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考点培优】3 物体运动的速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教科版(2024)(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章节考点培优】3 物体运动的速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教科版(2024)(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92.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04 20:40: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物理学科
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单元考点培优教科版(2024)
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 3 物体运动的速度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小明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使小车从斜面A点静止下滑,经过B点到达C点,图中已标出小车经过A、B、C三点对应时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段距离为4.0dm
B.AB段平均速度为0.2cm/s
C.小车从A点到C点做匀速直线运动
D.AB段平均速度比AC段平均速度小
2.甲、乙两同学在一段平直的道路上骑自行车,他们从同一地点O同向出发,两位同学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0~60s内,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乙比甲晚20s运动,且运动时乙的速度
C.当t=40s时,甲、乙第一次相遇,相遇时距离O点120m
D.当t=80s时,甲、乙第二次相遇,相遇时
3.如图所示,是研究物体运动的“频闪照片”,照片分别记录了甲、乙两个运动小球从左向右、每隔0.1秒的不同位置,根据照片可以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记录甲球运动时间比乙球长
B.乙球做变速直线运动
C.甲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从开始计时到甲球运动0.3s 时,甲球的平均速度比乙大
4.甲、乙两小车在笔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图甲是小车甲位置s与时间t的关系图,图乙是小车乙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  )
A.甲车做变速运动,乙车做匀速运动
B.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运动的
C.甲、乙两车运动5s所通过的路程相等
D.甲、乙两车运动5s后一定在同一地点
5.物理实验课上,某实验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某次测量过程中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对应的时刻,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小车从乙位置运动至丙位置的平均速度是
B.小车沿斜面下滑过程中,从甲位置到乙位置的平均速度等于从甲位置到丙位置的平均速度
C.小组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实验时斜面的倾斜度不宜太大,这样可以延长小车下滑的时间,便于准确测量
D.在某次实验中,小组同学们发现小车从乙到丙的平均速度大于从甲到乙的平均速度,因此得出平均速度与斜面倾斜度有关
6. 下列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人讲话时声音的响度约为50dB
B.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为37℃
C.人走路的平均速度大概为10m/s
D.中学生脉搏跳动一次所用时间为5s
7.甲、乙两名同学从同一起点出发,沿平直公路运动到相同终点。 甲在前一半时间里以 2m/s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时间里以 1m/s 做匀速直线运动; 乙在前一半路程中以1m/s 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路程中以2m/s 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甲、乙到达终点的时间之比为(  )
A.1∶1 B.9∶8 C.8∶9 D.4∶3
8.在操场直跑道上进行遥控小车比赛,甲、乙两车从t=0s时由同一起点同方向运动,两者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分别如图中的甲、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0~5s内甲车的速度是10m/s B.在0~5s内乙车的速度是1m/s
C.t=10s时两车的速度相等 D.t=10s后甲车超过乙车
9.我国运动员全红婵,在2023年世界泳联跳水世界杯西安站女子单人10米跳台预赛中,出色地完成了“207C”动作。将其下落阶段中的一段运动简化为直线运动,其中A、B、C、D四点是她下落过程中的四个位置,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5s,距离如图所示。关于全红婵在此段运动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AC段做匀速直线运动 B.经过C点的速度为5m/s
C.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5m/s D.在AD段的平均速度为10m/s
10.a,b两辆小车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在水平地面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运动v﹣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0﹣60s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小车在40s时相遇
B.0s﹣20s内,a小车匀速运动、b小车静止
C.20s﹣40s内,a小车匀速运动、b小车加速运动
D.两小车在40s﹣60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a<vb
二、填空题
11.小明两次水平拉动同一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两次物体运动的路程(s)﹣时间(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两次物体运动的速度:v1   v2;两次物体所受的拉力F1   F2;0~6s两次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P1   P2(均选填“>”、“=”或“<”)。
12.如图在建国70周年阅兵仪式上,当战机队形不变时,以其中一架战机为参照物,其他战机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战机飞行速度最大可达900m/s,则战机1分钟最大飞行距离可达   km。
13.一著名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起跑时的速度是9m/s,中途的速度是8m/s,最后冲刺的速度是12m/s.如果他的成绩是10s,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km/h.
