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物理学科
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单元考点培优教科版(2024)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 2 测量:实验探究的基础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即将告别母校的你,认为校园生活中的物理量最合理的是( )
A.夏天教室内的温度约为45℃
B.运动会上200米赛跑冠军用时约为10s
C.书桌的高度约为80cm
D.教室内每盏日光灯的功率约为400W
2.下列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A.人的心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
B.成年人的步行速度约为
C.人体正常的体温约为
D.课桌的高度约为
3.下列估计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
A.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8℃
B.正常成年人的步行速度约为4km/h
C.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5kg
D.八年级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约为1mm
4.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判断,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正常人体温大约是45℃
B.教室内课桌的高度大约是28dm
C.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为0.15kg
D.正常人脉搏跳动100次的时间约为5min
5.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实验中产生的错误叫误差
B.误差是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
C.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择精密测量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可以消除误差
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择精密测量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可以减少误差
6.以下说法与实际相符的是( )
A.中学生的身高大约是160dm
B.旺苍县城区内车辆限速约为80m/s
C.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20000Hz
D.八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5kg
7.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
B.教室门框的高度约为
C.人正常呼吸的频率约为每分钟70次
D.人步行的平均速度约为
8.体检时,小华站上身高体重秤,医生在刻度尺上读出他的身高是1.634 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用尺子的分度值是1 cm
B.再向下估读一位数字可使测量更准确
C.测量结果的准确值是1.63
D.末位数字不准确无意义
9.下列对早餐车中常规包装的一杯豆浆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高度约为50cm
B.质量约为0.3kg
C.适宜饮用的温度约为70℃
D.用吸管连续喝掉所用的时间约为2h
10.某同学用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测量了一物体长度,共测量了8次,记录的结果如下:5.24dm、5.23dm、5.2dm、5.245dm、5.86dm、5.25dm、5.22dm、5.24dm,则该物体长度是( )
A.5.233dm B.5.31dm C.5.24dm D.5.23dm
二、填空题
11.铭铭和鑫鑫同时对一物体进行正确测量,他们测得的数值分别为 3.23cm、3.2cm,他们测的结果不同的原因是 。铭铭又测量一本书中间部分 200 页(双面打印)的厚度是 6.4mm,那么每张纸的厚度是 mm。选用更精密的仪器,可以 (选填“消除”或“减小”)误差。
12.小明用刻度尺测量某课本的长度,四次读数分别是26.01cm、26.00cm、26.02cm、26.42cm,他所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该课本的长度应为 cm。
13.在测量长度的实验中,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做 ,如果想将这种差别尽量减小,最有效的方法是 。
14.有一名同学使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作业本的长度,五次测量结果记录分别是:18.82cm、18.83cm、18.73cm、18.81cm、18.82cm。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其中有一次测量结果错误,这个错误的结果是 ;这本作业本的长度是 。
15.如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s。
16.如图所示的节拍器,它所发出的每两相邻节拍声之间的时间是一定的。由此可见,节拍器 (选填“能”或“不能”)用来作为计时工具。若该节拍器每分钟摆动120次,则每相邻节拍声之间的时间为 秒。
17.测量是生活和学习中一项基本技能。
(1)如图甲,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为 cm;
(2)如图乙,电流表的读数为 A;
(3)如图丙,电能表的读数是 kW·h;
(4)如图丁,温度计示数是 ℃。
18.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 如图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
19. 小高第一次用刻度尺测得桌面的宽度为0.683m, 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 是 cm,为使测量值更接近真实值,他应 .
20.测定沿斜面运动的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如图所示.测量路程用 ;测时间用 ,测得斜面全长为80cm,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它的底端所用的时间为5s,小车从顶端运动到斜面中点所用时间为3s,请你将数据填入下表.
