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 正态分布
1.已知随机变量X服从正态分布N(10,22),则D(3X-1)=( )
A.6 B.11
C.12 D.36
2.已知随机变量X服从正态分布N(3,σ2),P(X≤4)=0.842,则P(X≤2)=( )
A.0.842 B.0.158
C.0.421 D.0.316
3.如果正态总体的数据落在[-3,-1]内的概率和落在[3,5]内的概率相等,那么这个正态总体的数学期望是( )
A.0 B.1
C.2 D.3
4.某中学抽取了1 600名同学进行身高调查,已知样本的身高(单位:cm)服从正态分布N(170,σ2).若身高在165 cm到175 cm的人数占样本总数的,则样本中不高于165 cm的同学人数约为( )
A.80 B.160
C.240 D.320
5.(多选)已知甲、乙两类水果的质量(单位:kg)分别服从正态分布N(μ1,),N(μ2,),其正态曲线如图所示,则( )
A.乙类水果质量的均值比甲类水果质量的均值小
B.甲类水果的质量比乙类水果的质量分布更集中
C.甲类水果质量的均值比乙类水果质量的均值小
D.乙类水果的质量比甲类水果的质量分布更集中
6.(多选)若随机变量X~N(μ,σ2),则( )
A.X的密度曲线与y轴的交点为(0,)
B.X的密度曲线关于x=σ对称
C.2P(X>μ+3σ)=P(|X-μ|>3σ)
D.若Y=,则E(Y)=0,D(Y)=1
7.已知正态分布落在区间(0.2,+∞)内的概率为0.5,那么相应的正态曲线f(x)在x= 时达到最高点.
8.某城市每年6月份的平均气温t近似服从N(28,σ2),若P(28≤t≤32)=0.2,则可估计该城市6月份平均气温低于24 ℃的天数为 .
9.已知随机变量ξ~N(3,σ2),且=,则P(3<ξ<5)= .
10.设X~N(3,42),试求:
(1)P(-1≤X≤7);
(2)P(X>11).
11.工厂质量监控小组从一批面粉中抽取n袋测量其重量,已知每袋面粉的重量X(单位:千克)服从正态分布N(20,),若P(19.95≤X≤20.05)≥0.997 3,则n的最小值为( )
参考数据:若X~N(μ,σ2),则P(μ-3σ≤X≤μ+3σ)≈0.997 3.
A.120 B.144 C.150 D.160
12.(多选)已知随机变量X服从正态分布N(μ,σ2),其正态曲线在(-∞,80]上单调递增,在[80,+∞)上单调递减,且P(72≤X≤88)≈0.682 7,则( )
A.μ=80
B.σ=4
C.P(X>64)=0.977 25
D.P(64<X<72)=0.135 9
13.某工厂生产了10 000根钢管,其钢管内径(单位:mm)近似服从正态分布N(20,σ2)(σ>0),工作人员通过抽样的方式统计出,钢管内径高于20.05 mm的占钢管总数的,则这批钢管中,内径在19.95 mm到20 mm之间的钢管数约为 .
14.已知某地农民工年均收入X服从正态分布,其正态曲线如图所示.
(1)写出此地农民工年均收入的密度函数解析式;
(2)求此地农民工年均收入在8 000~8 500元之间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
15.对一个物理量做n次测量,并以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该物理量的最后结果.已知最后结果的误差εn~N(0,),为使误差εn在(-0.5,0.5)的概率不小于0.954 5,至少要测量 次(若X~N(μ,σ2),则P(|X-μ|<2σ)=0.954 5).
16.已知从某批材料中任取一件,取得的这件材料的强度X服从N(200,182).
(1)计算取得的这件材料的强度不低于182的概率;
(2)如果所用的材料需以95%的概率保证强度不低于164,问这批材料是否符合这个要求?
7.5 正态分布
1.D 因为随机变量X服从正态分布N(10,22),所以D(X)=22=4,所以D(3X-1)=32D(X)=9×4=36.
2.B P(X≥4)=1-0.842=0.158.因为μ=3,所以P(X≤2)=P(X≥4)=0.158.故选B.
3.B ∵随机变量X服从正态分布,X的取值落在区间[-3,-1]内的概率和落在区间[3,5]内的概率是相等的,∴函数图象关于直线x==1对称,∴随机变量X的数学期望为1.
4.B P(X≤165)=×(1-)=,则样本中不高于165 cm的同学人数约为1 600×=160.
5.BC 由图象可知,甲类水果质量的均值μ1=0.4,乙类水果质量的均值μ2=0.8,且σ1<σ2,则B、C正确,A、D不正确,故选B、C.
6.ACD 若X~N(μ,σ2),则其密度函数f(x)=,因此X的密度曲线与y轴的交点为(0,),故A正确;X的密度曲线关于直线x=μ对称,故B错误;P(|X-μ|>3σ)=P(X<μ-3σ)+P(X>μ+3σ)=2P(X>μ+3σ),故C正确;E(Y)==0,D(Y)=D(X)=1,故D正确.故选A、C、D.
7.0.2 解析:由正态曲线关于直线x=μ对称且在x=μ处达到峰值和其落在区间(0.2,+∞)内的概率为0.5,得μ=0.2.
