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中国古代史(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6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中国古代史(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04 22:09: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国古代史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2025 房山区二模)2023年中国考古新发现的陕西清涧寨沟遗址,建筑群由下沉式中心院落和四周廊房组成,整体呈“回”字形,合围区域面积约6000平方米。外围墓葬中出土了大量青铜车马器、兵器、玉器、骨器、漆器、龟甲等,与殷墟高等级贵族墓葬物质文化相同。该遗址(  )
A.为研究人类起源提供新证据
B.有助于研究原始农耕生活
C.为研究早期国家提供新资料
D.可佐证尧舜禹禅让的传说
2.(2025 门头沟区一模)下列近年中国考古新发现中,与半坡遗址有同类发现的是(  )
A.发现用火遗迹以及刮削器、砍砸器、尖状器——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
B.发现了多座聚集而居的半地穴式房址——河北尚义县四台遗址
C.出土“干支木牍”。其中一枚书“今日”二字——重庆武隆关口一号墓
D.发掘出大量石膏佛像残片和覆钵式舍利塔——新疆喀什莫尔寺遗址
3.(2023秋 西城区期末)在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入围项目中,春秋时期的曾国贵族墓地入选。该墓地出土了一套编钟,其铭文有“帅禹之绪”“以长辞夏”,记载了禹和夏。该文物(  )
A.从史料类型看属于实物史料
B.证实了中国文字出现在夏朝
C.证明了中华文明开始于夏朝
D.可以用来研究商灭夏的过程
4.(2025 朝阳区二模)历史兴趣小组围绕“唐诗中的唐史”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搜集了以下诗句。这些诗句反映了唐朝(  )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杜甫《无家别》
A.由盛到衰的变化 B.频繁的中外交流
C.开放的社会风气 D.手工业技术先进
5.(2023 北京)某班进行“小钱币,大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一位同学推测如图这枚吉语花钱(铸有吉祥词语,不流通)的出现不早于隋唐时期。以下可作为依据的是(  )
A.工匠开始掌握青铜冶炼技术
B.这枚钱币采用圆形方孔形制
C.中央政府统一铸造了五铢钱
D.隋唐时期创立并完善科举制
6.(2023秋 朝阳区期末)一组同学开展“小钱币,大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搜集了以下唐朝时期的钱币资料,它们可用于探究当时(  )
A.中外交流的发展 B.政治制度的完善
C.民族关系的和睦 D.文学艺术的繁荣
7.(2023春 西城区期末)某校历史学习小组计划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要按照北京城的山史沿革考察以下地点。他们考察的顺序应为(  )
①明城墙遗址
②金中都水关遗址
③元大都城墙遗址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
8.(2025 武侯区模拟)2024年1月,四川资阳濛溪河遗址成功入选“2023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据考证,它距今约5﹣7万年,是罕见的同时发现大量石器、动物与植物遗存的旧石器时代综合性遗址。下列早期人类中,生活年代与其最接近的是(  )
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9.(2024秋 昂仁县期中)如图为二里头一号宫殿复原图。2022年9月,考古学者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宫城以西区域发现了新的夯土墙,初步推断为祭祀区的围墙。工作队队长赵海涛说:“新发现的这些主干道路和围墙”说明当时社会统治结构、统治模式比较先进,是能够体现二里头进入王朝国家的最重要的标志。”这项考古发倔印证了(  )
A.炎黄联盟的存在 B.尧舜禹的禅让
C.盘庚迁殷的记载 D.早期国家的产生
10.(2025 白银三模)2024年3月22日,甘肃礼县四角坪秦代礼制建筑遗址被列入“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该建筑群呈典型的中心突出、对称格局,体现出较强的礼仪性。据此推断,材料中的“礼仪”是指(  )
A.皇权至上 B.分封天下 C.以德治国 D.休养生息
11.(2025 丹江口市二模)2022年9月28日,国家文物局发布了最新考古成果,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遗址,新发现1具古人类头骨化石——郧县人3号头骨,新发现的“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距今约100万年,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郧县人”的发现填补了我国哪两个古人类之间的空隙(  )
A.元谋人、北京人 B.北京人、山顶洞人
C.元谋人、山顶洞人 D.北京人、河姆渡人
12.(2024秋 大庆期中)四川三星堆曾经“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2024年5月20日通报称:新发现的6座“祭祀坑”,目前已出土500余件重要文物。下列属于三星堆出土的文物是(  )
