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时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1.关于容量瓶的使用,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使用前要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液
B.用蒸馏水洗涤后必须要将容量瓶烘干
C.为了便于操作,浓溶液稀释或固体溶解可直接在容量瓶中进行
D.转移溶液时玻璃棒下端位于刻度线上方
2.用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需经过量取、稀释、转移、定容等操作,下列图示中对应操作正确的是( )
3.已知:现在实验室只有98%的浓硫酸,如果要配制100 mL 3 mol·L-1稀硫酸,需要浓硫酸多少毫升(如果用250 mL的容量瓶配制)( )
硫酸 物质的量浓 度/(mol·L-1) 质量百分比 浓度/% 密度/ (g·cm-3)
浓硫酸 18.4 98 1.84
稀硫酸 3 25 1.18
A.0.016 3 B.0.040 8
C.16.3 D.40.8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量11.50 g NaCl固体
B.用100 mL量筒量取5.5 mL稀盐酸
C.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移液时应洗涤烧杯2~3次
D.溶解后的氢氧化钠趁热转移到容量瓶中
5.用NaOH固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称量时,将固体NaOH放在纸片上,放在天平左盘上称量
B.将称量好的固体NaOH放入容量瓶中,加蒸馏水溶解
C.将烧杯中溶解固体NaOH所得溶液,冷却到室温后转移至容量瓶中
D.定容时如果加水超过了刻度线,用胶头滴管直接吸出多余部分
6.某次实验中需要0.1 mol·L-1 的CuSO4 溶液 450 mL,实验老师用蓝矾(CuSO4·5H2O)配制该浓度的溶液。请你协助老师完成下列问题:
(1)配制硫酸铜溶液时需要的主要仪器有托盘天平、烧杯、 。
(2)该实验的第一步是计算,称取 g 蓝矾晶体。
(3)用托盘天平称取蓝矾晶体时,下列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相同的操作可重复使用)。
a.调整天平零点
b.将砝码放回砝码盒
c.将游码拨回零刻度处
d.称取小烧杯的质量
e.称取小烧杯和蓝矾的质量
f.记录称量的数据
(4)称取蓝矾晶体时,若将砝码放在天平左盘,将蓝矾放在右盘,游码在2.5的刻度线处。则实际称得的蓝矾晶体为 g。
(5)写出下列操作对所配制的溶液浓度造成的影响(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①称量时砝码与蓝矾晶体在托盘中位置颠倒: 。
②未洗涤烧杯及玻璃棒: 。
③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重新加水至刻度线: 。
(6)取50 mL 上述配制准确的硫酸铜溶液,加水稀释至100 mL,所得硫酸铜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7.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实验中,下列操作及误差分析正确的是( )
A.将NaOH固体放在托盘天平左盘的烧杯中快速称量
B.将量取的18.4 mol·L-1 浓硫酸10 mL,注入已盛有30 mL水的100 mL容量瓶中,待冷却后再定容至刻度线即可配得1.8 mol·L-1 的稀硫酸
C.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
D.往容量瓶转移溶液时,不小心有洒落,适当补充即可
8.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配制0.5 mol·L-1 NaCl溶液时,将溶解后的NaCl溶液用玻璃棒引流转移至容量瓶中,并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将洗涤液全部转入容量瓶中
B.配制1 mol·L-1 NaOH溶液时,将溶解后的NaOH溶液立即注入容量瓶
C.配制0.1 mol·L-1的H2SO4溶液时,将量取的浓H2SO4放入容量瓶中加水稀释
D.配制1 mol·L-1 Na2CO3溶液500 mL,将Na2CO3放在托盘天平右盘称量
9.配制100 mL 0.50 mol·L-1 NaOH溶液的操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操作1前需称取2.0 g NaOH
B.操作1固体溶解后立即进行操作2
C.操作3和操作4分别为洗涤和定容
D.操作5后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
10.已知某“84”消毒液瓶体部分标签如图所示,该“84”消毒液通常稀释100倍(体积之比)后使用。回答下列问题:
“84”消毒液 【有效成分】 NaClO 【规格】 1 000 mL 【质量分数】 25% 【密 度】 1.19 g·cm-3
(1)该“84”消毒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 mol·L-1。
(2)某同学取100 mL该“84”消毒液,稀释后用于消毒,稀释后的溶液中c(Na+)= mol·L-1。
(3)该同学参阅该“84”消毒液的配方,欲用NaClO固体配制480 mL含NaClO质量分数为25%的消毒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如图所示的仪器中,有三种是不需要的,还需要一种玻璃仪器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应烘干后才能用于溶液配制
C.配制过程中,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可能导致结果偏低
(4)“84”消毒液与稀硫酸混合使用可增强消毒能力,某消毒小组人员用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硫酸配制2 L 2.3 mol·L-1的稀硫酸用于增强“84”消毒液的消毒能力。
①所配制的稀硫酸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
②需用浓硫酸的体积为 mL。
11.某种胃药的有效成分为碳酸钙,测定其中碳酸钙含量的操作步骤如下(设该药片中的其他成分不与盐酸或氢氧化钠反应):
①配制0.10 mol·L-1稀盐酸和0.10 mol·L-1 NaOH溶液备用;
②向一粒研碎后的药片(0.1 g)中加入20.00 mL蒸馏水;
③再加入25.00 mL 0.10 mol·L-1稀盐酸;
④用0.10 mol·L-1 NaOH溶液中和过量稀盐酸,记录所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③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若配制480 mL 0.10 mol·L-1 NaOH溶液,则需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固体 g。
(3)下列实验操作使所配制的稀盐酸物质的量浓度偏小的是 (填字母)。
A.用量筒量取浓盐酸时俯视刻度线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未干燥
C.定容后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下降,再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D.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4)某同学测定所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如表:
测定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13.00 12.90 13.10 13.80
根据这个同学的实验数据,计算这种药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
第四课时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1.A 在配制过程中需加入蒸馏水,所以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不需烘干,B错误;容量瓶不能用于溶解、稀释溶液,C错误;转移溶液时,玻璃棒下端伸入容量瓶刻度线下方,防止溶液溢出,D错误。
2.D 量取14.2 mL浓硫酸时,眼睛要与刻度线相平,不能俯视,A错误;稀释浓硫酸时要沿烧杯内壁将浓硫酸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而不能将水注入浓硫酸中,B错误;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时要用玻璃棒引流,C错误。