路程s/m 运动时间t/s 平均速度m s﹣1
s1=0.8 t1= v1=
s2= t2= v2=
s3=s1﹣s2= t3=t1﹣t2= v3=
三、作图题
21.读数与作图。
(1)如图1所示,所测物体的长度为 cm;
(2)请在图2中画出站在匀速运动电动扶梯上的人所受支持力的示意图;(图中的黑点是力的作用点)
(3)请在图3中画出力F的力臂l。
四、实验探究题
22.小军用刻度尺和数字钟(时:分:秒)测木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速度,木块滑动的位置与时间如图所示,则木块在A、B间滑行的距离为 cm,木块在A、B间滑行的时间为 s,滑行的平均速度为 cm/s。
23.某学生为了测量8年级物理上册课本的纸张厚度,采用了如下措施:
A.量出8年级物理上册课本第1页~最后1页(不含封面、封底)的厚度,记录为L;
B.选用学生三角尺并检查零刻度线是否有磨损(没有磨损);
C.用 表示8年级物理上册课本每一张纸的厚度d;
D.翻看物理书最后一页的页码,记录该页码为n.
(1)上述各措施中错误的步骤是 ,应改为 ;
(2)实验措施改正后,正确的实验步骤应为 (填字母).
五、计算题
24.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量细钢丝的直径:将细钢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20圈后用刻度尺测量,测得这个线圈的长度是5.00cm,则细钢丝的直径是多少毫米(mm)?合多少微米(μm)?
25.蚊香生产者为了节约原料和用户使用方便,要根据蚊香的燃烧速度生产规格不同的各种蚊香,有一种蚊香如图所示,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测出该蚊香正常燃烧的速度,要求:
(1)实验所需要的器材除了刻度尺、停表、蚊香,还要 和 。
(2)测量方法和步骤:
①取一小段蚊香,用细棉线与蚊香紧贴,在两端点处做标记, ,用刻度尺测出 ;
②点燃这小段蚊香,并计时,测出这段蚊香 ;
③则蚊香的燃烧速度为 。
六、综合题
26. 2019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是 2019年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这种病毒呈圆形或椭圆形、颗粒状,直径大概在100nm左右,这种病毒的传染力比较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互相传染,并且通过飞沫、空气在人的呼吸道内存活。该病毒症状一般为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代谢性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
疫情期间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外出佩戴口罩,从公共场所返回、咳嗽手捂之后、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避免用手按触口鼻眼;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相对封闭、空气流动差的场所。由于新型冠状病毒对于医用酒精、含氯消毒剂比较敏感,所以很多家庭购买了酒精消毒液,学校、社区、医院等公共场所每天用消毒液进行多次消杀。为了充分做好开学前准备,学校配备了非接触式测量体温工具—-额温枪,要求实行晨午检、日报告制度,并且学校通过定期对教室、门窗等进行消毒,定期通风等一系列的措施保障疫情期间同学们正常的学习环境。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新冠状病毒的直径大概在 m左右。
(2)感染新冠状病毒的人一般会有发热症状,确定发热的体温一般为____ (选填:A或B).
