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物理学科
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单元考点培优教科版(2024)
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 2 运动的描述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甲乙两车并排停着,当甲车司机看着乙车时,忽然感觉自己的车正在缓慢运动,但当他看到地面时,却发现自己的车并没动,对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是运动的 B.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是静止的 D.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运动的
2.201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圆兵仪式,如图所示是阅兵仪式上战斗机进行空中加油的画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对于地面而言战斗机是静止的
B.选择地面为参照物,空中加油机是静止的
C.选择战斗机为参照物,空中加油机是静止的
D.相对于空中加油机来说,受油的战斗机是运动的
3.“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估测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洗澡水的温度约为 B.人正常步行速度约
C.物理课本的质量约是3kg D.中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
4.2019年3月10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6C通信卫星送入太空,中星6C卫星是一颗用于广播和通信的地球同步卫星,图是火箭发射时的场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火箭升空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火箭加速升空过程中,推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
C.进入预定轨道后,中星6C通信卫星相对地球是静止的
D.中星6C卫星是利用电磁波传递高质量话音、数据、广播电视等信息
5.物理兴趣小组对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进行了一下估测。下列估测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
A.8年级物理课本长约20mm B.一名中学生体重约为500N
C.人步行速度约1.2cm/s D.一个鸡蛋的质量约是500g
6.如图所示,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小明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长方体木块A,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左运动,读出弹簧利力计示数即可测出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不计弹簧测力计的自重,在木板运动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A所受摩擦力的方向是水平向左
B.木块A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C.拉动速度变大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
D.木块A受到的是静摩擦力
7.2017年4月22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首次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完成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舟一号”相对于“天宫二号”是运动的
B.“天舟一号”和“天宫二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
C.“天舟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天宫二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
D.“天舟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天宫二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8.电动滑板车是一种新兴代步工具,因体积小、能折叠深受人们喜爱,当人骑着电动滑板车在平直路面上前进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受到的重力和车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遇到紧急情况时,滑板车因受到惯性作用不能立即停下来
C.当人随滑板车一起前进时,以滑板车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
D.人和车受到的总重力和地面对它们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9.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人的心跳频率大约为70Hz
B.洗澡水的温度大约为
C.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温度约为70℃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10.甲、乙、丙三人各自乘坐升降机,甲看见建筑物在上升;乙看见甲在下方并正在靠近自己;丙看见甲、乙都在下降,则甲、乙、丙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
A.甲一定上升
B.乙一定下降
C.丙一定上升
D.甲、乙、丙的运动方向一定相同
二、填空题
11.小强坐在汽车上,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他是以 为参照物的;如果以汽车车厢为参照物,则小强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12.打点计时器每秒钟打点 次,即每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是 秒,打点计时器从左向右打出的点如图所示,可知物体运动越来越 (选填“快”、“慢”)。A、B两点时间间隔是 秒。
13.小明背着书包匀速上楼,如果说书包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此时小明的重力势能 ,机械能 (后两空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4.如图所示,一只海鸥在河里捕到一条鱼,将其叼在嘴里翱翔于河面上。以河岸为参照物,海鸥是 的;以海鸥嘴里的鱼为参照物,海鸥是 的。由此可见,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的。
15.单位换算:
12nm= m
2h15min= s
108km/h= m/s.
16.我们通常所说的“运动”与“静止”都是 ,有一首词是这样写的“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是以 为参照物,“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是以 为参照物。
17.“2015元旦”期间,小华全家开车自驾游,他们07:00从合肥出发,08:00在服务区,休息一会后,08:30继续前进,10:00到达南京.途中,有几辆奔驰轿车超过了他们,小华感觉自己的车在后退,他是以 为参照物;已知合肥到南京高速公路全程198km,则小华家的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km/h.
18.一列车正以18 km/h的速度在雨中向南行驶,坐在窗口的乘客看到雨滴正好竖直下落至地面,这一现象说明窗外刮的是 风,风的速度是 m/s.