3.D 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8.4 mol·L-1,因为配制100 mL的溶液,但是题中要求用250 mL的容量瓶,配制250 mL 3 mol·L-1稀硫酸,设需要浓硫酸的体积为V mL,由稀释定律可知,18.4V×10-3=3×250×10-3,V≈40.8。
4.C 托盘天平只能精确到0.1 g,无法称量11.50 g NaCl固体;选用量筒时,应该满足量筒的规格与量取的液体体积最接近原则,如量取5.5 mL溶液,应该选用10 mL的量筒,所以不能用100 mL量筒量取5.5 mL稀盐酸;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时会放出热量,如果不冷却溶液直接转移,定容后,溶液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会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小,物质的量浓度偏大,所以要冷却溶液至室温后再转移溶液;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为了减小误差,移液时应洗涤烧杯2~3次,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C正确。
5.C A项,NaOH属于易潮解物质,不能在纸片上称量,应在烧杯中称量,错误;B项,容量瓶属于定容仪器,不能用于溶解,溶解过程需在烧杯中进行,错误;C项,因NaOH溶于水放出热量,故需要冷却至室温后转移至容量瓶中,正确;D项,定容时如果加水超过了刻度线,需重新配制,错误。
6.(1)500 mL容量瓶、药匙、玻璃棒、胶头滴管 (2)12.5
(3)adfefbc (4)7.5 (5)①偏小 ②偏小 ③偏小
(6)0.05 mol·L-1
解析:(1)配制450 mL CuSO4 溶液需要用500 mL容量瓶,由配制顺序: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签,可知配制硫酸铜溶液时需要的主要仪器有托盘天平、烧杯、药匙、500 mL容量瓶、玻璃棒、胶头滴管。(2)m(CuSO4·5H2O)=250 g·mol-1×0.5 L×0.1 mol·L-1=12.5 g。(3)天平使用时需要先调零,然后在称量物品前需要称取小烧杯的质量,最后需要将砝码放回砝码盒,游码归零,故正确的操作步骤的顺序是adfefbc。(4)托盘天平称量时,左盘=右盘+游码,故实际称取的质量为10 g-2.5 g=7.5 g。(5)①由第(4)问可知,称量时砝码与蓝矾晶体在托盘中位置颠倒,实际称量的固体质量偏小,故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②烧杯、玻璃棒未洗涤则造成溶质损失,故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③定容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若再加水则使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6)0.1 mol·L-1 的溶液稀释2倍,得到浓度为0.05 mol·L-1 的溶液。
7.A A项,应该将NaOH固体放在烧杯中快速称量,正确;B项,容量瓶不能用来稀释浓硫酸,错误;C项,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所配溶液浓度偏低,错误;D项,往容量瓶转移溶液时,不小心有洒落,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实验失败,需要重新配制,错误。
8.A 氢氧化钠溶解后放出大量的热,故应等冷却至室温后,再转移至容量瓶中,B错误;稀释浓硫酸时,应在烧杯中进行稀释操作,C错误;称量药品时,试剂放左侧,砝码放在右侧,D错误。
9.B 称取NaOH固体的质量为0.1 L×0.50 mol·L-1×40 g·mol-1=2.0 g,A正确;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操作1固体溶解后要恢复到室温后,再进行操作2,B错误;操作3是洗涤,洗涤烧杯和玻璃棒,洗涤液注入容量瓶中,操作4是定容,C正确;操作5是将定容完成后的溶液,上下颠倒摇匀,完成后将溶液分装在试剂瓶中,D正确。
10.(1)4 (2)0.04 (3)C (4)①4.6 ②250
解析:(1)该“84”消毒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c==≈4.0 mol·L-1。(2)某同学取100 mL该“84”消毒液中Na+浓度为4.0 mol·L-1,稀释100倍后用于消毒,故稀释后的溶液中c(Na+)==0.04 mol·L-1。(3)用固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要的仪器分别为托盘天平(含砝码)、量筒、烧杯、玻璃棒、500 mL容量瓶和胶头滴管等,故如图所示的仪器中,圆底烧瓶、分液漏斗是不需要的,还需要量筒、玻璃棒和胶头滴管三种玻璃仪器,A错误;由于在定容步骤中还需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故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不需要烘干后才用于溶液配制,B错误;配制过程中,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可能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故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C正确。(4)①所配制的稀硫酸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2.3 mol·L-1=4.6 mol·L-1;②根据配制过程中溶质的量保持不变,设需用浓硫酸的体积为 V mL,则有1.84 g·cm-3×V mL×98%=2 L×2.3 mol·L-1×98 g·mol-1,解得V=250。
11.(1)CaCO3+2H+Ca2++H2O+CO2↑
(2)2.0 (3)AC (4)60.0%
解析:(2)实验室没有规格是480 mL的容量瓶,则应该配制500 mL 0.10 mol·L-1的NaOH溶液,需要NaOH的质量为m(NaOH)=0.10 mol·L-1×0.5 L×40 g·mol-1=2.0 g。(3)用量筒量取浓盐酸时俯视刻度线,则液面在刻度线下方,量取的浓盐酸少了,最终溶液的浓度偏小,A正确;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未干燥,不影响定容时溶液的总体积,浓度不受影响,B错误;定容后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下降,再加蒸馏水至刻度线,蒸馏水过量,溶液浓度偏小,C正确;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液面在刻度线下方,所配溶液浓度偏大,D错误。(4)第四次数据偏差较大,应舍去,则平均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 mL=13.00 mL;根据H++OH-H2O,与CaCO3反应的HCl的物质的量为(25.00 mL-13.00 mL)×10-3 L·mL-1×0.1 mol·L-1=1.2×10-3 mol,则由反应CaCO3+2H+Ca2++H2O+CO2↑可知,药片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100%=60.0%。
4 / 4第四课时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课程 标准 1.了解容量瓶的特点、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 2.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及操作,能进行实验误差分析
分点突破(一)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专用仪器——容量瓶
(1)容量瓶的结构与规格
(2)容量瓶的查漏方法
使用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检查方法:加水→塞瓶塞→倒立→观察是否漏水→正立→瓶塞旋转180°→倒立→观察是否漏水。
(3)容量瓶使用的“四忌”
一忌:用容量瓶溶解固体和稀释浓溶液。
二忌:给容量瓶加热。
三忌:把容量瓶用作反应容器。
四忌:用容量瓶长期存放溶液。
2.配制步骤(以配制100 mL 1.00 mol·L-1 NaCl溶液为例)
在实际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固体往往要配成溶液才能使用,有时溶液浓度较大,往往需要把浓溶液稀释成需要浓度的稀溶液。现在实验需要用到2 mol·L-1的硫酸240 mL。实验室里可以提供98%的浓硫酸(标签上标明密度为1.8 g·mL-1),为此小明和小华展开了讨论。
【交流讨论】
1.能否将固体或液体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或稀释?