A.高于36℃ B.高于37℃
(3)人员密集处使用非接触式测量体温的工具体温枪和热成像仪,它们利用的是 (选填“红外线”、“紫外线”)。
(4)在公共场所遇到工作人员使用喷雾器喷洒含氯消毒剂时,我们能闻到刺鼻的气味,这一种是典型的 现象。喷雾器的原理是高速气流通过吸管上方时,气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 (选填“大”、“小”),大气压会把液体压入气压小的地方从而被气流吹散。
(5)学校餐厅要对水杯、碗筷、餐具等进行加热消毒,把餐具清洗过后,直按煮沸消毒,至少需要15分钟时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持续加热,水的温度 (选填“持续升高”成“保持不变“)
七、简答题
27.小明同学每天都骑自行车上学,他想用自行车和一个钢卷尺测出自家到学校的大概距离,请问如何测量 在测量过程中还要注意哪些问题,才能使测量结果比较准确
参考答案及试题解析
1.【答案】C
【解答】解:
A、夏天,室外温度可能超过35℃,教室内温度要低于35℃,不可能达到45℃.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B、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200m赛跑成绩不可能是10s.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C、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书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
D、教室内日光灯正常工作的电流在0.2A左右,发光功率在P=UI=220V×0.2A≈40W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故选C.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2.【答案】D
3.【答案】B
【解答】A.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7℃,变化幅度不大,A不符合题意;
B.正常成年人的步行速度约为1.1m/s,约4km/h,B符合题意;
C.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50g,即0.15kg,C不符合题意;
D.一张书纸的厚度约为0.1mm,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4.【答案】C
【解答】A.正常人体温大约是36.5℃左右,A不符合题意;
B.教室内课桌的高度大约是8dm,B不符合题意;
C.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为150g,合0.15kg,C符合题意;
D.正常人脉搏跳动1 min约70次,5min 大约能跳350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5.【答案】D
【解答】A.实验中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故A错误;
B.错误是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故B错误;
C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择精密测量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可以减少误差,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分析】A.根据误差的定义判断;
B.根据误差的产生原因判断;
CD.根据误差的减小方法判断。
6.【答案】C
【解答】A、 中学生的身高大约是160cm 故A错误;
B、 城区内车辆限速约为 40km/h,合11.1m/s,故B错误;
C、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20000Hz,故C正确;
D、 八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300g ,故D错误。
故选项为:C。
【分析】(1)中学生身高大约在1.5-1.8m之间,故平均身高大约在160cm;
(2)城区内车辆行人众多,交通情况比较复杂,故限速大约在 40km/h,1m/s=3.6km/h,再换算单位即可;
(3)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叫超声波,次声波和超声波人都不能听到;
(4)本八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和两个苹果质量差不多,两个个苹果的质量大约300g左右。
7.【答案】A
【解答】A.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即,故A符合题意;
B.中学生的身高在1.6m左右,教室门框的高度约为,故B不符合题意;
C.人正常呼吸的频率约每分钟20次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
D.人步行的平均速度约为1.1m/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根据常见物体的长度、速度或时间,结合数据解答。
8.【答案】A
9.【答案】B
10.【答案】C
11.【答案】所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3.2×10-2;减小
【解答】刻度尺在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由记录数据3.23cm及3.2cm知,所使用的两支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分别为0.1cm和1cm,于是测得同一物体的结果不同。
由题意知,每张纸的厚度
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所以选用更精密的仪器可以减小误差。
【分析】长度测量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时,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记录结果是不一样的。
书中的200页是100张,知道其厚度,即可计算一张纸的厚度。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12.【答案】1mm;26.01
【解答】长度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则倒数第二位为分度值位,所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即1mm。]从题中数据可知,26.42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26.42cm是错误的,应去掉,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课本的长度为
【分析】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精确测量只能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13.【答案】误差;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
【解答】在测量长度的实验中,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存在差异,这种差别就叫做误差,误差不可避免。
减小误差的最有效方式就是多次测量,并取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分析】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14.【答案】1mm;18.73cm;18.82cm
【解答】从数据18.82cm可以看出倒数第二位对应的单位是mm,所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从测量结果18.82cm、18.83cm、18.73cm、18.81cm、18.82cm可以看出数据18.73cm与其它测量结果的准确值不同,所以此数据是错误的记录,应该舍去。为了减小误差,应该求四次测量的平均值,这本作业本的长度为L= =18.82cm
【分析】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首先剔除与其他数据差距较大的错误数据,然后对其他数据取平均值;精确测量只能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15.【答案】307.5
【解答】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5”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min;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小表盘的指针未过“5”和“6”中间的刻度线,所以要选大表盘黑色小数值的数字进行读数,指针在7.5s处,所以大表盘的读数为7.5s,即停表的读数为5min7.5s=5×60s+7.5s=307.5s
【分析】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16.【答案】能;0.5
【解答】由题,节拍器所发出的每两相邻节拍声之间的时间是一定的,所以节拍器能用来作为计时工具。
若该节拍器每分钟摆动120次,则每相邻节拍声之间的时间为 。
故答案为:能;0.5.
