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长征胜利万岁》同步练习 (含答案)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三《长征胜利万岁》同步练习 (含答案)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高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05 00:00: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长征胜利万岁》同步练习 2024-2025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一、文学常识
1. 作者及背景
本文作者是________(1914-2004),福建省长汀县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长征中率部抢渡乌江、飞夺泸定桥、突破天险腊子口,屡建奇功。
文章以________(时间)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为背景,是作者作为长征亲历者的回忆录,记录了红军胜利抵达陕北吴起镇、吴起镇伏击战及中央全军干部会议等事件。
2. 字词梳理
(1)拼音
疲惫( ) 跋涉( ) 沟壑( )
寒暄( ) 歼灭( ) 旌旗( )
(2)单字词释义
疲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跋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沟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寒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歼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旌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本探究
1.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1-8段):红军胜利抵达陕北________,通过环境描写和人物活动,展现长征胜利后的________与________。
第二部分(第9-22段):详细记叙________,通过战前部署、战斗过程和胜利后的群众反响,体现红军的________与________。
第三部分(第23-44段):中央召开全军干部会议,毛主席总结长征的伟大意义,宣告“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的失败而告结束”,升华文章________。
2. 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记叙红军长征胜利抵达陕北、吴起镇战斗及中央全军干部会议等事件,热情歌颂了红军战士________、________的革命精神,深刻揭示了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表达了对革命胜利的________与________。
3. 重难点突破
历史意义:“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运用________修辞手法,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层面概括长征的伟大意义,体现了红军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
精神品质:文中红军战士“情绪很高”“始终觉得是热乎乎的”,与“天降大雪的寒冷”形成鲜明对比,通过________描写烘托出________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课内阅读
1. 文段一(第1段)
“10月18日这一天,我们来到了吴起镇。刚过渭河,同志们看到了陕北的村庄,看到了窑洞,看到了在田里辛勤劳动的陕北老乡,情绪都很高。”
1:文中“10月18日”指的是哪一年?这一时间节点有何历史意义?
2:“情绪都很高”反映了红军战士怎样的心理状态?
2. 文段二(第11段)
“我们刚到吴起镇,就听说陕北的敌人——马鸿逵、马鸿宾的骑兵追上来了。我们的部队经过长途跋涉,已经很疲惫了,但为了保卫边区人民的革命胜利果实,同志们都表示一定要打好这一仗。”
1:红军在什么情况下决定打吴起镇战斗?体现了怎样的革命精神?
2:“保卫边区人民的革命胜利果实”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
3. 文段三(第40段)
“毛主席接着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
1:这句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2:结合历史背景,分析“长征是播种机”的深层含义。
四、学业测试(融合近两年真题)
1. 选择题(语病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学习《长征胜利万岁》,使我们深刻理解了长征精神的内涵。
B. 红军战士在吴起镇战斗中表现出的英勇无畏,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C. 毛主席的讲话,不仅总结了长征的历史意义,还提出了未来的革命任务。
D. 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在于它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不可战胜。
答案总结
一、文学常识
1. 杨成武;1936年10月
2. (1)疲惫(pí bèi)、跋涉(bá shè)、沟壑(gōu hè)、寒暄(hán xuān)、歼灭(jiān miè)、旌旗(jīng qí)
(2)示例:疲惫(极度疲劳);跋涉(爬山蹚水,形容旅途艰苦);沟壑(山沟);寒暄(见面时谈天气冷暖之类的应酬话);歼灭(消灭敌人);旌旗(各种旗子)
二、文本探究
1. 吴起镇;喜悦;期待;吴起镇战斗;战斗力;群众基础;主题
2. 不畏艰难;英勇顽强;自豪;信心
3. 排比;展示力量;宣传革命;播撒火种;环境;红军战士
三、课内阅读
1. (1)1936年;标志着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结束,为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奠定基础。(2)反映了红军战士对胜利的渴望和对陕北根据地的向往。
2. (1)在部队疲惫的情况下,为保卫边区人民而主动迎战;体现了红军为人民利益不惜牺牲的精神。(2)点明战斗的目的,突出红军与人民的血肉联系。
3. (1)排比、比喻;增强语势,生动形象地概括长征的多重意义。(2)比喻长征在沿途播撒革命火种,为后续革命斗争奠定群众基础。
四、学业测试
1. C(A项缺主语,删去“通过”或“使”;B项搭配不当,删去“的榜样”;D项成分残缺,在“不可战胜”后加“的力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