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忘却的记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主旨,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课文结构;
3.结合中心语境,领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挖掘含蓄语句的深层含义。
难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脉络,理清全文思路。
教学过程
一、初读感知
1.导入新课
我们学了鲁迅先生为悼念"三 · 一八"惨案中死难的爱国青年刘和珍等用杂文手法写的记实性散文,今天我们再学一篇鲁迅先生写的同类事件同一体裁的文章《为了忘却的记念》
二、文本详析
1.思考问题。
(1)题目应该如何断句
(2)“为了”什么 说明什么
(3)为什么要”忘却”
(4)为什么要"记念"
明确:(1)“为了忘却”说明难以忘却,烈士往事历历在目,形象鲜明; (2)“忘却”是为了摆脱悲哀,奋然前行;
(3)记叙烈士生前的举止言谈、音容笑貌;
(4)正是为了让烈士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让后人永不忘却。
2.概括各部分大意。
明确:第一部分:点明题意,记叙和白莽的交往。
第二部分:写与柔石的交往及柔石的为人(兼写冯铿)。
第三部分:交代白莽和柔石的同时被捕。
第四部分:写柔石等被捕遇害的经过,进一步揭露反动派的罪行,表示对革命烈士的深切悼念和赞扬。
第五部分:抒发对烈士的怀念和尊敬,表达了反动派必然灭亡,人民革命一定胜利的坚定信念。
3.理解文中句子的深层含义。
(1)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敢载这件事,或者也许是不愿,或不屑载这件事,只在《文艺新闻》上有一点隐约其辞的文章。
明确:不敢载:进步报刊的态度;
不愿载:中立报刊的态度;
不屑载:反动报刊的态度;
隐约其辞:"左联"领导的刊物的态度。
全句不仅说明了五烈士是被秘密杀害,而且反映出国民党反动派对社会各界施行高压政策,白色恐怖严重的现实。
(2)无论从旧道德,从新道德,只要是损己利人的,他就挑选上,自己背起来。
明确:旧道德:旧有的,人民群众中长期形成的美好道德;
新道德:无产阶级新思想指导下的道德;
损己利人:为了别人的利益,宁可牺牲自己的高尚品德,是柔石品格的本质。
这一段议论性文字是对柔石崇高思想品德的评价和赞扬。
(3)天气愈冷了,我不知道柔石在那里有被褥不 我们是有的。洋铁碗可曾收到了没有 ... …但忽然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说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已于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他的身上中了十弹。 原来如此! . …
思考:画横线的句子可不可删去,为什么 “原来如此! ……. 中叹号和省略号各表达什么感情 试把这句话的深层含义说出来。
明确:不能删。这段文字详记柔石等人被害的消息,表明这是集体遇难,秘密屠戮,是虐杀。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对柔石无微不至的关怀,对敌人强暴罪行的揭露和控诉,抒发了极度悲愤之情。
“原来如此”单独成段,感情十分强烈复杂。叹号表明愤怒与抗议,省略号则包含了许多难以尽述的复杂感情。
深层含义:反动派竟如此卑劣凶残地对待无辜青年,柔石这样的好青年竟会遭到如此残酷的杀害是作者始料不及的。全段记叙、抒情、议论结合,有利于表达感情,深化主题。
(4)我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
明确:这几位遇难的青年不但是作者的朋友,更是无产阶级战士,他们的殉难与民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于是,作者由失去朋友而产生的沉痛之情,因为我们民族的损失而加重了。
文中两次写到这句话,前后构成反复,加强了歌颂烈士和控诉国民党反动派的感情。
(5)不是年青的为年老的写记念,而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了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自己延口残喘,这是怎样的世界呢。
明确:“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形象地概括了三十年来, 一切反动统治者残酷屠杀革命者的罪行。“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延口残喘”表明斗争的艰难。“这是怎样的世界”是对黑暗社会的控诉。全句表现了作者对反动派的切 齿痛恨和顽强斗争精神。
(6)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 ……
明确:血的教训使作者既看到黑暗统治如夜,又看到革命之路还长,斗争还很艰巨。“不如忘却”与文章开头呼应,再次扣题。作者意识到“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表明他相信烈士的血不会白流,革命终将取得胜利,这是历史的必然。这就表达了对胜利的信心,与敌斗争到底的精神。省略号表示还有许多话没有说完。
三、深入探究
1.快速阅读第一部分,概括白莽的性格特点。
明确:正直诚实、勤奋坦诚、坚强乐观。
2.快速阅读第二部分,讨论 :
(1)作者为什么要引用台州宁海方孝孺这一典故
明确:为了更形象地突出柔石性格中的“硬”和“迂”。
(2)通过这部分记叙,作者表现了柔石哪些可贵的品格
明确:表现了柔石单纯、忠厚、善良、质朴的品格。
3.讨论:第三部分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明确:这部分交代白莽、柔石同时被捕,由此过渡到记叙五人被捕,也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
4.引用高僧道悦“坐化”这一典故有什么作用
明确:揭露反动派滥杀无辜的罪行,批判道悦束手待毙,主张保存实力,坚持战斗。
5.第五部分引用向秀的《思旧赋》有什么作用
明确:作者处境与心情跟向秀同类,借此以古喻今,抒发自己悲伤心情,表达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对反动派的极端愤恨。
6.本文用了哪些主要的表达方式。
明确:本文用杂文笔法,以记叙为主,兼以议论抒情,调动了多种表达手法,因而成为一篇情文并茂的记实性散文。它之所以感人至深,原因有:
①有感而发。作者压在心中的悲愤已整整两年了,写出来气贯长虹
②详略得当,主次勾连,浑然一体。
③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严密完整,内容深刻细致。
④语言朴实,深刻、含蓄,抒情激越,议论精当。
四、布置作业
课下阅读:鲁迅的《南腔北调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 《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