【分析】节拍器所发出的每两相邻节拍声之间的时间是一定的,就和单摆一样,可以用来作为计时工具;知道节拍器每分钟摆动120次,可求每相邻节拍声之间的时间.
17.【答案】(1)1.45
(2)0.3
(3)12615.6
(4)-12
【解答】(1)如图甲,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物体的长度为;
(2)如图乙,电流表选用0~0.6A量程,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3A。
(3)如图丙,电能表的单位是,最后一位是小数位,电能表的读数是。
(4)如图丁,温度计分度值为1℃,刻度上小下大,是零下,示数为-12℃。
【分析】(1)根据物体对应刻度尺的位置,测量长度;
(2)根据电流表的量程和指针位置,测量电流;
(3)根据电能表窗口示数,测量消耗的电能;
(4)根据温度计液柱位置,测量温度。
(1)如图甲,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则物体的长度为
(2)如图乙,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3A。
(3)如图丙,电能表的单位是,最后一位是小数位,则电能表的读数是。
(4)如图丁,温度计分度值为1℃,刻度上小下大,说明为零下,示数为-12℃。
18.【答案】分度值;3.80cm
【解答】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6.00cm对齐,右侧与9.8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9.80cm-6.00cm=3.80cm.
故答案为:分度值;3.80cm.
【分析】刻度尺的三要素是指刻度尺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注意要记录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19.【答案】1;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解答】解:对于0.683m,倒数第二位“8”对应的单位是cm,所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为使测量值更接近真实值,他应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故答案为:1;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分析】一个正确的长度测量结果,最后一位是估读值,倒数第二位对应的是刻度尺的分度值;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20.【答案】刻度尺;秒表;5;0.16;0.4;3;0.13;0.4;2;0.2
【解答】解:
(1)要想计算出速度,应该知道距离和时间,需要利用刻度值测距离,利用秒表测试间,因此需要的器材为,刻度尺和秒表.
(2)已知斜面全长为80cm,
全程s1=80cm=0.8m,
下半程s2=s3=s1=×0.8m=0.4m,
又知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所用时间为5s,小车从顶端运动到斜面中点所用的时间为3s,
所以t1=5s,t2=3s,t3=t1﹣t2=5s﹣3s=2s,
由此可知:
v1===0.16m/s,
v2==≈0.13m/s,
v3===0.2m/s.
填表如下:
路程s/m 运动时间t/s 平均速度m s﹣1
s1=0.8 t1=5 v1=0.16
s2=0.4 t2=3 v2=0.13
s3=s1﹣s2=0.4 t3=t1﹣t2=2 v3=0.2
故答案为:刻度尺;秒表;见表格.
【分析】(1)从速度的公式v=可知,要想计算出速度,应该需要工具测出距离和时间.
(2)斜面全长为80cm,小车从顶端运动到斜面中点,由此便可以计算出全程、上半程和下半程,已知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所用时间为5s,小车从顶端运动到斜面中点所用的时间为3s,由此便可以计算出t1,t2和t3,最后再利用公式v=计算速度.
21.【答案】(1)2.50
(2)
(3)
【解答】(1)左侧在7.00cm处,右侧在9.50cm,长度
L=9.50cm-7.00cm=2.50cm
(2)支持力的方向竖直向上,如图:
(3)延长F的作用线,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垂线段l即为F的力臂,如图:
【分析】(1)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使有刻度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随自动扶梯一同匀速上升,因此人相对于扶梯静止,因此人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并且二力是一对平衡力,然后根据力的示意图的画法画出人所受支持力。
(3)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垂线段l即为F的力臂。
22.【答案】4.30;2;2.15
23.【答案】(1)C;用2 表示8年级物理上册课本每一张纸的厚度d
(2)BADC 或 BDAC
【解答】(1)由题意可以看出在步骤D中把纸的张数和页数混淆了,应当是除以张数 ,不是除以页数n;所以此步骤应改为:用2 表示物理书内每张纸的厚度,记录d;(2)改正后正确的测量顺序应为:BADC或 BDAC.