8.9 解析:因为每年6月份的平均气温t近似服从N(28,σ2),所以μ=28,因为P(28≤t≤32)=0.2,所以P(24≤t≤28)=0.2,所以P(t<24)=0.5-0.2=0.3,所以该城市6月份平均气温低于24 ℃的天数为0.3×30=9.
9.0.3 解析:由题意知μ=3,故P(ξ<1)=P(ξ>5),又=,所以=.又P(ξ<5)+P(ξ>5)=1,所以P(ξ>5)=0.2,故P(3<ξ<5)=P(ξ>3)-P(ξ≥5)=0.5-0.2=0.3.
10.解:∵X~N(3,42),∴μ=3,σ=4.
(1)P(-1≤X≤7)=P(3-4≤X≤3+4)=P(μ-σ≤X≤μ+σ)≈0.682 7.
(2)∵P(X>11)=P(X<-5).
∴P(X>11)=[1-P(-5≤X≤11)]
=[1-P(3-8≤X≤3+8)]
=[1-P(μ-2σ≤X≤μ+2σ)]
≈×(1-0.954 5)=0.022 75.
11.B 由题意知当P(19.95≤X≤20.05)≥0.997 3时,[μ-3σ,μ+3σ] [19.95,20.05],又μ=20,σ=,所以0.05≥3,解得n≥144,所以n的最小值为144.故选B.
12.ACD 因为正态曲线在(-∞,80]上单调递增,在[80,+∞)上单调递减,所以正态曲线关于直线x=80对称,所以μ=80;因为P(72≤X≤88)≈0.682 7,结合P(μ-σ≤X≤μ+σ)≈0.682 7,可知σ=8;因为P(μ-2σ≤X≤μ+2σ)≈0.954 5,且P(X<64)=P(X>96),所以P(X<64)≈×(1-0.954 5)=×0.045 5=0.022 75,所以P(X>64)=0.977 25;因为P(X<72)=[1-P(72≤X≤88)]≈×(1-0.682 7)=0.158 65,所以P(64<X<72)=P(X>64)-P(X>72)=0.977 25-(1-0.158 65)=0.135 9.
13.4 800 解析:∵P(X<19.95)=P(X>20.05)=,∴P(19.95≤X≤20.05)=1-=,∴P(19.95≤X≤20)==,故这批钢管内径在19.95 mm到20 mm之间的钢管数约为10 000×=4 800.
14.解:设此地农民工年均收入X~N(μ,σ2),结合题图可知,μ=8 000,σ=500.
(1)此地农民工年均收入的密度函数解析式为f(x)=,x∈R.
(2)∵P(7 500≤X≤8 500)=P(8 000-500≤X≤8 000+500)≈0.682 7,
∴P(8 000≤X≤8 500)=P(7 500≤X≤8 500)≈0.341 35=34.135%.
故此地农民工年均收入在8 000~8 500元之间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为34.135%.
15.32 解析:因为P(|X-μ|<2σ)=0.954 5,又因为μ=0,σ2=,所以P(-2σ<X<2σ)=0.954 5,所以2σ≤0.5,即σ≤,又因为σ=,所以≤,解得n≥32.
16.解:(1)X~N(μ,σ2),其中μ=200,σ=18,
而182=200-18=μ-σ,218=200+18=μ+σ,
∴P(182≤X≤218)≈0.682 7.
又∵1=P(X<182)+P(182≤X≤218)+P(X>218),
由正态曲线的对称性可知P(X<182)=P(X>218),
∴P(X<182)≈×(1-0.682 7)≈0.158 7.∴P(X≥182)=1-P(X<182)≈1-0.158 7=0.841 3.
故所求的概率为0.841 3.
(2)由(1)知164=μ-2σ,236=μ+2σ,
∴P(164≤X≤236)≈0.954 5.
又由正态曲线的对称性可知P(X<164)=P(X>236),且P(X<164)+P(164≤X≤236)+P(X>236)=1,
∴P(X<164)≈×(1-0.954 5)≈0.022 8,
∴P(X≥164)≈1-P(X<164)=0.977 2>0.95.
故这批材料符合这个要求.
2 / 27.5 正态分布
新课程标准解读 核心素养
1.通过误差模型,了解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 数学抽象
2.通过具体实例,借助频率分布直方图的几何直观,了解正态分布的特征 直观想象
3.了解正态分布的均值、方差及其含义,并会用正态分布去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建模、数学运算
(1)一所学校同年级的同学,身高特别高的同学比较少,特别矮的同学也不多,大都集中在某个高度左右;
(2)某种电子产品的使用寿命也都接近某一个数,使用期过长,或过短的产品相对较少.
【问题】 生活中像上述这样的现象很多,那么如何用数学模型来刻画呢?
知识点一 正态分布
1.连续型随机变量
除了离散型随机变量外,还有大量问题中的随机变量不是离散型的,它们的取值往往充满某个区间甚至整个实轴,但取一点的概率为 ,我们称这类随机变量为连续型随机变量.
2.正态曲线
若f(x)=,x∈R,其中μ∈R,σ>0为参数,我们称f(x)为正态密度函数,称它的图象为正态密度曲线,简称正态曲线(如图).