A. B.
C. D.
13.(2025 韶关三模)2023年12月9日,国家文物局发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新研究成果。其中,二里头遗址中心区新发现多条道路和道路两侧的墙垣,纵横交错的道路把整个区域划分为了不同的功能分区。据此可知,二里头遗址(  )
A.城市交通网络发达 B.礼乐制度日臻完善
C.社会结构等级有序 D.王朝国家形态成熟
14.(2024秋 荔湾区校级期中)2022年9月28日,国家文物局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发布会,会上通报了湖北十堰某考古遗址新发现的一具古人类头骨化石一一郧县人3号头骨,它距今约100万年,是迄今欧亚内陆发现的同时代最为完整的直立人头骨化石。据此可知(  )
A.该化石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发展史
B.中华早期国家的产生及当时的社会变革
C.郧县人头骨化石证实古人类起源于中国
D.新石器时代远古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15.(2024秋 九台区期中)最新发现的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如图),宫城位居中心,四周有贵族居住的夯土建筑和墓葬。该布局的发现,可以证明夏朝(  )
A.国力衰微,民不聊生 B.等级有序,阶级分化
C.技术先进,部门齐全 D.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16.(2025 漳州一模)福建平潭县壳丘头遗址群入选2023年“中国考古新发现”,该遗址群出土了陶器、人骨及中国东南沿海岛屿最早的水稻等遗存。下列遗址的遗存特征与其相近的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河姆渡遗址
17.(2024秋 尤溪县月考)成功入选“2023年中国考古新发现”的福建平潭县壳丘头新石器时代遗址群,距今约6500年,是目前福建沿海发现的最早的一处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下列早期人类中,生活年代与其最接近的是(  )
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C.北京人 D.河姆渡人
18.(2025 尤溪县三模)考古学家在新疆发现了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这些考古发现证实了(  )
A.张骞出使西域
B.班超经营西域
C.海、陆丝绸之路的存在
D.汉代统治区域的辽阔
19.(2023秋 番禺区期末)某学校七年级的同学正在进行项目式学习,将收集的资料整合成如表,该资料可佐证(  )
文物图片
文物介绍 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 仙人洞遗址出土的陶罐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 大汶口遗址出土的白陶鬶
所在省份 陕西省 江西省 浙江省 山东省
A.商品经济开始出现 B.原始农业高度发达
C.中华文明多元发展 D.原始人类集体群居
20.(2025 安徽二模)某历史项目式学习小组找了三幅历史图片,如图所示。由此判断,该项目学习小组研究的主题是(  )
A.南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B.古代盛世产生的原因
C.清朝商业的繁荣景象 D.清朝前期的经济发展
21.(2024春 富川县期末)某校七年级学习小组在开展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搜集到如图,他们探究学习的朝代最有可能是(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22.(2024春 李沧区期末)如表是小刚同学在项目式学习中整理的表格(部分)。据此可知,他研究的主题是(  )
时间 项目 动用劳力、兵力 结果
大业元年(605年) 开通济渠 百余万 沉重频繁的徭役、兵役等,加重了隋朝负担,造成众多伤亡,使百姓怨声载道
大业四年(608年) 筑长城 百余万
大业八年(612年) 伐高丽 “发四海兵”
A.隋朝的建立 B.隋朝的统一
C.隋朝的灭亡 D.唐朝的灭亡
23.(2024春 安州区期末)某同学在参加学校组织的“中国城市历史沿革”项目式学习时,搜集到了以下信息。其中出现错误的信息是(  )
A.西安——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
B.杭州——隋大运河的南端,也曾经是南宋的都城
C.开封——北宋时世界著名的大都市,大相国寺最为繁华
D.北京——明太祖选定为都城,在元大都基础上建成
24.(2024春 洛阳期末)某校七年级学生以“盛唐气象”为主题进行项目式学习。如图图片是李同学展示的资料。这反映了唐朝(  )
A.经济繁荣 B.民族关系融洽
C.名人辈出 D.社会风气开放
25.(2025 海淀区二模)某历史小组开展项目式学习,设计“中国历史上的大科学家”系列盲盒,首先需要将科学家与其成就对应。以下选项对应准确的是(  )
A.祖冲之——造纸术 B.蔡伦——圆周率
C.李时珍——《本草纲目》 D.徐光启——《齐民要术》
中国古代史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2025 房山区二模)2023年中国考古新发现的陕西清涧寨沟遗址,建筑群由下沉式中心院落和四周廊房组成,整体呈“回”字形,合围区域面积约6000平方米。外围墓葬中出土了大量青铜车马器、兵器、玉器、骨器、漆器、龟甲等,与殷墟高等级贵族墓葬物质文化相同。该遗址(  )
A.为研究人类起源提供新证据
B.有助于研究原始农耕生活
C.为研究早期国家提供新资料
D.可佐证尧舜禹禅让的传说
