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考试历史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汕头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考试历史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7-21 22:12: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汕头市2015~2016学年度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测




本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笔将自己的姓名、学校、座位号、考生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及考号对应的信息点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有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孟子认为井田制破坏以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便会出现“老弱转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的情形。因此他认为必须有恒产才有恒心,无恒产就无恒心,认为恢复井田制就能保证农民的恒产和恒心。这体现了孟子
A.回归森严礼乐等级的政治理想
B.维护私有土地制度的个人诉求
C.调整土地政策维护秩序的主张
D.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迫切愿望
2.东汉初年,光武帝把具体的权力交给“官小权大”的尚书台,而三公虽地位较高,秩禄万石,却不能管理具体的事务,仅可“坐而论道”。这一举措
A.丰富了古代国家治理手段
B.激化了皇权与相权间的矛盾
C.打击了贵族地主等级理念
D.完善了官僚队伍的选拔制度
3.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律规定“子贼杀
( http: / / www.21cnjy.com )、殴伤父母枭首,骂詈(斥骂)父母弃市”。北朝律规定,子孙杀父祖处以车裂的极刑,而父祖杀子孙用刀刃者五岁刑,殴杀者四岁刑,卖子一岁刑。”这反映出
A.南北方经济水平相近
B.轻罪重罚的法家思想
C.以礼入法的刑罚思想
D.乱世重典的雷霆手段
4.汉代丝绸之路起自长安,经河西走
( http: / / www.21cnjy.com )廊与西域地区进行经贸往来;唐安史之乱后,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时断时续;南宋时期,广州、泉州、明州(今宁波)、杭州等地的海上对外贸易走向兴盛。这种变化趋势反映了
A.东南沿海文化影响力上升
B.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C.统治者对外政策渐趋开放
D.造船航海技术的不断提高
5.北宋副宰相张方平在论及地方武职
( http: / / www.21cnjy.com )官员任职状况时感叹说:“地形山川未及知,军员仕伍未及识,吏民士俗未及谙,已复去(再度离任)矣!”材料表明当时
A.事权分割导致宰相无所事事
B.重文轻武造成武将碌碌无为
C.强干弱枝致使人事变动频繁
D.中央集权强化终结地方分裂
6.右图是《明史·列女传》中的一段记述,对此段记述的评价曰:“然至性所存,伦常所系,正气之不至于沦澌!”这说明了当时
A.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风气败坏
B.封建礼教高度强化束缚民众思想
C.儒家纲常成为官方史学价值标准
D.明清进步思潮改变社会价值取向
7.清代乾隆以前银钱比价为1:1000以内,但至道光年间,银钱比价已高达1:1700左右。这种“银贵钱贱”的变化主要是由于
A.中国对外贸易处于优势地位
B.海禁政策导致中西贸易萧条
C.重农抑商政策限制白银流通
D.鸦片走私造成白银不断外流
8.晚清公使郭嵩焘旅居英国时感叹:“政教风俗
( http: / / www.21cnjy.com ),欧洲独擅其胜。其视中国,亦犹三代盛时之视夷狄也。中国士大夫知此义者尚无其人,伤哉!”据此分析,郭嵩焘
A.沉醉于西方的物质文明
B.固守着天朝上国的观念
C.否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D.突破了中体西用的认识
9.郑观应主持织布局期间曾
( http: / / www.21cnjy.com )连年为织布局投保,而1890年接替其管理织布局的杨宗濂、杨宗瀚兄弟,认为参加保险是一件奢靡的事情,遂停止了续保。1893年,上海织布局发生大火,损失白银逾150万两。这反映了当时
A.现代金融与管理理念尚未普及
B.顽固派盲目排斥西方保险制度
C.洋务企业的经营管理人浮于事
D.民族工业发展历程的艰难曲折
10.甲午战后“公车上书
( http: / / www.21cnjy.com )”痛陈利害,力主变法的主要是士大夫阶层;五四运动时期疾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既有学生、市民又有工人阶级;而至抗战时期,全民抗战的理念深入人心。这种变化体现了近代中国
A.无产阶级革命力量的日益壮大
B.精英教育与文化普及同步发展
C.民族觉醒与国家认同不断深入
D.民众理念与官方思想渐趋一致
11.1926年,国民党二大通过的《工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运动决议案》指出:“受压迫最深、革命性最强之工人群众,一方面宜加以深切的援助,使其本身力量与组织日臻强大;一方面须用种种方法取得其同情,与之发生密切的关系。使本党在工人群众中树立伟大的革命基础。”材料表明当时国民党
A.继续执行三大政策
B.独立领导工人运动
C.极力破坏国共合作
D.关心农民工人生计
12.建国初期,党和政府大幅度削减纸币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流通,以米、油、煤、面粉和棉布五种基本货物价格作为参照标准,对工人工资进行波动性调整。工人平均工资的数额不断变化,但实际购买力不会下降。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集中全国人力物力开展工业建设
