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简答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6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简答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4.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04 22:16: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简答题
一.简答题(共8小题)
1.(2025 包头)我国的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在冻土区的铁路两侧安装有许多热棒,如图甲所示。热棒是封闭的中空长棒,上端装有散热片,下端插在冻土中,里面填充低沸点的液态氨作为“制冷剂”,如图乙所示。液态氨通过与气态氨的相互变化过程,带走冻土层热量,使冻土层保持低温不会融化,保护路基。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热棒中填充液态氨的原因;
(2)简述氨在热棒中是如何循环工作制冷的。
2.(2025 山西)由于全球变暖,世界各地许多冰川开始快速消融。如图所示,为了保护全球海拔最低、蕴含丰富地质学信息的四川达古冰川,科学家正在探索为冰川盖“被子”来减小太阳辐射热对冰川消融的影响。市场上有同种规格的白色、灰色、黑色三种颜色的纳米纤维布,选谁做“被子”呢?请你设计一个可操作的选择方案。
3.(2025 牡丹江)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小江展示了自制的“小潜水艇”。如图甲所示,矿泉水瓶中装有适量的水,将一个未装满水的小玻璃瓶倒扣入矿泉水瓶中,给矿泉水瓶口盖上插有吸管的瓶盖,吸管与瓶盖之间密封且不接触瓶内的水面,小玻璃瓶沉在水底,小江通过吸管将矿泉水瓶中的气体吸出一部分,“小潜水艇”上浮了,如图乙所示。
(1)请分析解释“小潜水艇”上浮的原因。
(2)再说出一种能让“小潜水艇”上浮的方法。
4.(2025 赤峰)如图是《天工开物》一书中记载的古人用脚踏碓将稻米去皮的情景。脚踏碓实质是费力杠杆。碓头砸打稻米时,动能越大,稻米越容易去皮。
(1)请分析脚踏碓做成费力杠杆使稻米容易去皮的原因。
(2)早在汉代,人们就学会了用水力代替人力,脚踏碓就演变成水碓。水碓一般安装在水流较急的地方,请从能量角度分析其安装在水流较急地方的原因。
5.(2025 辽宁)做饭时,妈妈不小心将胡椒粉撒到了粗粒盐盒里,她想将胡椒粉与盐分离,苦于没有办法。小玉急中生智,拿了一根筷子在毛皮上摩擦几下,然后将筷子靠近胡椒粉,胡椒粉被吸到筷子上,成功地将其与粗粒盐分开。请回答:
(1)小玉选用的筷子是金属的还是塑料的?
(2)请解释胡椒粉与粗粒盐分开的原因。
6.(2025 丽水)火的使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活中的点火方式越来越便捷多样,但火柴仍是实验室常用的点火工具。火柴引燃过程:划动火柴→擦火皮(含微量易燃物)产生火星→引发火柴头燃烧。图乙是小丽设计的三种引燃火柴的方式,若F1=F2>F3,且B、C的火柴棒与擦火皮夹角相同,则哪种方式更容易将火柴引燃?请用所学知识解释。
7.(2025 六盘水)如图所示,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面,另一端固定在置于粗糙水平面的木块上。现将木块从弹簧原长位置O点拉至A点,松手后木块向右运动,最终将弹簧压缩至B点(图中未画出)。请比较lAO和lOB的大小关系,并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说明理由(不计空气阻力,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
8.(2025 安顺)如图所示,将形状相同的铜管和塑料管并排竖直固定,把甲、乙两块完全相同的磁体,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同时释放,甲磁体从铜管内下落,乙磁体从塑料管内下落。若忽略空气阻力及甲、乙两磁体间的相互作用,请判断哪块磁体先离开管道,并说明理由。(提示:可从能量角度进行解释)
简答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简答题(共8小题)
1.(2025 包头)我国的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在冻土区的铁路两侧安装有许多热棒,如图甲所示。热棒是封闭的中空长棒,上端装有散热片,下端插在冻土中,里面填充低沸点的液态氨作为“制冷剂”,如图乙所示。液态氨通过与气态氨的相互变化过程,带走冻土层热量,使冻土层保持低温不会融化,保护路基。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热棒中填充液态氨的原因;
(2)简述氨在热棒中是如何循环工作制冷的。
【分析】(1)液态氨的沸点比较低;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要吸热。
