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 3节 汽化和液化
第 1 课时 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知识要点分类练 夯实基础
知识点 1 汽化和液化
1.(教材素材题)如图3-3-1所示,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空气后用绳把口扎紧,然后放入 80 ℃以上的热水中。你看到的现象是塑料袋 ,这是 现象;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又看到的现象是塑料袋 ,这是 现象。
知识点 2 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2.关于沸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沸腾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B.沸腾时液体温度保持不变
C.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D.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发生的汽化现象
3.(教材素材题)小明用如图3-3-2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时间/ min 0 0.5 1 1.5 2 2.5 3 3.5
温度/℃ 90 92.4 94.4 95.6 96.8 98 98 98
(1)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水在沸腾时温度的特点是 。
(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 ℃,表明此时外界的大气压 标准大气压。
(3)图 (选填“乙”或“丙”)能反映水沸腾时产生气泡的情形。
B规律方法综合练 能力达标
4. 如图3-3-3所示,卫星发射时,火箭点火升空刹那间,可看到发射平台升腾起大量白雾,这是喷水系统同步将大量的水喷洒到平台上所致。该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是( )
A.仅液化 B.仅汽化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汽化后液化
5.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3-3-4所示,将盛水的碗放进盛水的锅里进行加热。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 )
A.同时沸腾
B.稍后也沸腾了
C.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
D.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
6.小明两次煮鸡蛋。第一次在水开后继续用急火煮,直到煮熟;第二次在水开后将火焰调小,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煮熟。两次比较发现 ( )
A.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省燃料又省时间
B.第一种方法费燃料但省时间
C.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省燃料但费时间
D.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省燃料,两种方法所用时间相近
7. 如图3-3-5所示,在烧瓶中注入刚刚沸腾的水,塞紧瓶塞,将烧瓶倒置,再用冷水浇烧瓶的底部,可以看到水又重新沸腾起来。该实验现象说明了 ( )
A.沸腾过程需要吸热
B.沸腾过程不需要吸热
C.水的沸点与水的质量有关
D.水的沸点与水面上方气压有关
8.小李同学看到在沸腾的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且油在上面醋在下面,油的沸点为 287 ℃,醋的沸点只有 60 ℃,当温度达到 ℃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 (选填“会”或“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 ℃,只有当油下面的醋全部 后,继续加热,液体温度才会升高。
9.用同一热源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3-3-6中 a 所示。若相同时间内水吸收的热量相同且其他条件不变,对于以下三种情况,实验中记录了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为b、c、d,则b图线对应 情况,c图线对应 情况,d图线对应 情况。(均选填“甲”“乙”或“丙”)
甲:仅增加水的质量
乙:仅增大液面上方气压
丙:既增加水的质量,又减小液面上方气压
10. 用如图3-3-7 甲所示装置探究水的沸腾特点。
(1)组装实验装置时,对于盛水的烧杯和测水温的温度计,应先调整 (选填“烧杯”或“温度计”)的位置。
(2)实验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 ℃。
(3)观察水沸腾后的实验现象:①温度计的示数保持不变;②水中产生大量气泡,气泡不断上升且 (选填“变大”或“变小”),到达水面破裂。
(4)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水还能继续沸腾一小会儿,这说明水沸腾时不需要吸热。这种判断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5)由实验数据作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根据图像,请给实验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
创新情境拓展练 素养提升
11.[跨学科实践](2023攀枝花)在科学实践活动中,小明利用纸锅烧水来观察水的沸腾,如图3-3-8甲所示。
测温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注:在标准大气压下
(1)由上表可知,本实验应选用 (选填“水银”或“酒精”)温度计。
(2)水沸腾后,温度不再变化,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水的沸点为 ℃。
(3)为了验证水在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可 ,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4)纸的着火点为 183 ℃,酒精灯火焰温度可达500 ℃,纸锅却不会被点燃,其原因主要是 。
第2课时 蒸发 液化
知识要点分类练 夯实基础
知识点 1 蒸发
1.如图3-3-9所示,由图甲可知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 有关;由图乙可知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 有关;由图丙可知液体蒸发的快慢与 有关。
