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教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中秋大观园》课堂教学设计+课件+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人教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中秋大观园》课堂教学设计+课件+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5-09-08 13:45:23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三单元
八月十五月儿圆
目录
本课目标
新知导入
新知讲解
课堂展示
课堂拓展
课堂总结
(一)审美感知
感受歌曲描绘的意境和优美的情绪
(二)艺术表现
能用优美动听的声音演唱歌曲
(三)创意实践
能用乐器和肢体语言表现作品
(四)文化理解
了解中秋节文化,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学目标
新知导入
同学们,中秋节快要到了,你们知道中秋节有哪些习俗吗?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在这一天我们会赏月、吃月饼、赏花灯,
中秋夜的月亮像什么?
“古人认为月亮上有仙子,叶圣陶爷爷却把月亮想象成一艘小船,
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游览中期大观园吧。
《中秋大观园》
新知讲解
聆听歌曲
听听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歌曲的情绪是优美的,速度是中速。
再次聆听歌曲
感受歌曲的节拍儿有什么特点?
下面我们边打节奏边再次聆听歌曲
歌曲背景
《小小的船》是叶圣陶先生于1955年创作的儿童诗,其灵感可追溯至20世纪30年代《开明国语课本》中的《月亮船》。诗中以中秋夜空为背景,通过“弯弯的月儿”与“小小的船”的意象叠加,将传统节日的浪漫与儿童幻想结合。
歌曲由几个乐句组成?
歌曲结构为一段体,由四句构成对称乐段。
前两个乐句以“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建立比喻,通过“月儿—船”的意象对应,奠定空间框架;后两句以“我在小小的船里坐”转向主观视角,通过“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描绘视觉画面,形成“物—我—景”的叙事闭环。
下面请跟琴演唱第一乐句简谱
下面我们学唱第二个乐句,请跟琴演唱第二乐句简谱
注意一字多音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下面我们学唱第三个乐句,请跟琴演唱第三乐句简谱
注意一字多音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下面我们学唱第四个乐句,请跟琴演唱第四乐句简谱
下面跟琴整体演唱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书画院,我国古代还有很多表现中秋节的书画作品呢,我们快去看看吧。
接下来我们走进小剧场
接下来我们走进赏月亭
下面请同学们用手中的笔来画一画自己心中的月亮
课堂展示
下面请同学上台利用肢体动作和乐器为歌曲伴奏
课堂拓展
下面我们欣赏视频
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课堂达标
1.歌曲《小小的船》的情感是 。
2.3/4拍的强弱规律是 。
答案:1.优美的
2.强弱弱
课堂总结
《小小的船》
1=F 3/4 中速稍慢 优美的

课堂总结
谢谢聆听
感谢您观看与支持
攻坚克难赢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第三单元
八月十五月儿圆
目录
本课目标 新知导入
新知讲解 课堂展示
课堂拓展 课堂总结
教学目标
(一)审美感知
感受歌曲描绘的意境和优美的情绪
(二)艺术表现
能用优美动听的声音演唱歌曲
(三)创意实践
能用乐器和肢体语言表现作品
(四)文化理解
了解中秋节文化,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新知导入
同学们, 快要到了,你们知道中秋节
有哪些 吗?
中秋节是我国的 ,也是家人团聚的
日子,在这一天我们会 、 、

新知讲解
听听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歌曲的情绪是 ,速度是 。
感受歌曲的节拍儿有什么特点?
《小小的船》是 先生于1955年创作的儿童诗,其灵感
可追溯至20世纪30年代《开明国语课本》中的《月亮船》。诗中
以中秋夜空为背景,通过“弯弯的月儿”与“小小的船”的意象
叠加,将传统节日的 结合。
歌曲结构为一段体,由四句构成对称乐段。
前两个乐句以“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建立比喻,通过“月儿—船”的意象对应,
奠定空间框架;后两句以“我在小小的船里坐”转向主观视角,通过“闪闪的星星蓝
蓝的天”描绘视觉画面,形成“物—我—景”的叙事闭环。
课堂展示
课堂拓展
下面我们欣赏视频
课堂达标
1.歌曲《小小的船》的情感是 。
2.3/4拍的强弱规律是 。
答案:1.优美的
2.强弱弱
课堂总结
《小小的船》
1=F 3/4 中速稍慢 优美的
课堂总结
谢 谢 聆 听
感谢您观看与支持
攻坚克难赢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课型】
欣赏课型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八月十五月儿圆》第1课时《中秋大观园》
【教材分析】
《中秋大观园》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八月十五月儿圆》第1课时欣赏课。《小小的船》是叶圣陶先生于1955年创作的儿童诗,其灵感可追溯至20世纪30年代《开明国语课本》中的《月亮船》。诗中以中秋夜空为背景,通过“弯弯的月儿”与“小小的船”的意象叠加,将传统节日的浪漫与儿童幻想结合。歌曲结构为一段体,由四句构成对称乐段:前两个乐句以“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建立比喻,通过“月儿—船”的意象对应,奠定空间框架;后两句以“我在小小的船里坐”转向主观视角,通过“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描绘视觉画面,形成“物—我—景”的叙事闭环。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音乐充满好奇心,喜欢唱歌、律动和简单的乐器。他们已能分辨基本音高和节奏,模仿能力强,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趣味活动维持兴趣。此时学生开始形成初步的音乐审美,对欢快、形象的歌曲更感兴趣,比如童谣或动画配乐。他们能参与集体合唱,不过音准和节奏稳定性需加强,部分学生还存在跑调情况。在技能上,多数能掌握简单打击乐器的演奏,对音乐游戏和肢体律动参与度高。教学需多采用情境创设、故事导入等方式,兼顾趣味性与基础技能培养。
【教学目标】
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
(一)审美感知
感受歌曲描绘的意境和优美的情绪