3.正态分布
(1)若随机变量X的概率分布密度函数为f(x),则称随机变量X服从正态分布,记为 .当μ= ,σ= 时,称随机变量X服从标准正态分布;
(2)若X~N(μ,σ2),则E(X)= ,D(X)= .
4.正态曲线的性质
(1)曲线在 轴的上方,与x轴不相交;
(2)曲线是单峰的,关于直线 对称;
(3)曲线在 处达到峰值 ;
(4)当|x| 时,曲线 x轴.
【想一想】
若随机变量X~N(μ,σ2),则X是离散型随机变量吗?
知识点二 3σ原则
1.假设X~N(μ,σ2),可以证明:对给定的k∈N*,P(μ-kσ≤X≤μ+kσ)是一个只与k有关的定值.特别地,
P(μ-σ≤X≤μ+σ)≈0.682 7,
P(μ-2σ≤X≤μ+2σ)≈0.954 5,
P(μ-3σ≤X≤μ+3σ)≈0.997 3.
2.在实际应用中,通常认为服从于正态分布N(μ,σ2)的随机变量X只取[μ-3σ,μ+3σ]中的值,这在统计学中称为3σ原则.
3.在一次试验中,X的取值几乎总是落在区间[μ-3σ,μ+3σ]内,而在此区间以外取值的概率大约只有 ,通常认为这种情况几乎不可能发生.
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正态曲线中参数μ,σ的意义分别是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标准差.( )
(2)正态曲线是单峰的,其与x轴围成的面积是随参数μ,σ的变化而变化的.( )
(3)正态曲线可以关于y轴对称.( )
2.如果ξ~N(μ,σ2),且E(ξ)=3,D(ξ)=1,那么P(2≤ξ≤4)的值约为( )
A.0.5 B.0.682 7
C.0.954 5 D.0.997 3
3.若随机变量X~N(0,1),则P(X<0)= .
题型一 正态曲线及其特点
【例1】 (1)(多选)已知三个正态密度函数φi(x)=(x∈R,i=1,2,3)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σ1=σ2 B.μ1>μ3
C.μ1=μ2 D.σ2<σ3
(2)已知正态曲线的函数解析式为f(x)=(x∈R),则μ= ,σ= .
通性通法
由正态曲线确定均值与方差的方法
正态分布的两个重要参数是μ与σ2,μ刻画了随机变量取值的平均水平,σ2是衡量随机变量总体波动大小的特征数,因此我们由正态曲线的形状与位置可比较参数的大小,反之利用参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也可以确定正态曲线的形状与位置.
【跟踪训练】
1.(多选)下列关于标准正态分布N(0,1)的概率密度函数f(x)=·的正确的描述是( )
A.f(x)为偶函数
B.f(x)的最大值是
C.f(x)在(0,+∞)上是单调递减
D.f(x)关于x=1对称
2.已知随机变量服从正态分布,其正态曲线如图所示,则总体的均值μ= ,方差σ2= .
题型二 利用正态分布的性质求概率
【例2】 设ξ~N(1,22),试求:
(1)P(-1≤ξ≤3);
(2)P(3≤ξ≤5).
【母题探究】
(变设问)若本例条件不变,求P(ξ>5).
通性通法
利用正态分布求概率的两个方法
(1)对称法:由于正态曲线是关于直线x=μ对称的,且概率的和为1,故关于直线x=μ对称的区间上概率相等.如:
①P(X<a)=1-P(X≥a);
②P(X<μ-a)=P(X>μ+a).
(2)“3σ”法:利用X落在区间[μ-σ,μ+σ],[μ-2σ,μ+2σ],[μ-3σ,μ+3σ]内的概率分别是0.682 7,0.954 5,0.997 3求解.
【跟踪训练】
1.随机变量X~N(8,σ2).若P(7≤X≤9)=0.4,则P(X>9)=( )
A.0.6 B.0.5
C.0.4 D.0.3
2.已知随机变量X服从正态分布N(3,σ2),且P(X>5)=0.2,则P(1<X<3)=( )
A.0.1 B.0.2
C.0.3 D.0.4
题型三 正态分布的实际应用
【例3】 有一种精密零件,其尺寸X(单位:mm)服从正态分布N(20,4).若这批零件共有5 000个,试求:
(1)这批零件中尺寸在18~22 mm间的零件所占的百分比;
(2)若规定尺寸在24~26 mm间的零件不合格,则这批零件中不合格的零件大约有多少个?
通性通法
求正态变量X在某区间内取值的概率的基本方法
(1)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确定μ与σ的值;
(2)将待求问题向[μ-σ,μ+σ],[μ-2σ,μ+2σ],[μ-3σ,μ+3σ]这三个区间进行转化;
(3)利用X在上述区间的概率、正态曲线的对称性和曲线与x轴之间的面积为1求出最后结果.
【跟踪训练】
在某次大型考试中,某班同学的成绩服从正态分布N(80,52),现在已知该班同学中成绩在80~85分的有17人,该班成绩在90分以上的同学有多少人?