B.稳定物价和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
C.应对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封锁
D.团结城市工人反对国民党的统治
13.雅典卫城平面布局呈开放式,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古代传统城市平面布局多呈规整式。在建筑方位上,雅典卫城呈东西向,而中国古代传统城市多呈南北向。这主要由于
A.政治文化的差异
B.经济水平的高低
C.民众数量的多寡
D.地理位置的不同
14.“中世纪晚期的教会学校除了教授神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拉丁语法,也意识到日益增长的逻辑能力培养的需要。在培训经院哲学的社会学校里,学生们会聚集在讲师周围,讲师会重点传授推理的重要方法。”这种教育方式
A.培养了辩证理性的思维方法
B.巩固了人文主义的统治地位
C.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复兴了古希腊罗马文学艺术
15.“(16世纪以后)新教徒认为每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个个体都有从通过理解自然发现上帝揭示给他们意图的职责,这好比他们身负通过阅读经文获取上帝意愿的知识的职责。”这说明新教伦理
A.挑战了教皇的权威
B.有利于近代自然科学发展
C.颠覆了基督教神学
D.促进了新兴君主国的形成
16.英国首相老皮特(1708~177
( http: / / www.21cnjy.com )8)曾说:“我要把美洲的重要性说给你们听;它是一个双重市场:既是一个消费市场,也是一个供应市场。”其主要观点是
A.美洲是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B.美洲是英国理想的资本输出对象
C.英国对美洲社会既有建设又有掠夺
D.英国应使用武力和商品征服美洲
17.费城制宪会议上,麦迪逊警
( http: / / www.21cnjy.com )告说:“联邦更容易解体于无政府状态,而不是专制统治……十三个殖民地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了这种趋向。”麦迪逊的这一言论意在
A.反对君主专制政体
B.构筑三权分立体制
C.加强中央政府权威
D.确立人民主权原则
18.下表是某时期内英国一贵族家族收入简表(部分),这反映了
1801~1871年菲兹威廉(伯爵)家族的收入(单位:英镑)
年 代
地租收入
矿业收入
总收入
矿业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1801
26135
4214
30349
13.9
1841
43489
11081
54571
20.3
1871
71281
37210
218328
34.3
——引自贝科特《1660~1914年英国贵族》
A.土地贵族势力日趋没落
B.生产领域的革命性变化
C.资产阶级力量逐渐壮大
D.议会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19.巴黎公社的一份文告称:“弟兄,你
( http: / / www.21cnjy.com )受骗了。我们的利益是一致的。在城市里创造一切财富的人无衣无食,无处栖身,求助无门;但是乡下的情况难道不是这样吗?难道有钱的地主和企业主这两种被叫作剥削者的人,会有什么区别吗?”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
A.推翻地主阶级统治
B.寄望获得农民支持
C.揭露私有制的罪恶
D.彻底消灭剥削阶级
20.16世纪,开辟新航路的西葡两国普遍认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海洋不是开放的,所有海域属于发现它的国家;17世纪初,在荷兰产生了海洋主权观念;二战后,国际上逐渐形成了领海、专属经济区、公海等海域分类。这种变化反映了
A.西葡殖民体系分崩离析
B.荷兰人成为海上马车夫
C.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D.海洋问题的法制化趋势
21.某西方学者指出:“当(
( http: / / www.21cnjy.com )俄国)几百万人在乡村挨饿时,年轻的共产主义者把苦难和恐惧的这些年当作英雄时期。这些年出生的婴儿许多都取了诸如‘小五年’(为女孩)和‘计划’(为男孩)这样的名字,以此反映他们父母的政治倾向。”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
A.新生苏维埃政权面临经济困难
B.工业化建设激发民众生产生活热情
C.法西斯德国军队大举入侵苏联
D.农业改革失误导致粮食大幅度减产
22.有学者认为:“有了马歇尔计划的帮
( http: / / www.21cnjy.com )助,西欧经济得以稳定和完整,欧洲由此也得以加速跃向繁荣。不过,斯大林对这个计划的反应使得东西方之间的分裂更加牢固。”该学者论述了
A.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完成
B.美苏间国家利益的趋同
C.两极对峙格局逐渐形成
D.多极化趋势的具体表现
23.1932年,瑞士社会民主党政府开
( http: / / www.21cnjy.com )始允许预算赤字上升,用以资助一项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增加福利救济金。到1937年,随着制造业蓬勃发展,失业率迅速缩小。瑞士政府的这一举措
A.表明了罗斯福新政的广泛影响
B.契合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主张
C.丰富了传统自由放任主义理论
D.终结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4.1976年,IMF在牙买加召开会议
( http: / / www.21cnjy.com ),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牙买加体系。该体系下实行浮动汇率制,打破美元作为唯一外汇储备的情形。西德马克、日元随两国经济的恢复发展脱颖而出,成为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这一体系
