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彝家娃娃真幸福 教学设计
1新设计
这首歌是一首具有彝族风格的歌曲,在介绍歌名时注意强调“彝”字的读音。歌曲教学首先由老师带着学生根据教材上的声势动作随乐动一动。然后,由教师有节奏的朗读歌词,学生用教材上的声势动作参与表现,教师可将速度逐渐加快,学生根据不同的朗读速度配上相应的声势动作。这一练习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接下来由学生试着边读歌词边做声势动作。
歌曲教学可采用“听唱法”。学生熟悉歌曲后,还可以进行接龙唱,如师生接龙、小组接龙等多种方式。最好可由学生创编其他声势动作参与歌曲演唱。
歌曲可以用活泼欢快的情绪,跳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加上拍手拍肩的声势动作参与,更添热闹气氛。第六小节衬词“阿哩哩”的附点音符可以引导学生得意洋洋地唱出,甚至可以甩一下头,这样更容易唱准。
2教学目标
1、能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彝家娃娃真幸福》。2、认真聆听弹拨乐合奏《快乐的罗嗦》,能感受云南彝族人民欢庆节日欢歌竞舞的炽热情景。3、在一系列活动中,能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3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对于学校的规章制度,小学生守则都有了大概的了解。因此,在上课的时候他们都比刚来时做的更好了。在歌唱,舞蹈方面也许是以前经常锻炼,表现非常好。有一小部分虽对乐理知识掌握的不够,但是模仿能力比较强,而且也能熟练掌握。大约占整体学生的30%—35%左右。50%的小朋友还可以,20%的小朋友唱歌时,五音不全,模仿能力又比较差。其中主要原因是没有接受过长期的训练,还不能很好的表现自己,性格内向也是原因之一。因此,利用音乐课及课外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兴趣,打好基础是当前首要任务之一
4重点难点
1、感受彝族音乐、体验彝族音乐。
2、欢快、热烈的歌曲演唱。
5教学过程 一、情境定向:1、学生随音乐伴奏《彝家娃娃真幸福》进教室。
2、游戏:《看谁学得快》教师打出节奏,学生模仿
A、XX︱XX︱
B、XXXX︱XXX︱
C、XXX︱XXX︱
D、XXXXXX︱XXXXXX︱
E、XXXXXX︱XX︱
二、导入引趣:
1、导入:今天,我们一起加入“快乐旅行团”,由老师带领小朋友到云南去旅行。让我们跟着音乐出发吧!(出示课件:云南彝族生活的图片。)
2、提问:图片将我们带到了哪儿?
3、出示课题:课件:《彝家娃娃真幸福》
4、引趣:今天我们旅行的第一站是彝族的村庄。三、激趣体验:课件画外音:欢迎小朋友到我们彝族做客。1、导入:你们听,彝族的小朋友们用歌声迎接我们啦2、初步感受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1)、问:彝族小朋友唱得好不好听?你听出了哪些歌词?(2)、引导学生说出“阿里里”(3)、小结:真聪明——“阿里里”是云南彝族民歌中最有特色的歌曲衬词。(4)、问:还有哪些歌词(5)、小结:彝族小朋友为我们送上的歌曲是《彝家娃娃真幸福》(出示课件:《彝家娃娃真幸福》歌 词)(6)有感情地朗读歌词。3、初步体验歌曲(1)、启发:仔细地听,看你能不能跟彝族小朋友学上1、2句(2)、启发:你学会了哪一句歌词?唱给大家听听。(3)师生合作学唱歌曲:采用接龙游戏学会。(4)小结:彝族小朋友有话要告诉大家。4、深入体验歌曲:(1)、教师示范:边唱边用律动伴奏。
(2)、自己尝试:学一学边唱边用律动伴奏。(3)、全体在音乐伴奏下边唱边用律动伴奏。5、情感激发:(1)、问:彝族小朋友在唱歌是的心情是怎样的?速度呢?(2)、启发学生说:情绪——活泼轻快,速度——稍快(3)、用活泼轻快的声音唱。(4)参与表现:全体起立边唱边跳。6、小结:踏着歌声,告别彝族小朋友,快乐旅行团又出发了。四、激情体验1、导入:闭眼听,远处传来动听的音乐??
2、初步感受乐曲:《快乐的罗嗦》
(1)、导入:随着欢快的音乐,我们的旅行团来到了彝族的第二站——“云南民族村”。(点击图片:民族村录像欣赏和火把节)(2)、点击画外音:你们真幸运,赶上了彝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火把节。
(3)问:听到音乐你想做什么?为什么?(4)、小结:这首欢快的乐曲是彝族音乐《快乐的罗嗦》(5)、问:你听出哪个音乐重复出现的次数最多?(6)、启发学生回答:两个小朋友讨论一下。3、深入体验乐曲:(1)、聆听主题音乐:边听边哼唱。
(2)、动一动:教师示范表演(3)、小组合作设计动作,用不同的方式表现主题音乐。五、评价小结:1、总结:小朋友,今天,我们从云南归来,领略了云南彝族的风土人情,感受到了彝族小朋友的热情与好客,愿我们每位小朋友都和彝族小朋友成为好朋友。2、随彝族音乐走出教室。
课件8张PPT。彝家娃娃真幸福跟我念歌词1.银项链啰 阿里里,白衣白帽 阿里里,
彝家娃娃(阿里里) 真快活啰 阿里里。
2.又跳舞啰 阿里里,白衣白帽 阿里里,
彝家娃娃(阿里里)真幸福啰 阿里里。火把节民族大联欢让我们在欢乐的歌舞声中来结束这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