【分析】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24.【答案】解:细钢丝的直径为
答:钢丝的直径为2.5mm,合2.5×103μm。
【分析】根据测量多圈细铜丝的总长度,结合圈数,可以计算直径。
25.【答案】(1)细棉线;火柴(或打火机)
(2)拉直棉线;两标记间的距离s;完全烧完所用的时间t;v=s/t
【解答】(1) 实验所需要的器材除了刻度尺、停表、蚊香,由于蚊香是弯曲的无法用刻度尺直接测量,还在用细棉线帮助测量燃烧蚊香的长度,还要有点燃蚊香的工具:火柴;
(2)步骤:①取一小段蚊香,用细棉线与蚊香紧贴,在两端点处做标记,拉直棉线,用刻度尺测出两标记间的距离s;
②用火柴点燃蚊香,并计时,测出这段蚊香完全烧完所用的时间t;
③利用速度公式计算蚊香燃烧速度:。
故答案为:(1)细棉线; 火柴(或打火机) ;(2) ① 拉直棉线;两标记间的距离s;② 完全烧完所用的时间t;③。
【分析】(1)测量长度需要用刻度尺及细棉线,且用特殊方法测量蚊香的长度;测量时间需要用秒表,做的关于蚊香的实验,就应该有蚊香,而且要点燃蚊香就要火柴;
(2)先用刻度尺与细棉线测出一小段蚊香的长度s,再用秒表测出燃烧这段需要的时间t,利用速度公式计算蚊香燃烧的速度。
26.【答案】(1)10-7
(2)B
(3)红外线
(4)扩散;小
(5)保持不变
【解答】(1)病毒直径约100nm,根据长度单位换算,100nm=10-7m;
(2)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人一般会有发热症状,确定发热的体温一般高于37℃,B符合题意;
(3)红外线具有热效应,体温枪和热成像仪利用的都是红外线;
(4)我们能闻到刺鼻的气味,这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形成的扩散现象;喷雾器的原理是:高速气流通过吸管上方时,气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大气压会把液体压入气压小的地方从而被气流吹散;
(5)水在沸腾过程中的特点是:需要持续加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
【分析】(1)根据长度的单位换算解答;
(2)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6.5℃~37℃;
(3)红外线具有热效应,体温枪利用了红外线;
(4)闻到气味是分子的热运动现象;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
(5)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27.【答案】解:用钢卷尺测出自行车后轮的直径,然后算出自行车后轮的周长;弄清楚大齿轮盘和后轮上的小齿轮盘的齿数,得出大齿轮齿数与小齿轮齿数的倍数,骑该自行车从家到学校,并记下蹬自行车的圈数,用圈数乘以齿轮的倍数就可得自行车轮子转的圈数,然后用此结果乘以自行车后轮的周长,就可得小明家到校的路程。 注意的问题:在骑车时,要不停地蹬,不能让自行车自己滚动,否则无法正确测量车轮的圈数。
【解答】用钢卷尺测出自行车后轮的直径,然后算出自行车后轮的周长;弄清楚大齿轮盘和后轮上的小齿轮盘的齿数,得出大齿轮齿数与小齿轮齿数的倍数,骑该自行车从家到学校,并记下蹬自行车的圈数,用圈数乘以齿轮的倍数就可得自行车轮子转的圈数,然后用此结果乘以自行车后轮的周长,就可得小明家到校的路程。注意的问题:在骑车时,要不停地蹬,不能让自行车自己滚动,否则无法正确测量车轮的圈数。
【分析】利用车轮的转数可以计算路程,需要计算车轮的周长,记录轮转圈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