19.甲、乙两辆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向西做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当时间t=4s时 车在前,此时若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甲车上的乘客以自己为参照物发现乙车 (选填“静止”、“向前运动”或“向后退”)。
20.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2米的两点,甲、乙两小车同时沿该直线运动,先后经过P点向Q点运动,s-t图像分别如图(a)、(b)所示。整个运动过程中,甲车的动能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甲车到达Q点时,乙车与Q点的距离为6米,则甲车在P点时,乙车与P点的距离为 米。
三、作图题
21.一小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请在坐标图中作出这辆小车运动的图像。
四、实验探究题
22.小明在探究速度的变化时,拍摄了两个小球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闪光时间间隔为1s,图上数字为闪光时刻编号,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球的运动时间为 s;
(2)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小球 (选填“A”或“B”);
(3)小球A和B在第2~5s内的平均速度应为:vA vB(选填“=”、“>”或“<”)。
23.小明取两张等大的圆形纸,将它们做成图乙所示的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用它们来“比较两个纸锥下落快慢”的实验。
(1)为了便于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两个纸锥的起点位置应当放置的较 (选填“高”或“低”),且将纸锥按如图乙中的 (选填“a”或“b”)所示的位置释放;
(2)关于比较纸锥下落快慢有以下三种方法:
①比较两个纸锥哪个先着地,先着地的运动快;
②拍摄纸锥下落过程的照片,哪个纸锥在下方,哪个纸锥下落得快;
③测量出纸锥下落的高度和时间,算出下落的速度,速度大的运动快,针对这三种方法,小明认为可以分成两类:第一类是相同路程比时间,如 (填写序号,下同);第二类是相同时间比路程,如 ;
(3)小明想测算一个纸锥的下落速度,他应选择 (选填“大”或“小”)纸锥,测量原理是 ,需要的测量工具有米尺和 ;
(4)在一次测量过程中,小明用频闪相机拍下某一纸锥下落过程,如图丙所示:
①能反映出该纸锥下落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是 ;
A.
B.
C.
D.
②已知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照片与实际物体的尺寸大小之比为1:30,则纸锥通过实际AE段的平均速度为 m/s。
五、计算题
24.汽车在出厂前要进去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使500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继续行驶了2000m。求
(1)该汽车在前500s行驶的路程是多少m?
(2)该汽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了多少s?
(3)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5.如图所示是小明乘坐的出租车票,请回答:
(1)若以小明为参照物,出租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为什么
(2)在小明乘坐的全过程中,出租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六、综合题
26.中国空间站的建造和运营对人类太空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1)空间站在太空中 (填“有”或“没有”)惯性,以空间站为参照物,考场中的小明是 (填“运动”或“静止”)的,翟志刚在空间站出舱作业时,他看到的星星 (填“会”或“不会”)一闪一闪的“眨眼睛”;
(2)由于太空接近于真空,所以在太空中水的沸点很 ( 填“高”或“低”),若在空间站的夜间(太阳光照不到空间站的时间),将水排入太空,水会瞬间 (填物态变化名称)然后又立即凝华成冰晶,整个过程中,排入太空中的水 (填“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较多;
(3)已知空间站绕地球转一圈的路程为4.25×104km,运行时间为92min,空间站运动的速度大小约为 km/s(保留1位小数),若从某时刻开始计时,王亚平在24h内经历了15次日出,则开始计时的时刻是空间站的 (填“白天”或“夜间”)。
七、简答题
27.如图所示,静坐在快速行驶的汽车里的乘客,司机说他静止不动;路旁的孩子们却赞叹他运动得很快。请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分析说明上述两种不同说法的原因。
28.如图所示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则甲、乙小车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
参考答案及试题解析
1.【答案】D
【解答】解:甲乙两车并排停着,当甲车司机看着乙车时,以甲车为参照物时,乙车是运动的,以地面为参照物时,发现自己的车并没动,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分析】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2.【答案】C
【解答】A.对于地面而言,战斗机与地面之间有位置的变化,所以战斗机是运动的,A不符合题意;
B.选择地面为参照物,空中加油机与地面之间有位置的变化,所以空中加油机是运动的,B不符合题意;
C.选择战斗机为参照物,空中加油机与战斗机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则空中加油机是静止的,C符合题意;
D.相对于空中加油机来说,受油的战斗机与空中加油机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则受油的战斗机是静止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知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次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发生改变,则此物体是静止的。
3.【答案】D
【解答】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在40℃左右,不可能达到80℃,A不符合题意;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1.1m/s,B不符合题意;
C.两个苹果的质量约300g,物理课本的质量略小于此数值,在250g左右,C不符合题意;
D.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该题目考查的是长度、速度、质量和温度的估计,平时注意积累记忆即可。
4.【答案】B
【解答】A.火箭升空时,向后喷出高温高压的燃气,利用了反冲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A不符合题意;B.火箭加速升空,受到的不是平衡力,受平衡力时应做匀速直线运动。B错误,符合题意;C.中星6C通信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后,与地球的相对位置不再发生改变,因此相对于地球是静止不动的。C不符合题意;D.卫星在太空飞行过程中,利用电磁波实现与控制中心的联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即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即可.
