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世界近代史(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6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世界近代史(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04 22:04: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世界近代史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2025 河北)同学们在开展“中外海路交通发展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中,搜集到下面一幅示意图。该图所示历史事件的结束距今(  )
A.500周年 B.503周年 C.530周年 D.535周年
2.(2025 苏州)小明同学通过课外阅读得知:1500﹣1800年,美洲和大洋洲有近1亿人死于瘟疫。他组织同学们进行历史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选用了如图漫画。他们的学习主题最恰当的是(  )
A.人类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B.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
C.殖民争霸开拓世界市场
D.横渡大西洋的蒸汽轮船
3.(2025 巧家县一模)某学校社团开设了跨学科主题研究课,在以《小货币、大历史》为主题的课堂上,李老师拿出了一张5元面值的美元,同学们发现其正面的肖像是美国总统林肯,他的历史功绩是(  )
A.领导美国独立 B.维护国家统一
C.缓解经济危机 D.援助欧洲复兴
4.(2025 青秀区校级期中)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一场跨学科主题研学活动,下面是他们整理的资料。据此判断,他们研学活动的主题是(  )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电灯、电话、汽车、飞机 自然资源的开发与消耗 创新驱动发展 内燃机;传动装置
A.西欧经济的发展 B.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近代科学与文化
5.(2020 三水区一模)主题式学习是基于课程标准的一种学习方式。下列历史事件及所反映的主题对应正确的有(  )项
①若把但丁、哥伦布、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等人物组合在一起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最适合的主题是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②若把罗斯福、希特勒、纳粹党、日本军部法西斯等图片组合在一起,研究主题是经济危机的影响
③若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人物图片组合在一起,这组图片反映的恰当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与发展者
④“冷战与美苏争霸、欧洲复兴、日本崛起、欧盟成立”。如果要给以上知识点确立一个主题,合适的是多极格局下的世界。
A.1项 B.2项 C.3项 D.4项
6.(2025 顺平县期中)某班九年级学生开展主题式学习时搜集了如下资料: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等。请问该班学生研究的主题是(  )
A.国家统一 B.资产阶级改革
C.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D.资产阶级革命
7.(2025 济宁二模)如图是某校学生进行项目式学习的资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反映了世界近代科学文化发展
B.使人类对客观世界进一步探索
C.反映了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场景
D.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的产生
8.(2025 深圳开学)某历史小组在开展项目式学习时,收集到以下信息,据此推断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
政治 废藩置县;颁布《宅地法》
经济 推行殖产兴业;废除农奴制
思想文化 文明开化
军事 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A.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B.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C.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转变
D.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9.(2025 单县月考)项目化整合是指将学科知识和实践技能通过项目的方式进行整合。小乐在整理《从危到机:危机中的择决》这一学习项目时,①处的内容应该是(  )
国家 时间 危机 择决
英国 17世纪 ①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法国 18世纪 法国大革命
A.殖民压迫激化了国内的社会矛盾
B.封建势力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C.奴隶制束缚了自由劳动力的流动
D.对外扩张造成大量财富的外流
10.(2025 资阳)某班级开展一次历史项目式学习。本次学习的主题可能是(  )
项目式学习任务单 主题:_____ 关键词:哈格里夫斯 瓦特,爱迪生,诺贝尔
A.探寻新航路
B.两次工业革命
C.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D.经济大危机
11.(2025 通辽)《资本主义与奴隶制度》一书中写到:“几乎每个利物浦的市民都成了商人。他们当中拿不出一大捆货物者就拿出一小箱……几乎各个阶层的人对几内亚的买卖都兴趣浓厚。这真是股浪潮,无怪利物浦的小船多如牛毛。在利物浦,赚取100%的利润并不稀罕。有时一次出航所得净利可达3009%。“据此推断,利物浦商人的贸易(  )
