解析:此诗中,作者描述了虎丘的神秘与精美。结尾两句,作者从老僧的心理出发,揣测
老僧担心山移,表现出的其实是自己对虎丘寺美景的喜爱与不舍,用语诙谐。
5.语句翻译 把文中画直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可罗胡床百座,号千人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坡石)可以排列几百座胡床,称作千人石。
(2)又昔人所称绝景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又是以前的人所称赞的极为美妙的景色。
6.诗文联读·拓展延伸 不同人望月有不同的感受。结合《游虎丘以望后五日》《虎丘寺》
中相关句子与链接材料,简述望月这一行为会给人带来哪些感悟或收获。(4分)
[链接材料]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望月时可以欣赏到美景,从而获得审美体验;月亮引人遐想,望月令人产生丰富想象;望月寄托情感,抒发思念之情;望月发现自然规律,收获人生启迪。(意对即可)
解析:此题需从题目所给诗文中找出写月的句子,再读链接材料,简述望月的感悟或收获。
《游虎丘以望后五日》中,“把酒问月……远瞰湖天内捧一轮月色遍照苏州”描写了仰望明
月之美景,以及泛舟云海、于佛塔塔顶俯瞰苏州城的美好想象;《虎丘寺》中“望月登楼
海气昏”描写了登楼望月时水汽迷蒙之景,为虎丘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露从”两句,诗
人于月夜遥思故乡月明,借明月寄托自己的思乡念亲之意;“人有”三句中,词人有“月有
阴晴圆缺”的感叹,悟出人世免不了悲欢离合的人生哲理。据此分析即可。
7.拓展设问 诗文联读·写作手法、形象分析 以下语句都描写了剑池,请简要分析它们分别
采用了什么手法,写出剑池怎样的特点。(4分)
①剑池两崖如裂,侧立十仞,盖石溜天成。
②剑池无底浸云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游虎丘以望后五日》采用夸张和正面描写的手法,写出剑池的高大陡峭。②《虎丘寺》采用俯视的视角和夸张的手法,写出剑池的水深而清澈。
解析:“剑池两崖如裂,侧立十仞”意思是剑池的两岸像刀劈开似的,侧面直立的石壁高达
十仞。此句以夸张手法,直接描写了剑池的高大陡峭。“剑池无底浸云根”意思是剑池深不
见底,连云彩的根部都浸没其中。根据《虎丘寺》第一句可知,此句应以俯视视角观剑池,
通过夸张手法表现了剑池之水的深不见底和清澈。
8.拓展设问 诗文联读·主旨情感 古代文人往往喜欢借助景或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思。请结
合《游虎丘以望后五日》《虎丘寺》,谈谈作者借助虎丘分别抒发了怎样的情思。(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游虎丘以望后五日》通过描写虎丘的传说故事和游览虎丘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虎
丘壮丽秀美景色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对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的喜爱。《虎丘寺》通过
描写剑池的壮丽之景和老僧锁寺门之事,表达了作者对虎丘寺优美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参考译文
虎丘山,是用“扁诸”剑陪葬吴王阖闾的地方,白虎气势腾于其上,曾让秦始皇感到
惊异。对于吴王阖闾的墓穴如今已不知道确切位置,有人说在佛塔的下面,又(有人)说
在剑池的下面。剑池的两岸像刀劈开似的,侧面直立的石壁高达十仞,大概是石头滑动而
天然形成的。寒冷的泉水从这些孔洞中涌出,而后停聚于此。吴王阖闾的墓穴不应当在剑
池下面,料想佛塔距离它更近。
从阊门进去雇小船,过五里路就到了虎丘寺的大门。刚进去,先喝了憨憨泉的泉水,
再坐在吴王试剑石上,摩挲着石头的缝隙,为此注视、沉思很久。再进去,就看见清澈的
泉水、洁白的石头,凹凸不平的怪石更加奇特。一块坚硬的坡石像磨刀石一样,可以排列
几百座胡床,称作千人石。石头挨着水面的地方,是白莲池。紧靠着白莲池且灌木茂盛,
充塞在里面的,是清远道士放鹤的溪涧。沿着溪涧往上游走,登上大雄阁,往右走过剑池
石桥,望见佛塔后在此休息。待身体舒展后,又下到可中亭,观看生公点头石。(接着)
又向右上方攀登,然后品尝陆羽泉的泉水,这石洞(的泉水)与慧山(的泉水)相似,但
味道稍逊一筹。
这里游览的人像集市一样多,要把秋月作为美景。在千人石上,古树盘绕高大,人们
把酒问月,醉了就躺在石头上,抬头看天空中云气低垂,一定会恍惚地以为好像乘木筏遨
游于斗牛星间。如果登上佛塔顶部,俯瞰苍茫大地,远望湖天之间捧起一轮明月,月光遍
照苏州,(这)又是以前的人所称赞的极为美妙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