现代社会为信息社会,信息的传播离不开电磁波,故应掌握电磁波的性质及应用,如:无线电广播、电视、手机都是靠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微波炉利用微波加热食物等.
5.【答案】B
6.【答案】A
【解答】A相对地面的位置保持不变,因此它是静止的,故B错误;
A处于静止状态,则它受到的测力计的拉力与摩擦力相互平衡,即二者方向相反。因为拉力的方向水平向右,所以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故A正确;
拉动速度增大时,由于木块对木板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因此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变。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故C错误;
木块A和木板之间发生相对滑动,因此木块受到滑动摩擦力,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1)对A进行受力分析,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摩擦力的方向;
(2)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改变,则它是运动的;否则,它就是静止的;
(3)当速度变大时,分析影响滑动摩擦力的两个因素是否改变,从而确定摩擦力大小是否改变即可;
(4)当两个物体发生相对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叫滑动摩擦;发生相对滚动时,发生的摩擦叫滚动摩擦;两个物体相对静止但是有运动的趋势时,产生的摩擦叫静摩擦。
7.【答案】B
【解答】解:A、“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后,它们之间没有位置变化,所以是相对静止的.故A错误;
B、C、D、“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后,它们之间相对于地球有位置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B正确;CD错误.
故选B.
【分析】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8.【答案】D
【解答】A.人受到的重力和车对人的支持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所以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A错误;
B.遇到紧急情况时,滑板车因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不能立即停下来,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故B错误;
C.当人随滑板车一起前进时,以滑板车为参照物,人与滑板车之间没有位置变化,所以人是静止的,故C错误;
D.当人骑着电动滑板车在平直路面上前进时,人和车受到的总重力和地面对它们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作用于同一物体上,所以是一对平衡力,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作用于同一物体上,缺一不可。
9.【答案】B
【解答】A.人的心跳频率大约为70次/分,属于正常的心率,A不符合题意;
B.洗澡水的温度略高于体温,在 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大约为 ,B符合题意;
C.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温度与沸水相同,在 左右,C不符合题意;
D.声音在 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约是340m/s,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常见物质的频率、温度及声速,结合数据解答。
10.【答案】B
【解答】A.甲看见建筑物在上升,建筑物相对地面保持静止,所以以地面为参照物甲一定是下降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由A可知,甲相对于地面下降,乙看见甲在下方并正在靠近自己,说明乙也在下降而且比甲下降的速度快,所以以地面为参照物,乙一定在下降,故B符合题意;
C.当丙静止时,甲、乙相对于丙在下降,当丙上升时,看见甲乙一定是下降的,当丙时下降的,且下降速度小于甲乙,则甲乙也是下降的,C不符合题意;D错误
故选B。
【分析】物体相对运动:物体与参照物运动状态不一致,所以物体相对参照物运动,物体与参照物运动状态不一致,所以物体相对参照物静止,结合题目据题分析,甲乙丙的相对运动情况,在选择参照物,通常以不动的物体,如大地看作参照物,如本题中,大地作为参照物,甲相对大地下降,则甲一定是下降的,按照此原理分析
11.【答案】汽车;静止
【解答】解:坐在汽车上的小强以汽车(或自己)为参照物,车窗外的树木与汽车(或自己)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树木是运动的,即他会看到发现道旁的树木向后退去;
小强坐在车上,以他乘坐的汽车车厢为参照物,他和车厢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他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汽车;静止
【分析】 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变化就是静止的
12.【答案】50;0.02;快;0.06
【解答】打点计时器按照我国交流电的频率工作打点,我们交流电的频率是50Hz,即每秒钟打点50次,则每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是: ;
打点计时器从左向右打出的点如图所示,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距离越来越远,可知物体运动越来越快。
A、B两点间有三个间距,所以时间间隔是:
。
故答案为:50;0.02;快;0.06.