【分析】本题考查陕西清涧寨沟遗址,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题干“外围墓葬中出土了大量青铜车马器、兵器、玉器、骨器、漆器、龟甲等,与殷墟高等级贵族墓葬物质文化相同”可知,陕西清涧寨沟遗址的出土文物与殷墟高等级贵族墓葬物质文化相同,说明该遗址为研究早期国家提供了新资料。故C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涉及人类起源,排除A;题干材料没涉及农耕生活,排除B;题干材料没涉及尧舜禹禅让的传说,排除D。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陕西清涧寨沟遗址,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说明陕西清涧寨沟遗址为研究早期国家提供了新资料。
2.(2025 门头沟区一模)下列近年中国考古新发现中,与半坡遗址有同类发现的是(  )
A.发现用火遗迹以及刮削器、砍砸器、尖状器——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
B.发现了多座聚集而居的半地穴式房址——河北尚义县四台遗址
C.出土“干支木牍”。其中一枚书“今日”二字——重庆武隆关口一号墓
D.发掘出大量石膏佛像残片和覆钵式舍利塔——新疆喀什莫尔寺遗址
【分析】本题考查半坡人,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他们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他们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过着定居生活。河北尚义县四台遗址发现了多座聚集而居的半地穴式房址。故B符合题意;刮削器、砍砸器、尖状器都属于打制石器,半坡人使用磨制石器,排除A;CD都与半坡遗址没有同类发现,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半坡人,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半坡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3.(2023秋 西城区期末)在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入围项目中,春秋时期的曾国贵族墓地入选。该墓地出土了一套编钟,其铭文有“帅禹之绪”“以长辞夏”,记载了禹和夏。该文物(  )
A.从史料类型看属于实物史料
B.证实了中国文字出现在夏朝
C.证明了中华文明开始于夏朝
D.可以用来研究商灭夏的过程
【分析】本题考查夏朝的建立,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题干“曾国贵族墓地……出土了一套编钟,其铭文有‘帅禹之绪’‘以长辞夏’,记载了禹和夏”可知,该文物即编钟是实物史料。故A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涉及中国文字出现在夏朝,排除B;题干材料不能证明中华文明开始于夏朝,排除C;题干材料没涉及商灭夏的过程,排除D。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夏朝的建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说明编钟是实物史料。
4.(2025 朝阳区二模)历史兴趣小组围绕“唐诗中的唐史”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搜集了以下诗句。这些诗句反映了唐朝(  )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杜甫《无家别》
A.由盛到衰的变化 B.频繁的中外交流
C.开放的社会风气 D.手工业技术先进
【分析】本题考查开元盛世、安史之乱,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反映的是开元盛世的繁荣局面;“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反映的是安史之乱造成的悲惨景象。诗句反映了唐朝由盛到衰的变化。故A符合题意;题干诗句与中外交流无关,排除B;题干材料与社会风气无关,排除C;题干材料不能体现唐朝手工业技术进步,排除D。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开元盛世、安史之乱,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诗句反映了唐朝由盛到衰的变化。
5.(2023 北京)某班进行“小钱币,大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一位同学推测如图这枚吉语花钱(铸有吉祥词语,不流通)的出现不早于隋唐时期。以下可作为依据的是(  )
A.工匠开始掌握青铜冶炼技术
B.这枚钱币采用圆形方孔形制
C.中央政府统一铸造了五铢钱
D.隋唐时期创立并完善科举制
【分析】本题考查科举制,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图片吉语花钱中的文字是“状元及第”,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的称为状元。隋炀帝时,进士科的设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故D符合题意;隋唐时期创立并完善科举制可作为吉语花钱(铸有吉祥词语,不流通)的出现不早于隋唐时期的依据,ABC不能作为吉语花钱(铸有吉祥词语,不流通)的出现不早于隋唐时期的依据,排除。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科举制,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隋唐时期创立并完善科举制可作为吉语花钱(铸有吉祥词语,不流通)的出现不早于隋唐时期的依据。
6.(2023秋 朝阳区期末)一组同学开展“小钱币,大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搜集了以下唐朝时期的钱币资料,它们可用于探究当时(  )
A.中外交流的发展 B.政治制度的完善
C.民族关系的和睦 D.文学艺术的繁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唐朝的中外交往,解题的关键是识读题干材料。