1.下列函数是正态密度函数的是( )
A.f(x)=(μ,σ>0)
B.f(x)=
C.f(x)=
D.f(x)=
2.设随机变量X~N(2,σ2),若P(X≤1-a)+P(X≤1+2a)=1,则实数a=( )
A.0 B.1
C.2 D.4
3.某班有50名学生,一次考试的数学成绩ξ服从正态分布N(100,σ2),已知P(90≤ξ≤100)=0.3,估计该班学生数学成绩在110分以上的人数为 .
7.5 正态分布
【基础知识·重落实】
知识点一
1.0 3.(1)X~N(μ,σ2) 0 1 (2)μ σ2 4.(1)x (2)x=μ (3)x=μ (4)无限增大 无限接近
想一想
提示:若X~N(μ,σ2),则X不是离散型随机变量,由正态分布的定义: P(a≤X≤b)为区域B的面积,X可取[a,b]内的任何值,故X不是离散型随机变量,它是连续型随机变量.
知识点二
3.0.002 7
自我诊断
1.(1)√ (2)× (3)√
2.B ∵ξ~N(μ,σ2),且E(ξ)=3,D(ξ)=1,∴ξ~N(3,1),∴P(2≤ξ≤4)=P(3-1≤ξ≤3+1)=P(μ-σ≤ξ≤μ+σ)≈0.682 7.
3. 解析:由标准正态曲线关于y轴对称可知P(X<0)=.
【典型例题·精研析】
【例1】 (1)AD (2)2 3
解析:(1)根据正态曲线关于直线x=μ对称,且μ越大图象越靠近右边,所以μ1<μ2=μ3,B、C错误;又σ越小数据越集中,图象越瘦高,所以σ1=σ2<σ3,A、D正确.
(2)将所给的函数解析式与正态分布密度函数的解析式对照可得μ=2,σ=3.
跟踪训练
1.ABC 由正态分布密度函数f(x)=·,可得f(x)的图象关于x=0对称,所以f(x)为偶函数,所以A正确,D不正确;根据正态分布曲线的性质得,当x=0时,函数f(x)取得最大值f(0)=·e0=,所以B正确;根据正态分布曲线的性质,可得f(x)在(-∞,0)上单调递增,在(0,+∞)单调递减,所以C正确.
2.20 2 解析:从给出的正态曲线可知,该正态曲线关于直线x=20对称,最大值是,所以μ=20,=,解得σ=,因此总体的均值μ=20,方差σ2=()2=2.
【例2】 解:∵ξ~N(1,22),∴μ=1,σ=2.
(1)P(-1≤ξ≤3)=P(1-2≤ξ≤1+2)
=P(μ-σ≤ξ≤μ+σ)≈0.682 7.
(2)∵P(3≤ξ≤5)=P(-3≤ξ≤-1),
∴P(3≤ξ≤5)=[P(-3≤ξ≤5)-P(-1≤ξ≤3)]
=[P(1-4≤ξ≤1+4)-P(1-2≤ξ≤1+2)]
=[P(μ-2σ≤ξ≤μ+2σ)-P(μ-σ≤ξ≤μ+σ)]
≈(0.954 5-0.682 7)=0.135 9.
母题探究
解:P(ξ>5)=P(ξ<-3)
=[1-P(-3≤ξ≤5)]
=[1-P(1-4≤ξ≤1+4)]
=[1-P(μ-2σ≤ξ≤μ+2σ)]
≈(1-0.954 5)=0.022 75.
跟踪训练
1.D ∵随机变量X~N(8,σ2),P(7≤X≤9)=0.4,∴P(X>8)=0.5,P(8≤X≤9)=0.2,∴P(X>9)=0.3,故选D.
2.C P(1<X<3)=P(3<X<5)=0.5-P(X>5)=0.5-0.2=0.3.
【例3】 解:(1)∵X~N(20,4),∴μ=20,σ=2,∴μ-σ=18,μ+σ=22,
于是尺寸在18~22 mm间的零件所占的百分比大约是68.27%.
(2)∵μ-3σ=14,μ+3σ=26,μ-2σ=16,μ+2σ=24,
∴尺寸在24~26 mm间的零件所占的百分比大约是=2.14%.
∴尺寸在24~26 mm间的零件大约有5 000×2.14%=107(个).
跟踪训练
解:∵成绩服从正态分布N(80,52),
∴μ=80,σ=5,则μ-σ=75,μ+σ=85.
∴成绩在[75,85]内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68.27%,成绩在[80,85]内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34.135%.
设该班有x名同学,则x×34.135%=17,解得x≈50.
∵μ-2σ=80-10=70,μ+2σ=80+10=90,
∴成绩在[70,90]内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95.45%,成绩在90分以上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2.275%.
即有50×2.275%≈1(人),即成绩在90分以上的仅有1人.
随堂检测
1.B 正态密度函数为f(x)=·,其中指数部分的σ与系数部分的σ保持一致,系数为正,指数为负.选项A中有两处错误,分别是σ错写为和指数为正;选项C中由系数可得σ=2,由指数可得σ=,显然不符合题意;选项D中指数为正,不符合题意.
2.C 因为P(X≤1-a)+P(X≤1+2a)=1,所以=2,所以a=2.
3.10 解析:由题意知,P(ξ>110)==0.2,故估计该班学生数学成绩在110分以上的人数为0.2×50=10.