2.98%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配制240 mL 2 mol·L-1稀硫酸时选用容量瓶的规格是多少?需要浓硫酸的体积是多少?
3.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从实验室取出硫酸试剂,试剂瓶上标签的部分内容如图所示。该小组欲使用 450 mL 0.2 mol·L-1的稀硫酸。配制该浓度的硫酸溶液时:
硫酸: 化学纯 CP 500 mL 品名:硫酸 化学式:H2SO4 相对分子质量:98 密度:1.84 g·mL-1 质量分数:98%
(1)实验过程中,不必使用的是 (填字母)。
A.托盘天平 B.量筒
C.容量瓶 D.250 mL烧杯
E.胶头滴管 F.500 mL容量瓶
(2)除上述仪器可使用外,还缺少的仪器是 。
(3)量取浓硫酸的体积为 mL,应选用的量筒的规格为 。
(4)如图是该小组转移溶液的示意图,图中的错误是 。
1.容量瓶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专用仪器,选择容量瓶应遵循“大而近”的原则:所配溶液的体积等于或略小于容量瓶的容积。
2.容量瓶使用的“四个操作”
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口诀
计算称量做先锋,溶解冷却随后行;
移液洗涤三两次,玻棒引流记心中;
胶头滴管来滴定,视线液面刻度平;
倒转移入试剂瓶,贴好标签便告成。
1.下列关于容量瓶的构造和使用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用于配制一定体积、浓度准确的溶液
B.容量瓶不能加热,也不宜长时间贮存所配溶液
C.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容积和刻度线
D.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配溶液润洗
2.配制100 mL 1.00 mol·L-1的NaCl溶液,必须用到的仪器是( )
A.漏斗 B.试管
C.100 mL容量瓶 D.烧瓶
3.配制100 mL 0.5 mol·L-1 Na2CO3溶液。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选用100 mL容量瓶进行配制
B.将Na2CO3固体溶解并冷却至室温后移至容量瓶中
C.移液后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玻璃棒两次,洗涤液移至容量瓶中
D.沿玻璃棒向容量瓶中注入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恰好与容量瓶刻度线相切
分点突破(二)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误差分析
1.误差的分析方法
(1)原理依据:c==。
(2)判断结论
①凡是使m或n增大的因素或使V减小的因素,使c偏大。
②凡是使m或n减小的因素或使V增大的因素,使c偏小。
2.配制100 mL 1.00 mol·L-1的氯化钠溶液常出现的误差
能引起误差的操作 因变量 c
n V
称量 ①砝码生锈(没有脱落) 不变
②少量氯化钠粘在称量纸上 不变
③使用游码,且药品与砝码位置颠倒 不变
转移 ④有少量液体溅出 不变
⑤容量瓶内有少量水
⑥未洗涤或洗涤液未注入容量瓶 不变
定容 ⑦仰视刻度线 不变
⑧超过刻度线,吸出一部分水
⑨摇匀后液面下降,补充水
装瓶 ⑩试剂瓶刚用蒸馏水洗过 不变
1.若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量取浓硫酸时用到量筒,量筒 (填“有”或“无”)0刻度线,精确度一般为 mL。下列操作会对所配稀硫酸浓度有何影响(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1)量取浓硫酸时俯视刻度线: 。
(2)量取浓硫酸时仰视刻度线: 。
(3)清洗量筒,将残留在量筒中的硫酸也倒入溶解用的烧杯中: 。
2.①配制盐酸,用量筒量取盐酸时俯视刻度线
②转移溶液时不慎将少量液体洒到容量瓶外面
③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④未冷却到室温就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并定容
⑤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⑥容量瓶内有少量水
⑦称量4.0 g NaOH配制0.1 mol·L-1 NaOH溶液1 000 mL时,砝码错放在左盘
⑧称量Na2CO3固体时,砝码上有杂质
上述操作中,使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填序号,下同),无影响的是 ,偏低的是 。
俯视、仰视导致的误差分析
(1)用容量瓶定容
①图Ⅰ: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小,所配制溶液的浓度偏高。
②图Ⅱ:定容时仰视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大,所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
(2)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溶液
①图Ⅲ:若俯视刻度线,则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偏小,所配溶液浓度偏低。
②图Ⅳ:若仰视刻度线,则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偏大,所配溶液浓度偏高。
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会造成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
A.溶液转移时液体洒到容量瓶外
B.使用的容量瓶未完全干燥
C.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
D.定容时俯视液面
2.氯化钡主要用于金属热处理、钡盐制造、电子仪表,也用于机械加工中作热处理剂。下列操作使配制的BaCl2溶液浓度可能偏低的有( )
A.将砝码放在左盘上,BaCl2放在右盘上进行称量
B.选用的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
C.定容摇匀后,液面下降,未加水至刻度线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1.实验室配制250 mL 0.10 mol·L-1 NaCl溶液时,下列不必使用的玻璃仪器是( )
2.配制100 mL 0.5 mol·L-1Na2S2O3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3.实验室需要100 mL 1 mol·L-1的H2SO4溶液,现用市售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 g·cm-3)配制,用量筒取用的浓硫酸体积最适宜的是( )
A.5.4 mL B.3.3 mL C.13.5 mL D.27.2 mL
4.在溶液的配制过程中会引起浓度偏高的是( )
A.配制500 mL 0.1 mol·L-1的硫酸铜溶液,用托盘天平称取胆矾8.0 g
B.配制NaOH溶液时,NaOH固体放在烧杯中称量时间过长
C.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D.配制NaOH溶液时,将称量好的NaOH固体放入小烧杯中溶解,未经冷却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并定容
5.实验小组需要配制100 mL 0.5 mol·L-1的Na2CO3溶液,同学们分工合作进行实验。
(1)甲同学需要称取Na2CO3固体的质量是 g。
(2)乙同学溶解Na2CO3固体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有:量筒、烧杯和 。
(3)丙同学的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转移液体时,不慎将溶液洒落在容量瓶外