14.炎热的夏天,一辆正在洒水的洒水车在水平路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1min内通过的路程是90m,该洒水车的速度为   m/s;洒水车里的司机以路面为参照物,判断自己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15.男生说话声音较粗狂,女生说法声音较尖细,这是因为他们说话时   不同;校运动会,百米比赛中,终点计时员听枪声为某运动员记录的成绩为12.50s,则该运动员的实际成绩为   s。
16.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作   (填“均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小球从A点到F点的平均速度为    m/s 。
17.在学校趣味运动会上,小明参加50m托球跑比赛的成绩是10s,他托球跑的平均速度是   m/s;在接力比赛中,为使接力棒顺利交接,两名运动员应尽可能做到相对   (选填“静止”或“运动”)。
18.两运动员同时开始,分别将冰壶甲、乙从A、A'匀速直线向右推到B、B',水平推力大小相等,到B、B'时撤去推力,两球分别静止在C和D'处,每经过1s,记录冰壶位置如图所示。则7s时,甲处于   状态;甲在AB段速度为v甲,乙在A'B'段速度为v乙,则v甲∶v乙=   ;运动过程中所受摩擦力f甲:f乙=   。
19.飞机在跑道上滑行3000m后起飞升空,用时约50s,则飞机在滑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约为    km/h,起飞后以地面为参照物,飞机是    (填“静止”或“运动”)的。
20.如图甲所示,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地面上放一重为5 N的物体A,用水平拉力F作用于A物体,拉力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A物体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N,由图像可知,9~12 s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N.
三、作图题
21.剪两个等大的圆纸片,其中一个裁去的扇形圆心角比另一个大,再分别粘贴成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同时释放纸锥A、B。如图甲所示记录了两纸锥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请在图乙中画出纸锥A、B在此过程中路程与时间的大致关系图象。
22.如图所示,图甲为匀速运动物体的路程 时间图象,请在图乙中画出该物体的速度 时间图象   
四、实验探究题
23.在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本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和     ;为了方便测量时间,应使用较     (选填“陡”或“缓”)的斜面。
(2)图中AB段的路程=     cm,如果测得时间=2s,则AB段的平均速度=     m/s。
(3)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     。(选填“大”或者“小”)
(4)本实验中全程平均速、上半程平均速度、下半程平均速度三者的从大到小排序为:     。
24.在探究“气泡的速度”实验中,小雪选用长80cm、内径10mm的均匀玻璃管进行实验,在管内注满水,留一个小气泡。测量小气泡在管内上升过程中的速度。
(1)该实验的原理是   ,使用的测量工具有   。
(2)小雪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小雪的实验数据,请你用“实心圆点”在图中标出不同时刻气泡的位置,并将这些点用光滑曲线连接起来。
时间t/s
路程s/cm
0 0
4 10
8 20
12 30
16 40
20 50
(3)根据数据或图象分析小气泡做的什么运动?(写出分析过程及结论)
五、计算题
25.某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如表所示。请你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停靠站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里程/km
上海 … 18∶00 0
蚌埠 22∶00 22∶15 488
济南 03∶04 03∶12 966
北京 08∶00 … 1463
(1)列车由蚌埠站驶往北京站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若这列火车向着山崖以3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在距离山崖一定距离的地方鸣笛,经过3秒后司机听到了回声,则听到回声时距山崖多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26.)自主创新炼成中国高铁名片,中国高铁技术,领先全球。小明乘高铁出行时,细心的他留意到,列车驶近某隧道口前车头鸣笛一次,经过5s又听到了被隧道口反射回来的鸣笛声。已知列车的长度为220m,速度恒定不变为100m/s
(1)该隧道的长度是多少?
(2)列车鸣笛后,小明听到第一次鸣笛声的时间?
(3)求列车从鸣笛开始到完全离开隧道所用时间?
