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时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焰色试验
1.(2024·襄阳高一期中)碳酸钠(Na2CO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不属于其主要用途的是( )
A.制玻璃 B.造纸 C.制作糕点 D.制皂
2.焰色试验过程中铂丝的清洗和灼烧与钾焰色的观察两项操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每次实验中都要先将铂丝灼烧至火焰呈无色,再蘸取被检验物质
B.钾的焰色需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C.实验时最好选择本身颜色较深的火焰
D.没有铂丝可用无锈铁丝代替进行实验
3.下列各组物质相互反应时,若改变反应条件(温度、反应物用量比),反应产物不变的是( )
A.碳酸钠和稀盐酸 B.NaOH和CO2
C.Na和O2 D.NaHCO3和NaOH
4.下列有关Na2CO3与NaHCO3的性质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
A.等质量的Na2CO3、NaHCO3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NaHCO3>Na2CO3
B.相同条件下在水中的溶解度:Na2CO3>NaHCO3
C.与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放出气泡的速率:NaHCO3<Na2CO3
D.热稳定性:NaHCO3<Na2CO3
5.(2024·武汉高一检测)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碳酸钙加入盐酸中:C+2H+CO2↑+H2O
B.碳酸钡加入稀硫酸中:BaCO3+2H+Ba2++H2O+CO2↑
C.少量稀盐酸滴加到碳酸钠溶液中:C+2H+CO2↑+H2O
D.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足量CO2:CO2+OH-HC
6.(2024·商洛高一期中)钠及其化合物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NaNa2O2NaOHNa2CO3NaHCO3
A.常温下,Na与O2反应即可实现反应①的转化 B.反应②的另一反应物可以是H2O,其中H2O作氧化剂
C.利用反应③可除去Na2CO3粉末中的少量NaHCO3 D.反应④的另一反应物可能是KOH
7.为除去括号内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A.CO2气体(HCl):饱和NaHCO3溶液
B.Na2CO3固体(NaHCO3):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
C.NaHCO3溶液(Na2CO3):通入过量CO2
D.Na2CO3溶液(Na2SO4):加入适量Ba(OH)2溶液,过滤
8.(2024·淄博高一期中)某化学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Na2CO3与NaHCO3的相关性质。将a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恢复至室温,a中溶液颜色加深,b中溶液颜色变浅,并有少量沉淀产生(整个过程忽略水的蒸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溶液中Na+的数目不变
B.稳定性:Na2CO3>NaHCO3
C.a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小
D.b中沉淀为 NaHCO3
9.(2024·鹰潭高一期中)某实验小组欲探究NaHCO3的相关性质,设计了如下实验,并用CO2传感器测得容器内CO2的分压变化如图所示。
实验①:在锥形瓶内装入新配制的饱和NaHCO3溶液,测得密闭容器内CO2的分压如图1;
实验②:在锥形瓶内加入水,再依次加入碳酸氢钠固体、氯化钙固体,测得密闭容器内CO2的分压如图2。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①中,饱和NaHCO3溶液在加热过程中未发生分解
B.实验①中,加入酚酞指示剂,加热至50 ℃时,溶液红色变浅
C.实验②中,溶液中所有离子质量都减少
D.实验②中,发生反应:Ca2++2HCCaCO3↓+CO2↑+H2O
10.根据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推断各物质,已知A为淡黄色固体,B和C为气体,E的俗名为小苏打,H为单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物质的化学式:A ,D 。
(2)图中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填序号)。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为 。
(4)E溶液中含有少量的D,可采用的除杂方法为 ,反应⑤的实验现象为 。
(5)请设计实验鉴别D溶液和E溶液: 。
11.物质类别和核心元素的价态是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两个重要认识视角。如图为钠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通常把物质①保存在 中。
(2)写出淡黄色固体②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纯碱和小苏打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图Ⅰ、Ⅱ中 能更好说明二者的稳定性。Ⅱ中受热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第三课时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焰色试验
1.C Na2CO3的用途广泛,可用于造纸、制玻璃、制皂、纺织等工业,烘制糕点常用NaHCO3,NaHCO3还可用于制药。
2.C 取一根铂丝,用盐酸洗净后,放在酒精灯上灼烧至火焰呈无色,再蘸取被检验物质,进行焰色试验,A正确;在观察钾的焰色时要透过蓝色钴玻璃,滤去钠的黄光的干扰,B正确;为了能够更加突出被检验试剂的焰色,应选用本身颜色较浅的火焰,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焰本身颜色的干扰,C错误;铁元素灼烧时焰色为无色,故可用无锈铁丝进行焰色试验,D正确。
3.D 碳酸钠和稀盐酸发生反应,若HCl不足量,发生反应:Na2CO3+HClNaCl+NaHCO3;若HCl足量,发生反应:Na2CO3+2HCl2NaCl+CO2↑+H2O,可见反应物用量比不同,反应产物不同,A不符合题意。NaOH和CO2反应,若CO2不足量,发生反应:2NaOH+CO2Na2CO3+H2O;若CO2足量,发生反应:NaOH+CO2NaHCO3,可见反应物用量比不同,反应产物不同,B不符合题意。Na和O2在常温下反应生成Na2O,在加热时发生反应生成Na2O2,可见反应温度不同,反应产物不同,C不符合题意。NaHCO3和NaOH反应产生Na2CO3、H2O,反应产物与反应条件无关,D符合题意。
4.C 设Na2CO3、NaHCO3的质量均为1 g,根据化学方程式,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CO2的质量分别为g、 g,A项正确;常温下,Na2CO3的溶解度大于NaHCO3的溶解度,B项正确;Na2CO3与稀硫酸反应需要结合2个H+才能放出CO2,而NaHCO3与稀硫酸反应只需要结合1个H+就能放出CO2,所以Na2CO3和NaHCO3与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放出气泡的速率:NaHCO3>Na2CO3,C项错误;NaHCO3受热易分解,Na2CO3受热不易分解,所以热稳定性:Na2CO3>NaHCO3,D项正确。