【解答】唐朝两都均出土了外国货币,说明唐朝时中外交流得到发展,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政治制度的完善,排除B项;外国货币体现的是中外交流,不是民族交往,排除C项;货币不属于文学艺术,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唐朝的中外交往,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2023春 西城区期末)某校历史学习小组计划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要按照北京城的山史沿革考察以下地点。他们考察的顺序应为(  )
①明城墙遗址
②金中都水关遗址
③元大都城墙遗址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
【分析】本题考查了北京城的沿革。
【解答】①朱棣即位后开始修建北京城,1421年迁都北京。
②1115年阿骨打建立金政权,在今天北京定都。
③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北京)。
所以顺序为②③①。故C正确。排除ABD。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北京城的沿革,掌握在北京城定都的政权。
8.(2025 武侯区模拟)2024年1月,四川资阳濛溪河遗址成功入选“2023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据考证,它距今约5﹣7万年,是罕见的同时发现大量石器、动物与植物遗存的旧石器时代综合性遗址。下列早期人类中,生活年代与其最接近的是(  )
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分析】本题考查山顶洞人,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地区,他们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故B符合题意;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排除A;河姆渡人、半坡人使用磨制石器,生活在新石器时代,排除CD。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山顶洞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生活年代与濛溪河人最接近的是山顶洞人。
9.(2024秋 昂仁县期中)如图为二里头一号宫殿复原图。2022年9月,考古学者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宫城以西区域发现了新的夯土墙,初步推断为祭祀区的围墙。工作队队长赵海涛说:“新发现的这些主干道路和围墙”说明当时社会统治结构、统治模式比较先进,是能够体现二里头进入王朝国家的最重要的标志。”这项考古发倔印证了(  )
A.炎黄联盟的存在 B.尧舜禹的禅让
C.盘庚迁殷的记载 D.早期国家的产生
【分析】本题考查二里头遗址,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题干“‘新发现的这些主干道路和围墙’说明当时社会统治结构、统治模式比较先进,是能够体现二里头进入王朝国家的最重要的标志”并结合所学可知,二里头遗址是夏王朝后期的都城遗址。题干中的考古发倔印证了早期国家的产生。故D符合题意;题干中的考古发倔不能印证炎黄联盟的存在、尧舜禹的禅让、盘庚迁殷的记载,排除ABC。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二里头遗址,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中的考古发倔印证了早期国家的产生。
10.(2025 白银三模)2024年3月22日,甘肃礼县四角坪秦代礼制建筑遗址被列入“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该建筑群呈典型的中心突出、对称格局,体现出较强的礼仪性。据此推断,材料中的“礼仪”是指(  )
A.皇权至上 B.分封天下 C.以德治国 D.休养生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礼仪是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题干所述该建筑强调中心突出、对称格局体现了皇权至上的礼仪,A项正确;分封天下主要体现在分封制上,周天子将土地和人口分封形式分配给王族和功臣等,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以德治国是指一种政治理念,即通过道德、文化、法律等手段来管理国家和社会,以达到社会和谐、稳定、繁荣发展的目标,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休养生息意思是指在大动乱、大变革之后所采取的减轻人民负担,恢复生产,安定社会秩序的措施,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等知识。
11.(2025 丹江口市二模)2022年9月28日,国家文物局发布了最新考古成果,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遗址,新发现1具古人类头骨化石——郧县人3号头骨,新发现的“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距今约100万年,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郧县人”的发现填补了我国哪两个古人类之间的空隙(  )
A.元谋人、北京人 B.北京人、山顶洞人
C.元谋人、山顶洞人 D.北京人、河姆渡人