A.加快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B.促进了西方的繁荣发展
C.推动了非洲的民族觉醒
D.加速了欧洲的资本输出
12.(2025 通辽)下面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事件,可以佐证新航路的开辟(  )
16﹣18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公元16世纪﹣18世纪中叶 葡萄牙人获得了在澳门的租借居住权,荷兰占据台湾; 玉米、甘薯传入中国; 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远销墨西哥; 美洲等地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沿袭“海禁”,乾隆中期只留广州—口通商。 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意大利人利玛窦前往中国,借助传播科学知识传数; 伏尔泰根据中国历史故事,编写了剧本《中国孤儿》; 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成为最大殖民国家。
A.改变了中国人对西方的认知
B.促进了中国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C.推进了中国社会的快速转型
D.推动了中国明清社会的巨大变化
13.(2025 成都)历史学家钱乘旦认为,“美国对来自母国的观念、制度和方式加以创造性地转化,逐渐建成了一个与母国不完全相同的社会”。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美国(  )
A.创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B.建立了联邦制共和国
C.传播了自由民主思想 D.选择了资本主义道路
14.(2025 苏州)如图是拉丁美洲土著人口(1492﹣1825年)统计情况。拉美土著人口锐减的悲剧始于(  )
A.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B.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C.达 伽马到达印度 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15.(2025 北京)以下时间轴反映出(  )
1215年 1628年 1689年
《大宪章》 《权利请愿书》 《权利法案》
未经协商,国王无权征税。逐渐确立“王在法下”的原则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表达了议会限制王权的意图 未经议会许可,国王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不得征税。此后议会权力日益超过国王
A.农奴制度阻碍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B.北美殖民地摆脱英国统治而独立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影响了法国大革命
D.君主立宪制体现了英国政治传统
二.材料题(共3小题)
16.(2025 丽水)某校同学以“创新”为主题开展跨学科项目化学习。阅读学习成果,回答问题。
成果一:数据见证兴衰
——摘编自王元庆《文明的融合——近代科技简史》
成果二:创新引领未来
(1)依据成果一,列举促进英国A阶段“兴”的主要因素,并分析英国对B阶段中国“衰”的影响。
(2)当数轴中x=2050时,我国将实现中国梦。结合成果二,运用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建国以来是如何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
(3)完成本次项目化学习后,你有何感悟?
17.(2025 龙华区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围绕某一研究主题,将所学历史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方法以等结合起来,开展深入探究、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领域 相关课程内容道德与法治科学历史地理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大航海时代 新航路开辟 海外殖民地 奴隶贸易 地球知识的更新 地图绘制 交通路线 文化传播 贸易中心地理位置 资本主义产生、发展追求商业利润 造船技术与 航海技术 风力
工业革命 火车、轮船…… 的发明与使用 交通路线的丰富和扩展 自然资源的开发与消耗 生产力的决定作用科技也是生产力 纺织业、化工、冶金、采矿等许多生产部门都开始使用蒸汽机
——摘编自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
依据材料并结合各学科知识,从表中任选一例,以历史学科方法为主,融合相关学科知识(至少两个学科),自拟论点,并加以阐释。(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价值观正确。)
18.(2025 青岛)追寻历史脚步,开拓国际视野。某中学围绕“大国发展之路”选取相关资料,开展了项目式学习。请你一起探究并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一【初探英国工业发展】
1760年至1830年,英国经济人均产值增长量的2/3以上都应归功于生产力的提高。生产活动的发生地点由农舍和小作坊转移到了工厂,从而提高了对工作投入的掌握程度。伴随工业革命而来的经济和社会变化为政治变革提供了动力。自19世纪30年代以来,各类议会立法机关为纠正工业化带来的普遍问题,开展了一系列行动。英国工业革命在全世界其他地方均产生了反响。
——摘编自[美]弗兰克 萨克雷[美]约翰 芬德林主编《世界大历史》
探究二【寻找法国历史记忆】
攻占巴士底狱 凡尔赛宫
探究三【重看苏联二战贡献】
事件 影响
莫斯科保卫战 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A 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库尔斯克战役 使苏军掌握了战略主动权。
柏林战役 促使德国于1945年5月8日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1)请你根据探究一概括,英国工业革命带来哪些影响?