5.D A项,碳酸钙为沉淀,保留化学式,离子方程式:CaCO3+2H+H2O+CO2↑+Ca2+,错误;B项,碳酸钡加入稀硫酸中生成硫酸钡沉淀、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CO3+S+2H+BaSO4+H2O+CO2↑,错误;C项,将少量稀盐酸滴加到碳酸钠溶液中,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离子方程式为C+H+HC,错误。
6.C A项,Na与氧气常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钠,错误;B项,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错误;C项,通过加热的方法除去Na2CO3粉末中的少量NaHCO3,正确;D项,根据复分解原理,KOH与Na2CO3不能反应生成NaOH,错误。
7.D Na2CO3和Na2SO4都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沉淀,主要物质也被除去了,D错误。
8.A A项,b溶液中有一部分NaHCO3结晶析出生成沉淀,则Na+的数目减少,错误;B项,a中反应现象表明,加热后溶液碱性增强,则有部分NaHCO3发生分解生成Na2CO3,则稳定性:Na2CO3>NaHCO3,正确;C项,a溶液中,有部分NaHCO3发生分解反应生成Na2CO3、CO2和H2O,CO2逸出,所以溶质质量减小,正确;D项,b中沉淀为NaHCO3,正确。
9.D 升温至50 ℃时,饱和NaHCO3溶液分解生成Na2CO3的速率加快,Na2CO3的碱性比NaHCO3强,溶液红色变深,A、B错误;Na+、Cl-不参与反应,质量不变,C错误;根据实验现象,可知NaHCO3溶液与CaCl2溶液发生反应生成了CO2,同时生成了C,C与Ca2+结合生成CaCO3沉淀,其离子方程式为Ca2++2HCCaCO3↓+CO2↑+H2O,D正确。
10.(1)Na2O2 Na2CO3 (2)①⑤
(3)2Na2O2+2CO22Na2CO3+O2 HC+H+CO2↑+H2O (4)通入过量的CO2 钠受热后先熔化,然后与氧气剧烈反应,发出黄色的火焰,生成淡黄色的固体
(5)分别向两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开始有气泡产生的是NaHCO3 溶液,开始无气泡滴加一定量盐酸后产生气泡的是Na2CO3 溶液
解析:由题干信息以及图像可知,A为淡黄色固体,故A是Na2O2,B和C为气体,B是CO2,C是O2,E的俗名为小苏打,E为NaHCO3,H为单质,H是Na,D是Na2CO3。
11.(1)2Na+2H2O2Na++2OH-+H2↑ 煤油(或石蜡油)
(2)2Na2O2+2CO22Na2CO3+O2
(3)Ⅱ 2NaHCO3Na2CO3+H2O+CO2↑
解析:(1)由图可知,物质①为钠单质,性质活泼,易与水、氧气等反应,为隔绝空气中的氧气和水,通常将其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2)由图可知,淡黄色固体②为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3)图Ⅰ没有形成对比,图Ⅱ将碳酸钠置于大试管中,将碳酸氢钠置于小试管中,大试管温度较高但是连接的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小试管连接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碳酸钠稳定性比碳酸氢钠好,即图Ⅱ能更好说明二者的稳定性;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
2 / 3第三课时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焰色试验
课程 标准 1.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了解它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能根据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分析实验室、生产、生活及环境中的某些常见问题,说明妥善保存、合理使用化学品的常用方法。 3.了解焰色试验的实验操作
分点突破(一)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1.物理性质
名称 碳酸钠 碳酸氢钠
化学式 Na2CO3 NaHCO3
俗名
颜色、状态 白色粉末 细小白色晶体
2.探究Na2CO3和NaHCO3溶于水时表现的性质
盐 1 g Na2CO3 1 g NaHCO3
(1)加几滴水 加水后结块变成晶体,放热 加水后部分溶解,吸热
(2)加5 mL水 振荡一段时间后可溶解 固体量减少
(3)向(2)中加1~2滴酚酞溶液 溶液 ,溶液碱性较强 溶液 ,溶液碱性较弱
得出结论 Na2CO3、NaHCO3都能溶于水, 溶解度较大; Na2CO3溶解 ,NaHCO3溶解 ; Na2CO3、NaHCO3溶液都呈碱性, 溶液的碱性稍强
3.Na2CO3和NaHCO3稳定性比较
(1)加热Na2CO3,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说明Na2CO3加热 。
(2)加热NaHCO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NaHCO3加热 ,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4.重要用途
(1)碳酸钠:用于玻璃、肥皂、洗涤剂、造纸、纺织等工业。
(2)碳酸氢钠:制发酵粉、灭火器、胃酸中和剂等。
1.分别向质量分数相等的Na2CO3和NaHC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实验现象如图所示:
分析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并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分别向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的Na2CO3和NaHCO3溶液中滴加澄清石灰水,分析产生相同现象的原因,并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比较
碳酸钠 碳酸氢钠
溶解性 都能溶于水,但在相同条件下,Na2CO3的溶解度大于NaHCO3的溶解度
与盐酸 反应 Na2CO3+2HCl2NaCl+CO2↑+H2O,若逐滴滴加盐酸,反应先后顺序为 Na2CO3+HClNaCl+NaHCO3 NaHCO3+HClNaCl+CO2↑+H2O NaHCO3+HClNaCl+CO2↑+H2O,NaHCO3与盐酸的反应比Na2CO3与盐酸的反应剧烈
与NaOH 溶液反应 不反应 NaHCO3+ NaOH Na2CO3+H2O
与 Ca(OH)2 溶液反应 产生白色沉淀 Na2CO3+Ca(OH)2CaCO3↓+ 2NaOH 产生白色沉淀 2NaHCO3+ Ca(OH)2CaCO3↓+ Na2CO3+2H2O
与CaCl2 溶液反应 产生白色沉淀 Na2CO3+CaCl2 CaCO3↓+2NaCl 产生白色沉淀和气体 CaCl2+2NaHCO3CaCO3↓+CO2↑+2NaCl+H2O
相互转化 Na2CO3NaHCO3
1.下列关于碳酸氢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用于焙制糕点 B.不溶于水
C.不能与盐酸反应 D.加热不易分解
2.(2024·揭阳高一期中)下列有关NaHCO3和Na2CO3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酵粉中主要含有碳酸氢钠,能使焙制出的糕点疏松多孔
B.碳酸钠不能转化成碳酸氢钠
