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物态变化章末复习(三) 同步练习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物态变化章末复习(三) 同步练习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3.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04 18:32: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物态变化章末复习(三)
核心要点突破
一、温度和温度计
1.温度
(1)定义:温度是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
(2)常用单位: ,符号是 。
(3)摄氏温标的规定:把在标准大气压下 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 的温度定为100 摄氏度,0 ℃和100 ℃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 ℃。
(4)测量工具: 。
2.温度计
(1)原理:常用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规律制成的。
(2)使用
①看: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 、 ,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②放:温度计的 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稍微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 后再读数。
③读: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的液面 。
④记:记录结果包括数字和 。
二、熔化和凝固
3.熔化和凝固
(1)定义:物质从 变成 的过程叫熔化;物质从 变成 的过程叫凝固。
(2)吸放热:熔化要 ,凝固要 。
(3)熔点和凝固点:固体分 和 两类,晶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和凝固温度,即 和 ,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
(4)条件
①晶体熔化条件:达到 ,继续 。
②晶体凝固条件:达到 ,继续 。
(5)举例
①常见的晶体有 、食盐、 、萘、 等。
②常见的非晶体有 、 、塑料、橡胶、 等。
4. 图像对比(图3-F-1)
三、汽化和液化
5.汽化和液化
(1)物质从 变为 的过程叫汽化。汽化有两种方式: 和 ,这两种方式都要 热。
(2)物质从 变为 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有两种方法:降低 和压缩 。液化过程要 热。
四、升华和凝华
6.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 的过程叫升华,升华 热量;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 的过程叫凝华,凝华 热量。
7.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教材知识纵横
1.三态六变图
2.熔化和凝固
分类 晶体 非晶体
定义 固定熔化温度 固定熔化温度
实例 冰、盐、各种金属 松香、玻璃、石蜡、塑料
熔化 定义 物质从 变为
特点 不断吸热,温度保持 不断吸热,温度升高
图像
凝固 定义 物质从 变为
特点 不断放热,温度保持 不断放热,温度降低
图像
3.蒸发与沸腾
汽化方式 蒸发 沸腾
发生部位 只在液体 发生 在液体 和 同时发生
温度条件 任何温度 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剧烈程度 缓慢 剧烈
影响因素 液体温度、液体 、液体表面上方空气 影响沸点
温度变化 吸热,降温致冷 吸收热量,温度
共同特点 都属于汽化现象,都是吸热过程
教材图片解读
命题点1体温计
体温计的量程是 ℃。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是因为体温计的玻璃泡与直玻璃管之间的管做得 ,水银不会自动流回玻璃泡内(如图3-F-2所示)。因此,在使用前应将体温计用力向下甩,把水银甩下去(其他温度计不允许甩)。
命题点2 汽化和液化
如图3-F-3所示,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塑料袋挤瘪,排尽塑料袋中空气后把口扎紧,然后放入 80 ℃以上的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这是因为塑料袋里的酒精发生了 ;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塑料袋又变瘪了,这是因为塑料袋里的酒精发生了 。
命题点3 沸腾的特点
如图3-F-4所示,用光滑、质地密实的厚纸做成一个纸锅,在纸锅中加入适量的水,放在火上加热,过一会儿水沸腾了,纸锅 (选填“会”或“不会”)燃烧,这主要是因为 。
重点实验再现
实验一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相同吗
(2)猜想与假设: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 ,可能与物质的 有关。
(3)实验装置:如图3-F-5 所示。
(4)设计实验:将海波和石蜡砸碎分别放入两个大试管中,把试管放在盛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观察两试管中海波和石蜡的熔化情况,用温度计分别测出海波和石蜡开始熔化时及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并绘制出海波和石蜡熔化的温度-时间图像。
(5)测量工具:温度计、秒表。
(6)进行实验
①试管内的海波和石蜡及烧杯内的水尽量多一些。
②本实验在较低的温度环境下操作效果较好。大约每隔1 min 记录一次温度,同时注意观察物质的状态。
③根据具体实验数据在图3-F-6中画出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图像。
(7)实验结论
①海波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 (选填“吸热”或“放热”),但温度 。
②石蜡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 (选填“吸热”或“放热”),温度 ,它在熔化时的状态变化是 。
(8)评估交流
①本实验用水浴法对试管进行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对试管加热,原因是 。
②晶体达到熔点后所处的状态: 。
③总结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区别。
a.温度方面
晶体: ;
非晶体: 。
b.状态变化方面
晶体: ;
非晶体: 。
实验二 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1)提出问题:加热水,水在沸腾前,水的温度变化有什么特征 水在沸腾后,水的温度变化又有什么特征
(2)猜想与假设:水在沸腾前,随着加热时间延长,水的温度 ;水在沸腾后,随着加热时间延长,水的温度 。
(3)实验装置:如图3-F-7所示。
(4)设计实验: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将水加热至沸腾,观察烧杯中水沸腾时的情况,用温度计测出水开始沸腾时及沸腾过程中的温度,并绘制出水沸腾时的温度-时间图像。
(5)测量工具:温度计、秒表。
(6)进行实验
①观察水的温度变化、水发出声音的变化、水中气泡的变化,停止加热,观察水是否还继续沸腾。
②根据具体实验数据在图3-F-8中画出水沸腾时的温度-时间图像。
(7)实验结论
①沸腾是在液体 和 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②描述实验中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的情境:
a.水中气泡在沸腾前 ,沸腾时 。
b.水发出的声音在沸腾前 ,沸腾时 。
③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 ,但水的温度 。
(8)评估交流
①用酒精灯加热时,应该用 (选填“内焰”或“外焰”)加热。
②李军同学在实验中,实验步骤正确,温度计读数无误,但测得水的沸点为 98 ℃,其原因是 。
③张磊同学在实验中,装配器材正确合理,但加热了很长时间水还不沸腾,其原因是 。为缩短从加热水直到水沸腾的时间,可以采取的做法是 。
④撤去酒精灯时烧杯中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章末复习(三)
【核心要点突破】
1. (1)冷热程度 (2)摄氏度 ℃
(3)冰水混合物 沸水 (4)温度计
2. (1)热胀冷缩
(2)①量程 分度值
②玻璃泡 稳定 ③相平 ④单位
3.(1)固态 液态 液态 固态
(2)吸热 放热
(3)晶体 非晶体 熔点 凝固点
(4)①熔点 吸热 ②凝固点 放热
(5)①冰 海波 各种金属
②石蜡 玻璃 松香
5.(1)液态 气态 蒸发 沸腾 吸
(2)气态 液态 温度 体积 放
6.气态 吸收 固态 放出
【教材知识纵横】
有无 固态 液态 不变 液态固态 不变
3.表面 表面 内部 表面积 流速
气压 不变
【教材图片解读】
命题点1 35~42 很细
命题点2 汽化 液化
命题点3 不会 纸的着火点高于水的沸点,水在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重点实验再现】
实验一 (2)不相同 种类
(7)①吸热 不变
②吸热 升高 由硬变软,最后变为液体
(8)①用水浴法加热可使物质受热均匀且物质温度变化较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②可能是固态、液态,也可能是固液共存态
③a.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b.固态—固液共存态—液态
固态(硬—软)—液态
实验二 (2)升高 不变
(7)①表面 内部
②a.由大变小 由小变大 b.大小
③吸热 保持不变
(8)①外焰 ②当地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③水量太多(或水的初温太低)
适当减少水量(或提高水的初温)
④烧杯底部还有余热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