(2)假如要选择探究二中的一幅图片对法国历史进行解读,你会选择哪一幅?请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说明理由。
(3)探究三中“A”处是哪一事件?请综合探究三的资料,归纳一个观点。
(4)通过本次项目式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世界近代史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2025 河北)同学们在开展“中外海路交通发展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中,搜集到下面一幅示意图。该图所示历史事件的结束距今(  )
A.500周年 B.503周年 C.530周年 D.535周年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的开辟的相关史实。“该图所示历史事件的结束”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观察题干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示意图所示历史事件是新航路的开辟。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率船队到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并绕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从此开辟了从欧洲到印度的海上航线。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资助下从西班牙起程,横渡大西洋,经过两个多月航行到达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1497年葡萄牙人达 伽马率领船队沿着这条航道到达印度等地,是第一个开辟了通往东方的新航路。1519年﹣1522年,奉西班牙国王之命,麦哲伦率领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返回欧洲,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新航路的开辟结束的时间是1522年,2022﹣1522=500周年,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图片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新航路的开辟的相关史实。
2.(2025 苏州)小明同学通过课外阅读得知:1500﹣1800年,美洲和大洋洲有近1亿人死于瘟疫。他组织同学们进行历史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选用了如图漫画。他们的学习主题最恰当的是(  )
A.人类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B.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
C.殖民争霸开拓世界市场
D.横渡大西洋的蒸汽轮船
【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殖民者开始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同时,也把许多疾病带入美洲,导致美洲瘟疫流行。故他们的学习主题最恰当的是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2025 巧家县一模)某学校社团开设了跨学科主题研究课,在以《小货币、大历史》为主题的课堂上,李老师拿出了一张5元面值的美元,同学们发现其正面的肖像是美国总统林肯,他的历史功绩是(  )
A.领导美国独立 B.维护国家统一
C.缓解经济危机 D.援助欧洲复兴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南北战争。
【解答】A.领导美国独立战争的是华盛顿,排除A项。
B.美国总统林肯领导了1861——1865年的美国南北战争,并取得了胜利。经过这场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故B项正确。
C.罗斯福施行新政缓解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的影响,排除C项。
D.1947年,美国国务卿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美国南北战争的相关史实。
4.(2025 青秀区校级期中)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一场跨学科主题研学活动,下面是他们整理的资料。据此判断,他们研学活动的主题是(  )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电灯、电话、汽车、飞机 自然资源的开发与消耗 创新驱动发展 内燃机;传动装置
A.西欧经济的发展 B.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近代科学与文化
【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电灯、飞机都是美国人的发明,与西欧经济的发展无关,排除。
B.题干呈现的是科技成果,与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无关,排除。
C.据所学可知,电灯、电话、汽车、飞机均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电力和石油做为新能源进入生产和生活领域,其中内燃机的发明促进了石油的开采,符合题意。
D.题干呈现的是科技成果,与近代科学理论与文化无关,排除。
故选:C。
【点评】记忆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5.(2020 三水区一模)主题式学习是基于课程标准的一种学习方式。下列历史事件及所反映的主题对应正确的有(  )项
①若把但丁、哥伦布、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等人物组合在一起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最适合的主题是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②若把罗斯福、希特勒、纳粹党、日本军部法西斯等图片组合在一起,研究主题是经济危机的影响
③若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人物图片组合在一起,这组图片反映的恰当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与发展者
④“冷战与美苏争霸、欧洲复兴、日本崛起、欧盟成立”。如果要给以上知识点确立一个主题,合适的是多极格局下的世界。
A.1项 B.2项 C.3项 D.4项
【分析】本题考查人类政治文明的演进趋势;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经历了为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奠定基础的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以及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经历了为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奠定基础的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以及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面对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严重影响,不同国家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如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消除危机影响,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德国和日本则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法西斯道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之后传到俄国,列宁和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发展。二战结束后,随着杜鲁门主义的出台,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冷战开始,美苏争霸是冷战的产物,欧洲复兴,日本崛起都是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下出现的变化,随着日本西欧的经济的恢复,逐渐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重要牵制力量,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人类政治文明的演进趋势等内容,考查了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
