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教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编花篮》课堂教学设计+课件+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人教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编花篮》课堂教学设计+课件+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5-09-18 11:15:34

文档简介

目录
本课目标 新知导入
新知讲解 课堂展示
课堂拓展 课堂总结
教学目标
(一)审美感知
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和浓郁的河南地方风格,提高对音乐的感知和鉴
赏能力。
(二)艺术表现
让学生掌握歌曲的基本旋律和歌词,能用活泼优美的声音准确演唱,通过肢体
动作等表现歌曲情感。
(三)创意实践
鼓励学生对歌曲进行创编,如改编歌词、设计舞蹈动作等,培养创新思维和实
践能力。
(四)文化理解
让学生了解河南民歌的特点和文化内涵,增强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同感。
新知导入
河南豫剧与河南民歌联系紧密,血脉相
连。豫剧的唱腔旋律大量吸收了民歌的素材,
民歌的方言音韵塑造了豫剧的语言特色,
两者都以河南方言为基础,吐字归音带有浓
郁的地方韵味。同时,民歌的题材也为豫剧
提供了创作灵感,许多剧目改编自民间故事,
保留了民歌的叙事风格。
接下来我们就走进河南民歌
《编花 》
新知讲解
聆听歌曲,听听这首歌曲的 、 是怎样
的?
歌曲的情绪是风趣的,速度是 活泼。
再次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感?
《编花篮》为2/4拍,是由四个各为4小节的乐句组成的 结构。
课堂展示
课堂拓展
下面我们欣赏视频
课堂达标
1.歌曲《编花篮》的情感是 。
2.2/4拍的强弱规律是 。
答案:1.风趣地
2.强弱
课堂总结
《编花篮》
1=C 2/4 中速 活泼 风趣的
谢 谢 聆 听
感谢您观看与支持
攻坚克难赢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中国梦!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课型】
唱歌课型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州之声》第2课时《编花篮》
【教材分析】
《编花篮》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州之声》第2课时唱歌课。《编花篮》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新中国成立,社会百废待兴,人们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和追求,音乐创作也随之繁荣。这首具有鲜明地方色彩的河南民歌以通俗易懂的歌词、朗朗上口的旋律迅速在民间流传,至今已有60余年,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它以“编花篮”为题,借物抒情,流露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编花篮》为2/4拍,是由四个各为4小节的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在宫、商、角、徵、羽五音基础上,还用了变宫,构成六声宫调式。“2 1 7 1”及“5 7 1”六度的大跳富有河南地方戏曲的音调和唱腔,形成了浓郁的地方民歌风格。歌曲节奏型多样,与欢快的旋律结合,使人感到欢快、舒畅,结尾衬词的运用抒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音乐充满好奇心,喜欢唱歌、律动和简单的乐器。他们已能分辨基本音高和节奏,模仿能力强,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趣味活动维持兴趣。此时学生开始形成初步的音乐审美,对欢快、形象的歌曲更感兴趣,比如童谣或动画配乐。他们能参与集体合唱,不过音准和节奏稳定性需加强,部分学生还存在跑调情况。在技能上,多数能掌握简单打击乐器的演奏,对音乐游戏和肢体律动参与度高。教学需多采用情境创设、故事导入等方式,兼顾趣味性与基础技能培养。
【教学目标】
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
(一)审美感知
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和浓郁的河南地方风格,提高对音乐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二)艺术表现
让学生掌握歌曲的基本旋律和歌词,能用活泼优美的声音准确演唱,通过肢体动作等表现歌曲情感。
(三)创意实践
鼓励学生对歌曲进行创编,如改编歌词、设计舞蹈动作等,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文化理解
让学生了解河南民歌的特点和文化内涵,增强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感受歌曲的地方风格,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
2.准确演唱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把握六度大跳等难点。
(二)教学难点
1.理解并表现出河南民歌的独特韵味,尤其是前倚音、甩腔等特色唱法。
2. 引导学生在创编中体现歌曲的风格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教师:播放一段河南豫剧表演视频,《谁说女子不如男》选段,让学生感受豫剧的独特魅力和河南地方音乐的风格特点。视频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这段表演给你们带来了怎样的感受?它是哪个地方的戏曲?”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对豫剧的了解。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介绍河南民歌和豫剧之间的紧密联系,接下来我们就走进河南民歌《编花篮》书写板书《编花篮》。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同学们对于本节课有一个预热的感觉,为后续引出主题奠定基础】
二、师生互动,走进音乐
(一)聆听音乐,感受情绪
教师:聆听歌曲,听听这首歌曲的情绪、速度是怎样的?(播放音乐)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歌曲的情绪是风趣的,速度是中速活泼,再次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感
预设:聆听歌曲
教师:下面我们了解一下歌曲的背景:《编花篮》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新中国成立,社会百废待兴,人们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和追求,音乐创作也随之繁荣。这首具有鲜明地方色彩的河南民歌以通俗易懂的歌词、朗朗上口的旋律迅速在民间流传,至今已有60余年,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它以“编花篮”为题,借物抒情,流露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嗯歌曲由几个乐句组成?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编花篮》为2/4拍,是由四个各为4小节的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提问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初步的聆听对音乐的情绪、速度建立初步的认知,为后续的教唱奠定基础】
