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演唱)凤阳花鼓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能用有感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凤阳花鼓》,并激发学生对民歌的热爱之情;
2、能用拍腿、拍手模拟敲鼓、打锣,并进行二声部伴奏;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能唱准歌曲的主音和高音。
2重点难点
学会唱歌曲《凤阳花鼓》,并积极参与演唱和声势伴奏活动。
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打鼓)
师:想体会一下敲鼓的感觉吗?(想)
师:听!(出示节奏型1)
X
X
X
X
X
0
|
X
X
X
X
X
0
|
X
X
X
X
X
X
|
X
X
X
X
X
0
||
1、教师用鼓敲一次,学生念一次,再敲一次(放音乐)
2、学生跟老师合作:学生敲鼓、老师敲锣,同时出示锣的节奏(出示节奏型2)
0
0
0
X
|
0
0
0
X
|
0
0
X
X
|
0
0
0
X
||
3、把学生分成两组合奏(放音乐)
4、学生安静下来。听一听:锣鼓对话出现在这首歌曲的什么地方?(前面、中间和结尾部分)
5、用敲锣打鼓为歌曲伴奏。(完整听赏一遍)
设计意图:将锣鼓经和声势动作,可以有效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将复杂的锣鼓节奏变得简单易学了。在给歌曲伴奏的同时,听赏歌曲,熟悉的歌曲旋律。
活动2【活动】创设情景,学习旋律
师:同学们,这首歌曲是唱的一个美丽的地方,看!这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教师唱旋律,同时在黑板上画出旋律线条,形成一副美丽的风景画。
生:这里有山、有水、有蓝天白云。
师:看!这里还有远处飞来的燕子和青青的草地。(卡片粘贴到黑板上)
指导学生演唱燕子身上的最高音1、2和青草上的最低音1,并加上手势音符辅助唱准,高音需轻唱。
师:在这座山上还生长了美丽的花朵,你看看它们长在什么地方?
3、教师唱整首歌的乐谱,边唱边在每一句(每一个旋律线条)的结尾粘上红花。并指导学生用柯尔文手势辅助唱准红花上的音符2、3、5。最后,合着音乐伴奏,教师唱每一句前面的旋律,学生唱最后一个音。21教育网
生:每一句的结尾。
设计意图:通过画歌曲的旋律线条,有助于学生理解旋律走向,建立音高感,并给旋律学习创设的生动的情景,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21cnjy.com
活动3【练习】学习歌曲
1、完整地听赏一次歌曲。
师:注意听一听,歌词里唱到了什么地方?这个地方前后有什么样的变化?
生:前面“十年倒有九年荒”,后面“好山好水好风光”。
2、师完整地清唱一次。
师:注意听,老师重点强调了哪写字?而哪些字又拖得比较长?注意看老师的动作。
生:每一小节的第一个字比较重,带附点的字拖得比较长。
学生完整演唱一次。加上表情与肢体动作,唱出节拍重音,唱的不准的地方教师再进行指导。
站起来再次完整地演唱。21·cn·jy·com
设计意图:通过两次带着问题聆听歌曲,首先对歌词有了一定程度的熟悉;其次对节拍重音有了一定的理解。
活动4【活动】改编歌曲
师:这首歌里唱到的凤阳就在我国的安徽省,在朱元璋当皇帝期间凤阳人口激增、灾荒不断,很多人都卖艺为生;所以说: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出示荒凉的图片)看到这样的情景你觉得用怎样的情绪和速度演唱歌曲呢?
生:慢速、悲伤的情绪。
跟着老师的琴声演唱第一段,要表现出忧伤的情绪。
师:那现在的凤阳变了样,好山好水好风光(出示图片),看到这样的情景你觉得用怎样的情绪和速度演唱歌曲呢?www.21-cn-jy.com
师:快速、欢快的情绪。
2、跟着老师的琴声演唱第二段,要表现出欢快的情绪。
3、完整地演唱一遍改编后的歌曲。第一段(慢速)—第一段(中速)—第二段(快速)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对歌曲处理与升华。通过对歌曲不同速度和情绪的表现,能提高学生的歌曲创编能力,增强他们的音乐审美情趣。2·1·c·n·j·y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