【分析】本题考查郧县人,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题干“距今约100万年”并结合所学可知,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因此“郧县人”的发现填补了我国元谋人、北京人之间的空隙。故A正确;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河姆渡人距今约7000年,排除BCD。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郧县人,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郧县人”的发现填补了我国元谋人、北京人之间的空隙。
12.(2024秋 大庆期中)四川三星堆曾经“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2024年5月20日通报称:新发现的6座“祭祀坑”,目前已出土500余件重要文物。下列属于三星堆出土的文物是(  )
A. B.
C. D.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三星堆文化。掌握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题干“三星堆出土的文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了数以千计的珍贵文物,其中最重要的有金杖、青铜树和众多的青铜人像,还有青铜面具。C是青铜面具,C符合题意;商朝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排除A;B是西周烧炭火的青铜器,排除B;四羊青铜方尊是商朝晚期的青铜礼器,排除D。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三星堆文化的知识。
13.(2025 韶关三模)2023年12月9日,国家文物局发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新研究成果。其中,二里头遗址中心区新发现多条道路和道路两侧的墙垣,纵横交错的道路把整个区域划分为了不同的功能分区。据此可知,二里头遗址(  )
A.城市交通网络发达 B.礼乐制度日臻完善
C.社会结构等级有序 D.王朝国家形态成熟
【分析】本题考查二里头遗址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解答】根据材料“二里头遗址中心区新发现多条道路和道路两侧的墙垣,纵横交错的道路把整个区域划分为了不同的功能分区”可知,当时的社会结构层次明显、等级有序,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二里头遗址交通网发达,排除A项;礼乐制度建立在西周时期,排除B项;这一时期处于早期国家阶段,王朝国家形态尚未发展成熟,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识记二里头遗址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14.(2024秋 荔湾区校级期中)2022年9月28日,国家文物局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发布会,会上通报了湖北十堰某考古遗址新发现的一具古人类头骨化石一一郧县人3号头骨,它距今约100万年,是迄今欧亚内陆发现的同时代最为完整的直立人头骨化石。据此可知(  )
A.该化石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发展史
B.中华早期国家的产生及当时的社会变革
C.郧县人头骨化石证实古人类起源于中国
D.新石器时代远古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分析】本题考查郧县人,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根据题干信息“会上通报了湖北十堰某考古遗址新发现的一具古人类头骨化石一一郧县人3号头骨,它距今约100万年,是迄今欧亚内陆发现的同时代最为完整的直立人头骨化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郧县人3号头骨,它距今约100万年,它的发掘证实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发展史,A项正确;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是指夏商周时期,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郧县人头骨化石出土,并不能就此说明古人类起源于中国,排除C项;郧县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而非新石器时代,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以郧县人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
15.(2024秋 九台区期中)最新发现的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如图),宫城位居中心,四周有贵族居住的夯土建筑和墓葬。该布局的发现,可以证明夏朝(  )
A.国力衰微,民不聊生 B.等级有序,阶级分化
C.技术先进,部门齐全 D.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分析】本题考查了二里头遗址、夏朝的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建立,需要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作答。
【解答】根据题干“宫城位居中心,四周有贵族居住的夯土建筑和墓葬”可知地位高的位居中心,这证明了夏朝等级有序,阶级分化,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中体现不出国力与人民生活状况,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中只涉及到石器和铸铜两个生产部门,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中没有涉及刑法与监狱相关的信息,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里头遗址、夏朝的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建立,考查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分析解答的能力。