【分析】打点计时器每秒钟打点50次,每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距离越来越远,可知物体运动越来越快.
13.【答案】小明;变大;变大
【解答】1、小明背着书包匀速上楼,以小明为参照物,书包位置没有变化,书包是静止的;
2、重力势能大小由物体质量和高度决定的,上楼,高度增大,则重力势能变大,由于匀速上楼,质量和速度都没有变化,则动能不变,机械能是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则机械能变大。
【分析】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的方法是 选定一个参照物,并观察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了变化,那么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发生变化,那么物体就是静止的 。
2、重力势能大小由物体质量和高度决定的,动能是由物体质量和速度大小决定的。
14.【答案】运动;静止;相对
15.【答案】1.2×10﹣8;8100;30
【解答】①∵1nm=10﹣9m,∴12nm=12×10﹣9m=1.2×10﹣8m;
②∵1h=3600s,1min=60s,∴2h15min=2×3600s+15×60s=8100s;
③∵1km/h=m/s,∴108km/h=108×m/s=30m/s。
故答案为:1.2×10﹣8;8100;30。
【分析】本题考查了不同物理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属于考试的基础知识题,注意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和指数的运算。
16.【答案】相对的;船;山
17.【答案】奔驰轿车 ;66
【解答】解:与小华并排的奔驰轿车在超车,以奔驰轿车为参照物,小华是向后运动的,所以小华感觉自己在后退,他是以奔驰轿车为参照物;
全程的时间:t=10:00﹣07:00=3(h),全程的速度:v===66km/h.
故答案为:奔驰轿车;66.
【分析】(1)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2)根据v=计算全程的平均速度,休息时间也是全程时间的一部分.
18.【答案】北;5
19.【答案】乙;静止;向后退
【解答】甲乙同时同地出发,向西做直线运动,根据s-t图像可知,4s时,甲运动路程小于15m,乙运动路程为15m,所以乙车在前;乙车在4秒时速度为0m/s,与地面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是静止的;在4s时,甲车匀速向西行驶,乙车静止不动,且乙车在前,所以甲车上的乘客以自己为参照物,会发现乙车向后退。
【分析】根据s-t图像,可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某时刻的路程以及速度大小;判断物体动、静的依据是物体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20.【答案】不变;运动;2或10
【解答】(1)由图a、b可知,甲与乙的路程随时间的变化图像都是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线,即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即二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由于甲的速度不变,质量不变,所以甲的动能不变。
(2)根据图片可知,甲的速度;
乙的速度。
那么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不同,
如果以甲为参照物,则乙的位置不断变化,因此乙是运动的。
(3)由于甲、乙两小车同时沿该直线运动,先后经过P点向Q点运动,运动方向相同,
甲车到达Q点时,乙车与Q点的距离为6米,
可能在甲的前方,此时乙距离P点L乙=12m+6m=18m;
也可能在甲的后方,此时乙距离P点L'乙=12m-6m=6m;
从P运动到Q,用的时间,
此段时间乙运动距离s乙=v乙t=2m/s×4s=8m,
当则甲车在P点时,乙车与P点的距离L=L乙-s乙=18m-8m=10m;
或者L'=L'乙-s乙=6m-8m=-2m;
此时距离P点也是2m,且没有经过P点。
【分析】(1)根据图像判断出甲、乙二者的运动状态,在根据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判断动能的变化;
(2)根据图像,利用公式v=计算出甲和乙的速度,然后进行比较,最后根据参照物的知识分析解答;
(2)由于甲、乙两小车同时沿该直线运动,先后经过P点向Q点运动,运动方向相同,甲车到达Q点时,乙车与Q点的距离为6米,可能在甲的前方,也可能在甲的后方,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则甲车在P点的时间是Q点之前多少,计算乙通过的路程,确定乙车与P点的距离。
21.【答案】
22.【答案】(1)6
(2)A
(3)>
【解答】(1)由图可知,A球在1~7s内有6个时间间隔,因此A球的运动时间是6s。
(2)由图可知,在相同的时刻内A球运动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A球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3)由图可知,小球A和B在第2s至第5s这段时间间隔内的路程为sA>sB,由可知,小球A和B在第2s至第5s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应为vA>vB。
【分析】(1)根据频闪摄影的时间间隔,判断时间;
(2)根据相同时间的路程不同,判断速度是变化的;