(二)艺术表现
能用优美动听的声音演唱歌曲
(三)创意实践
能用乐器和肢体语言表现作品
(四)文化理解
了解中秋节文化,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用恰当的情感和声音演唱歌曲,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二)教学难点
1.深入体会歌曲的情感内涵,并用表演准确传达出来。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教师:同学们,中秋节快要到了,你们知道中秋节有哪些习俗吗?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在这一天我们会赏月、吃月饼、赏花灯,中秋夜的月亮像什么?”引导学生自由联想(如“玉盘”“镰刀”)。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古人认为月亮上有仙子,叶圣陶爷爷却把月亮想象成一艘小船,
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游览中期大观园吧。书写板书《中秋大观园》。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同学们对于本节课有一个预热的感觉,为后续引出主题奠定基础】
二、师生互动,走进音乐
(一)聆听音乐,感受情绪
教师:首先让我们走进音乐厅,聆听歌曲,听听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播放音乐)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歌曲的情绪是优美的,速度是中速,再次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节拍儿有什么特点?
预设:聆听歌曲并回答问题
教师:歌曲是3/4拍,同学们知道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吗?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3/4拍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弱,下面我们边打节奏边再次聆听歌曲。
预设:边打节奏边听歌曲
教师:下面我们了解一下歌曲的背景:《小小的船》是叶圣陶先生于1955年创作的儿童诗,其灵感可追溯至20世纪30年代《开明国语课本》中的《月亮船》。诗中以中秋夜空为背景,通过“弯弯的月儿”与“小小的船”的意象叠加,将传统节日的浪漫与儿童幻想结合。
歌曲由几个乐句组成?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歌曲结构为一段体,由四句构成对称乐段:前两个乐句以“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建立比喻,通过“月儿—船”的意象对应,奠定空间框架;后两句以“我在小小的船里坐”转向主观视角,通过“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描绘视觉画面,形成“物—我—景”的叙事闭环。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提问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初步的聆听对音乐的情绪、速度建立初步的认知,为后续的教唱奠定基础】
(二)分析音乐,表现音乐
教师:下面请跟琴演唱第一乐句简谱
预设:演唱简谱
教师:填词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下面我们学唱第二个乐句,请跟琴演唱第二乐句简谱
预设:演唱简谱
教师:注意一字多音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填词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下面我们学唱第三个乐句,请跟琴演唱第三乐句简谱
预设: 演唱简谱
教师:注意一字多音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填词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下面我们学唱第四个乐句,请跟琴演唱第四乐句简谱
预设:演唱简谱
教师:填词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下面跟琴整体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下面跟音频整体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接下来让我们走进书画院,我国古代还有很多表现中秋节的书画作品呢,我们快去看看吧。
预设:欣赏作品
教师:接下来我们走进小剧场
预设:欣赏视频
教师:接下来我们走进赏月亭
下面请同学们用手中的笔来画一画自己心中的月亮
预设:画一画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感受、学唱音乐,体验音乐表现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对于音乐情感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
三、精彩演绎,自由发挥
教师:下面请同学上台利用肢体动作和乐器为歌曲伴奏。
预设:表现音乐
【设计意图:通过上台表演,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同学们体会舞台的乐趣,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让歌声、语言、动作充分融入歌曲当中,让音乐教学面对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当中来。】
四、拓展思路,开阔视野
教师:下面我们欣赏视频
预设:欣赏
教师: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预设: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演唱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传达的积极向上、珍惜幸福生活的情感,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激发学生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五、结语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总结。
六、课堂小结(或教学反思)
本课以中秋文化为纽带,通过“视觉—听觉—动作”多模态教学,学生能准确描述月色特征,中秋主题的融入有效提升了文化认同感,后续将探索节气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路径。
七、课堂达标
1.歌曲《小小的船》的情感是 。
2.3/4拍的强弱规律是 。
答案:1.优美的
强弱弱
【板书设计】
《小小的船》
1=F 3/4 中速稍慢 优美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