1 / 3(共62张PPT)
7.5 正态分布
新课程标准解读 核心素养
1.通过误差模型,了解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 数学抽象
2.通过具体实例,借助频率分布直方图的几何直
观,了解正态分布的特征 直观想象
3.了解正态分布的均值、方差及其含义,并会用
正态分布去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建模、
数学运算
目录
基础知识·重落实
01
典型例题·精研析
02
知能演练·扣课标
03
基础知识·重落实
01
课前预习 必备知识梳理
(1)一所学校同年级的同学,身高特别高的同学比较少,特别矮的
同学也不多,大都集中在某个高度左右;(2)某种电子产品的
使用寿命也都接近某一个数,使用期过长,或过短的产品相对
较少.
【问题】 生活中像上述这样的现象很多,那么如何用数学模
型来刻画呢?
知识点一 正态分布
1. 连续型随机变量
除了离散型随机变量外,还有大量问题中的随机变量不是离散型
的,它们的取值往往充满某个区间甚至整个实轴,但取一点的概率
为 ,我们称这类随机变量为连续型随机变量.
0
2. 正态曲线
若f(x)= ,x∈R,其中μ∈R,σ>0为参数,
我们称f(x)为正态密度函数,称它的图象为正态密度曲线,简
称正态曲线(如图).
3. 正态分布
(1)若随机变量X的概率分布密度函数为f(x),则称随机变量
X服从正态分布,记为 .当μ= ,
σ= 时,称随机变量X服从标准正态分布;
(2)若X~N(μ,σ2),则E(X)=μ,D(X)= .
X~N(μ,σ2)
0
1
σ2
4. 正态曲线的性质
(1)曲线在 轴的上方,与x轴不相交;
(2)曲线是单峰的,关于直线 对称;
(4)当|x| 时,曲线 x轴.
x
x=μ
x=μ
无限增大
无限接近
【想一想】
若随机变量X~N(μ,σ2),则X是离散型随机变量吗?
提示:若X~N(μ,σ2),则X不是离散型随机变量,由正态分布
的定义: P(a≤X≤b)为区域B的面积,X可取[a,b]内的任何
值,故X不是离散型随机变量,它是连续型随机变量.
知识点二 3σ原则
1. 假设X~N(μ,σ2),可以证明:对给定的k∈N*,P(μ-
kσ≤X≤μ+kσ)是一个只与k有关的定值.特别地,
P(μ-σ≤X≤μ+σ)≈0.682 7,
P(μ-2σ≤X≤μ+2σ)≈0.954 5,
P(μ-3σ≤X≤μ+3σ)≈0.997 3.
2.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认为服从于正态分布N(μ,σ2)的随机变量
X只取[μ-3σ,μ+3σ]中的值,这在统计学中称为3σ原则.
3. 在一次试验中,X的取值几乎总是落在区间[μ-3σ,μ+3σ]内,
而在此区间以外取值的概率大约只有 ,通常认为这种
情况几乎不可能发生.
0.002 7
1.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正态曲线中参数μ,σ的意义分别是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标准
差. ( √ )
(2)正态曲线是单峰的,其与x轴围成的面积是随参数μ,σ的变
化而变化的. ( × )
(3)正态曲线可以关于y轴对称. ( √ )
√
×
√
2. 如果ξ~N(μ,σ2),且E(ξ)=3,D(ξ)=1,那么P
(2≤ξ≤4)的值约为( )
A. 0.5 B. 0.682 7
C. 0.954 5 D. 0.997 3
解析: ∵ξ~N(μ,σ2),且E(ξ)=3,D(ξ)=1,
∴ξ~N(3,1),∴P(2≤ξ≤4)=P(3-1≤ξ≤3+1)=P
(μ-σ≤ξ≤μ+σ)≈0.682 7.
解析:由标准正态曲线关于y轴对称可知P(X<0)= .
典型例题·精研析
02
课堂互动 关键能力提升
题型一 正态曲线及其特点
【例1】 (1)(多选)已知三个正态密度函数φi(x)=
(x∈R,i=1,2,3)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
论正确的是( AD )
A. σ1=σ2 B. μ1>μ3
C. μ1=μ2 D. σ2<σ3
AD
解析: 根据正态曲线关于直线x=μ对称,且μ越大图象越靠近右边,所以μ1<μ2=μ3,B、C错误;又σ越小数据越集中,图象越瘦高,所以σ1=σ2<σ3,A、D正确.
(2)已知正态曲线的函数解析式为f(x)=
(x∈R),则μ= ,σ= .
解析: 将所给的函数解析式与正态分布密度函数的解析式对照可得μ=2,σ=3.
2
3
通性通法
由正态曲线确定均值与方差的方法
正态分布的两个重要参数是μ与σ2,μ刻画了随机变量取值的平
均水平,σ2是衡量随机变量总体波动大小的特征数,因此我们由正态
曲线的形状与位置可比较参数的大小,反之利用参数之间的大小关
系,也可以确定正态曲线的形状与位置.