(3)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 计算速度,判断速度大小。
23.【答案】高;a;①;②③;大;;停表;A;1.29
24.【答案】(1)解:汽车在前500s行驶的路程:s1=v1tl=8m/s×500s=4000m
答:该汽车在前500s行驶的路程是4000m
(2)解:汽车以20m/s速度行驶的时间为t2= =100s
答:该汽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了100s
(3)解: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中的总路程:s=s1+s2=4000m+2000m=6000m,
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中的总时间:t=t1+t2=500s+100s=600s,
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v= =10m/s
答: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约为10m/s。
【分析】(1)已知汽车的速度和运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解路程;
(2)已知汽车的路程和运动的速度,利用速度公式求解运动时间即可;
(3)结合前两问求解的路程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解速度即可。
25.【答案】(1)解:小明乘坐出租车时,出租车与掌上电脑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以小明为参照物,出租车是静止的
(2)解:由图可知:s=12km,t=18min=0.3h,
根据 得,出租车的平均速度:
【分析】(1)
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即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即可.
(2) 根据
得出租车的平均速度,注意路程与时间的对应.
26.【答案】(1)有;运动;不会
(2)低;汽化;放出
(3)7.7;白天
【解答】(1)任何物体都有惯性,故空间站在太空中有惯性。
以空间站为参照物,考场中的小明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故小明是运动的。
在地球上能够看到星星眨眼,是空气分布不均匀,发生光的折射引起的,而在太空中没有大气层,故不会看到星星眨眼。
(2)气压越低,水的沸点越低,由于太空接近于真空,所以在太空中水的沸点很低;由于水的沸点很低,故将水排入太空,水会瞬间汽化,而由于温度很低,水蒸气会瞬间凝华成小冰晶;整个过程中,排入太空中的水汽化为水蒸气吸收的热量与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放出的热量一样多,而在太空中,水蒸气直接凝固成冰晶,故放出的热量比较多。
(3)空间站运动的速度大小约为
空间站转一圈需要的时间为92min, 24h空间站转的圈速为
则转15圈需要的时间为
24h内空间站转了15圈后,还可以转动时间为
24h内空间站转了15圈后,王亚平在24h内看到了15次日出,即还差两分钟就可以看到一次日出了,故王亚平一定在白天。
【分析】(1)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惯性;相对于参照物,有位置变化,物体是运动的;没有空气对光的折射现象,星星不再“眨眼睛”;
(2)大气压降低,液体的沸点降低;液体变为气体是汽化现象;气体变为固体是凝华现象, 凝华放热;
(3)利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 计算速度;根据空间站绕地球的时间,计算所处的时间。
27.【答案】乘客和司机以汽车为参照物,乘客与汽车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乘客说汽车是静止的;
而站在路旁的孩子们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汽车相对于地面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孩子们认为汽车是运动的。
因此,两种说法都是正确的,只是因为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导致了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不同。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关键是参照物的选择。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物体相对参照物就是运动的;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物体相对参照物是静止的。
28.【答案】根据烟的方向可以知道风相对于地面是向左吹,甲车的旗帜向左飘,它可能静止在地面上,风向左吹;也可能是向右运动,逆风行驶;也可能是向左行驶,速度小于风速.乙车旗帜向右飘,只可能向左以大于风速向左运动.
【解答】为了研究问题方便,一般选择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做参照物,从图上烟的方向可以判断风相对于地面向左,甲的小旗向左飘,判断甲物体可能静止,可能向右运动,也可能向左运动,向左的速度小于风速;乙物体的小旗向右飘,判断乙物体一定向左运动,且向左的速度大于风速。
【分析】根据烟的方向判断风向,结合旗子飘动方向,判断小车运动的方向。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