C.只有Na2CO3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D.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3.某兴趣小组为验证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分析实验原理,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为小苏打,乙为纯碱
B.整个实验过程中A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都不变浑浊
C.加热后可观察到A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要证明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水,可在小试管内加入沾有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
分点突破(二) 焰色试验
1.焰色试验
根据火焰呈现的特征颜色,可以判断试样所含的金属元素,化学上把这样的定性分析操作称为焰色试验。
2.操作步骤
3.一些金属元素的焰色
金属 元素 锂 钠 钾 钙 锶 钡 铜
焰色 紫红 色 色 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砖红 色 洋红 色 色 色
4.应用
(1)检验金属元素的存在,如鉴别NaCl和KCl溶液。
(2)利用焰色试验制节日烟花。
1.焰色试验可用来鉴别一些金属元素,这种鉴别物质的方法属于物理方法,而不是化学方法。
2.清洗铂丝时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盐酸,因为硫酸的熔、沸点较高,难挥发。
3.观察钾的焰色时,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这样做的目的是滤去黄光,避免少量钠元素对鉴别钾元素产生干扰。
1.某物质灼烧时火焰呈黄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一定是钠的化合物
B.该物质一定含钠元素
C.该物质一定是金属钠
D.该物质中一定含钠离子
2.下列关于焰色试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焰色试验是金属化合物的性质
B.NaCl与Na2CO3灼烧时火焰颜色相同
C.焰色试验均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D.所有金属及其化合物灼烧时火焰均有颜色
3.下列对焰色试验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钾的焰色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②先把铂丝灼烧到与原来火焰颜色相同,再蘸取被检验的物质
③每次实验后,要用盐酸把铂丝洗净
④实验时最好选择本身颜色较微弱的火焰
⑤没有铂丝,也可用光洁无锈的铁丝代替
A.仅有③不正确
B.仅有④不正确
C.仅有⑤不正确
D.全对
Na2CO3与NaHCO3鉴别方法的实验(探究与创新)
【典例】 为鉴别Na2CO3和NaHCO3两种白色固体,有4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下列四种不同的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
A.分别加入稀盐酸中,看有无气泡产生
B.分别取样在试管中加热,将可能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C.分别取样配成溶液,滴加Ca(OH)2溶液,观察有无白色沉淀
D.分别取样配成溶液,用洁净铂丝蘸取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的颜色
【规律方法】
1.Na2CO3和NaHCO3的鉴别方法
(1)利用热稳定性不同
(2)利用和酸反应生成气体的速率不同(相同条件下)
(3)利用两溶液的碱性不同
2.利用互滴法鉴别Na2CO3溶液和盐酸
Na2CO3溶液与盐酸作用时,滴加方式不同,现象不同,可以此作为区别Na2CO3溶液与盐酸的依据。
(1)将Na2CO3溶液逐滴滴入盐酸中,开始时盐酸相对过量,发生反应:Na2CO3+2HCl2NaCl+CO2↑+H2O,即一开始就有气体放出。
(2)将盐酸逐滴滴入Na2CO3溶液中,开始时Na2CO3相对过量,发生反应:Na2CO3+HClNaHCO3+NaCl,当Na2CO3完全转化为NaHCO3后,继续滴加盐酸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CO2↑+H2O,即开始阶段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才产生气体。
因此,滴加时若立刻产生气体,说明是将Na2CO3溶液滴入盐酸中;如果开始阶段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才有气体产生,说明是将盐酸滴入Na2CO3溶液中。
3.Na2CO3与NaHCO3的提纯
混合物(括号内的为杂质) 除杂方法及试剂
Na2CO3固体(NaHCO3) 加热
NaHCO3溶液(Na2CO3) 通入足量CO2气体
Na2CO3溶液(NaHCO3) 加入适量NaOH溶液
【迁移应用】
1.区别固体Na2CO3和NaHCO3最好的方法是( )
A.加热
B.两者分别与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C.溶于水,比较其溶解性
D.两者分别加入NaOH溶液或石灰水
2.除去NaHCO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CO3可采取的方法是( )
A.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B.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C.加入澄清石灰水
D.加入稀盐酸
3.某校化学课外小组为了鉴别Na2CO3和NaHCO3两种白色固体,用不同的方法做了以下实验,如图所示:
(1)写出方法Ⅰ中在NaH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的离子方程式
。
(2)方法Ⅱ能鉴别Na2CO3和NaHCO3的现象是 。
(3)方法Ⅲ、Ⅳ均能鉴别这两种物质,其中加热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与方法Ⅲ
相比,方法Ⅳ的优点是 (填字母)。
A.Ⅳ比Ⅲ复杂
B.Ⅳ比Ⅲ安全
C.Ⅳ比Ⅲ操作简便
D.Ⅳ可以做到用一套装置同时进行两个实验,而Ⅲ不行
(4)将质量为m1 g的NaHCO3固体放在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后,恢复到原条件,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m2 g,则该过程中产生的CO2的质量为 (用含m1、m2的式子表示)。
1.分别灼烧下列各组溶液,火焰呈黄色的是( )
A.NaCl溶液 B.稀盐酸
C.K2CO3 溶液 D.CuCl2溶液
2.下列有关Na2CO3和NaHCO3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
A.相同条件下在水中的溶解度:Na2CO3>NaHCO3
B.相同条件下与等浓度的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NaHCO3>Na2CO3
C.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D.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CO2的质量:Na2CO3>NaHCO3
3.(2024·西城高一期中)下列物质的相应信息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俗名 性状 用途
A NaHCO3 小苏打 白色固体 发酵粉
B NaOH 火碱、苛性钠 白色固体 干燥剂
C Na2CO3 纯碱 白色固体 治疗胃 酸过多