B.液面离容量瓶刻度线下1~2 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
C.溶液配制完成后,长期将溶液储存在容量瓶中
(4)若在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则此操作导致所配Na2C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填“偏高”或“偏低”)。
第四课时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基础知识·准落实】
分点突破(一)
师生互动
1.(1)温度 容积 100 mL 250 mL 2.0.1 mol 5.85 0.1 5.9 100 mL容量瓶 玻璃棒 2~3 100 mL容量瓶 1~2 刻度线
探究活动
交流讨论
1.提示:不能,因为物质溶解或稀释时会有热量的变化,造成溶液体积有误差,配制的浓度不准确。应先在烧杯中溶解或稀释并恢复至室温后再转移至容量瓶中。
2.提示:98%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8 mol·L-1;配制240 mL 2 mol·L-1稀硫酸应选用250 mL的容量瓶;需要浓硫酸的体积为≈0.027 8 L(即27.8 mL)。
3.提示:(1)A (2)玻璃棒 (3)5.4 10 mL
(4)未用玻璃棒引流;未采用500 mL容量瓶
自主练习
1.D 容量瓶只需用蒸馏水洗净,不需干燥,不能用待配溶液润洗。
2.C 配制100 mL 1.00 mol·L-1的NaCl溶液,需要使用的仪器有天平、烧杯、胶头滴管、100 mL容量瓶、量筒、玻璃棒,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漏斗、试管、烧瓶。
3.D 沿玻璃棒向容量瓶中注入蒸馏水,当液面离刻度线1~2 cm时,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恰好与容量瓶刻度线相切,D错误。
分点突破(二)
师生互动
2.偏大 偏大 偏小 偏小 偏小 偏小 偏小 偏小 不变 不变 不变 偏小 偏小 偏大 偏小 偏小 不变 偏小 不变 偏大 偏小 偏大 偏小
探究活动
1.提示:无 0.1 (1)偏小 (2)偏大 (3)偏大
2.提示:③④⑧ ⑥⑦ ①②⑤
自主练习
1.D A项,溶液转移时液体洒到容量瓶外,n偏小,浓度偏低;B项,使用的容量瓶未完全干燥,对n、V无影响,浓度不变;C项,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n偏小,浓度偏低;D项,定容时俯视液面,V偏小,浓度偏高。
2.A 误差分析根据c==,由m、V的大小判断。A项将砝码放错位置后,称得的BaCl2质量可能偏小,所得溶液浓度可能偏低;B项无影响;C项摇匀后,液面下降是由于部分液体沾在刻度线以上的内壁上,溶液体积未变,不需加水;D项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溶液的体积偏小,溶液的浓度偏高。
【教学效果·勤检测】
1.B 一般用托盘天平称量,在烧杯中溶解,玻璃棒搅拌,冷却后转移到250 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当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 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水平相切,盖好瓶塞,摇匀,装瓶,所以不需要的是分液漏斗。
2.C 称量应该左物右码,A错误;容量瓶定容摇匀应该一手托底部,一手握住颈部倒置摇匀,B错误;移液过程中使用玻璃棒引流且玻璃棒应该伸至刻度线以下,C正确;视线应该与刻度线处保持水平,当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时停止滴加,D错误。
3.A 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 g·cm-3)的物质的量浓度c== mol·L-1=18.4 mol·L-1,设需要浓硫酸体积为V,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有18.4 mol·L-1×V=1 mol·L-1×100 mL,解得:V=5.4 mL。
4.D A项,需要称取胆矾的质量为0.5 L×0.1 mol·L-1×250 g·mol-1=12.5 g,称取的质量偏小,浓度偏低,错误;B项,NaOH固体放在烧杯中称量时间过长,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导致氢氧化钠的质量偏小,浓度偏低,错误;C项,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大,浓度偏低,错误;D项,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未经冷却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并定容,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小,浓度偏高,正确。
5.(1)5.3 (2)玻璃棒 (3)B (4)偏高
解析:(1)100 mL 0.5 mol·L-1的碳酸钠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为0.5 mol·L-1×0.1 L×106 g·mol-1=5.3 g。(2)溶解Na2CO3固体时,用到的仪器有量筒、烧杯和玻璃棒。(3)A项,转移液体时,不慎将溶液洒落在容量瓶外,会导致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错误;B项,液面离容量瓶刻度线下 1~2 cm时,为防止加入的蒸馏水超过刻度线,应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正确;C项,容量瓶是精量器,不能用来溶解、稀释和储存溶液,则溶液配制完成后,不能长期将溶液储存在容量瓶中,应转移到试剂瓶中储存,并贴上标签,错误。(4)若在定容时俯视刻度线会导致加入的蒸馏水体积偏小,溶液体积偏小,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
6 / 6(共76张PPT)
第四课时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课程 标准 1.了解容量瓶的特点、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
2.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及操作,能进行实验误差分析
目 录
1、基础知识·准落实
3、学科素养·稳提升
2、教学效果·勤检测
基础知识·准落实
1
梳理归纳 高效学习
分点突破(一)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1.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专用仪器——容量瓶
(1)容量瓶的结构与规格
(2)容量瓶的查漏方法
使用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检查方法:加水→塞瓶塞→
倒立→观察是否漏水→正立→瓶塞旋转180°→倒立→观察是
否漏水。
(3)容量瓶使用的“四忌”
一忌:用容量瓶溶解固体和稀释浓溶液。
二忌:给容量瓶加热。
三忌:把容量瓶用作反应容器。
四忌:用容量瓶长期存放溶液。
2. 配制步骤(以配制100 mL
1.00 mol·L-1 NaCl溶液为例)
在实际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固体往往要配成溶液才能使用,有时溶
液浓度较大,往往需要把浓溶液稀释成需要浓度的稀溶液。现在实验
需要用到2 mol·L-1的硫酸240 mL。实验室里可以提供98%的浓硫酸
(标签上标明密度为1.8 g·mL-1),为此小明和小华展开了讨论。
【交流讨论】
1. 能否将固体或液体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或稀释?