(2)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态氨蒸发加快,吸收热量,由液态变为气态,这是一种汽化现象,温度很高的气态氨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将热量传到空气中;气态氨由于放热温度会降低,液化成液态氨,又沉入了棒底。这样,冻土层的温度变化较小,就不易熔化。
【解答】答:(1)液态氨的沸点比较低,极易汽化。
(2)当外界气温高时,液态氨受热发生汽化,上升到热棒上端,通过散热片向空气散热,气态氨冷却又液化成液态氨,下沉到棒的下部。如此往复循环,不断地将路基中的热散发出去,从而使路基的温度基本不变,保证了路基的稳定性。
【点评】本题是物态变化的一个灵活应用题,结合实例考查对汽化吸热和液化放热的应用问题,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中考的热点。
2.(2025 山西)由于全球变暖,世界各地许多冰川开始快速消融。如图所示,为了保护全球海拔最低、蕴含丰富地质学信息的四川达古冰川,科学家正在探索为冰川盖“被子”来减小太阳辐射热对冰川消融的影响。市场上有同种规格的白色、灰色、黑色三种颜色的纳米纤维布,选谁做“被子”呢?请你设计一个可操作的选择方案。
【分析】根据题意,需要设计实验来比较不同颜色纳米纤维布隔热性,需要结合控制变量思想设计实验。
【解答】答:取3个相同的容器,倒入相同质量的水,放入冰箱冷冻室足够长时间后取出,同时置于阳光充足的室外相同的环境中,分别盖上同样厚度的白色、灰色、黑色三种颜色的纳米纤维布。每隔相同时间记录冰块剩余的大小,相同时间冰块剩余最大对应的颜色,是最适合做“被子”的。
【点评】此题目考查了“比较不同颜色隔热性能”的实验,需要自己设计对照、控制无关变量,对语言组织能力、物理实验思想理解深度要求较高。
3.(2025 牡丹江)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小江展示了自制的“小潜水艇”。如图甲所示,矿泉水瓶中装有适量的水,将一个未装满水的小玻璃瓶倒扣入矿泉水瓶中,给矿泉水瓶口盖上插有吸管的瓶盖,吸管与瓶盖之间密封且不接触瓶内的水面,小玻璃瓶沉在水底,小江通过吸管将矿泉水瓶中的气体吸出一部分,“小潜水艇”上浮了,如图乙所示。
(1)请分析解释“小潜水艇”上浮的原因。
(2)再说出一种能让“小潜水艇”上浮的方法。
【分析】(1)“小潜水艇”上浮是因为其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据此结合阿基米德原理、大气压强和力与运动的关系分析解答;
(2)由(1)知,使瓶内气压减小,可以使小玻璃瓶内的部分水排出,从而使其所受浮力变大,进而可以让“小潜水艇”上浮,据此解答。
【解答】解:(1)用嘴吸气后,矿泉水瓶内液面上方气体减少,瓶内气压变小,导致小玻璃瓶瓶口处的液体产生向下的压强差,也就产生向下的压力差,将小玻璃瓶内的部分水排出,则小玻璃瓶和瓶内水的总重力变小;小玻璃瓶浸没在水中,其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根据 F浮=ρ水gV排可知,小玻璃瓶受到的浮力不变,而小玻璃瓶和瓶内水的总重力变小,此时小玻璃瓶受到的浮力大于其总重力,所以小玻璃瓶上浮。
(2)由(1)知,使瓶内气压减小,可以使小玻璃瓶内的部分水排出,从而使其所受浮力变大,进而可以让“小潜水艇”上浮,
因此使“小潜水艇”上浮的方法有:
方法一:将另一吸管的管口贴靠在瓶中吸管的上端;沿水平方向吹气;
方法二:先用手挤压矿泉水瓶,再用另一只手堵住吸管口,最后撤去挤压矿泉水瓶的手;
方法三:将整个装置放到阳光下晒或将装置进行水浴加热等。
答:(1)用嘴吸气后,矿泉水瓶内液面上方气体减少,瓶内气压变小,导致小玻璃瓶瓶口处的液体产生向下的压强差,也就产生向下的压力差,将小玻璃瓶内的部分水排出,则小玻璃瓶和瓶内水的总重力变小;小玻璃瓶浸没在水中,其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根据 F浮=ρ水gV排可知,小玻璃瓶受到的浮力不变,而小玻璃瓶和瓶内水的总重力变小,此时小玻璃瓶受到的浮力大于其总重力,所以小玻璃瓶上浮;
(2)将另一吸管的管口贴靠在瓶中吸管的上端;沿水平方向吹气。
【点评】此题考查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有一定难度,本题关键是知道用嘴吸气后,矿泉水瓶内液面上方气体减少,瓶内气压变小,导致小玻璃瓶瓶口处的液体产生向下的压强差,也就产生向下的压力差,将小玻璃瓶内的部分水排出。
4.(2025 赤峰)如图是《天工开物》一书中记载的古人用脚踏碓将稻米去皮的情景。脚踏碓实质是费力杠杆。碓头砸打稻米时,动能越大,稻米越容易去皮。
(1)请分析脚踏碓做成费力杠杆使稻米容易去皮的原因。
(2)早在汉代,人们就学会了用水力代替人力,脚踏碓就演变成水碓。水碓一般安装在水流较急的地方,请从能量角度分析其安装在水流较急地方的原因。
【分析】根据费力杠杆省距离分析,结合机械能的转化过程分析。
【解答】答:(1)脚踏碓做成费力杠杆,脚踩下较小的距离,可以将碓举高较大的距离,获得较大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使得打击的速度很大,容易将使稻米容易去皮;
(2)水碓一般安装在水流较急的地方,相同的水的动能较大,可以做功较多,容易将使稻米去皮。
【点评】本题考查简单机械与机械能的转化,属于中档题。
5.(2025 辽宁)做饭时,妈妈不小心将胡椒粉撒到了粗粒盐盒里,她想将胡椒粉与盐分离,苦于没有办法。小玉急中生智,拿了一根筷子在毛皮上摩擦几下,然后将筷子靠近胡椒粉,胡椒粉被吸到筷子上,成功地将其与粗粒盐分开。请回答:
(1)小玉选用的筷子是金属的还是塑料的?