D Na2O2 — 浅黄色固体 供氧剂
4.Na2CO3外观上与NaCl相似。区分二者的实验方案中,不合理的是( )
选项 选用试剂或方法 判断依据
A 稀盐酸 观察有无气体产生
B 酚酞溶液 观察溶液颜色是否变化
C CaCl2溶液 观察是否生成沉淀
D 酒精灯加热 观察有无气体产生
5.Na2CO3、NaHCO3是生活中常见的盐,某实验小组通过以下实验探究了这两种物质的性质。
(1)称取两种固体各1 g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再各加入5 mL蒸馏水,充分振荡,并恢复至室温,发现Na2CO3完全溶解,而NaHCO3有剩余。由此得出结论:在相同温度下, 。
(2)①取少量NaHCO3粉末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大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
②用 的方法除去混在Na2CO3粉末中的少量NaHCO3。
第三课时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焰色试验
【基础知识·准落实】
分点突破(一)
师生互动
1.纯碱、苏打 小苏打 2.变红色 变浅红色 Na2CO3 放热 吸热 Na2CO3 3.(1)不易分解 (2)易分解 2NaHCO3Na2CO3+H2O+CO2↑
探究活动
1.提示:Na2CO3溶液中存在Na+和C,滴加稀盐酸,C与H+结合生成HC,HC再与H+结合生成H2O和CO2,故开始无气泡,过一段时间产生气泡;C+H+HC,HC+H+H2O+CO2↑。NaHCO3溶液中存在Na+和HC,滴加稀盐酸,HC与H+反应生成CO2和H2O,故立即产生气泡;HC+H+H2O+CO2↑。
2.提示:向Na2CO3溶液中滴加澄清石灰水,C与Ca2+结合生成CaCO3沉淀;C+Ca2+CaCO3↓。向NaHCO3溶液中滴加澄清石灰水,HC与OH-结合生成C和H2O,C与Ca2+结合生成CaCO3沉淀;HC+OH-+Ca2+CaCO3↓+H2O。
自主练习
1.A 碳酸氢钠是一种无机盐,易溶于水,在潮湿空气或热空气中即缓慢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加热至270 ℃完全分解,遇酸则剧烈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可用作焙制糕点。
2.A Na2CO3溶液可以与CO2反应转化成NaHCO3,B错误;NaHCO3也能与Ca(OH)2反应生成CaCO3白色沉淀,C错误;碳酸氢钠加热易分解,而碳酸钠受热不分解,热稳定性:Na2CO3>NaHCO3,D错误。
3.C 验证Na2CO3与NaHCO3的热稳定性,应该把Na2CO3放置在大试管、NaHCO3放置在小试管,观察到A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B中变浑浊,说明Na2CO3热稳定性大于NaHCO3,A、B正确,C错误;要证明NaHCO3受热分解产生水,可在小试管内加入沾有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粉末变蓝色说明生成水,D正确。
分点突破(二)
师生互动
2.试样 盐酸 3.黄 黄绿 绿
自主练习
1.B 焰色试验是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的特征颜色,火焰呈黄色,说明物质中含有钠元素。
2.B 焰色试验是金属元素的性质;只有观察K元素的火焰颜色时才要透过蓝色钴玻璃;不是所有的金属元素灼烧时火焰都有颜色,如铂、铁等。
3.D
【关键能力·细培养】
【典例】 B
解析:Na2CO3和NaHCO3两种白色固体加入稀盐酸中,都生成二氧化碳,产生气泡,不能鉴别,A错误;NaHCO3不稳定,加热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而Na2CO3加热时不易分解,故可将两种试样加热后可能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变浑浊,B正确;Na2CO3、NaHCO3均可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不能鉴别,C错误;二者均含有Na元素,焰色试验现象相同,不能鉴别,D错误。
迁移应用
1.B 最好的实验方法是最简便、快速、现象明显的方法。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速率有较大差别,可将它们区分开。
2.A 碳酸钠在溶液中能吸收CO2生成碳酸氢钠,所以可采取的方法是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3.(1)HC+H+CO2↑+H2O
(2)盛放碳酸氢钠的气球先鼓起来,而且体积大于盛放碳酸钠的气球
(3)2NaHCO3Na2CO3+H2O+CO2↑ D
(4) g
解析:(2)等质量的NaHCO3固体、Na2CO3固体分别和盐酸反应,NaHCO3的反应速率更快、产生的CO2气体更多,则盛放NaHCO3的气球先鼓起来,而且体积大于盛放Na2CO3的气球。(3)NaHCO3受热不稳定,易分解产生CO2,则方法Ⅲ、Ⅳ均能鉴别这两种物质,其中加热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由图可知,Ⅳ可以做到用一套装置同时进行两个实验,而Ⅲ不行,则选D。
(4)2NaHCO3Na2CO3+H2O+CO2↑ 质量减少
44 62
m(CO2) (m1-m2)g
可得m(CO2)= g。
【教学效果·勤检测】
1.A A项,NaCl溶液中含有钠元素,焰色试验呈黄色;B项,稀盐酸在火焰上灼烧为无色;C项,K2CO3溶液中含有钾元素,透过蓝色的钴玻璃,焰色试验呈紫色;D项,CuCl2溶液中含有铜元素,焰色试验呈绿色。
2.D 根据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可知,106 g Na2CO3产生44 g CO2,84 g NaHCO3能产生44 g CO2,故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CO2的质量:Na2CO3<NaHCO3,D错误。
3.C Na2CO3俗称纯碱,其溶液碱性较强,不能治疗胃酸过多,C错误。
4.D A项,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放出CO2,而氯化钠不能,可以区分二者,正确;B项,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显红色,氯化钠溶液呈中性,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可以区分二者,正确;C项,碳酸钠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而氯化钠不能,可以区分二者,正确;D项,二者受热均不易分解,不能区分,错误。
5.(1)碳酸钠的溶解度比碳酸氢钠的大
(2)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加热
解析:(1)称取两种固体各1 g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再各加入5 mL蒸馏水,充分振荡,并恢复至室温后,发现Na2CO3固体完全溶解,而NaHCO3固体有剩余,说明在相同温度下,碳酸钠的溶解度比碳酸氢钠的大。
(2)①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CO2↑+H2O,生成的CO2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碳酸钠受热不易分解,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可用加热的方法除去混在Na2CO3粉末中的少量NaHCO3。
7 / 7(共81张PPT)
第三课时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焰色试验
课程 标准 1.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碳酸钠
