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章 机械运动考点练习
类型一 长度及时间的测量
1.荔枝是一种岭南佳果。小明拿起一个荔枝,如图1-F-9所示,它的尺寸l大小约为 ( )
A.0.1 cm B.3cm
C.0.3m D.1m
2. 图 1-F-10 中物体 A 的长度为 cm,秒表的读数为 s。
类型二 运动的描述
3. 如图1-F-11所示,神舟十六号正在靠拢空间站组合体,即将完成交会对接。我们说景海鹏是静止的,选取的参照物是 ( )
A.天舟六号 B.天和核心舱
C.神舟十五号 D.神舟十六号
4.传说中有一种鸟叫衔枝鸟,它能靠一小截树枝成功飞越太平洋。它飞行时,把树枝衔在嘴里;累了时,就把树枝放在水里,站在上面休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飞行时,以树枝为参照物,鸟是运动的
B.飞行时,以海岸为参照物,树枝是静止的
C.鸟站在树枝上休息时,以树枝为参照物,鸟是静止的
D.鸟站在树枝上一起随海水流动,以海岸为参照物,鸟是静止的
5.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以竹排为参照物,青山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诗词“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我们说轻舟上的人是静止的,所选参照物是 (选填“山”或“轻舟”)。
类型三 速度及其相关计算
6.姐姐和弟弟在同一所学校上学。某一天吃过早餐后,姐弟俩约定从小区门口出发去学校大门口会合。作出他们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分别如图1-F-12中的两条实线所示,弟弟的图线为直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弟弟比姐姐早5 min离开家
B.弟弟和姐姐的平均速度相同
C.姐弟俩行走时的速度相等,均为100m/min
D.姐姐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7.甲、乙两车的运动图像如图1-F-13 所示,甲车从 P 点出发,乙车从 Q点出发,甲、乙相向而行;乙比甲早出发1s,甲到 Q 点时,乙离 P 点1m ,则此时乙到Q点的距离是( )
A.可能为2m B.可能为4m
C.一定为8m D.一定为6m
8.在某次测试中,甲、乙两车都向东做直线运动,它们的 s-t 图像如图1-F-14 所示,则 ( )
A.甲、乙两车都做加速直线运动
B.两车出发前相距20 m,甲比乙晚出发5s
C.在第10 s时两车速度相等
D.5~10s内乙车相对于甲车向东运动
9.甲、乙两辆汽车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同地同时出发,并排同向行驶,s-t图像如图1-F-15 所示。在两辆汽车运动过程中,说法正确的是 ( )
A.0~t 时间内乙车做减速运动
B.0~t 时间内甲车做减速运动
C.0~t 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
D.0~t 时间内甲车始终在乙车前方
10.济宁内环高架项目由高架路和地面快速路两部分组成,其中高架路36 km,设计速度80 km/h,合 m/s(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小明跟随爸爸开车行完高架路全程用时36 min,则这段时间内车的平均速度为 km/h。
11. 如图1-F-16 所示,济南至石家庄铁路客运专线济南黄河公铁两用特大桥,全长约14km,其中主桥长 1792 m。上层为设计速度 100 km/h的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下层为四线铁路。汽车以设计时速通过该特大桥主桥,需要多少秒
类型四 平均速度及其测量
12.如图1-F-17所示,小明在“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实验中,使小车从斜面A点由静止下滑,经过 B 点到达 C点,图中已标出小车经过A、B、C三点时对应的时刻(数字钟显示的时间格式为“时:分:秒”)。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AB段距离为4.0 dm
B. AB段平均速度为0.2cm /s
C.小车从 A 点到C 点做匀速直线运动
D.若小车过了 A 点后才开始计时,则测出AC段的平均速度将偏大
13.某物理兴趣小组用如图1-F-18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他们将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 cm)的斜面顶端 A 点由静止释放,并同时按下电子秒表开始计时,图中圆圈内显示了小车位于 A、B、C三点的时刻(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
(1)由图中的实验数据可知,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 (选填“减速”“匀速”或“加速”)运动。
(2)根据图中信息,小车在下滑过程中 BC段的平均速度大小是 cm/s。
(3)如果在 A 点时,先释放小车,后按下秒表开始计时,B、C两点都准确计时,则会使所测AB段的平均速度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1. B 2. 2.75 110 3. D 4. C
5. 运动 轻舟 6. C 7. B
8. B 9. A 10. 22.2 60
11. 主桥长s=1792 m=1.792 km,由速度公式 得,汽车通过该特大桥主桥需要的时间:
64.512s。
12. D 13. (1)加速 (2)50 (3)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