提示:不能,因为物质溶解或稀释时会有热量的变化,造成溶液体
积有误差,配制的浓度不准确。应先在烧杯中溶解或稀释并恢复至
室温后再转移至容量瓶中。
2.98%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配制240 mL 2 mol·L-1稀硫酸
时选用容量瓶的规格是多少?需要浓硫酸的体积是多少?
提示:98%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8 mol·L-1;配制240 mL 2
mol·L-1稀硫酸应选用250 mL的容量瓶;需要浓硫酸的体积为
≈0.027 8 L(即27.8 mL)。
硫酸:
化学纯 CP 500 mL
品名:硫酸
化学式:H2SO4
相对分子质量:98
密度:1.84 g·mL-1
质量分数:98%
3. 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从实验室取出硫酸试剂,试剂瓶上标签的部分
内容如图所示。该小组欲使用 450 mL 0.2 mol·L-1的稀硫酸。配制
该浓度的硫酸溶液时:
(1)实验过程中,不必使用的是 (填字母)。
A. 托盘天平 B. 量筒
C. 容量瓶 D. 250 mL烧杯
E. 胶头滴管 F. 500 mL容量瓶
提示: A
(2)除上述仪器可使用外,还缺少的仪器是 。
提示: 玻璃棒
(3)量取浓硫酸的体积为 mL,应选用的量筒的规格
为 。
提示: 5.4 10 mL
(4)如图是该小组转移溶液的示意图,图中的错误是
。
提示: 未用玻璃棒引流;未采用500 mL容量瓶
1. 容量瓶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专用仪器,选择容量瓶
应遵循“大而近”的原则:所配溶液的体积等于或略小于容量
瓶的容积。
2. 容量瓶使用的“四个操作”
3.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口诀
计算称量做先锋,溶解冷却随后行;
移液洗涤三两次,玻棒引流记心中;
胶头滴管来滴定,视线液面刻度平;
倒转移入试剂瓶,贴好标签便告成。
1. 下列关于容量瓶的构造和使用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用于配制一定体积、浓度准确的溶液
B. 容量瓶不能加热,也不宜长时间贮存所配溶液
C. 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容积和刻度线
D. 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配溶液润洗
解析: 容量瓶只需用蒸馏水洗净,不需干燥,不能用待配溶液
润洗。
2. 配制100 mL 1.00 mol·L-1的NaCl溶液,必须用到的仪器是
( )
A. 漏斗 B. 试管
C. 100 mL容量瓶 D. 烧瓶
解析: 配制100 mL 1.00 mol·L-1的NaCl溶液,需要使用的仪器
有天平、烧杯、胶头滴管、100 mL容量瓶、量筒、玻璃棒,不需
要使用的仪器是漏斗、试管、烧瓶。
3. 配制100 mL 0.5 mol·L-1 Na2CO3溶液。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
A. 选用100 mL容量瓶进行配制
B. 将Na2CO3固体溶解并冷却至室温后移至容量瓶中
C. 移液后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玻璃棒两次,洗涤液移至容量瓶中
D. 沿玻璃棒向容量瓶中注入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恰好与容量瓶刻度线相切
解析: 沿玻璃棒向容量瓶中注入蒸馏水,当液面离刻度线1~2
cm时,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恰好与容量瓶刻度线相
切,D错误。
分点突破(二)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误差分析
1. 误差的分析方法
(1)原理依据: c = = 。
(2)判断结论
①凡是使 m 或 n 增大的因素或使 V 减小的因素,使 c 偏大。
②凡是使 m 或 n 减小的因素或使 V 增大的因素,使 c 偏小。
2. 配制100 mL 1.00 mol·L-1的氯化钠溶液常出现的误差
能引起误差的操作 因变量 c
n V
称
量 ①砝码生锈(没有脱落) 不变
②少量氯化钠粘在称量纸上 不变
③使用游码,且药品与砝码位
置颠倒 不变
偏大
偏大
偏小
偏小
偏小
偏小
能引起误差的操作 因变量 c
n V
转移 ④有少量液体溅出 不变
⑤容量瓶内有少量水
⑥未洗涤或洗涤液未
注入容量瓶 不变
偏小
偏小
不变
不变
不变
偏小
偏小
能引起误差的操作 因变量 c
n V
定容 ⑦仰视刻度线 不变
⑧超过刻度线,吸出
一部分水
⑨摇匀后液面下降,
补充水
装瓶 ⑩试剂瓶刚用蒸馏水
洗过 不变
偏大
偏小
偏小
不变
偏小
不变
偏大
偏小
偏大
偏小
1. 若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量取浓硫酸时用到量筒,量筒 (填
“有”或“无”)0刻度线,精确度一般为 mL。下列操作会
对所配稀硫酸浓度有何影响(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1)量取浓硫酸时俯视刻度线: 。
提示:偏小
(2)量取浓硫酸时仰视刻度线: 。
提示:偏大
无
0.1
(3)清洗量筒,将残留在量筒中的硫酸也倒入溶解用的烧杯中: 。
提示:偏大
2. ①配制盐酸,用量筒量取盐酸时俯视刻度线
②转移溶液时不慎将少量液体洒到容量瓶外面
③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④未冷却到室温就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并定容
⑤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
水至刻度线
⑥容量瓶内有少量水
上述操作中,使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填序号,下
同),无影响的是 ,偏低的是 。
提示:③④⑧ ⑥⑦ ①②⑤
⑦称量4.0 g NaOH配制0.1 mol·L-1 NaOH溶液1 000 mL时,砝码
错放在左盘
⑧称量Na2CO3固体时,砝码上有杂质
俯视、仰视导致的误差分析
(1)用容量瓶定容
①图Ⅰ: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小,所配制溶液的浓度
偏高。
②图Ⅱ:定容时仰视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大,所配制溶液的浓度
偏低。
(2)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溶液
①图Ⅲ:若俯视刻度线,则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偏小,所配溶
液浓度偏低。
②图Ⅳ:若仰视刻度线,则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偏大,所配溶
液浓度偏高。
1.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会造成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 )
A. 溶液转移时液体洒到容量瓶外
B. 使用的容量瓶未完全干燥
C. 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
D. 定容时俯视液面
解析: A项,溶液转移时液体洒到容量瓶外, n 偏小,浓度偏
低;B项,使用的容量瓶未完全干燥,对 n 、 V 无影响,浓度不
变;C项,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 n 偏小,浓度偏低;D
项,定容时俯视液面, V 偏小,浓度偏高。
2. 氯化钡主要用于金属热处理、钡盐制造、电子仪表,也用于机械加
工中作热处理剂。下列操作使配制的BaCl2溶液浓度可能偏低的有
( )
A. 将砝码放在左盘上,BaCl2放在右盘上进行称量
B. 选用的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