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了解它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能根据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分析实验室、生产、生活
及环境中的某些常见问题,说明妥善保存、合理使用化学品
的常用方法。
3.了解焰色试验的实验操作
目 录
1、基础知识·准落实
4、学科素养·稳提升
2、关键能力·细培养
3、教学效果·勤检测
基础知识·准落实
1
梳理归纳 高效学习
分点突破(一)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1. 物理性质
名称 碳酸钠 碳酸氢钠
化学式 Na2CO3 NaHCO3
俗名
颜色、状态 白色粉末 细小白色晶体
纯碱、苏打
小苏打
2. 探究Na2CO3和NaHCO3溶于水时表现的性质
盐 1 g Na2CO3 1 g NaHCO3
(1)加几滴水 加水后结块变成晶体,放
热 加水后部分溶解,吸
热
(2)加5 mL水 振荡一段时间后可溶解 固体量减少
(3)向(2)中
加1~2滴酚酞溶
液 溶液 ,溶液碱
性较强 溶液 ,
溶液碱性较弱
变红色
变浅红色
盐 1 g Na2CO3 1 g NaHCO3
得出结论 Na2CO3、NaHCO3都能溶于水, 溶解度
较大; Na2CO3溶解 ,NaHCO3溶解 ; Na2CO3、NaHCO3溶液都呈碱性, 溶液
的碱性稍强 Na2CO3
放热
吸热
Na2CO3
3. Na2CO3和NaHCO3稳定性比较
(1)加热Na2CO3,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说明Na2CO3加热
。
不易
分解
易分
解
2NaHCO3 Na2CO3+H2O+
CO2↑
4. 重要用途
(1)碳酸钠:用于玻璃、肥皂、洗涤剂、造纸、纺织等工业。
(2)碳酸氢钠:制发酵粉、灭火器、胃酸中和剂等。
1. 分别向质量分数相等的Na2CO3和NaHC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实验
现象如图所示:
分析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并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提示:Na2CO3溶液中存在Na+和C ,滴加稀盐酸,C 与H+
结合生成HC ,HC 再与H+结合生成H2O和CO2,故开始无气
泡,过一段时间产生气泡;C +H+ HC ,HC +H+
H2O+CO2↑。NaHCO3溶液中存在Na+和HC ,滴加稀盐
酸,HC 与H+反应生成CO2和H2O,故立即产生气泡;HC +
H+ H2O+CO2↑。
2. 分别向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的Na2CO3和NaHCO3溶液中滴加澄清石
灰水,分析产生相同现象的原因,并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提示:向Na2CO3溶液中滴加澄清石灰水,C 与Ca2+结合生成
CaCO3沉淀;C +Ca2+ CaCO3↓。向NaHCO3溶液中滴加澄
清石灰水,HC 与OH-结合生成C 和H2O,C 与Ca2+结合
生成CaCO3沉淀;HC +OH-+Ca2+ CaCO3↓+H2O。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比较
碳酸钠 碳酸氢钠 溶解性 都能溶于水,但在相同条件下,Na2CO3的溶解度大于
NaHCO3的溶解度 与盐酸 反应
碳酸钠 碳酸氢钠
与NaOH 溶液反应 不反应
与Ca(OH)2 溶液反应
碳酸钠 碳酸氢钠
与CaCl2 溶液反应
相互转化 Na2CO3 NaHCO3
1. 下列关于碳酸氢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用于焙制糕点 B. 不溶于水
C. 不能与盐酸反应 D. 加热不易分解
解析: 碳酸氢钠是一种无机盐,易溶于水,在潮湿空气或热空
气中即缓慢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加热至270 ℃完全分解,遇酸则
剧烈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可用作焙制糕点。
2. (2024·揭阳高一期中)下列有关NaHCO3和Na2CO3性质的叙述正
确的是( )
A. 发酵粉中主要含有碳酸氢钠,能使焙制出的糕点疏松多孔
B. 碳酸钠不能转化成碳酸氢钠
C. 只有Na2CO3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D. 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解析: Na2CO3溶液可以与CO2反应转化成NaHCO3,B错误;
NaHCO3也能与Ca(OH)2反应生成CaCO3白色沉淀,C错误;碳酸
氢钠加热易分解,而碳酸钠受热不分解,热稳定性:Na2CO3>
NaHCO3,D错误。
3. 某兴趣小组为验证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设计了如图所示装
置。分析实验原理,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为小苏打,乙为纯碱
B. 整个实验过程中A烧杯中的澄清
石灰水都不变浑浊
C. 加热后可观察到A烧杯中的澄清
石灰水变浑浊
D. 要证明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水,可在小试管内加入沾有无水硫
酸铜粉末的棉花
解析: 验证Na2CO3与NaHCO3的热稳定性,应该把Na2CO3放置
在大试管、NaHCO3放置在小试管,观察到A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
浊、B中变浑浊,说明Na2CO3热稳定性大于NaHCO3,A、B正确,
C错误;要证明NaHCO3受热分解产生水,可在小试管内加入沾有
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粉末变蓝色说明生成水,D正确。
分点突破(二) 焰色试验
1. 焰色试验
根据火焰呈现的特征颜色,可以判断试样所含的金属元素,化学上
把这样的定性分析操作称为焰色试验。
2. 操作步骤
3. 一些金属元素的焰色
金属 元素 锂 钠 钾 钙 锶 钡 铜
焰色 紫红 色
色 紫色
(透过
蓝色钴
玻璃) 砖红 色 洋红 色
色
色
黄
黄
绿
绿
4. 应用
(1)检验金属元素的存在,如鉴别NaCl和KCl溶液。
(2)利用焰色试验制节日烟花。
1. 焰色试验可用来鉴别一些金属元素,这种鉴别物质的方法属于物理
方法,而不是化学方法。
2. 清洗铂丝时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盐酸,因为硫酸的熔、沸点较高,难
挥发。
3. 观察钾的焰色时,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这样做的目的是滤去黄
光,避免少量钠元素对鉴别钾元素产生干扰。
1. 某物质灼烧时火焰呈黄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该物质一定是钠的化合物
B. 该物质一定含钠元素
C. 该物质一定是金属钠
D. 该物质中一定含钠离子
解析: 焰色试验是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的
特征颜色,火焰呈黄色,说明物质中含有钠元素。
2. 下列关于焰色试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焰色试验是金属化合物的性质
B. NaCl与Na2CO3灼烧时火焰颜色相同
C. 焰色试验均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D. 所有金属及其化合物灼烧时火焰均有颜色
解析: 焰色试验是金属元素的性质;只有观察K元素的火焰颜
