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包身工》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文档属性

名称 7《包身工》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04 20:25: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包身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梳理文本结构、思路,理解文章内容,初步感受作者情感;
2.通过预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理解文体特征和文本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辨识当时与今日社会的特点,珍视美好生活,热爱幸福人生。
教学重难点
通过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方式理解包身工的悲惨命运及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本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2012年,中央电视台举办了一场引人注目的街头采访活动“你幸福吗 ”今天,我们课堂的开端,我想以记者的身份,采访我们的同学们。
问题:你多大了 你幸福吗 为什么
(学生活动:老师采访三位同学,同学们回答,随着老师的情绪进入文本。)
二、文本详析
(一)整体感知,熟悉文本
1—7四点过一刻起床
8—11“包身工”来历(包身工制度的起源)
12-14四点半之后用餐
15—22雇佣“包身工”的原因(包身工制度的发展)
23—33五点开始(十二小时)工作
34东洋厂的庞大发展(包身工制度的结果)
35—47生活和命运的全貌
48—50强烈谴责黑暗,展望未来(包身工制度的趋势) 由包身工一日生活来理解包身工制度
(二)内容理解
1.包身工的凄凉命运
探究问题: 的包身工。
问题提示:挑选小组讨论内容中最触动你的部分进行分析。
可以从整体(场景、事件)着手,也可以关注细节(词汇、句式或描述)
(1)讨论交流:预设分工:每四人一组,按列分成若干小组,老师分配任务,各负责不同部分。
起床(1—7)
用餐(12—14)
工作(23—33)
总体(35—47)
(2)分享交流:
学生活动:基于小组交流成果,分享所选形容词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学生活动:在分析特定场景后,阅读文章的一部分,深化理解。
采用方式:自读、齐读、泛读。
(3)预设范例:
①居住环境恶劣、缺乏尊严与自由、权利地位匮乏、生活凄苦的包身工
A. 观察她们起床的场景,显露出拥挤不堪、肮脏混乱、极度不卫生、艰辛糟糕的居住条件(汗臭、粪臭和潮湿气 息交织;蜂窝般的喧嚣;哈欠连天,叹息声,寻找衣物,穿错鞋子,踩在他人身上等)。
B.从她们的行为看,她们缺乏尊严,没有自由(在距离他人不足一尺的厕所上小便;羞耻感迟钝;半裸开门,手提 裤子争夺厕所,在男性面前更衣)。
C.从她们的称呼看,她们无地位,无权利(“生物猪”"懒虫”芦柴棒”)
②饮食条件粗陋、基本营养未获保障、遭受压迫剥削的包身工。
A. 从她们的饮食看,她们的饮食条件粗陋(一个铅桶、浆糊似的稀粥,少量的籼米、锅巴、碎米和较多的豆腐 渣,后者通常用于喂猪,锅巴、残粥加些清水)。
B. 从食物的分配和包身工的状况看,她们缺乏基本的饮食保障,受到剥削和压迫(几十个碗,轮不到吃一碗,争抢如蜂,用舌头舔食,被称作“廉价的、无需更多维持费用的机器”)。
③生活条件恶劣、工作环境苛刻、身心遭受摧残侮辱的包身工。
A. 与外部工人相比,她们的生活条件恶劣,没有任何权利(短衣,褪色、油污的短衫,破旧的粗布鞋,蹒跚行走,无权停工或调换工厂,甚至无权行贿)。
B. 从工作环境看,她们处于恶劣的工作条件中,身心受到摧残和侮辱(终日面对噪音、尘埃和潮湿的三重威胁,遭受辱骂和殴打,人人可欺)。
④命运凄凉、遭遇悲惨的包身工。
通过“芦柴棒”和“不知名的人”两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她们命运的凄凉和遭遇的悲惨,永无出路,似乎除了死亡,别无未来。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交流,学生学会合作、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同时能够进行讨论辩论,以获得真知;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增强自信,同时深化对文本的理解;阅读文本,感受包身工的凄凉命运,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2. 包身工凄凉命运的根源
提示:(1)“包身工”这些人来自何方,他们是如何成为包身工的
(2)为何雇佣“包身工”
(3)作为廉价劳动力的包身工,谁从中获益
(4)“包身工制度”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社会制度
明确:造成包身工悲惨命运的罪魁祸首是资本主义和封建势力相互勾结而形成的制度,是压榨中国人民的反动统治者。包身工制度是产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温床上,受到国民党反动政府”特殊优惠”的保护伴随中国农村经济衰败而生长出来的一颗毒瘤。
三、深入探究
这样一个群体,包身工,她们虽身处灯红酒绿的上海,实则生活在人间地狱。在这个罪恶的制度之下,她们的生活阴暗无光,没有基本的生活保障,极端恶劣的工作环境剥夺了她们的自由和尊严,她们的生命如同微不足道的蝼蚁,如同轻如鸿毛的草芥,她们何曾体验过作为一个“人”的人生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们今天的生活与他们形成鲜明对比。当他们在凌晨四点起床时,我们还沉浸在温 暖的被窝中;当他们在四点半吃着简陋的食物时,我们仍在甜美的梦乡中;当他们在五点开始劳累的工作时,我们可能正从睡梦中醒来,坐在教室里接受知识的滋养和精神的净化;当他们在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法律、没有人道的社会制度中“生存”时,我们享受着光明、温暖、情感、希望、法律和人道,我们在一个美好的社会制度中“生活”,我们真正能够作为人而存在。
四、结语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先知先觉者,他们发现时代的问题,唤醒众人,争取人的权利和尊严。他们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带来文明之光;他们是马丁·路德·金,为不同肤色的人共享同一片天空而奋斗;他们是梁启超,以重塑三民主义为己任,激励中国青年;他们是鲁迅,发出铁屋中的第一声呐喊,打破那个吞噬人性的世界;他们是毛泽东,用文字激荡江山;他们是夏衍,深入日本工厂搜集素材,让世人目睹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正是他们,一代代的先驱者,为我们赢得了做人的尊严和权利。
五、板书设计
包身工制度的起源
包省工制度的演变
包身工制度的影响
包身工制度的动向
六、布置作业
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世界,享受着幸福的制度,但在当今社会,并非所有人都能像我们一样幸福。仍有"童工”智障工黑煤窑工人”等群体,他们的处境与“包身工”相似。
课后请阅读学案材料,思考这些现象存在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