C. 定容摇匀后,液面下降,未加水至刻度线
D.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解析: 误差分析根据 c = = ,由 m 、 V 的大小判断。A项
将砝码放错位置后,称得的BaCl2质量可能偏小,所得溶液浓度可
能偏低;B项无影响;C项摇匀后,液面下降是由于部分液体沾在
刻度线以上的内壁上,溶液体积未变,不需加水;D项定容时俯视
刻度线,溶液的体积偏小,溶液的浓度偏高。
教学效果·勤检测
2
强化技能 查缺补漏
1. 实验室配制250 mL 0.10 mol·L-1 NaCl溶液时,下列不必使用的玻
璃仪器是( )
解析: 一般用托盘天平称量,在烧杯中溶解,玻璃棒搅拌,冷
却后转移到250 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当加水至液面距
离刻度线1~2 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水
平相切,盖好瓶塞,摇匀,装瓶,所以不需要的是分液漏斗。
2. 配制100 mL 0.5 mol·L-1Na2S2O3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解析: 称量应该左物右码,A错误;容量瓶定容摇匀应该一手
托底部,一手握住颈部倒置摇匀,B错误;移液过程中使用玻璃棒
引流且玻璃棒应该伸至刻度线以下,C正确;视线应该与刻度线处
保持水平,当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时停止滴加,D错误。
3. 实验室需要100 mL 1 mol·L-1的H2SO4溶液,现用市售98%的浓硫
酸(密度为1.84 g·cm-3)配制,用量筒取用的浓硫酸体积最适宜
的是( )
A. 5.4 mL B. 3.3 mL
C. 13.5 mL D. 27.2 mL
解析: 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 g·cm-3)的物质的量浓度 c
= = mol·L-1=18.4 mol·L-1,设需要浓硫酸
体积为 V ,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有18.4 mol·L-1× V =1
mol·L-1×100 mL,解得: V =5.4 mL。
4. 在溶液的配制过程中会引起浓度偏高的是( )
A. 配制500 mL 0.1 mol·L-1的硫酸铜溶液,用托盘天平称取胆矾8.0 g
B. 配制NaOH溶液时,NaOH固体放在烧杯中称量时间过长
C. 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D. 配制NaOH溶液时,将称量好的NaOH固体放入小烧杯中溶解,未经冷却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并定容
解析: A项,需要称取胆矾的质量为0.5 L×0.1 mol·L-1×250
g·mol-1=12.5 g,称取的质量偏小,浓度偏低,错误;B项,
NaOH固体放在烧杯中称量时间过长,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
氧化碳,导致氢氧化钠的质量偏小,浓度偏低,错误;C项,定容
时,仰视刻度线,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大,浓度偏低,错误;D项,
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未经冷却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并定容,导
致溶液的体积偏小,浓度偏高,正确。
5. 实验小组需要配制100 mL 0.5 mol·L-1的Na2CO3溶液,同学们分工
合作进行实验。
(1)甲同学需要称取Na2CO3固体的质量是 g。
解析: 100 mL 0.5 mol·L-1的碳酸钠溶液中碳酸钠的质
量为0.5 mol·L-1×0.1 L×106 g·mol-1=5.3 g。
(2)乙同学溶解Na2CO3固体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有:量筒、烧杯
和 。
解析: 溶解Na2CO3固体时,用到的仪器有量筒、烧杯
和玻璃棒。
5.3
玻璃棒
(3)丙同学的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转移液体时,不慎将溶液洒落在容量瓶外
B. 液面离容量瓶刻度线下1~2 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
C. 溶液配制完成后,长期将溶液储存在容量瓶中
B
解析: A项,转移液体时,不慎将溶液洒落在容量瓶
外,会导致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配制的溶液浓度偏
低,错误;B项,液面离容量瓶刻度线下 1~2 cm时,为防止
加入的蒸馏水超过刻度线,应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正
确;C项,容量瓶是精量器,不能用来溶解、稀释和储存溶
液,则溶液配制完成后,不能长期将溶液储存在容量瓶中,
应转移到试剂瓶中储存,并贴上标签,错误。
(4)若在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则此操作导致所配Na2CO3溶液的物
质的量浓度 (填“偏高”或“偏低”)。
解析: 若在定容时俯视刻度线会导致加入的蒸馏水体积
偏小,溶液体积偏小,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
偏高
学科素养·稳提升
3
内化知识 知能升华
1. 关于容量瓶的使用,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使用前要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液
B. 用蒸馏水洗涤后必须要将容量瓶烘干
C. 为了便于操作,浓溶液稀释或固体溶解可直接在容量瓶中进行
D. 转移溶液时玻璃棒下端位于刻度线上方
解析: 在配制过程中需加入蒸馏水,所以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
后不需烘干,B错误;容量瓶不能用于溶解、稀释溶液,C错误;
转移溶液时,玻璃棒下端伸入容量瓶刻度线下方,防止溶液溢出,
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 用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
需经过量取、稀释、转移、定容等操作,下列图示中对应操作正确
的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量取14.2 mL浓硫酸时,眼睛要与刻度线相平,不能俯
视,A错误;稀释浓硫酸时要沿烧杯内壁将浓硫酸注入水中并用玻
璃棒不断搅拌,而不能将水注入浓硫酸中,B错误;向容量瓶中转
移液体时要用玻璃棒引流,C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 已知:现在实验室只有98%的浓硫酸,如果要配制100 mL 3 mol·L
-1稀硫酸,需要浓硫酸多少毫升(如果用250 mL的容量瓶配制)
( )
硫酸 物质的量浓 度/(mol·L-1) 质量百分比 浓度/% 密度/
(g·cm-3)
浓硫酸 18.4 98 1.84
稀硫酸 3 25 1.18
A. 0.016 3 B. 0.040 8
C. 16.3 D. 40.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8.4 mol·L
-1,因为配制100 mL的溶液,但是题中要求用250 mL的容量瓶,
配制250 mL 3 mol·L-1稀硫酸,设需要浓硫酸的体积为 V mL,由稀
释定律可知,18.4 V ×10-3=3×250×10-3, V ≈40.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用托盘天平称量11.50 g NaCl固体
B. 用100 mL量筒量取5.5 mL稀盐酸