(2)请解释胡椒粉与粗粒盐分开的原因。
【分析】(1)胡椒粉属于轻小物体,能被吸到筷子上,说明筷子上带有电荷。如果筷子是金属做的,由于金属是导体,那么筷子上的电荷会通过人体(属于导体)传入大地,而无法吸引胡椒粉,塑料筷子是绝缘体,所带电荷被限制在某个区域,这样,带电的筷子就能吸引轻小物体;
(2)胡椒粉属于轻小物体,而粗盐不是,由于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所以带电体能将轻小物体和非轻小物体分开。
【解答】答:(1)小玉选用的筷子是塑料的,因为塑料筷子是绝缘体,摩擦产生的电荷被限制在摩擦的区域,这样,带电的筷子就能吸引轻小物体;
(2)胡椒粉属于轻小物体,塑料筷子与毛皮摩擦带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所以,带电的筷子吸引胡椒粉,将其与粗盐分开。
【点评】本题考查了静电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静电可以通过导体流入大地。
6.(2025 丽水)火的使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活中的点火方式越来越便捷多样,但火柴仍是实验室常用的点火工具。火柴引燃过程:划动火柴→擦火皮(含微量易燃物)产生火星→引发火柴头燃烧。图乙是小丽设计的三种引燃火柴的方式,若F1=F2>F3,且B、C的火柴棒与擦火皮夹角相同,则哪种方式更容易将火柴引燃?请用所学知识解释。
【分析】摩擦力大小和压力有关,摩擦力越大,做功越多,转化为内能越多,内能使温度升高,从而达到火柴头的着火点,使火柴点燃。
【解答】答:火柴头与擦火皮之间的压力越大,产生的摩擦力越大;火柴滑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越多,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越多;内能增大,温度很高;温度达到擦火皮上易燃物的着火点,产生火星;放出的热量传递到火柴头,引发火柴头燃烧。方式B中,柴头与擦火皮之间的压力最大,更容易点燃火柴。
【点评】本题考查了摩擦力和压力的关系、做功能改变内能、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和燃烧的条件,属于综合分析题。
7.(2025 六盘水)如图所示,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面,另一端固定在置于粗糙水平面的木块上。现将木块从弹簧原长位置O点拉至A点,松手后木块向右运动,最终将弹簧压缩至B点(图中未画出)。请比较lAO和lOB的大小关系,并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说明理由(不计空气阻力,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
【分析】由题意可知,水平面是粗糙的,则木块在运动过程中,整个装置的机械能不守恒,据此判断出lAO和lOB的大小关系。
【解答】答:由题意可知,水平面是粗糙的,则木块在运动过程中,整个装置的机械能不守恒;弹簧被拉伸后具有弹性,对木块产生弹力,弹簧在恢复原状时对木块做功,使得木块的速度变大,动能变大,到O点时弹簧恢复原状,弹力为0,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木块的动能和内能,机械能减小;
经过O点后,木块压缩弹簧,弹簧会缩短,木块对弹簧做功,木块的动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和内能,木块的动能减小,速度变小,到B点时,木块的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动能为0,速度为0,木块的机械能进一步减小,做的功更少,所以lAO>lOB。
【点评】本题考查了弹性势能、动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明确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是解题的关键。
8.(2025 安顺)如图所示,将形状相同的铜管和塑料管并排竖直固定,把甲、乙两块完全相同的磁体,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同时释放,甲磁体从铜管内下落,乙磁体从塑料管内下落。若忽略空气阻力及甲、乙两磁体间的相互作用,请判断哪块磁体先离开管道,并说明理由。(提示:可从能量角度进行解释)
【分析】纽扣形永磁体在下落中会使金属导体产生电磁感应,从而使磁铁的下落变慢,而绝缘体不会发生电磁感应。
【解答】解:纽扣形永磁体在铜管中下落时,产生电磁感应,一部分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机械能减小;
纽扣形永磁体在绝缘体的塑料管中下落过程中不产生电磁感应,纽扣形永磁体在塑料管中做自由落体运动,机械能守恒,因此,纽扣形永磁体在绝缘体的塑料管中速度更大,乙磁体先离开管道。
【点评】本题应注意在发生电磁感应时,由于磁力的作用而消耗了机械能产生了电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