六、简答题
27.甲、乙两辆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向东做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请根据该图像提取合理信息。示例: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信息一:    ; 信息二:     。
28.下雨时,雨滴均匀竖直下落,某人在雨中前进同样的路程,第一次步行,第二次跑步前进,问:此人头顶和身体侧面哪一次淋雨较多?
七、综合题
29.为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我国大力开发新能源,减少碳排放。为此投放大量的氢燃料公交车。经测试,某品牌氢燃料公交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时所受阻力与速度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某次测试时,该氢燃料公交车以50km/h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3.6min消耗了0.2kg的氢燃料。
(1)氢燃料具有燃烧无污染的优点,还具有    高,完全燃烧相同的质量放出的热量多的优点;
(2)氢燃料公交车在本次测试过程中,发动机牵引力做的有用功是   ;
(3)氢燃料公交车发动机的热机效率是   (q氢燃料=1.2×108J/kg)。
参考答案及试题解析
1.【答案】D
2.【答案】C
3.【答案】D
【解答】A.甲球运动了5个时间间隔,即5×0.1s=0.5s
乙球运动了3个时间间隔,即3×0.1s=0.3s
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乙球在每个0.1s的时间段内通过的路程不同,做变速直线运动,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甲球每个时间段通过的路程相同,运动的快慢程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从开始计时到甲球运动0.3s时,甲、乙两小球运动时间相同,乙球通过的路程长,由v= 可知,乙小球的速度大,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频闪照片中相邻的两个照片之间的时间间隔相等;两个相邻的照片之间的长度是小球在一个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距离,再利用速度计算公式v=逐项分析。
4.【答案】C
5.【答案】C
6.【答案】A
【解答】A.人讲话时声音的响度约为50dB,故A正确;
B.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为25℃,故B错误;
C.人走路的平均速度大概为1.1m/s,故C错误;
D.中学生脉搏跳动一次所用时间为1s,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根据对声音响度、温度、速度和时间的知识判断。
7.【答案】C
【解答】设总路程为s,甲所用时间为t,乙所用时间为t',
对甲可得出:,即,,,
对乙可得出:,则,
则甲、乙到达终点的时间之比:。
故答案为:C。
【分析】设总路程为s,甲所用时间为t,乙所用时间为t',根据速度公式分别得出t、t'与路程的关系式,分析即可。
8.【答案】B
【解答】根据图像可知,在0~5s内甲车的路程为10m,则甲的速度为:,故A错误;
乙车0~5s内的速度与0~10s内速度相同,即乙的速度为:,故B正确;
当t=10s时乙的速度为1m/s,而甲的速度为0m/s,故C错误;
t=10s后乙的路程大于甲的路程,即乙超过甲,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1)(2)根据公式计算;
(3)根据图像确定t=10s时的速度,然后进行比较;
(4)比较t=10s后二者的路程大小即可。
9.【答案】C
10.【答案】C
【解答】解:A、由v﹣t图象可知,在40s时两小车的速度相等;
由图象还可知,a小车比b小车早出发20s,在0﹣40s内(不含40s),a车的速度大于b车,所以由s=v平均t可知,a车通过的路程大于b车,所以在40s时两车还没有相遇,此时b小车在a小车的后方,A不符合题意;
BC、由图象可知,a小车在20﹣40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b小车在20﹣40s内做加速直线运动,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D、由图象可知,在40s﹣60s内,a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车在做加速运动,且va<v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v-t图像中,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速度,结合图像分析求解即可。
11.【答案】>;=;>
12.【答案】静止;54
【解答】(1)以其中一架飞机为参照物,其他飞机相对于该飞机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故其他飞机是相对静止的。
(2)1min战机的最大飞行距离
【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时首先要找准参照物,比较研究对象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如若变化则说明研究对象是运动的,如不便则说明研究对象是静止的。
由公式S=vt求出战机的最大飞行距离。
13.【答案】10;36
【解答】解:由题意知,运动员跑过的路程s=100m,全程所用的时间t=10s.