C. 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移液时应洗涤烧杯2~3次
D. 溶解后的氢氧化钠趁热转移到容量瓶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托盘天平只能精确到0.1 g,无法称量11.50 g NaCl固
体;选用量筒时,应该满足量筒的规格与量取的液体体积最接近原
则,如量取5.5 mL溶液,应该选用10 mL的量筒,所以不能用100
mL量筒量取5.5 mL稀盐酸;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时会放出热量,如
果不冷却溶液直接转移,定容后,溶液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会导致
溶液的体积偏小,物质的量浓度偏大,所以要冷却溶液至室温后再
转移溶液;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为了减小误差,移液时应洗涤烧
杯2~3次,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C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5. 用NaOH固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下列操作正确
的是( )
A. 称量时,将固体NaOH放在纸片上,放在天平左盘上称量
B. 将称量好的固体NaOH放入容量瓶中,加蒸馏水溶解
C. 将烧杯中溶解固体NaOH所得溶液,冷却到室温后转移至容量瓶中
D. 定容时如果加水超过了刻度线,用胶头滴管直接吸出多余部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A项,NaOH属于易潮解物质,不能在纸片上称量,应在
烧杯中称量,错误;B项,容量瓶属于定容仪器,不能用于溶解,
溶解过程需在烧杯中进行,错误;C项,因NaOH溶于水放出热
量,故需要冷却至室温后转移至容量瓶中,正确;D项,定容时如
果加水超过了刻度线,需重新配制,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6. 某次实验中需要0.1 mol·L-1 的CuSO4 溶液 450 mL,实验老师
用蓝矾(CuSO4·5H2O)配制该浓度的溶液。请你协助老师完成
下列问题:
(1)配制硫酸铜溶液时需要的主要仪器有托盘天平、烧杯、
。
解析: 配制450 mL CuSO4 溶液需要用500 mL容量瓶,由配制顺序: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签,可知配制硫酸铜溶液时需要的主要仪器有托盘天平、烧杯、药匙、500 mL容量瓶、玻璃棒、胶头滴管。
500
mL容量瓶、药匙、玻璃棒、胶头滴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该实验的第一步是计算,称取 g 蓝矾晶体。
解析: m (CuSO4·5H2O)=250 g·mol-1×0.5 L×0.1
mol·L-1=12.5 g。
12.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用托盘天平称取蓝矾晶体时,下列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
是 (相同的操作可重复使用)。
a.调整天平零点 b.将砝码放回砝码盒
c.将游码拨回零刻度处 d.称取小烧杯的质量
e.称取小烧杯和蓝矾的质量 f.记录称量的数据
adfefbc
解析: 天平使用时需要先调零,然后在称量物品前需要
称取小烧杯的质量,最后需要将砝码放回砝码盒,游码归
零,故正确的操作步骤的顺序是adfefb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4)称取蓝矾晶体时,若将砝码放在天平左盘,将蓝矾放在右
盘,游码在2.5的刻度线处。则实际称得的蓝矾晶体
为 g。
解析: 托盘天平称量时,左盘=右盘+游码,故实际称
取的质量为10 g-2.5 g=7.5 g。
7.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5)写出下列操作对所配制的溶液浓度造成的影响(填“偏
大”“偏小”或“不变”)。
①称量时砝码与蓝矾晶体在托盘中位置颠倒: 。
②未洗涤烧杯及玻璃棒: 。
③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重新加水至刻度
线: 。
偏小
偏小
偏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①由第(4)问可知,称量时砝码与蓝矾晶体在
托盘中位置颠倒,实际称量的固体质量偏小,故配制的溶液
浓度偏小;②烧杯、玻璃棒未洗涤则造成溶质损失,故配制
的溶液浓度偏小;③定容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若再加水
则使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6)取50 mL 上述配制准确的硫酸铜溶液,加水稀释至100 mL,
所得硫酸铜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解析: 0.1 mol·L-1 的溶液稀释2倍,得到浓度为0.05
mol·L-1 的溶液。
0.05 mol·L-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7. 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实验中,下列操作及误差分析正
确的是( )
A. 将NaOH固体放在托盘天平左盘的烧杯中快速称量
B. 将量取的18.4 mol·L-1 浓硫酸10 mL,注入已盛有30 mL水的100
mL容量瓶中,待冷却后再定容至刻度线即可配得1.8 mol·L-1 的
稀硫酸
C. 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
D. 往容量瓶转移溶液时,不小心有洒落,适当补充即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A项,应该将NaOH固体放在烧杯中快速称量,正确;B
项,容量瓶不能用来稀释浓硫酸,错误;C项,定容时仰视容量瓶
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所配溶液浓度偏低,错误;D项,往
容量瓶转移溶液时,不小心有洒落,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实验失
败,需要重新配制,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8.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配制0.5 mol·L-1 NaCl溶液时,将溶解后的NaCl溶液用玻璃棒引流
转移至容量瓶中,并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将洗涤液全部转入容量瓶中
B. 配制1 mol·L-1 NaOH溶液时,将溶解后的NaOH溶液立即注入容量瓶
C. 配制0.1 mol·L-1的H2SO4溶液时,将量取的浓H2SO4放入容量瓶中加水稀释
D. 配制1 mol·L-1 Na2CO3溶液500 mL,将Na2CO3放在托盘天平右盘称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氢氧化钠溶解后放出大量的热,故应等冷却至室温
后,再转移至容量瓶中,B错误;稀释浓硫酸时,应在烧杯中
进行稀释操作,C错误;称量药品时,试剂放左侧,砝码放在
右侧,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9. 配制100 mL 0.50 mol·L-1 NaOH溶液的操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是( )
A. 操作1前需称取2.0 g NaOH
B. 操作1固体溶解后立即进行操作2
C. 操作3和操作4分别为洗涤和定容
D. 操作5后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称取NaOH固体的质量为0.1 L×0.50 mol·L-1×40 g·mol