【跟踪训练】
1. (多选)下列关于标准正态分布N(0,1)的概率密度函数f
(x)= · 的正确的描述是( )
A. f(x)为偶函数
C. f(x)在(0,+∞)上是单调递减
D. f(x)关于x=1对称
解析: 由正态分布密度函数f(x)= · ,可得f
(x)的图象关于x=0对称,所以f(x)为偶函数,所以A正确,
D不正确;根据正态分布曲线的性质得,当x=0时,函数f(x)
取得最大值f(0)= ·e0= ,所以B正确;根据正态分布曲
线的性质,可得f(x)在(-∞,0)上单调递增,在(0,+
∞)单调递减,所以C正确.
2. 已知随机变量服从正态分布,其正态曲线如图所示,则总体的均值
μ= ,方差σ2= .
20
2
解析:从给出的正态曲线可知,该正态曲线关于直线x=20对称,最大值是 ,所以μ=20, = ,解得σ= ,因此总体的均值μ=20,方差σ2=( )2=2.
题型二 利用正态分布的性质求概率
【例2】 设ξ~N(1,22),试求:
(1)P(-1≤ξ≤3);
(1)P(-1≤ξ≤3)=P(1-2≤ξ≤1+2)
=P(μ-σ≤ξ≤μ+σ)≈0.682 7.
解:∵ξ~N(1,22),∴μ=1,σ=2.
解: ∵P(3≤ξ≤5)=P(-3≤ξ≤-1),
∴P(3≤ξ≤5)= [P(-3≤ξ≤5)-P(-1≤ξ≤3)]
= [P(1-4≤ξ≤1+4)-P(1-2≤ξ≤1+2)]
= [P(μ-2σ≤ξ≤μ+2σ)-P(μ-σ≤ξ≤μ+σ)]
≈ (0.954 5-0.682 7)=0.135 9.
(2)P(3≤ξ≤5).
【母题探究】
(变设问)若本例条件不变,求P(ξ>5).
解:P(ξ>5)=P(ξ<-3)= [1-P(-3≤ξ≤5)]
= [1-P(1-4≤ξ≤1+4)]= [1-P(μ-2σ≤ξ≤μ+2σ)]≈
(1-0.954 5)=0.022 75.
通性通法
利用正态分布求概率的两个方法
(1)对称法:由于正态曲线是关于直线x=μ对称的,且概率的和为
1,故关于直线x=μ对称的区间上概率相等.如:
①P(X<a)=1-P(X≥a);
②P(X<μ-a)=P(X>μ+a).
(2)“3σ”法:利用X落在区间[μ-σ,μ+σ],[μ-2σ,μ+
2σ],[μ-3σ,μ+3σ]内的概率分别是0.682 7,0.954 5,
0.997 3求解.
【跟踪训练】
1. 随机变量X~N(8,σ2).若P(7≤X≤9)=0.4,则P(X>
9)=( )
A. 0.6 B. 0.5
C. 0.4 D. 0.3
解析: ∵随机变量X~N(8,σ2),P(7≤X≤9)=0.4,
∴P(X>8)=0.5,P(8≤X≤9)=0.2,∴P(X>9)=
0.3,故选D.
2. 已知随机变量X服从正态分布N(3,σ2),且P(X>5)=0.2,
则P(1<X<3)=( )
A. 0.1 B. 0.2
C. 0.3 D. 0.4
解析: P(1<X<3)=P(3<X<5)=0.5-P(X>5)=
0.5-0.2=0.3.
题型三 正态分布的实际应用
【例3】 有一种精密零件,其尺寸X(单位:mm)服从正态分布N
(20,4).若这批零件共有5 000个,试求:
(1)这批零件中尺寸在18~22 mm间的零件所占的百分比;
解: ∵X~N(20,4),∴μ=20,σ=2,∴μ-σ=
18,μ+σ=22,
于是尺寸在18~22 mm间的零件所占的百分比大约是68.27%.
(2)若规定尺寸在24~26 mm间的零件不合格,则这批零件中不合
格的零件大约有多少个?
解: ∵μ-3σ=14,μ+3σ=26,μ-2σ=16,μ+2σ=
24,
∴尺寸在24~26 mm间的零件所占的百分比大约是
=2.14%.
∴尺寸在24~26 mm间的零件大约有5 000×2.14%=107
(个).
通性通法
求正态变量X在某区间内取值的概率的基本方法
(1)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确定μ与σ的值;
(2)将待求问题向[μ-σ,μ+σ],[μ-2σ,μ+2σ],[μ-3σ,
μ+3σ]这三个区间进行转化;
(3)利用X在上述区间的概率、正态曲线的对称性和曲线与x轴之间
的面积为1求出最后结果.
【跟踪训练】
在某次大型考试中,某班同学的成绩服从正态分布N(80,52),
现在已知该班同学中成绩在80~85分的有17人,该班成绩在90分以上
的同学有多少人?
解:∵成绩服从正态分布N(80,52),
∴μ=80,σ=5,则μ-σ=75,μ+σ=85.
∴成绩在[75,85]内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68.27%,成绩在[80,85]
内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34.135%.
设该班有x名同学,则x×34.135%=17,解得x≈50.
∵μ-2σ=80-10=70,μ+2σ=80+10=90,
∴成绩在[70,90]内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95.45%,成绩在90分以上
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2.275%.
即有50×2.275%≈1(人),即成绩在90分以上的仅有1人.
