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荷花淀
3 感知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精神。
2 整体领略小说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和人物形象的人情美。
1 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衬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思想的写法。
教学目标
战争是一个让人思考、让人感悟的名词,它演绎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见证了人性中的正义与邪恶。孙犁的小说《荷花淀》为我们展示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人民战斗生活的另一面,在这里同样不泛紧张的战斗场面,却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交流,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不以情节取胜,而以抒情见长。
课堂导入
教学过程
孙犁,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一九四五年后,他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斗争生活为题材,在延安窑洞里的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成这篇小说。他的小说作品追求散文式的格调,追求诗歌般的意境,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诗体小说”,并对当代文学产生极大的影响,造成了一个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荷花淀派”。他被人们称为“短篇小说能手。” 代表作: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小说散文合集《白洋淀纪事》。
背景介绍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现代著名作家孙犁(1913—1996),是河北安平人,1936年到了白洋淀附近的安新县同口小学教书。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或是清晨或是黄昏,他经常到白洋淀边散步,慢慢地,他熟悉了这一带的风土人情,熟悉了这里人民的劳动和生活。 1937年,日寇的铁蹄踏进这一地区,他切身体验到了这里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在抗日的旗帜下,男女老少都动员起来。虽然热土难离,但为了保家卫国,为了打鬼子,各个村庄的青年农民都自愿地奔赴抗日前线。至于那些青年妇女所表现出的识大体、顾大局,乐观向上、无私奉献的精神,更使他由衷敬佩。基于这种心理,他写成了《荷花淀》这篇著名的小说。
教学过程
(二)写作背景
背景介绍
他的作品显示出作家成熟的独特的艺术风格: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完美统一。这一独特风格对当代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形成了一个数量相当可观的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荷花淀派”。由于他这一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小说又被称为“诗体小说”。
教学过程
(三)荷花淀派
背景介绍
初步感知
教学过程
(一)基本字词
藕断丝连:比喻表面上好像已断了关系,实际上仍然挂牵着。
铜墙铁壁:比喻十分坚固、不可摧毁的事物。
聚精会神:集中精神;集中注意力。
震动·振动:震动:物体自身动荡或使物体动荡。
振动:指物体的全部或一部分沿直线或曲线往返颤动。
(二)通读文本,明确文章基本结构
初步感知
荷花淀
开端—夫妻话别
发展—探夫遇敌
高潮
结局
尾声—参加战斗
—助夫参战
教学过程
(一)前三段描写了哪些景物?由这些景物构成了一个什么样的典型环境
夜景美:高升的月亮、干净凉爽的院子、柔滑修长的苇眉子、像雪地和云彩一样洁白的苇席、一片银白的荷花淀、水面的薄雾、徐徐的清风、清新的荷香。
文本详析
这几段描绘的是荷花淀夜景的风景画和风俗画,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出一种恬静的充满诗情画意的氛围。
以景写人,情景相生。
1. 淀上万里无云开阔明丽的景色,使年轻妇女们失望伤心的心情马上变得开朗愉快起来。
2. 荷叶像铜墙铁壁——暗寓抗日根据地像铜墙铁壁。
3. 粉色荷花箭是哨兵——暗寓白洋淀的妇女们成长为抗日游击战士。
教学过程
(二)分析对正午淀上风光的描写和对日光下水乡风光的描写。
文本详析
“震动”反映了水生嫂听到丈夫要离开时的突然和震惊,对丈夫的不舍。 她用“吮”这个动作迅速平衡了自己的情绪,掩饰了失态,不想让丈夫看出自己心里的震动、有软弱的表现,显示了她的坚强。
活动过程
(三)“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震动”和“吮”这两个词语有什么深刻含义
文本详析
教学过程
(四)“整个荷花淀全震荡起来。......渐渐听清楚枪声只是向着外面,她们才又扒着船帮露出头来。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啊,原来是他们! 但是那些隐蔽在大荷叶下面的战士们,正在聚精会神瞄着敌人射击,半眼也没有看她们。......冲出了荷花淀。”(第63至64自然段)
把紧张的战斗情景和日常生活的细节糅合起来,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诗情画意。 这一细节描写十分生动,丈夫在瞄准敌人射击,没看妻子一眼(聚精会神),妻子却在紧张战斗中寻找自己的丈夫(也是聚精会神),为下文议论战士们的 “横样子”伏笔。这个细节,使紧张战斗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文本详析
第一次传神地刻画出了女人们去探望丈夫却没遇上后失落而又百无聊赖的心情。
第二次第三次生动地表现了战士打捞战利品时乐观的精神状态,也真切自然地表现出夫妻间彼此牵挂、似嗔实喜、似怨实爱的情感,富有生活气息。
教学过程
(五)这篇小说里三次出现“一捞一丢”的细节,请你把有关描写找出来,并体会这三处细节描写的作用与意义。
文本详析
并没有对于战争场面花过多笔墨,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些战后妇女们和战士们的对话及活动等生活化的互动。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孙犁小说在情节方面不追求离奇曲折,而是将情节淡化。
教学过程
(六)全文情节设置方面有什么特点?
文本详析
教学过程
深入探究
(一)分析文中人物对话的作用。
1. 形象地展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2. 展示了白洋淀女人们的成长历程。
3. 展示了白洋淀地区人民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4. 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教学过程
(二)分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1. 结构的散文化、描写的诗意化。就全篇而言,没有曲折而又完整的故事,整篇只写了几个场景。环境描写充满诗情画意,皎洁的明月、干净的庭院、银白的世界、透明的薄雾、新鲜的荷香,无不给人以清新淡雅、如诗如画的感觉。
2. 语言质朴、简明,但又内涵丰富。尤其是人物语言极具个性,最精彩的是五位青年妇女商量去探望丈夫的一段,作者没有一言半语的交代,而人物的鲜明个性就通过对话表现出来。
3. 精当的細节描写为作品增加了亮色。它们或推动情节发展(“她有时望望淀里”)或透露微妙的心理变化(“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或增加描写的真实性。
深入探究
教学过程
同样作为中国普通的农村妇女,但是祥林嫂和水生嫂的人生道路却完全不一样。祥林嫂生活在封建时代末期,现代文明之风还吹不进封闭、保守的鲁镇,祥林嫂只能被冷漠、黑暗的社会现实所毁灭;水生嫂生活在全民抗战时期,社会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根据地,妇女解放已经开始深入人心,所以水生嫂能从一个贤惠、温顺的村妇成长为一个抗战的巾帼战士。
(三)水生嫂与祥林嫂比较,谈谈时代变迁对妇女命运的影响。
深入探究
小说虽然描写的是抗日战争的事情,但是并没有直接写战争的激烈、残酷。而是把笔墨集中在普通百姓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上。
通过描写这些善良、纯真的人们,在战争环境中表现出人性的光辉,来表现人民不畏强暴,保卫家园的精神状态。
主题探究
这篇小说与你读过的描写战争题材的文学作品相比,在内容上有什么特点?你觉得这篇小说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个性化的语言描写
诗化的环境描写
传神的细节描写
写作特色
巧妙的表达主题的角度
总结
教学过程
小说通过描写白洋淀地区人的抗日斗争生活和妇女的成长历程,塑造了一群勤劳淳朴、真挚多情而又勇敢机智、顾全大局、深明大义的农村青年妇女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根据地军民英勇抗日的爱国精神和热爱生活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布置作业
阅读《小二黑结婚》《党费》,对小说的环境、主题、人物进行对比。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