-1=2.0 g,A正确;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操作1固体溶解后要
恢复到室温后,再进行操作2,B错误;操作3是洗涤,洗涤烧杯和
玻璃棒,洗涤液注入容量瓶中,操作4是定容,C正确;操作5是将
定容完成后的溶液,上下颠倒摇匀,完成后将溶液分装在试剂瓶
中,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0. 已知某“84”消毒液瓶体部分标签如图所示,该“84”消毒液通
常稀释100倍(体积之比)后使用。回答下列问题:
“84”消毒液
【有效成分】 NaClO
【规格】 1 000 mL
【质量分数】 25%
【密 度】 1.19 g·cm-3
(1)该“84”消毒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 mol·L-1。
解析: 该“84”消毒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 c =
= ≈4.0 mol·L-1。
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某同学取100 mL该“84”消毒液,稀释后用于消毒,稀释
后的溶液中 c (Na+)= mol·L-1。
解析: 某同学取100 mL该“84”消毒液中Na+浓度为
4.0 mol·L-1,稀释100倍后用于消毒,故稀释后的溶液中 c
(Na+)= =0.04 mol·L-1。
0.0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该同学参阅该“84”消毒液的配方,欲用NaClO固体配制
480 mL含NaClO质量分数为25%的消毒液。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填字母)。
C
A. 如图所示的仪器中,有三种是不需要的,还需要一种玻璃仪器
B. 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应烘干后才能用于溶液配制
C. 配制过程中,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可能导致结果偏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用固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要的仪
器分别为托盘天平(含砝码)、量筒、烧杯、玻璃棒、500
mL容量瓶和胶头滴管等,故如图所示的仪器中,圆底烧
瓶、分液漏斗是不需要的,还需要量筒、玻璃棒和胶头滴管
三种玻璃仪器,A错误;由于在定容步骤中还需向容量瓶中
加入蒸馏水,故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不需要烘干后才用
于溶液配制,B错误;配制过程中,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
玻璃棒可能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故使所配溶液的浓度
偏低,C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4)“84”消毒液与稀硫酸混合使用可增强消毒能力,某消毒小
组人员用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硫酸配制2 L 2.3
mol·L-1的稀硫酸用于增强“84”消毒液的消毒能力。
①所配制的稀硫酸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
②需用浓硫酸的体积为 mL。
4.6
250
解析: ①所配制的稀硫酸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
2.3 mol·L-1=4.6 mol·L-1;②根据配制过程中溶质的量保持不变,设需用浓硫酸的体积为 V mL,则有1.84 g·cm-3× V mL×98%=2 L×2.3 mol·L-1×98 g·mol-1,解得 V =25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1. 某种胃药的有效成分为碳酸钙,测定其中碳酸钙含量的操作步骤
如下(设该药片中的其他成分不与盐酸或氢氧化钠反应):
①配制0.10 mol·L-1稀盐酸和0.10 mol·L-1 NaOH溶液备用;
②向一粒研碎后的药片(0.1 g)中加入20.00 mL蒸馏水;
③再加入25.00 mL 0.10 mol·L-1稀盐酸;
④用0.10 mol·L-1 NaOH溶液中和过量稀盐酸,记录所消耗NaOH
溶液的体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③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若配制480 mL 0.10 mol·L-1 NaOH溶液,则需用托盘天平称
取NaOH固体 g。
CaCO3+2H+ Ca2++
H2O+CO2↑
2.0
解析:实验室没有规格是480 mL的容量瓶,则应该配
制500 mL 0.10 mol·L-1的NaOH溶液,需要NaOH的质量为
m (NaOH)=0.10 mol·L-1×0.5 L×40 g·mol-1=2.0 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下列实验操作使所配制的稀盐酸物质的量浓度偏小的
是 (填字母)。
A. 用量筒量取浓盐酸时俯视刻度线
B. 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未干燥
C. 定容后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下降,再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D. 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A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用量筒量取浓盐酸时俯视刻度线,则液面在刻度线下
方,量取的浓盐酸少了,最终溶液的浓度偏小,A正确;容
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未干燥,不影响定容时溶液的总体积,
浓度不受影响,B错误;定容后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下
降,再加蒸馏水至刻度线,蒸馏水过量,溶液浓度偏小,C
正确;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液面在刻度线下方,所配溶液浓度偏大,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4)某同学测定所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如表:
测定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13.00 12.90 13.10 13.80
根据这个同学的实验数据,计算这种药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
数: 。
6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第四次数据偏差较大,应舍去,则平均消耗NaOH溶液
的体积为 mL=13.00 mL;根据H++OH- H2O,
与CaCO3反应的HCl的物质的量为(25.00 mL-13.00 mL)×10-3
L·mL-1×0.1 mol·L-1=1.2×10-3 mol,则由反应CaCO3+2H+
Ca2++H2O+CO2↑可知,药片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
×100%=6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感谢欣赏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