1. 下列函数是正态密度函数的是( )
解析: 正态密度函数为f(x)= ,其中指数部
分的σ与系数部分的σ保持一致,系数为正,指数为负.选项A中有
两处错误,分别是σ 错写为 和指数为正;选项C中由系数
可得σ=2,由指数可得σ= ,显然不符合题意;选项D中指数为
正,不符合题意.
2. 设随机变量X~N(2,σ2),若P(X≤1-a)+P(X≤1+
2a)=1,则实数a=( )
A. 0 B. 1 C. 2 D. 4
解析: 因为P(X≤1-a)+P(X≤1+2a)=1,所以
=2,所以a=2.
3. 某班有50名学生,一次考试的数学成绩ξ服从正态分布N(100,
σ2),已知P(90≤ξ≤100)=0.3,估计该班学生数学成绩在110
分以上的人数为 .
解析:由题意知,P(ξ>110)= =0.2,故估计
该班学生数学成绩在110分以上的人数为0.2×50=10.
10
知能演练·扣课标
03
课后巩固 核心素养落地
1. 已知随机变量X服从正态分布N(10,22),则D(3X-1)=
( )
A. 6 B. 11 C. 12 D. 36
解析: 因为随机变量X服从正态分布N(10,22),所以D
(X)=22=4,所以D(3X-1)=32D(X)=9×4=3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 已知随机变量X服从正态分布N(3,σ2),P(X≤4)=0.842,
则P(X≤2)=( )
A. 0.842 B. 0.158
C. 0.421 D. 0.316
解析: P(X≥4)=1-0.842=0.158.因为μ=3,所以P
(X≤2)=P(X≥4)=0.158.故选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3. 如果正态总体的数据落在[-3,-1]内的概率和落在[3,5]内的概
率相等,那么这个正态总体的数学期望是( )
A. 0 B. 1
C. 2 D. 3
解析: ∵随机变量X服从正态分布,X的取值落在区间[-3,
-1]内的概率和落在区间[3,5]内的概率是相等的,∴函数图象关
于直线x= =1对称,∴随机变量X的数学期望为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4. 某中学抽取了1 600名同学进行身高调查,已知样本的身高(单
位:cm)服从正态分布N(170,σ2).若身高在165 cm到175 cm的
人数占样本总数的 ,则样本中不高于165 cm的同学人数约为
( )
A. 80 B. 160
C. 240 D. 320
解析: P(X≤165)= ×(1- )= ,则样本中不高于
165 cm的同学人数约为1 600× =16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5. (多选)已知甲、乙两类水果的质量(单位:kg)分别服从正态分布N(μ1, ),N(μ2, ),其正态曲线如图所示,则( )
A. 乙类水果质量的均值比甲类水果质量的均值小
B. 甲类水果的质量比乙类水果的质量分布更集中
C. 甲类水果质量的均值比乙类水果质量的均值小
D. 乙类水果的质量比甲类水果的质量分布更集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由图象可知,甲类水果质量的均值μ1=0.4,乙类水
果质量的均值μ2=0.8,且σ1<σ2,则B、C正确,A、D不正确,
故选B、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6. (多选)若随机变量X~N(μ,σ2),则( )
B. X的密度曲线关于x=σ对称
C. 2P(X>μ+3σ)=P(|X-μ|>3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若X~N(μ,σ2),则其密度函数f(x)=
,因此X的密度曲线与y轴的交点为(0,
),故A正确;X的密度曲线关于直线x=μ对称,故B
错误;P(|X-μ|>3σ)=P(X<μ-3σ)+P(X>μ+
3σ)=2P(X>μ+3σ),故C正确;E(Y)= =0,D
(Y)= D(X)=1,故D正确.故选A、C、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7. 已知正态分布落在区间(0.2,+∞)内的概率为0.5,那么相应的
正态曲线f(x)在x= 时达到最高点.
解析:由正态曲线关于直线x=μ对称且在x=μ处达到峰值和其
落在区间(0.2,+∞)内的概率为0.5,得μ=0.2.
0.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8. 某城市每年6月份的平均气温t近似服从N(28,σ2),若P
(28≤t≤32)=0.2,则可估计该城市6月份平均气温低于24 ℃的
天数为 .
解析:因为每年6月份的平均气温t近似服从N(28,σ2),所以μ
=28,因为P(28≤t≤32)=0.2,所以P(24≤t≤28)=0.2,
所以P(t<24)=0.5-0.2=0.3,所以该城市6月份平均气温低
于24 ℃的天数为0.3×30=9.
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9. 已知随机变量ξ~N(3,σ2),且 = ,则P(3<ξ<5)
= .
解析:由题意知μ=3,故P(ξ<1)=P(ξ>5),又
= ,所以 = .又P(ξ<5)+P(ξ>5)=1,所以P
(ξ>5)=0.2,故P(3<ξ<5)=P(ξ>3)-P(ξ≥5)=0.5
-0.2=0.3.
0.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0. 设X~N(3,42),试求:
(1)P(-1≤X≤7);
(1)P(-1≤X≤7)=P(3-4≤X≤3+4)=P(μ-
σ≤X≤μ+σ)≈0.682 7.