2.(教材素材题)炎热的夏天向教室里洒水会感到凉爽,是因为水洒到地上后会 而吸热, (选填“升高”或“降低”)周围的温度,使人感到凉爽。
知识点2 液化现象
3.(教材素材题)北方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房间里,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这是室内高温的 (选填“水蒸气”或“小水珠”)遇到低温的镜片凝结而形成的,是 现象。
4.春秋季节早晨常出现大雾,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雨和露的成因皆与此相同。
知识点3 液化方法及其应用
5.(教材素材题)液化有两种方法: 和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条件下用 的方法成为液体储存在钢罐里的;在揭开沸水锅的锅盖时,有水珠从锅盖上滴下,这是通过 的方法使水蒸气液化的。
知识点4 液化放热
6.(教材素材题)如图3-3-10 所示,在“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从烧杯口冒出的缕缕“白气”是 (选填“固态”“液态”或“气态”)的。若实验时不小心被烫伤,则被 (选填“沸水烫伤”或“水蒸气烫伤”)的情况更严重,原因是 。
B规律方法综合练 能力达标
7.学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项目丰富,体验感强,深受同学们喜爱。下列实践活动中,主要是为了加快水分蒸发的是 ( )
A.给果树剪掉多余的枝叶
B.为移栽的瓜苗盖上地膜
C.给山坡上的小树苗浇水
D.将潮湿的稻谷摊开晾晒
8.教室内气温为25 ℃,小江同学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抹上少量温度与室温相同的酒精。图3-3-11中能比较正确地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 )
9.小红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冬天用开水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境。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 )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10.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窗户玻璃表面,有时都会出现小水珠,下列关于这种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B.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C.无论冬夏,小水珠都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D.无论冬夏,小水珠都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11.如图3-3-12 所示是冰箱制冷的原理图,制冷剂在管道里按照箭头所示方向循环流动。在冷凝管中气态制冷剂变成液态制冷剂,在冷冻室中液态制冷剂变成气态制冷剂。
(1)制冷剂进入冷冻室后 (填物态变化名称)并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制冷剂进入冷凝器后 (填物态变化名称)并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2.液体蒸发的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小新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可能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于是他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3-3-13(a)所示的实验探究。
(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 有关。
(2)通过 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3)小新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于是他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图(b)所示。结果发现图甲中水先蒸发完,于是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小蒸发越快。这个结论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原因是没有控制水的 相同。
(4)发烧病人使用酒精擦拭身体降温比用水擦拭效果更好;一滴油和一滴水掉在玻璃桌面上,水很快就不见了,而油还在。由此,猜想蒸发快慢可能还与 有关。
创新情境拓展练 素养提升
13.为了解供暖系统的工作原理,小雪设计了如图 3-3-14 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在两个大试管中分别加入50 mL的水,开始探究。
(1)小雪先给A 管加热,A管中的水吸收热量,当温度达到 时沸腾,产生的水蒸气通过导管C流到 B 管中,B管中水面会升高,这是因为水蒸气遇冷 成水。同时,发现温度计示数升高了,这表明 B 管中的水 热量。
(2)小雪每隔 1m in记录 B 管中水的温度,持续加热到第10 min,B管中产生大量的气泡,且温度计示数保持不变,此时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这表明 B 管中的水已 。
(3)供暖系统就是利用水蒸气 放热供暖的。
第 3节 汽化和液化
第 1 课时 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1.膨胀 汽化 变瘪 液化 2. B
3. (1)保持不变 (2)98 低于 (3)丙
4. D 5. C 6. D 7. D
8. 60 不会 60 汽化 9. 乙 甲 丙
10. (1)烧杯 (2)96 (3)变大 (4)错误
(5)加热时间过长,应减小水的质量
11. (1)水银 (2)94
(3)停止加热(撤去或熄灭酒精灯)
(4)纸锅内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保持94 ℃不变,温度达不到纸的着火点
第 2 课时 蒸发 液化
1.温度 表面积
液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
2.蒸发(或汽化)降低
3.水蒸气 液化 4.液化
5.压缩体积 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降低温度
6.液态 水蒸气烫伤
水蒸气液化要放出大量的热
7. D 8. B 9. C 10. B
11. (1)汽化 吸收 (2)液化 放出
12. (1)表面积 (2)A、C
(3)不正确 表面积 (4)液体的种类
13.(1)沸点 液化 吸收
(2)99 沸腾 (3)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