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教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听乐赏月》+演奏《彩云追月》课堂教学设计+课件+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人教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听乐赏月》+演奏《彩云追月》课堂教学设计+课件+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5-09-08 13:45:2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课型】
欣赏课型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八月十五月儿圆》第3课时《听乐赏月》+演奏《彩云追月》
【教材分析】
《听乐赏月》+演奏《彩云追月》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八月十五月儿圆》第3课时欣赏课。《听乐赏月》与我国源远流长的中秋文化紧密相连。中秋节作为传统佳节,承载着团圆、思念等深厚情感,赏月是其中重要习俗。在音乐领域,有众多与中秋相关的音乐作品诞生,它们或描绘中秋月夜的宁静美好,或抒发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这些作品融合了传统音乐元素与文化内涵,成为传承和弘扬中秋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在教育中引入此类内容,能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更好地感受和理解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音乐充满好奇心,喜欢唱歌、律动和简单的乐器。他们已能分辨基本音高和节奏,模仿能力强,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趣味活动维持兴趣。此时学生开始形成初步的音乐审美,对欢快、形象的歌曲更感兴趣,比如童谣或动画配乐。他们能参与集体合唱,不过音准和节奏稳定性需加强,部分学生还存在跑调情况。在技能上,多数能掌握简单打击乐器的演奏,对音乐游戏和肢体律动参与度高。教学需多采用情境创设、故事导入等方式,兼顾趣味性与基础技能培养。
【教学目标】
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
(一)审美感知
引导学生聆听音乐,感受音乐中描绘的中秋月夜的意境,体会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等要素所营造的氛围,提高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二)艺术表现
指导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模仿音乐中的节奏和旋律,能够准确地表现出音乐的特点和情感。
(三)创意实践
能用乐器和肢体语言表现作品
(四)文化理解
介绍中秋节的起源、习俗和文化内涵,让学生明白音乐与传统文化的紧密联系,理解《听乐赏月》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中秋月夜的意境,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2. 让学生掌握音乐的基本节奏和旋律特点,能够准确地表现音乐。
(二)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音乐背后的文化意义,将音乐欣赏与文化传承相结合。
2.在创意实践环节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创作出有质量、有特色的作品。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秋节是怎样来的吗?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中秋节的来源与古代的祭月习俗、神话传说等密切相关,核心是对“月”的崇拜和情感寄托,祭月传统:早在先秦时期,就有帝王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这是中秋节最早的源头之一。后来民间也逐渐形成中秋祭月的习俗,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丰收的感恩。神话传说:“嫦娥奔月”的故事广为流传,传说嫦娥偷吃仙药飞上月球,丈夫后羿在中秋月圆时设席遥望,此后逐渐演变为家庭团圆的象征,让中秋节增添了浪漫色彩和情感内涵。
中秋节具体是哪一天呢?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每年的八月十五是中秋节,节日当天我们会举行哪些仪式?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中秋节我们会全家团圆。一起吃月饼、赏月,你们知道哪些和中秋节有关的音乐文化吗?
今天,老师带你们走进听乐赏月。书写板书《听乐赏月》。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同学们对于本节课有一个预热的感觉,为后续引出主题奠定基础】
二、师生互动,走进音乐
(一)聆听音乐,感受情绪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安静!聆听音乐,你听到了哪些乐器的声音?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中秋节是全家团圆的日子,你想选择哪些作品在中秋赏月时陪伴你的家人?并说一说为什么?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接下来你们想不想跟着老师一起来演奏中秋节的音乐呢?