解:∵X~N(3,42),∴μ=3,σ=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 ∵P(X>11)=P(X<-5).
∴P(X>11)= [1-P(-5≤X≤11)]
= [1-P(3-8≤X≤3+8)]
= [1-P(μ-2σ≤X≤μ+2σ)]
≈ ×(1-0.954 5)=0.022 75.
(2)P(X>1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1. 工厂质量监控小组从一批面粉中抽取n袋测量其重量,已知每袋
面粉的重量X(单位:千克)服从正态分布N(20, ),若P
(19.95≤X≤20.05)≥0.997 3,则n的最小值为( )
参考数据:若X~N(μ,σ2),则P(μ-3σ≤X≤μ+3σ)
≈0.997 3.
A. 120 B. 144
C. 150 D. 16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由题意知当P(19.95≤X≤20.05)≥0.997 3时,[μ
-3σ,μ+3σ] [19.95,20.05],又μ=20,σ= ,所以
0.05≥3 ,解得n≥144,所以n的最小值为144.故选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2. (多选)已知随机变量X服从正态分布N(μ,σ2),其正态曲
线在(-∞,80]上单调递增,在[80,+∞)上单调递减,且P
(72≤X≤88)≈0.682 7,则( )
A. μ=80
B. σ=4
C. P(X>64)=0.977 25
D. P(64<X<72)=0.135 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因为正态曲线在(-∞,80]上单调递增,在[80,
+∞)上单调递减,所以正态曲线关于直线x=80对称,所以μ
=80;因为P(72≤X≤88)≈0.682 7,结合P(μ-σ≤X≤μ
+σ)≈0.682 7,可知σ=8;因为P(μ-2σ≤X≤μ+2σ)
≈0.954 5,且P(X<64)=P(X>96),所以P(X<64)≈
×(1-0.954 5)= ×0.045 5=0.022 75,所以P(X>64)=
0.977 25;因为P(X<72)= [1-P(72≤X≤88)]≈ ×(1
-0.682 7)=0.158 65,所以P(64<X<72)=P(X>64)
-P(X>72)=0.977 25-(1-0.158 65)=0.135 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3. 某工厂生产了10 000根钢管,其钢管内径(单位:mm)近似服从
正态分布N(20,σ2)(σ>0),工作人员通过抽样的方式统计
出,钢管内径高于20.05 mm的占钢管总数的 ,则这批钢管中,
内径在19.95 mm到20 mm之间的钢管数约为 .
4 800
解析:∵P(X<19.95)=P(X>20.05)= ,∴P
(19.95≤X≤20.05)=1- = ,∴P(19.95≤X≤20)=
= ,故这批钢管内径在19.95 mm到20 mm之间的钢管数约为
10 000× =4 8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4. 已知某地农民工年均收入X服从正态分布,其正态曲线如图所示.
(1)写出此地农民工年均收入的密度函数解析式;
(1)此地农民工年均收入的密度函
数解析式为f(x)=
,x∈R.
解:设此地农民工年均收入X~N(μ,σ2),结合题图可
知,μ=8 000,σ=5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求此地农民工年均收入在8 000~8 500元之间的人数所占的
百分比.
解: ∵P(7 500≤X≤8 500)=P(8 000-500≤X≤
8 000+500)≈0.682 7,
∴P(8 000≤X≤8 500)= P(7 500≤X≤8 500)≈0.341 35=34.135%.
故此地农民工年均收入在8 000~8 500元之间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为34.13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5. 对一个物理量做n次测量,并以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该物理量
的最后结果.已知最后结果的误差εn~N(0, ),为使误差
εn在(-0.5,0.5)的概率不小于0.954 5,至少要测量
次(若X~N(μ,σ2),则P(|X-μ|<2σ)=0.954 5).
解析:因为P(|X-μ|<2σ)=0.954 5,又因为μ=0,σ2=
,所以P(-2σ<X<2σ)=0.954 5,所以2σ≤0.5,即σ≤ ,
又因为σ= ,所以 ≤ ,解得n≥32.
3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6. 已知从某批材料中任取一件,取得的这件材料的强度X服从N
(200,182).
(1)计算取得的这件材料的强度不低于182的概率;
解: X~N(μ,σ2),其中μ=200,σ=18,
而182=200-18=μ-σ,218=200+18=μ+σ,
∴P(182≤X≤218)≈0.682 7.
又∵1=P(X<182)+P(182≤X≤218)+P(X>218),
由正态曲线的对称性可知P(X<182)=P(X>218),
∴P(X<182)≈ ×(1-0.682 7)≈0.158 7.∴P
(X≥182)=1-P(X<182)≈1-0.158 7=0.841 3.
故所求的概率为0.841 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如果所用的材料需以95%的概率保证强度不低于164,问这
批材料是否符合这个要求?
解: 由(1)知164=μ-2σ,236=μ+2σ,
∴P(164≤X≤236)≈0.954 5.
又由正态曲线的对称性可知P(X<164)=P(X>
236),且P(X<164)+P(164≤X≤236)+P(X>
236)=1,
∴P(X<164)≈ ×(1-0.954 5)≈0.022 8,
∴P(X≥164)≈1-P(X<164)=0.977 2>0.95.
故这批材料符合这个要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谢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