16.(2025 漳州一模)福建平潭县壳丘头遗址群入选2023年“中国考古新发现”,该遗址群出土了陶器、人骨及中国东南沿海岛屿最早的水稻等遗存。下列遗址的遗存特征与其相近的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河姆渡遗址
【分析】本题考查河姆渡遗址,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根据题干信息“该遗址群出土了陶器、人骨及中国东南沿海岛屿最早的水稻等遗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这表明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D项正确;元谋人遗址处于旧石器时代,未进入原始农耕时代,排除A项;北京人遗址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处于旧石器时代遗址,排除B项;山顶洞人懂得爱美意识,未进入原始农耕时代,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以河姆渡遗址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
17.(2024秋 尤溪县月考)成功入选“2023年中国考古新发现”的福建平潭县壳丘头新石器时代遗址群,距今约6500年,是目前福建沿海发现的最早的一处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下列早期人类中,生活年代与其最接近的是(  )
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C.北京人 D.河姆渡人
【分析】本题考查河姆渡人,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他们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故D符合题意;元谋人、山顶洞人、北京人都生活旧石器时代,排除ABC。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河姆渡人,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河姆渡人生活在新石器时代。
18.(2025 尤溪县三模)考古学家在新疆发现了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这些考古发现证实了(  )
A.张骞出使西域
B.班超经营西域
C.海、陆丝绸之路的存在
D.汉代统治区域的辽阔
【分析】本题考查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考古学家在新疆发现了许多汉代的丝织品证实了陆上丝绸之路的存在;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证实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存在,故C符合题意;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排除A;题干材料反映了海、陆丝绸之路的存在,与班超出使西域、汉代统治区域的辽阔无关,排除BD。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9.(2023秋 番禺区期末)某学校七年级的同学正在进行项目式学习,将收集的资料整合成如表,该资料可佐证(  )
文物图片
文物介绍 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 仙人洞遗址出土的陶罐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 大汶口遗址出土的白陶鬶
所在省份 陕西省 江西省 浙江省 山东省
A.商品经济开始出现 B.原始农业高度发达
C.中华文明多元发展 D.原始人类集体群居
【分析】本题考查中华文明,学生根据题干信息进行解答。
【解答】A,“商品经济开始出现”说法错误,故A错误;
B.题干涉及的都是陶器,无法得出原始农业高度发达,故B错误;
C.根据题干涉及的“陕西省、江西省、浙江省、山东省”的文物可知,中华文明多元发展,故C正确;
D.题干涉及的是不同省份的文物,没有提及原始人类集体群居的信息,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以中华文明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
20.(2025 安徽二模)某历史项目式学习小组找了三幅历史图片,如图所示。由此判断,该项目学习小组研究的主题是(  )
A.南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B.古代盛世产生的原因