色时才要透过蓝色钴玻璃;不是所有的金属元素灼烧时火焰都有颜
色,如铂、铁等。
3. 下列对焰色试验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钾的焰色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②先把铂丝灼烧到与原来火焰颜色相同,再蘸取被检验的物质
③每次实验后,要用盐酸把铂丝洗净
④实验时最好选择本身颜色较微弱的火焰
⑤没有铂丝,也可用光洁无锈的铁丝代替
A. 仅有③不正确 B. 仅有④不正确
C. 仅有⑤不正确 D. 全对
关键能力·细培养
2
互动探究 深化认知
Na2CO3与NaHCO3鉴别方法的实验(探究与创新)
【典例】 为鉴别Na2CO3和NaHCO3两种白色固体,有4位同学分别
设计了下列四种不同的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
A. 分别加入稀盐酸中,看有无气泡产生
B. 分别取样在试管中加热,将可能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
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C. 分别取样配成溶液,滴加Ca(OH)2溶液,观察有无白色沉淀
D. 分别取样配成溶液,用洁净铂丝蘸取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
观察火焰的颜色
解析:Na2CO3和NaHCO3两种白色固体加入稀盐酸中,都生成二氧化
碳,产生气泡,不能鉴别,A错误;NaHCO3不稳定,加热易分解生
成二氧化碳,而Na2CO3加热时不易分解,故可将两种试样加热后可能
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变浑浊,B正确;Na2CO3、
NaHCO3均可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不能鉴别,C错误;
二者均含有Na元素,焰色试验现象相同,不能鉴别,D错误。
【规律方法】
1. Na2CO3和NaHCO3的鉴别方法
(1)利用热稳定性不同
(2)利用和酸反应生成气体的速率不同(相同条件下)
(3)利用两溶液的碱性不同
2. 利用互滴法鉴别Na2CO3溶液和盐酸
Na2CO3溶液与盐酸作用时,滴加方式不同,现象不同,可以此作
为区别Na2CO3溶液与盐酸的依据。
(1)将Na2CO3溶液逐滴滴入盐酸中,开始时盐酸相对过量,发生
反应:Na2CO3+2HCl 2NaCl+CO2↑+H2O,即一开始就
有气体放出。
(2)将盐酸逐滴滴入Na2CO3溶液中,开始时Na2CO3相对过量,发
生反应:Na2CO3+HCl NaHCO3+NaCl,当Na2CO3完全
转化为NaHCO3后,继续滴加盐酸发生反应:NaHCO3+HCl
NaCl+CO2↑+H2O,即开始阶段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
后才产生气体。
因此,滴加时若立刻产生气体,说明是将Na2CO3溶液滴入盐
酸中;如果开始阶段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才有气体产
生,说明是将盐酸滴入Na2CO3溶液中。
3. Na2CO3与NaHCO3的提纯
混合物(括号内的为杂质) 除杂方法及试剂
Na2CO3固体(NaHCO3) 加热
NaHCO3溶液(Na2CO3) 通入足量CO2气体
Na2CO3溶液(NaHCO3) 加入适量NaOH溶液
【迁移应用】
1. 区别固体Na2CO3和NaHCO3最好的方法是( )
A. 加热
B. 两者分别与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C. 溶于水,比较其溶解性
D. 两者分别加入NaOH溶液或石灰水
解析: 最好的实验方法是最简便、快速、现象明显的方法。碳
酸钠与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速率有较大差别,可将它们区分开。
2. 除去NaHCO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CO3可采取的方法是( )
A. 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B. 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C. 加入澄清石灰水 D. 加入稀盐酸
解析: 碳酸钠在溶液中能吸收CO2生成碳酸氢钠,所以可采取
的方法是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3. 某校化学课外小组为了鉴别Na2CO3和NaHCO3两种白色固体,用不
同的方法做了以下实验,如图所示:
(2)方法Ⅱ能鉴别Na2CO3和NaHCO3的现象是
。
HC +H+ CO2↑+H2O
盛放碳酸氢钠的气
球先鼓起来,而且体积大于盛放碳酸钠的气球
解析: 等质量的NaHCO3固体、Na2CO3固体分别和
盐酸反应,NaHCO3的反应速率更快、产生的CO2气体更
多,则盛放NaHCO3的气球先鼓起来,而且体积大于盛放
Na2CO3的气球。
A. Ⅳ比Ⅲ复杂
B. Ⅳ比Ⅲ安全
C. Ⅳ比Ⅲ操作简便
D. Ⅳ可以做到用一套装置同时进行两个实验,而Ⅲ不行
2NaHCO3 Na2CO3+H2O+CO2↑
D
解析:NaHCO3受热不稳定,易分解产生CO2,则方法Ⅲ、Ⅳ均能鉴别这两种物质,其中加热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 Na2CO3+H2O+CO2↑;由图可知,Ⅳ可以做到用一套装置同时进行两个实验,而Ⅲ不行,则选D。
(4)将质量为 m1 g的NaHCO3固体放在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后,恢
复到原条件,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m2 g,则该过程中产生
的CO2的质量为 (用含 m1、 m2的式子表
示)。
g
解析: 2NaHCO3 Na2CO3+H2O+CO2↑ 质量减少
44 62
m (CO2) ( m1- m2)g
可得 m (CO2)= g。
教学效果·勤检测
3
强化技能 查缺补漏
1. 分别灼烧下列各组溶液,火焰呈黄色的是( )
A. NaCl溶液 B. 稀盐酸
C. K2CO3 溶液 D. CuCl2溶液
解析: A项,NaCl溶液中含有钠元素,焰色试验呈黄色;B
项,稀盐酸在火焰上灼烧为无色;C项,K2CO3溶液中含有钾元
素,透过蓝色的钴玻璃,焰色试验呈紫色;D项,CuCl2溶液中含
有铜元素,焰色试验呈绿色。
2. 下列有关Na2CO3和NaHCO3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
A. 相同条件下在水中的溶解度:Na2CO3>NaHCO3
B. 相同条件下与等浓度的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NaHCO3>Na2CO3
C. 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D. 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CO2的质量:
Na2CO3>NaHCO3
解析: 根据反应Na2CO3+2HCl 2NaCl+H2O+CO2↑、
NaHCO3+HCl NaCl+H2O+CO2↑可知,106 g Na2CO3产生44
g CO2,84 g NaHCO3能产生44 g CO2,故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
钠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CO2的质量:Na2CO3<NaHCO3,D错误。
3. (2024·西城高一期中)下列物质的相应信息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俗名 性状 用途
A NaHCO3 小苏打 白色固体 发酵粉
B NaOH 火碱、苛性钠 白色固体 干燥剂
C Na2CO3 纯碱 白色固体 治疗胃酸过多
D Na2O2 — 浅黄色固体 供氧剂