(二)分析音乐,表现音乐
教师:下面请跟琴演唱第一乐句简谱
预设:演唱简谱
教师:注意前倚音、一字多音和空拍节奏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填词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下面我们学唱第二个乐句,请跟琴演唱第二乐句简谱
预设:演唱简谱
教师:注意一字多音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填词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下面我们学唱第三个乐句,请跟琴演唱第三乐句简谱
预设: 演唱简谱
教师:注意一字多音、附点节奏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填词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下面我们学唱第四个乐句,请跟琴演唱第四乐句简谱
预设:演唱简谱
教师:注意一字多音、附点节奏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填词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下面跟琴整体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下面跟音频整体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
【设计意图:通过感受、学唱音乐,体验音乐表现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对于音乐情感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
三、精彩演绎,自由发挥
教师:下面请同学上台利用肢体动作和乐器为歌曲伴奏。
预设:表现音乐
【设计意图:通过上台表演,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同学们体会舞台的乐趣,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让歌声、语言、动作充分融入歌曲当中,让音乐教学面对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当中来。】
四、拓展思路,开阔视野
教师:下面我们欣赏视频
预设:欣赏
教师: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预设: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演唱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传达的积极向上、珍惜幸福生活的情感,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激发学生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五、结语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总结。
六、课堂小结(或教学反思)
在《编花篮》的教学中,通过播放豫剧视频导入,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感受了河南地方音乐的风格。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掌握较好,但对于前倚音、甩腔等特色唱法的把握还不够准确,需要加强练习和指导。创意实践环节中,部分学生的创新思维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后续应提供更多启发和引导。总体而言,基本达成教学目标,但仍需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七、课堂达标
1.歌曲《编花篮》的情感是 。
2.2/4拍的强弱规律是 。
答案:1.风趣地
2.强弱
【板书设计】
《编花篮》
1=C 2/4 中速 活泼 风趣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2张PPT)
第四单元
中州之声
目录
本课目标
新知导入
新知讲解
课堂展示
课堂拓展
课堂总结
(一)审美感知
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和浓郁的河南地方风格,提高对音乐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二)艺术表现
让学生掌握歌曲的基本旋律和歌词,能用活泼优美的声音准确演唱,通过肢体动作等表现歌曲情感。
(三)创意实践
鼓励学生对歌曲进行创编,如改编歌词、设计舞蹈动作等,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文化理解
让学生了解河南民歌的特点和文化内涵,增强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目标
新知导入
1.这段表演给你们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2.它是哪个地方的戏曲?
欣赏河南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选段
接下来我们就走进河南民歌
《编花篮》
河南豫剧与河南民歌联系紧密,血脉相连。豫剧的唱腔旋律大量吸收了民歌的素材,
民歌的方言音韵塑造了豫剧的语言特色,两者都以河南方言为基础,吐字归音带有浓郁的地方韵味。同时,民歌的题材也为豫剧提供了创作灵感,许多剧目改编自民间故事,保留了民歌的叙事风格。
紧密联系
新知讲解
聆听歌曲,听听这首歌曲的情绪、速度是怎样的?
歌曲的情绪是风趣的,速度是中速活泼。
再次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感?
歌曲背景
《编花篮》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新中国成立,社会百废待兴,人们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和追求,音乐创作也随之繁荣。
这首具有鲜明地方色彩的河南民歌以通俗易懂的歌词、朗朗上口的旋律迅速在民间流传,至今已有60余年,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它以“编花篮”为题,借物抒情,流露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
歌曲由几个乐句组成?
《编花篮》为2/4拍,是由四个各为4小节的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
下面请跟琴演唱第一乐句简谱
注意前倚音、一字多音和空拍节奏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下面我们学唱第二个乐句,请跟琴演唱第二乐句简谱
注意一字多音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下面我们学唱第三个乐句,请跟琴演唱第三乐句简谱
注意一字多音、附点节奏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下面我们学唱第四个乐句,请跟琴演唱第四乐句简谱
注意一字多音、附点节奏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下面跟琴整体演唱
课堂展示
下面请同学上台利用肢体动作和乐器为歌曲伴奏
课堂拓展
下面我们欣赏视频
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课堂达标
1.歌曲《编花篮》的情感是 。
2.2/4拍的强弱规律是 。
答案:1.风趣地
2.强弱
课堂总结
《编花篮》
1=C 2/4 中速 活泼 风趣的
谢谢聆听
感谢您观看与支持
攻坚克难赢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