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为了忘却的记念》课件(共2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文档属性

名称 6.2《为了忘却的记念》课件(共2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04 19:23: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
为了忘却的记念
活动目标
把握文章主旨,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理清文章思路,把握课文结构

结合中心语境,领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过程
一、初读感知
我们学了鲁迅先生为悼念“三·一八”惨案中死难的爱国青年刘和珍等用杂文手法写的记实性散文,今天我们再学一篇鲁迅先生写的同类事件同一体裁的文章 《为了忘却的记念》。
导入新课
教学过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知人论世
(二)文学成就
代表作品:
小说集:《呐喊》《彷徨》,
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
散文集:《朝花夕拾》,
杂文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
其中,1921年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知人论世
(三)写作背景
知人论世
1930年3月,“左联”在上海成立,它是一个由文学研究会、创造社等组成的文学组织,鲁迅在“左联”成立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并当选为常委。“左联”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并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工作方针,主张“对旧社会和旧势力的斗争必须坚持、持久,而且要注重实力”。白莽、柔石、冯铿、李伟森、胡也频均参加了这一进步组织。
而此时正值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为了配合反革命的军事“围剿”,他们一方面利用反动文人对抗革命文艺运动,一方面采取查禁书刊,封书店,逮捕、暗杀左翼作家等法西斯文化专制主义手段“围剿”左翼文学。
积累字词,疏通文意
竦身 罗曼谛克 拓荒 尽量
偈子 涅槃 解往 提纲挈领
大王 刊载 惴惴 什物
着落 吮吸 信札 赎罪
sǒng

tuò
liàng

niè pán
jiè
qiè
dài
zǎi
zhuì
shí
zhuó
shǔn
zhá
shú
教学过程
(1)题目应该如何断句?
(2)“为了”什么?说明什么?
(3)为什么要“忘却”?
(4)为什么要“记念”?
二、文本详析
1.思考问题
明确:
(1)“为了忘却”说明难以忘却,烈士往事历历在目,形象鲜明;
(2)“忘却”是为了摆脱悲哀,奋然前行;
(3)记叙烈士生前的举止言谈、音容笑貌;
(4)正是为了让烈士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让后人永不忘却。
教学过程
2.概括各部分大意。
明确:
第一部分:点明题意,记叙和白莽的交往。
第二部分:写与柔石的交往及柔石的为人(兼写冯铿)。
第三部分:交代白莽和柔石的同时被捕。
第四部分:写柔石等被捕遇害的经过,进一步揭露反动派的罪行,表示对革命烈士的深切悼念和赞扬。
第五部分:抒发对烈士的怀念和尊敬,表达了反动派必然灭亡,人民革命一定胜利的坚定信念。
教学过程
3.理解文中句子的深层含义。
明确:
(1)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敢载这件事,或者也许是不愿,或不屑载这件事,只在《文艺新闻》上有一点隐约其辞的文章。
不敢载:进步报刊的态度;
不愿载:中立报刊的态度;
不屑载:反动报刊的态度;
隐约其辞:“左联”领导的刊物的态度。
全句不仅说明了五烈士是被秘密杀害,而且反映出国民党反动派对社会各界施行高压政策,白色恐怖严重的现实。
教学过程
旧道德:旧有的,人民群众中长期形成的美好道德;
新道德:无产阶级新思想指导下的道德;
损己利人:为了别人的利益,宁可牺牲自己的高尚品德,是柔石品格的本质。
(2)无论从旧道德,从新道德,只要是损己利人的,他就挑选上,自己背起来。
明确:
这一段议论性文字是对柔石崇高思想品德的评价和赞扬。
教学过程
(3)天气愈冷了,我不知道柔石在那里有被褥不?我们是有的。洋铁碗可曾收到了没有?……但忽然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说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已于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他的身上中了十弹。
原来如此!……
思考:画横线的句子可不可删去,为什么?“原来如此!……”中叹号和省略号各表达什么感情?试把这句话的深层含义说出来。
教学过程
二、文本详析
明确:
不能删。这段文字详记柔石等人被害的消息,表明这是集体遇难,秘密屠戮,是虐杀。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对柔石无微不至的关怀,对敌人强暴罪行的揭露和控诉,抒发了极度悲愤之情。
“原来如此”单独成段,感情十分强烈复杂。叹号表明愤怒与抗议,省略号则包含了许多难以尽述的复杂感情。
深层含义:反动派竟如此卑劣凶残地对待无辜青年,柔石这样的好青年竟会遭到如此残酷的杀害是作者始料不及的。全段记叙、抒情、议论结合,有利于表达感情,深化主题。 
教学过程
明确:
(4)我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
这几位遇难的青年不但是作者的朋友,更是无产阶级战士,他们的殉难与民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于是,作者由失去朋友而产生的沉痛之情,因为我们民族的损失而加重了。
文中两次写到这句话,前后构成反复,加强了歌颂烈士和控诉国民党反动派的感情。
教学过程
明确:
(5)不是年青的为年老的写记念,而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了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自己延口残喘,这是怎样的世界呢。
“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形象地概括了三十年来,一切反动统治者残酷屠杀革命者的罪行。“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延口残喘”表明斗争的艰难。“这是怎样的世界”是对黑暗社会的控诉。全句表现了作者对反动派的切齿痛恨和顽强斗争精神。
教学过程
明确:
(6)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
血的教训使作者既看到黑暗统治如夜,又看到革命之路还长,斗争还很艰巨。“不如忘却”与文章开头呼应,再次扣题。作者意识到“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表明他相信烈士的血不会白流,革命终将取得胜利,这是历史的必然。这就表达了对胜利的信心,与敌斗争到底的精神。省略号表示还有许多话没有说完。
教学过程
三、深入探究
1.快速阅读第一部分,概括白莽的性格特点。
明确:正直诚实、勤奋坦诚、坚强乐观。
2.快速阅读第二部分,讨论:
明确:为了更形象地突出柔石性格中的“硬”和“迂”。
(1)作者为什么要引用台州宁海方孝孺这一典故?
明确:表现了柔石单纯、忠厚、善良、质朴的品格。
(2)通过这部分记叙,作者表现了柔石哪些可贵的品格?
教学过程
3.讨论:第三部分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明确:这部分交代白莽、柔石同时被捕,由此过渡到记叙五人被捕,也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
4.引用高僧道悦“坐化”这一典故有什么作用?
明确:揭露反动派滥杀无辜的罪行,批判道悦束手待毙,主张保存实力,坚持战斗。 
5.第五部分引用向秀的《思旧赋》有什么作用?
明确:作者处境与心情跟向秀同类,借此以古喻今,抒发自己悲伤心情,表达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对反动派的极端愤恨。
教学过程
6.本文用了哪些主要的表达方式。
明确:本文用杂文笔法,以记叙为主,兼以议论抒情,调动了多种表达手法,因而成为一篇情文并茂的记实性散文。它之所以感人至深,原因有:
① 有感而发。作者压在心中的悲愤已整整两年了,写出来气贯长虹。
② 详略得当,主次勾连,浑然一体。
③ 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严密完整,内容深刻细致。
④ 语言朴实,深刻、含蓄,抒情激越,议论精当。
教学过程
课下阅读:鲁迅的《南腔北调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
四、布置作业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