6.(2025 顺平县期中)某班九年级学生开展主题式学习时搜集了如下资料: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等。请问该班学生研究的主题是(  )
A.国家统一 B.资产阶级改革
C.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D.资产阶级革命
【分析】本题考查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等知识点,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维护国家统一只符合美国内战,排除。
B.资产阶级改革只符合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排除。
C.根据所学知识,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美国内战等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扩展,符合题意。
D.资产阶级革命指的是美国内战,排除。
故选:C。
【点评】记忆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7.(2025 济宁二模)如图是某校学生进行项目式学习的资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反映了世界近代科学文化发展
B.使人类对客观世界进一步探索
C.反映了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场景
D.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的产生
【分析】本题考查璀璨的近代艺术文化的知识。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解答】牛顿是英国科学家。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是他的三大成就;1687年,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牛顿的科学发现,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了一大步科学巨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阐述了进化论;音乐大师、革命精神文学巨匠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歌颂了拿破仑的英雄业绩,这些都反映了世界近代科学文化发展,A符合题意;使人类对客观世界进一步探索与巴尔扎克和贝多芬无关,排除B;巴尔扎克的作品反映了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场景,排除C;题干信息中的人物贝多芬和巴尔扎克没有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的产生,排除D。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世界近代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
8.(2025 深圳开学)某历史小组在开展项目式学习时,收集到以下信息,据此推断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
政治 废藩置县;颁布《宅地法》
经济 推行殖产兴业;废除农奴制
思想文化 文明开化
军事 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A.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B.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C.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转变
D.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分析】本题考查美国南北战争、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等知识点,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17﹣18世纪,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排除。
B.据材料“政治,废藩置县;颁布《宅地法》”“经济,推行殖产兴业;废除农奴制”“思想文化,文明开化……”可知,材料分别涉及19世纪60年代的日本明治维新、美国南北战争、俄国农奴制改革,因此材料反映的主题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符合题意。
C.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产生垄断或垄断组织,材料未涉及,排除。
D.日本明治维新、美国南北战争、俄国农奴制改革均发生在一战前,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B。
【点评】记忆美国南北战争、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9.(2025 单县月考)项目化整合是指将学科知识和实践技能通过项目的方式进行整合。小乐在整理《从危到机:危机中的择决》这一学习项目时,①处的内容应该是(  )
国家 时间 危机 择决
英国 17世纪 ①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法国 18世纪 法国大革命
A.殖民压迫激化了国内的社会矛盾
B.封建势力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C.奴隶制束缚了自由劳动力的流动
D.对外扩张造成大量财富的外流
【分析】本题考查法国大革命,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17世纪初,英国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18世纪开始,法国封建制度日益腐朽没落,国王实施的加重税收等措施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①处的内容应该是封建势力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殖民压迫激化了国内的社会矛盾,与美国独立战争相关,与英国、法国不符,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奴隶制束缚了自由劳动力的流动、对外扩张造成大量财富的外流,都与英国、法国史实不符,排除C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法国大革命,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2025 资阳)某班级开展一次历史项目式学习。本次学习的主题可能是(  )
项目式学习任务单 主题:_____ 关键词:哈格里夫斯 瓦特,爱迪生,诺贝尔
A.探寻新航路
B.两次工业革命
C.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D.经济大危机
【分析】本题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
【解答】根据材料“哈格里夫斯、瓦特,爱迪生,诺贝尔”可知,题干描述的是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家,B项正确;新航路的开辟与迪亚士、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有关,排除A;材料未涉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排除C;经济大危机发生于1929至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与题干无关,排除D。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识记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
11.(2025 通辽)《资本主义与奴隶制度》一书中写到:“几乎每个利物浦的市民都成了商人。他们当中拿不出一大捆货物者就拿出一小箱……几乎各个阶层的人对几内亚的买卖都兴趣浓厚。这真是股浪潮,无怪利物浦的小船多如牛毛。在利物浦,赚取100%的利润并不稀罕。有时一次出航所得净利可达3009%。“据此推断,利物浦商人的贸易(  )
A.加快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B.促进了西方的繁荣发展
C.推动了非洲的民族觉醒
D.加速了欧洲的资本输出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贸易的知识,注意题干材料内容的解读。