解析: Na2CO3俗称纯碱,其溶液碱性较强,不能治疗胃酸过
多,C错误。
4. Na2CO3外观上与NaCl相似。区分二者的实验方案中,不合理的是
( )
选项 选用试剂或方法 判断依据
A 稀盐酸 观察有无气体产生
B 酚酞溶液 观察溶液颜色是否变化
C CaCl2溶液 观察是否生成沉淀
D 酒精灯加热 观察有无气体产生
解析: A项,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放出CO2,而氯化钠不能,
可以区分二者,正确;B项,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显
红色,氯化钠溶液呈中性,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可以区分二者,
正确;C项,碳酸钠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而氯
化钠不能,可以区分二者,正确;D项,二者受热均不易分解,不
能区分,错误。
5. Na2CO3、NaHCO3是生活中常见的盐,某实验小
组通过以下实验探究了这两种物质的性质。
(1)称取两种固体各1 g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
再各加入5 mL蒸馏水,充分振荡,并恢复至室温,发现Na2CO3完全溶解,而NaHCO3有剩余。由此得出结论:在相同温度下, 。
碳酸钠的溶解度比碳酸氢钠的大
解析:称取两种固体各1 g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再各加入5 mL蒸馏水,充分振荡,并恢复至室温后,发现Na2CO3固体
完全溶解,而NaHCO3固体有剩余,说明在相同温度下,碳酸钠的溶解度比碳酸氢钠的大。
(2)①取少量NaHCO3粉末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可观察到的现
象是大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
②用 的方法除去混在Na2CO3粉末中的少量
NaHCO3。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加热
解析: ①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2NaHCO3 Na2CO3+CO2↑+H2O,生成的CO2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②碳酸钠受热不易分解,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可用加热的方法除去混在Na2CO3粉末中的少量NaHCO3。
学科素养·稳提升
4
内化知识 知能升华
1. (2024·襄阳高一期中)碳酸钠(Na2CO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
料,下列不属于其主要用途的是( )
A. 制玻璃 B. 造纸 C. 制作糕点 D. 制皂
解析: Na2CO3的用途广泛,可用于造纸、制玻璃、制皂、纺织
等工业,烘制糕点常用NaHCO3,NaHCO3还可用于制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 焰色试验过程中铂丝的清洗和灼烧与钾焰色的观察两项操作如
图所示: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每次实验中都要先将铂丝灼烧至火焰呈无色,再蘸取被检验物质
B. 钾的焰色需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C. 实验时最好选择本身颜色较深的火焰
D. 没有铂丝可用无锈铁丝代替进行实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取一根铂丝,用盐酸洗净后,放在酒精灯上灼烧至火焰
呈无色,再蘸取被检验物质,进行焰色试验,A正确;在观察钾的
焰色时要透过蓝色钴玻璃,滤去钠的黄光的干扰,B正确;为了能
够更加突出被检验试剂的焰色,应选用本身颜色较浅的火焰,最大
限度地减少火焰本身颜色的干扰,C错误;铁元素灼烧时焰色为无
色,故可用无锈铁丝进行焰色试验,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 下列各组物质相互反应时,若改变反应条件(温度、反应物用量
比),反应产物不变的是( )
A. 碳酸钠和稀盐酸 B. NaOH和CO2
C. Na和O2 D. NaHCO3和NaOH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碳酸钠和稀盐酸发生反应,若HCl不足量,发生反应:
Na2CO3+HCl NaCl+NaHCO3;若HCl足量,发生反应:
Na2CO3+2HCl 2NaCl+CO2↑+H2O,可见反应物用量比不
同,反应产物不同,A不符合题意。NaOH和CO2反应,若CO2不足
量,发生反应:2NaOH+CO2 Na2CO3+H2O;若CO2足量,发
生反应:NaOH+CO2 NaHCO3,可见反应物用量比不同,反
应产物不同,B不符合题意。Na和O2在常温下反应生成Na2O,在
加热时发生反应生成Na2O2,可见反应温度不同,反应产物不同,
C不符合题意。NaHCO3和NaOH反应产生Na2CO3、H2O,反应产物与反应条件无关,D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4. 下列有关Na2CO3与NaHCO3的性质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
A. 等质量的Na2CO3、NaHCO3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NaHCO3>Na2CO3
B. 相同条件下在水中的溶解度:Na2CO3>NaHCO3
C. 与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放出气泡的速率:NaHCO3<Na2CO3
D. 热稳定性:NaHCO3<Na2CO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设Na2CO3、NaHCO3的质量均为1 g,根据化学方程式,
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CO2的质量分别为 g、 g,A项正确;常
温下,Na2CO3的溶解度大于NaHCO3的溶解度,B项正确;Na2CO3
与稀硫酸反应需要结合2个H+才能放出CO2,而NaHCO3与稀硫酸
反应只需要结合1个H+就能放出CO2,所以Na2CO3和NaHCO3与相
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放出气泡的速率:NaHCO3>Na2CO3,
C项错误;NaHCO3受热易分解,Na2CO3受热不易分解,所以热稳
定性:Na2CO3>NaHCO3,D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5. (2024·武汉高一检测)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A项,碳酸钙为沉淀,保留化学式,离子方程式:
CaCO3+2H+ H2O+CO2↑+Ca2+,错误;B项,碳酸钡加入稀
硫酸中生成硫酸钡沉淀、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BaCO3+S +2H+ BaSO4+H2O+CO2↑,错误;C项,将少
量稀盐酸滴加到碳酸钠溶液中,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离子方程式为
C +H+ HC ,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6. (2024·商洛高一期中)钠及其化合物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Na Na2O2 NaOH Na2CO3 NaHCO3
A. 常温下,Na与O2反应即可实现反应①的转化