C.清朝商业的繁荣景象 D.清朝前期的经济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清代经济发展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代垦荒执照》体现是清朝前期在农业上的垦荒政策,《盛世滋生图》反映的是清朝前期姑苏城商业繁荣,《清代纺织图》体现的是清朝前期手工业发展,所以三幅图片反映了清朝前期农业、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主题是清朝前期的经济发展,D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南方经济迅速发展的结论,排除A项;三幅图片反映的是经济发展的表现,排除B项;《清代垦荒执照》反映农业发展,《清代纺织图》反映的是手工业发展,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清代经济发展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21.(2024春 富川县期末)某校七年级学习小组在开展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搜集到如图,他们探究学习的朝代最有可能是(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分析】本题考查宋代的经济发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秧马是宋朝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使用的一种拔秧工具,福建泉州出土的海船是宋代海船。故C正确;秧马出现于宋朝,排除A;唐朝出现的新工具是曲辕犁和筒车,没有秧马,排除B;秧马最早出现于宋朝,排除D。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宋代的经济发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图片反映的朝代是宋朝。
22.(2024春 李沧区期末)如表是小刚同学在项目式学习中整理的表格(部分)。据此可知,他研究的主题是(  )
时间 项目 动用劳力、兵力 结果
大业元年(605年) 开通济渠 百余万 沉重频繁的徭役、兵役等,加重了隋朝负担,造成众多伤亡,使百姓怨声载道
大业四年(608年) 筑长城 百余万
大业八年(612年) 伐高丽 “发四海兵”
A.隋朝的建立 B.隋朝的统一
C.隋朝的灭亡 D.唐朝的灭亡
【分析】本题考查隋朝灭亡的原因,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解答】根据材料“沉重频繁的徭役、兵役等,加重了隋朝负担,造成众多伤亡,使百姓怨声载道”可知,隋朝时期,统治者大兴土木,对外发动战争,加重了人民的徭役、兵役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加速了王朝的灭亡步伐,C项正确;581年杨坚建立了隋朝,排除A项;589年隋朝实现国家统一,排除B项;材料与唐朝灭亡无关,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隋朝灭亡的原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23.(2024春 安州区期末)某同学在参加学校组织的“中国城市历史沿革”项目式学习时,搜集到了以下信息。其中出现错误的信息是(  )
A.西安——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
B.杭州——隋大运河的南端,也曾经是南宋的都城
C.开封——北宋时世界著名的大都市,大相国寺最为繁华
D.北京——明太祖选定为都城,在元大都基础上建成
【分析】本题考查了各个朝代的都城。
【解答】A.西安——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排除A。
B.杭州——隋大运河的南端,也曾经是南宋的都城,排除B。
C.开封——北宋时世界著名的大都市,大相国寺最为繁华,排除C。
D.北京——明成祖选定为都城,在元大都基础上建成,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将唐、北宋、南宋、明朝的都城放在一起考查,综合性强。应注意区分各个朝代的都城。
24.(2024春 洛阳期末)某校七年级学生以“盛唐气象”为主题进行项目式学习。如图图片是李同学展示的资料。这反映了唐朝(  )
A.经济繁荣 B.民族关系融洽
C.名人辈出 D.社会风气开放
【分析】本题考查唐朝的社会风气,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图片反映唐朝社会风气开放。故D符合题意;图片不能反映唐朝经济繁荣、民族关系融洽、名人辈出,排除ABC。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的社会风气,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图片反映唐朝社会风气开放。
25.(2025 海淀区二模)某历史小组开展项目式学习,设计“中国历史上的大科学家”系列盲盒,首先需要将科学家与其成就对应。以下选项对应准确的是(  )
A.祖冲之——造纸术 B.蔡伦——圆周率
C.李时珍——《本草纲目》 D.徐光启——《齐民要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本草纲目》,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总结前人经验,历时27年编成的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全书约190万字,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其中374种是新增加的药物。收录药方11000多个,并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C项正确;西汉前期已经发明了纸,东汉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使纸的质量大大提高,排除A项;南朝祖冲之在数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收集在他与其子合著的数学名著《缀术》一书中,这部书在唐朝时被朝廷规定为算学的主要课本;约成书于东汉的《九章算术》,采用了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汇集了许多算术命题,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排除B项;《农政全书》是有关国计民生的科技名著,作者是明代农学家徐光启,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本草纲目》,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