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章 物态变化考点练习
类型一 温度和温度计
1.如图3-F-9 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
2.小强在小瓶里装满带颜色的水,在橡皮塞上插进一根细玻璃管,使橡皮塞塞住瓶口,这就做成了一个简易温度计,如图3-F-10甲所示。小强将简易温度计分别放入温度不同的水中,观察到细管中液面的位置如图乙、丙所示,则图 反映的是放入温度较低的水中的情况。
类型二 熔化和凝固
3.下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 )
A.滴水成冰 B.气凝结霜
C.冰雪消融 D.浓雾消散
4铸造青铜器时,工匠将铜料加热化为铜液注入模具,铜液冷却成形,青铜器铸造初步完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铜料化为铜液需要放热
B.铜料化为铜液是熔化
C.铜液冷却成形需要吸热
D.铜液冷却成形是凝华
5. 用如图3-F-11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物质的熔化规律。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 (选填“A”“B”或“C”)。
(2)下列措施不能使物质受热均匀的是 。
A.加热过程中不断搅拌
B.通过水给试管加热
C.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在物质中
(3)加热到某一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其温度为 ℃。
(4)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该物质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丙所示,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5)另一小组同学用相同物质进行实验,绘制出的温度-时间图像中没有出现明显的水平段,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即可)
类型三 汽化和液化
6.“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梵净山主峰时而薄雾缭绕,时而雾散峰青。此现象主要包含下列哪两种物态变化 ( )
A.熔化和凝华 B.液化和汽化
C.汽化和熔化 D.凝固和升华
7. 如图3-F-12所示,烧杯里装有水,试管中装有酒精,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为78 ℃,给烧杯加热使水沸腾,继续加热,则试管中的酒精 ( )
A.能沸腾
B.温度达不到沸点,不能沸腾
C.温度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8.关于生活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是因为锅内气压大,沸点低
B.人出汗后吹风扇会感觉更凉快,是因为加快了蒸发
C.夏天,从冰箱拿出来的饮料瓶外壁会冒汗,这是一种液化现象
D.湖南的冬季,窗户上的小水珠常出现在玻璃内侧
9.(多选)在物理探究活动中,某同学在手上涂抹酒精,过了一会儿,酒精消失,手感到凉凉的。根据以上证据,能得出的结论是 ( )
A.酒精发生了蒸发现象
B.酒精蒸发需要吸热
C.酒精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D.酒精表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10.a、b两个实验小组用相同的酒精灯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所用实验装置如图3-F-13 甲所示,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1)实验过程中,烧杯口出现的“白气”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结果。
(2)由图像可知,水沸腾前温度不断升高,沸腾后温度 。
(3)进一步分析可知, 组所用水的质量较小。
(4)a、b两组所测水的沸点均不是 100 ℃,这是 (选填“实验误差”或“当地气压”)引起的。
(5)对实验进行评估可知,b组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过长,你给他们的合理化建议是: (填写一条即可)。
11. 如图3-F-14所示是探究酒精蒸发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方案示意图。
(1)小华对图(b)的实验设计提出质疑:酒精灯的外焰温度高于500 ℃,酒精的沸点约为78 ℃,实验时,玻璃片上的酒精在蒸发的同时,还可能发生 现象,影响对实验的观测。
(2)小华做出如图(d)所示的改进,用热水改变酒精的温度。在保温杯内加满70 ℃的热水,用薄片盖在保温杯上且与水面充分接触,将0.1mL 酒精滴在薄片上,记录酒精完全蒸发所用的时间。保持其他条件相同,换用70℃以下不同温度的热水多次实验。为了让酒精温度快速达到相对应的水温,他可选择 (选填“塑料”或“铝”)薄片进行实验,理由是 。
(3)小华根据“在气候湿润的地方,或阴雨天气的时候,空气湿度大,湿衣服不容易晾干”的生活经验,提出猜想:液体蒸发快慢还可能与空气湿度有关。他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在密闭的房间内,用智能加湿器调节房间内的空气湿度到一定数值。
②用10g水将1张全棉柔巾全部浸湿,然后完全展开,用细绳和吸管将其悬挂在电子秤下端,如图3-F-15所示,记录此时电子秤示数 m ;1 h后,再次记录电子秤示数m 。
③改变房间内的空气湿度,换用规格相同的全棉柔巾,重复以上步骤,多次实验并记录数据,如表所示。(实验过程中,房间内温度及空气流动变化忽略不计)
空气湿度 40% 45% 50% 60% 70%
m /g 11.8 11.8 11.8 11.8 11.8
m /g 6.4 6.6 6.9 7.5 7.8
分析表中的数据,当空气湿度为 60%时,1 h内,蒸发了的水的质量为 g。
由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当水温、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情况等条件均相同时,空气湿度越 ,水蒸发得越快。
类型四 升华和凝华
12.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在炎热的夏天可以吃上远方的新鲜食品,人们为了防止食品在长时间运输中腐烂变质,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给食品降温,这是因为 ( )
A.干冰熔化吸热 B.干冰液化吸热
C.干冰升华吸热 D.干冰凝华吸热
13.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下列节气涉及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 )
A.“谷雨”节气,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白露”节气,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C.“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小雪”节气,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14.(多选)在试管中放少量固态碘,塞紧塞子后放入热水中。当固态的碘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后,将试管从热水中拿出,再放入凉水中,碘蒸气又会变为固态的碘。在上述实验中,碘经历的过程是(已知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约 114 ℃,沸点约184℃) ( )
A.熔化和凝固 B.汽化和液化
C.升华和凝华 D.吸热和放热
1. 32 2. 丙 3. A 4. B
5. (1)C (2)C (3)38 (4)晶体
(5)加热时间不够长,温度未达到物质的熔点
6. B 7. A 8. A 9. AB
10. (1)液化 (2)不变 (3)a
(4)当地气压 (5)减小水的质量
11.(1)沸腾 (2)铝 铝的导热性好
(3)4.3 小
12. C 13. C 14. 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