B. 反应②的另一反应物可以是H2O,其中H2O作氧化剂
C. 利用反应③可除去Na2CO3粉末中的少量NaHCO3
D. 反应④的另一反应物可能是KOH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A项,Na与氧气常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钠,错误;B项,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
剂,错误;C项,通过加热的方法除去Na2CO3粉末中的少量
NaHCO3,正确;D项,根据复分解原理,KOH与Na2CO3不能反应
生成NaOH,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7. 为除去括号内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A. CO2气体(HCl):饱和NaHCO3溶液
B. Na2CO3固体(NaHCO3):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
C. NaHCO3溶液(Na2CO3):通入过量CO2
D. Na2CO3溶液(Na2SO4):加入适量Ba(OH)2溶液,过滤
解析: Na2CO3和Na2SO4都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沉淀,主要物
质也被除去了,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8. (2024·淄博高一期中)某化学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Na2CO3
与NaHCO3的相关性质。将a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恢复至
室温,a中溶液颜色加深,b中溶液颜色变浅,并有少量沉淀产生
(整个过程忽略水的蒸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b溶液中Na+的数目不变
B. 稳定性:Na2CO3>NaHCO3
C. a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小
D. b中沉淀为 NaHCO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A项,b溶液中有一部分NaHCO3结晶析出生成沉淀,则
Na+的数目减少,错误;B项,a中反应现象表明,加热后溶液碱性
增强,则有部分NaHCO3发生分解生成Na2CO3,则稳定性:
Na2CO3>NaHCO3,正确;C项,a溶液中,有部分NaHCO3发生分
解反应生成Na2CO3、CO2和H2O,CO2逸出,所以溶质质量减小,
正确;D项,b中沉淀为NaHCO3,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9. (2024·鹰潭高一期中)某实验小组欲探究NaHCO3的相关性
质,设计了如下实验,并用CO2传感器测得容器内CO2的分压变
化如图所示。
实验①:在锥形瓶内装入新配制的饱和NaHCO3溶液,测得密闭容
器内CO2的分压如图1;
实验②:在锥形瓶内加入水,再依次加入碳酸氢钠固体、氯化钙固
体,测得密闭容器内CO2的分压如图2。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A. 实验①中,饱和NaHCO3溶液在加热过程中未发生分解
B. 实验①中,加入酚酞指示剂,加热至50 ℃时,溶液红色变浅
C. 实验②中,溶液中所有离子质量都减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升温至50 ℃时,饱和NaHCO3溶液分解生成Na2CO3的速
率加快,Na2CO3的碱性比NaHCO3强,溶液红色变深,A、B错
误;Na+、Cl-不参与反应,质量不变,C错误;根据实验现象,
可知NaHCO3溶液与CaCl2溶液发生反应生成了CO2,同时生成了C
,C 与Ca2+结合生成CaCO3沉淀,其离子方程式为Ca2++
2HC CaCO3↓+CO2↑+H2O,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0. 根据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推断各物质,已知A为淡黄色固体,B和
C为气体,E的俗名为小苏打,H为单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物质的化学式:A ,D 。
(2)图中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填序号)。
Na2O2
Na2CO3
①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4)E溶液中含有少量的D,可采用的除杂方法为
,反应⑤的实验现象为
。
2Na2O2+2CO2 2Na2CO3+
O2
HC +H+ CO2↑+H2O
通入过量的
CO2
钠受热后先熔化,然后与氧
气剧烈反应,发出黄色的火焰,生成淡黄色的固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5)请设计实验鉴别D溶液和E溶液:
。
解析:由题干信息以及图像可知,A为淡黄色固体,故A是
Na2O2,B和C为气体,B是CO2,C是O2,E的俗名为小苏
打,E为NaHCO3,H为单质,H是Na,D是Na2CO3。
分别向两溶液中逐滴滴
加稀盐酸,开始有气泡产生的是NaHCO3 溶液,开始无气泡
滴加一定量盐酸后产生气泡的是Na2CO3 溶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1. 物质类别和核心元素的价态是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两个重
要认识视角。如图为钠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请回答
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通常把物质①保存在 中。
解析: 由图可知,物质①为钠单质,性质活泼,易与
水、氧气等反应,为隔绝空气中的氧气和水,通常将其保存
在煤油或石蜡油中。
2Na+2H2O 2Na++
2OH-+H2↑
煤油(或石蜡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由图可知,淡黄色固体②为过氧化钠,过氧化
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
2Na2CO3+O2。
2Na2O2+2CO2 2Na2CO3+O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纯碱和小苏打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
泛的应用。
图Ⅰ、Ⅱ中 能更好说明二者的稳定性。Ⅱ中受热处发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Ⅱ
2NaHCO3 Na2CO3+H2O+
CO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图Ⅰ没有形成对比,图Ⅱ将碳酸钠置于大试管中,将碳酸氢钠置于小试管中,大试管温度较高但是连接的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小试管连接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碳酸钠稳定性比碳酸氢钠好,即图Ⅱ能更好说明二者的稳定性;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 Na2CO3+H2O+CO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感谢欣赏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