预设: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提问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初步的聆听对音乐的情绪、速度建立初步的认知,为后续的教唱奠定基础】
(二)分析音乐,表现音乐
教师:接下来我们用口风琴来演奏乐曲《彩云追月》,首先我们简单的了解一下该乐曲:《彩云追月》是中国民族器乐中的经典之作,以清新明快的风格描绘了夜空下彩云与明月相伴的意境,原曲为广东音乐,最初由任光、聂耳于1935年改编为民族器乐合奏曲,融合了传统民间音乐元素与现代编曲手法。
这首作品我们将采取师生合作的方式接龙演奏
请同学们在演奏的过程中注意“扩指”的演奏技巧,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示范演奏。
预设:学习扩指演奏
教师:注意切分节奏的演奏,请再次演奏
预设:演奏
教师:接下来师生合作演奏
预设:演奏
教师:怎样才能把这首乐曲演奏的更优美呢?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我们可以边演奏边加上肢体动作和表情,在节奏方面我们可以稍慢一些,请同学们再次整体演奏
预设:演奏
【设计意图:通过感受、学唱音乐,体验音乐表现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对于音乐情感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
三、精彩演绎,自由发挥
教师:下面请同学上台利用肢体动作和乐器为歌曲伴奏。
预设:表现音乐
【设计意图:通过上台表演,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同学们体会舞台的乐趣,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让歌声、语言、动作充分融入歌曲当中,让音乐教学面对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当中来。】
四、拓展思路,开阔视野
教师:下面我们欣赏视频
预设:欣赏
教师: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预设: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演唱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传达的积极向上、珍惜幸福生活的情感,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激发学生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五、结语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总结。
六、课堂小结(或教学反思)
在《听乐赏月》的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导入,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在审美感知方面有了一定提升,能较好感受音乐中的月夜意境。但在文化理解环节,部分学生对中秋文化内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后续可结合更多历史故事和民俗活动加强引导。创意实践部分学生参与度高,但作品质量参差不齐,需给予更多针对性指导。在教学方法上,还可增加小组互评环节,促进学生交流和学习。总体而言,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但仍有改进空间。
七、课堂达标
1.乐曲《汉宫秋月》是一首 。
2.《月光》是由 (国家)作曲家 (作曲家)作曲。
答案:1.古曲
2.法国 德彪西
【板书设计】
《听乐赏月》
《汉宫秋月》(古曲)
《平湖秋月》(吕文成曲)
《彩云追月》(任光曲)
《花好月圆》
《夜曲》(波兰肖邦曲)
《月光》(法国德彪西曲)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3张PPT)
第三单元
八月十五月儿圆
目录
本课目标
新知导入
新知讲解
课堂展示
课堂拓展
课堂总结
(一)审美感知
引导学生聆听音乐,感受音乐中描绘的中秋月夜的意境,体会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等要素所营造的氛围,提高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二)艺术表现
指导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模仿音乐中的节奏和旋律,能够准确地表现出音乐的特点和情感。
(三)创意实践
能用乐器和肢体语言表现作品
(四)文化理解
介绍中秋节的起源、习俗和文化内涵,让学生明白音乐与传统文化的紧密联系,理解《听乐赏月》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教学目标
新知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中秋节是怎样来的吗?
中秋节的来源与古代的祭月习俗、神话传说等密切相关,核心是对“月”的崇拜和情感寄托,祭月传统:早在先秦时期,就有帝王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这是中秋节最早的源头之一。后来民间也逐渐形成中秋祭月的习俗,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丰收的感恩。神话传说:“嫦娥奔月”的故事广为流传,传说嫦娥偷吃仙药飞上月球,丈夫后羿在中秋月圆时设席遥望,此后逐渐演变为家庭团圆的象征,让中秋节增添了浪漫色彩和情感内涵。
中秋节具体是哪一天呢?
每年的八月十五是中秋节,节日当天我们会举行哪些仪式?
中秋节我们会全家团圆、一起吃月饼、赏月,你们知道哪些和中秋节有关的音乐文化吗?
今天,老师带你们走进听乐赏月。
《听乐赏月》
新知讲解
下面请同学们安静!聆听音乐,你听到了哪些乐器的声音?
中秋节是全家团圆的日子。
1.你想选择哪些作品在中秋赏月时陪伴你的家人?
2.并说一说为什么?