所以此运动员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 = =10m/s=36km/h.
故答案为:10;36.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v= ,要理解s与t的含义,s指物体在t时间内通过的路程,t指通过s所用的时间.
同时要掌握m/s与km/h之间的换算关系:1m/s=3.6km/h.
14.【答案】1.5;运动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 以路面为参照物,自己与路面发生了相对位移,则自己是运动的。
【分析】已知物体的路程和运动的时间的关系,利用速度公式求解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事先选取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那么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就是静止的。
15.【答案】音调;12.79
【解答】男生说话声音较粗狂,女生说法声音较尖细,这是因为他们说话时音调不同,男女同学的声带振动频率不同,男同学声带振动较慢,女同学声带振动较快。
因为光速比声速快,当发令枪冒烟和发声时,听到枪声的时间要比运动员听到枪声的时间晚;声音从起点传到终点的时间为
计时员听到的声音时间比运动员晚了0.29s,则该运动员的实际成绩为12.50s+0.29s=12.79s
【分析】声音的高低不,音调不同;根据路程和速度的比值计算时间;结合测量的时间计算实际时间。
16.【答案】变速;0.125
【解答】解:(1)由照片可以看出,小球在相等时间内的路程不相等,越来越大,所以小球做变速直线运动;
(2)由图可以看出:小球在A点的位置坐标为0cm,在F点的位置坐标是12.50cm,
则小球由A到F的路程为s=12.50cm=0.125m,
A到F所用的时间t=5×0.2s=1s;
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
v===0.125m/s 。
故答案为:变速;0.125 。
【分析】(1)由照片求出小球在相等时间内的路程,由相等时间内的路程关系判断物体做什么运动;
(2)照片中小球两位置之差就是小球的路程;数出时间间隔,求出用的时间.由速度公式v=求平均速度 。
17.【答案】5;静止
18.【答案】静止;2∶3;1∶1
19.【答案】216;运动
20.【答案】5;6
【解答】解: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F=G=5N;由图像丙可知,6~9 s 时物体匀速运动,受到的合外力为零,由图像乙可知滑动摩擦力等于拉力为6N,9~12 s物体受到的拉力是0N,仅受摩擦力作用,大小为6N.
故答案为:5,6.
【分析】根据物体的v-t图像判断物体所处的状态,再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判断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根据F-t图像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及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因素(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判断其受到的摩擦力。
21.【答案】解:如图所示:
【解答】根据图甲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A和B运动的距离变大,都做加速运动;B的运动的距离大,速度大,如图所示:
【分析】在相同的时间内,运动的距离变大都做加速运动,运动的距离大,速度大。
22.【答案】
【解答】由图可以知道,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 ;
即物体做的是速度大小为5m/s的匀速直线运动,则v-t图象如图所示:
【分析】由s-t图象可知速度的大小及物体的运动状态,则可由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可画出速度-时间图象.