【解答】根据材料“在利物浦,赚取100%的利润并不稀罕。有时一次出航所得净利可达300%”可知,利物浦商人通过贩卖黑奴,赚取了巨额利润,有利于加快资本的原始积累,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贩卖黑奴对利物浦的影响,未涉及促进了西方的繁荣发展,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贩卖黑奴对利物浦的影响,与推动了非洲的民族觉醒无关,排除C项;资本输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贸易的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2.(2025 通辽)下面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事件,可以佐证新航路的开辟(  )
16﹣18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公元16世纪﹣18世纪中叶 葡萄牙人获得了在澳门的租借居住权,荷兰占据台湾; 玉米、甘薯传入中国; 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远销墨西哥; 美洲等地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沿袭“海禁”,乾隆中期只留广州—口通商。 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意大利人利玛窦前往中国,借助传播科学知识传数; 伏尔泰根据中国历史故事,编写了剧本《中国孤儿》; 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成为最大殖民国家。
A.改变了中国人对西方的认知
B.促进了中国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C.推进了中国社会的快速转型
D.推动了中国明清社会的巨大变化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要求学生结合新航路开辟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A.新航路的开辟没有改变中国人对西方的认知,排除A。
B.新航路的开辟对中国近代科学影响不大,排除B。
C.新航路的开辟没有使中国社会转型,排除C。
D.从材料中的时间、物种的产地和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引发的物种大交换、技术思想的传播,推动了中国明清社会的巨大变化,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新航路开辟的特点和影响,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13.(2025 成都)历史学家钱乘旦认为,“美国对来自母国的观念、制度和方式加以创造性地转化,逐渐建成了一个与母国不完全相同的社会”。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美国(  )
A.创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B.建立了联邦制共和国
C.传播了自由民主思想 D.选择了资本主义道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联邦制共和制的建立,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答。
【解答】根据材料“美国对来自母国的观念、制度和方式加以创造性地转化,逐渐建成了一个与母国不完全相同的社会”和所学可知,美国独立前是英国的殖民地,独立后,美国的开国元勋们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不赞成建立一个君主制的国家,希望建立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共和国家。1787年美国宪法颁布,根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B项正确;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而美国建立了联邦制共和制,排除A项;传播了自由民主思想没有体现“美国对来自母国的观念、制度和方式加以创造性地转化”,排除C项;英国、法国等国也选择了资本主义道路,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美国联邦制共和制的建立,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4.(2025 苏州)如图是拉丁美洲土著人口(1492﹣1825年)统计情况。拉美土著人口锐减的悲剧始于(  )
A.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B.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C.达 伽马到达印度 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分析】根据材料,结合新航路的开辟的相关知识推断出答案。
【解答】根据材料“拉丁美洲土著人口(1492﹣1825年)统计情况。”结合所学可知,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后,西班牙在美洲建立殖民地,对土著印第安人实行种族灭绝,美洲印第安人的数量急剧下降。所以拉美土著人口锐减的悲剧始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B项正确。迪亚士到达好望角发生在1488年,排除A项。达 伽马到达印度开辟了通往亚洲的新航路,跟拉丁美洲无关,排除C项。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跟拉丁美洲的土著人口锐减无关,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的开辟的知识。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
15.(2025 北京)以下时间轴反映出(  )
1215年 1628年 1689年
《大宪章》 《权利请愿书》 《权利法案》
未经协商,国王无权征税。逐渐确立“王在法下”的原则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表达了议会限制王权的意图 未经议会许可,国王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不得征税。此后议会权力日益超过国王
A.农奴制度阻碍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B.北美殖民地摆脱英国统治而独立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影响了法国大革命
D.君主立宪制体现了英国政治传统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权利法案》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在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材料的正确解读。
【解答】据材料“1215年《大宪章》未经协商,国王无权征税。逐渐确立‘王在法下’的原则”“1628年《权利请愿书》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表达了议会限制王权的意图”“1689年《权利法案》未经议会许可,国王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不得征税。此后议会权力日益超过国王”可知,英国国王的权力受到法律制约的传统源远流长,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的君主立宪制体现了英国政治传统,D正确;材料主要强调英国国王的权力受到法律制约的传统源远流长,未涉及农奴制,排除A;材料主要强调英国国王的权力受到法律制约的传统源远流长,未涉及北美殖民地的反抗斗争,排除B;材料主要强调英国国王的权力受到法律制约的传统源远流长,未涉及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排除C。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材料的能力。理解和识记《权利法案》的相关史实。
二.材料题(共3小题)
16.(2025 丽水)某校同学以“创新”为主题开展跨学科项目化学习。阅读学习成果,回答问题。
成果一:数据见证兴衰
——摘编自王元庆《文明的融合——近代科技简史》
成果二:创新引领未来
(1)依据成果一,列举促进英国A阶段“兴”的主要因素,并分析英国对B阶段中国“衰”的影响。
(2)当数轴中x=2050时,我国将实现中国梦。结合成果二,运用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建国以来是如何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
(3)完成本次项目化学习后,你有何感悟?