接下来我们用口风琴来演奏乐曲《彩云追月》,首先我们简单的了解一下该乐曲:
《彩云追月》是中国民族器乐中的经典之作,以清新明快的风格描绘了夜空下彩云与明月相伴的意境,原曲为广东音乐,最初由任光、聂耳于1935年改编为民族器乐合奏曲,融合了传统民间音乐元素与现代编曲手法。
取师生合作的方式接龙演奏
接下来你们想不想跟着老师一起来演奏中秋节的音乐呢?
请同学们在演奏的过程中注意“扩指”的演奏技巧,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示范演奏。
注意切分节奏的演奏,请再次演奏
接下来师生合作演奏
怎样才能把这首乐曲演奏的更优美呢?
我们可以边演奏边加上肢体动作和表情,在节奏方面我们可以稍慢一些,请同学们再次整体演奏
课堂展示
下面请同学上台利用肢体动作和乐器为歌曲伴奏。
课堂拓展
下面我们欣赏视频
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课堂达标
1.乐曲《汉宫秋月》是一首 。
2.《月光》是由 (国家)作曲家 (作曲家)作曲。
答案:1.古曲
2.法国 德彪西
课堂总结
《听乐赏月》

《汉宫秋月》(古曲)
《平湖秋月》(吕文成曲)
《彩云追月》(任光曲)
《花好月圆》
《夜曲》(波兰肖邦曲)
《月光》(法国德彪西曲)
谢谢观看
感谢您观看与支持
攻坚克难赢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第三单元
八月十五月儿圆
目录
本课目标 新知导入
新知讲解 课堂展示
课堂拓展 课堂总结
教 学 目 标
(一)审美感知
引导学生聆听音乐,感受音乐中描绘的中秋月夜的意境,体会音乐的节奏、旋
律、和声等要素所营造的氛围,提高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二)艺术表现
指导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模仿音乐中的节奏和旋律,能够准确地表现出音
乐的特点和情感。
(三)创意实践
能用乐器和肢体语言表现作品
(四)文化理解
介绍中秋节的起源、习俗和文化内涵,让学生明白音乐与传统文化的紧密联系,
理解《听乐赏月》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新知导入
中秋节的来源与古代的祭月习俗、神话
传说等密切相关,核心是对“月”的崇拜和
情感寄托,祭月传统:早在先秦时期,就有
帝王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这是中秋
节最早的源头之一。后来民间也逐渐形成中
秋祭月的习俗,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丰收
的感恩。神话传说:“嫦娥奔月”的故事广
为流传,传说嫦娥偷吃仙药飞上月球,丈夫
后羿在中秋月圆时设席遥望,此后逐渐演变
为家庭团圆的象征,让中秋节增添了浪漫色
彩和情感内涵。
中秋节具体是哪一天呢?
中秋节我们会全家团圆、一起吃月饼、赏月,你们知道
哪些和中秋节有关的 吗?
今天,老师带你们走进听乐赏月。
新知讲解 下面请同学们安静!聆听音乐,你听到了
哪些乐器的声音?
1.你想选择哪些作品在中秋赏月时陪伴
你的家人?
接下来我们用口风琴来演奏乐曲《彩云追
月》,首先我们简单的了解一下该乐曲:
《彩云追月》是中国民族器乐中的经典之
作,以清新明快的风格描绘了夜空下彩云与明月
相伴的意境,原曲为广东音乐,最初由任光、聂
耳于1935年改编为民族器乐合奏曲,融合了传统
民间音乐元素与现代编曲手法。
取师生合作的方式接龙演奏
请同学们在演奏的过程中注意“扩指”的演奏技巧,
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示范演奏。
怎样才能把这首乐曲
演奏的更优美呢?
课堂展示
课堂拓展
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课堂达标
1.乐曲《汉宫秋月》是一首 。
2.《月光》是由 (国家)作曲家 (作曲家)作
曲。
答案:1.古曲
2.法国 德彪西
课堂总结
《听乐赏月》
《汉宫秋月》(古曲)
《平湖秋月》(吕文成曲)
《彩云追月》(任光曲)
《花好月圆》
《夜曲》(波兰肖邦曲)
《月光》(法国德彪西曲)
谢谢观看
感谢您观看与支持
攻坚克难赢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