23.【答案】刻度尺;秒表;缓;40.0;0.2;小;> >
24.【答案】(1)v= ;刻度尺、停表
(2)
(3)小气泡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解答】(1)探究“气泡的速度”实验的原理:v= ;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停表;(2)先根据表中数据描点,然后用直线连接,如下图所示:
;(3)根据图象可知,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因此气泡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1)v= ;刻度尺、停表;(2)如上图;(3)小气泡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分析】(1)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时,利用的原理是速度的计算公式,实验中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秒表;
(2)根据测量的时间和路程,在路程-时间图像中描点连线;
(3)由图像可知,物体运动的图像是直线,说明做匀速直线运动。
25.【答案】(1)100km/h;(2)465m
26.【答案】(1)解: 高铁200s内所通过的路程s高铁=v车t0=100m/s×200s=20000m;
隧道长度:s隧道=v车t=100m/s×200s=20000m
答:高铁200s内所通过的路程是20000m;隧道的长度为20000m;
(2)解:车速和声速的和v总=v车+v声=100m/s+340m/s=440m/s
第一次听到鸣笛的时间
答:鸣笛后,小郭听到第一次声音的时间为0.5s;
(3)解: 由题知,车头鸣笛一次,
则从鸣笛到第二次听到鸣笛用的时间t2=t6+Δt=0.5s+3s=5.5s;
从鸣笛到第二次听到鸣笛的整个过程如图所示:
从鸣笛到第二次听到鸣笛声时声音传播的路程:s声=v声t7=340m/s×5.5s=1870m,
此过程中火车通过的路程:s车′=v车t2=100m/s×5.5s=550m,
根据上图可知,开始鸣笛时车头到隧道口的距离:
s6=(s声+s车′﹣s车)=×(1870m+550m﹣220m)=1100m,
火车从鸣笛开始到完全离开隧道的路程s=s1+s隧道+s车=1100m+20000m+220m=21320m,
火车从鸣笛开始到完全离开隧道所用时间
答:火车从鸣笛开始到完全离开隧道所用时间为213.4s。
【分析】(1)(1)根据s高铁=v车t0得出高铁200s内所通过的路程,而隧道长度等于高铁200s内通过的路程;
(2)根据v总=v+v′得出车速和声速的和,根据t得出第一次听到鸣笛的时间;
(3)根据运动过程的示意图和速度公式求出开始鸣笛时车头到隧道口的距离,根据s=s1+s隧道+s车得出火车从鸣笛开始到完全离开隧道的路程,根据得出火车从鸣笛开始到完全离开隧道所用时间。
27.【答案】乙车在2s以后静止;甲、乙两车在4s末时相遇
28.【答案】假设如下:雨滴下落速度v1,方向竖直向下,空中单位体积内雨滴数为N,人头顶面积为s1,人身体侧面(迎着雨的一面)的面积为s2,人前进的速度为v2,前进路程为l。下面分析v2对头项和身体侧面淋雨多少的影响。
将人视为如图3.63所示的长方体,
当人以速度v2前进时,以人为参照物,雨滴是倾斜着下落的,雨滴相对于人的速度记为v相,v相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满足tanθ=。人以速度v2前进路程l时,淋雨时间t=。以人为参照物,人头顶有效的淋雨面积为垂直于v相的投影面积s1 cosθ,因此头顶总的淋雨量为Q1= v相t·s1cosθ·N,由于v相cosθ=v1,将t=代人,可得Q1 =,可见,v2越大,人头部淋雨越少。人身体侧面有效淋雨面积为s2sin θ,因此侧面总的淋雨量为Q2= v相t·s2sinθ·N,将t=代人并考虑到= sinθ,得Q2=ls2N,可见,身体侧面的淋雨量与前进速度v2无关
【分析】 假设如下:雨滴下落速度v1,方向竖直向下,空中单位体积内雨滴数为N,人头顶面积为s1,人身体侧面(迎着雨的一面)的面积为s2,人前进的速度为v2,前进路程为l。 将人看着一个长方体,结合三角函数的知识对人的淋雨量进行计算,最后进行比较即可。
29.【答案】(1)热值
(2)1.2×107J
(3)50%
【解答】热值是指单位质量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反映了燃料燃烧放热的能力,因此氢燃料具有燃烧无污染的优点,还具有热值高,完全燃烧相同的质量放出的热量多的优点。
已知该公交车的速度为50km/h,由图可知该公交车的阻力为4000N,因公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公交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牵引力与阻力是二力平衡,由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公交车的牵引力F=f=4000N
公交车的速度v=50km/h,行驶的时间t=3.6min=0.06h
由 可知公交车行驶的路程s=vt=50km/h×0.06h=3km=3000m
则发动机牵引力做的有用功W=Fs=4000N×3000m=1.2×107J
消耗的氢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放=q氢燃料m=1.2×108J/kg×0.2kg=2.4×107J则氢燃料公交车发动机的热机效率
【分析】(1)氢燃料的热值较大;
(2)根据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计算路程,利用力和距离的乘积,计算做功多少;
(3)根据燃料的质量和热值的乘积计算热量;根据功和热量的比值, 计算热机效率。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