【分析】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解答】(1)根据材料“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完成”可知,促进英国A阶段“兴”的主要因素是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英国率先开展了工业革命。根据材料“1850至1900年”及所学可知,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逐渐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根据材料“新制度、新政策、新体制、新思想”及所学可知,1953年至1956年完成了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启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2017年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深刻阐明了这一指导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使之成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3)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分别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等方面说明。
故答案为:
(1)主要因素:资产阶级革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英国率先开展了工业革命。影响: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逐渐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说明:1953年至1956年完成了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启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2017年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深刻阐明了这一指导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使之成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3)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英国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识记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7.(2025 龙华区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围绕某一研究主题,将所学历史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方法以等结合起来,开展深入探究、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领域 相关课程内容道德与法治科学历史地理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大航海时代 新航路开辟 海外殖民地 奴隶贸易 地球知识的更新 地图绘制 交通路线 文化传播 贸易中心地理位置 资本主义产生、发展追求商业利润 造船技术与 航海技术 风力
工业革命 火车、轮船…… 的发明与使用 交通路线的丰富和扩展 自然资源的开发与消耗 生产力的决定作用科技也是生产力 纺织业、化工、冶金、采矿等许多生产部门都开始使用蒸汽机
——摘编自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
依据材料并结合各学科知识,从表中任选一例,以历史学科方法为主,融合相关学科知识(至少两个学科),自拟论点,并加以阐释。(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价值观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内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解答】首先,根据材料“新航路开辟、海外殖民地、奴隶贸易、造船技术与航海技术、火车、轮船”及所学可得出观点: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历史的发展。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之前,中国的指南针技术就已经传入欧洲,这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技术条件。随着造船技术与航海技术的发展,西欧进入了大航海时代,西欧国家发现了新大陆,进行海外殖民扩张,使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进入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火车、轮船等被发明出来,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最后,总结升华,明确主旨,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故答案为:
观点: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历史的发展。阐释:新航路开辟之前,中国的指南针技术就已经传入欧洲,这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技术条件。随着造船技术与航海技术的发展,西欧进入了大航海时代,西欧国家发现了新大陆,进行海外殖民扩张,使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进入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火车、轮船等被发明出来,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总之,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理解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内容,识记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8.(2025 青岛)追寻历史脚步,开拓国际视野。某中学围绕“大国发展之路”选取相关资料,开展了项目式学习。请你一起探究并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一【初探英国工业发展】
1760年至1830年,英国经济人均产值增长量的2/3以上都应归功于生产力的提高。生产活动的发生地点由农舍和小作坊转移到了工厂,从而提高了对工作投入的掌握程度。伴随工业革命而来的经济和社会变化为政治变革提供了动力。自19世纪30年代以来,各类议会立法机关为纠正工业化带来的普遍问题,开展了一系列行动。英国工业革命在全世界其他地方均产生了反响。
——摘编自[美]弗兰克 萨克雷[美]约翰 芬德林主编《世界大历史》
探究二【寻找法国历史记忆】
攻占巴士底狱 凡尔赛宫
探究三【重看苏联二战贡献】
事件 影响
莫斯科保卫战 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A 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库尔斯克战役 使苏军掌握了战略主动权。
柏林战役 促使德国于1945年5月8日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1)请你根据探究一概括,英国工业革命带来哪些影响?
(2)假如要选择探究二中的一幅图片对法国历史进行解读,你会选择哪一幅?请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说明理由。
(3)探究三中“A”处是哪一事件?请综合探究三的资料,归纳一个观点。
(4)通过本次项目式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分析】本题以文字、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英国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根据材料“英国经济人均产值增长量的2/3以上都应归功于生产力的提高”可知,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英国的经济增长;根据“由农舍和小作坊转移到了工厂”可知,工业革命推动了推动了现代工厂制度的确立;根据“伴随工业革命而来的经济和社会变化为政治变革提供了动力”可知,工业革命为政治变革提供了动力。
(2)根据所学分析探究二中的图片可知,1789年巴黎民众攻占巴士底狱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这对法国历史影响深远,因此可以选择图片一进行解读。说明理由时可以结合攻占巴士底狱的象征意义以及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来阐述,如1789年巴黎民众攻占巴士底狱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大革命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对法国历史和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3)根据所学可知,二战的转折点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因此A处的事件指的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分析探究三中的图表可知,在二战中,苏联通过莫斯科保卫战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赢得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彻底扭转了二战战局,最后更是攻克柏林,促使德国于1945年5月8日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这一切都表明苏联为二战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
(4)本小题为开放性试题,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比如通过探究一中工业革命的影响,我们了解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通过探究二中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我们了解到革命可以推动国家的发展;通过探究三中苏联对二战的贡献,我们了解到苏联为二战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这一历史不容篡改。
故答案为:
(1)影响: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增长;推动了现代工厂制度的确立;为政治变革提供了动力。
(2)选择图片一;理由:攻占巴士底狱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大革命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对法国历史和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3)事件: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观点:苏联对二战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
(4)收获: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革命可以推动国家的发展;苏联为二战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这一历史不容篡改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英国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等知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