A.导致了德日两国取代美国金融霸主地位
B.完善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管理运作机制
C.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的新变化
D.说明了固定汇率制阻碍了战后经济恢复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2分)
二、必考题(本部分共有2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共计37分。)
25.(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重视医学,政府设有各类医疗机构。
( http: / / www.21cnjy.com )宋初设翰林医官院,掌供皇帝医药及承诏视疗众疾,又设太医局,掌疗官吏军民疾病;以“恤贫疗疾”为宗旨的社会救济设施也随之建立,如宋初所设东、西福田院,用以“养京师老疾穷丐者”。同时政府建立了将翰林医官院中医官剩员派往地方行政单位服务的“驻泊医官制度”。政府还经常性地施药济民,尤其在疾疫流行时,更是投入较大的人力和物力诊治灾民。如“淳化三年,汴京疾疫流行,命太医局选良医十人,给钱五十万为市药之资,给以病者汤药、诊视之。”此外,政府重视医官考核和医学人才培养,如“乾德元年,命太常寺考翰林医官技艺,黜其不精者。”为总结前代医学经验,政府也多次下令征集医书、方论,对之进行校订、编辑和刻印出版。与此同时,在商品经济活跃的大都市,医药普及程度已相当高,闹市摆摊卖药、走街串巷行医者、医官药铺数量众多。总之两宋时期,经过政府和民间各阶层的努力,医疗水平进一步提高,医药知识得到普遍推广。
——摘编自朱瑞熙等著《宋辽西夏金社会生活史》
材料二
18世纪初,英国为穷人提供
( http: / / www.21cnjy.com )医疗服务的政策大都由教会或救济院完成,虽然有医生得到政府的公共基金照顾贫民,但法定的医疗政策仍未提出。医疗保健主要还是自由市场和民办组织的事情,但无论教会还是政府提供的医疗服务,对穷人来说都是相对有限的。这一时期,人们可能把多数医疗描述为“等级社会的市场”。内科医生得到贵族信任,外科医生是有权有势者的随从,也可能为当地贫穷病人或者伤员提供服务的修补工,药剂师出售药物也附带看病。18世纪后期,医疗制度渐趋完善。政府将改善医疗状况作为完善城市工业经济条件的一项方案。信息传播的改善也使报纸上刊登许多医学专利广告。同时医学也被自然哲学和科学原则为基础的社会有序化所感染,医学开始像牛顿的物理学一样具有确定性。在此基础上私立的医科学校与医科教学制度也被逐步建立。
——摘编自罗伊·波特《剑桥医学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医疗状况的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8世纪英国医疗状况存在的问题及改善的原因。(11分)
(3)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医疗状况改善对社会进步的积极意义?(4分)
2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列是我国建国以来高考作文试题(部分)
1951 一年来我在课外努力地工作
1953 写一个你所熟悉的革命干部
1954 我的报考志愿是怎样决定的
1955 我准备怎样做一个高等学校的学生
1958 大跃进中激动人心的一幕
1960 我在劳动中受到了锻炼
1961 一位革命先辈的事迹鼓舞着我
1963 “五一”劳动节日记
1965 给越南人民的一封信
1966~1976 高考中断十年
1977 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1978 将《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一文缩写
1981 读《毁树容易种树难》写一篇读后感
1982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986 树木·森林·气候
1989 给立志报某重点大学历史系的高三学生的一封回信
1992 清理路旁的脏物
1993 帮同学补课要不要收报酬
1998 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
1999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2000 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摘自章家仪、胡笙《60年来中国高考作文命题的角色预设》
考生任选下列一项要求作答:
(1)材料反映我国高考作文命题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对材料中建国以来我国高考作文命题进行阶段划分,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史实说明理由。(说明:要求阶段划分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三、选考题(本部分共有2题,第27题1
( http: / / www.21cnjy.com )5分,第28题15分,请考生在第27、28两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27.(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元武宗在位期间(1307~131
( http: / / www.21cnjy.com )1),对经济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至大“惟新”。自大德六年以来物价急剧上涨,至元钞贬值发展到很难收拾的地步。武宗决心专任尚书省整顿财用,至大二年九月,诏行“至大银钞”,以新币一两兑换至元钞五贯、白银一两、赤金一钱。至大二年,把海运粮数量再次大幅度提高,使京畿地区粮食供应的明显增加,使政府能够通过控制粮价保持市面的基本稳定,从而缓解币制改革对社会发生的冲击。尚书省臣执政的重点,是通过各种途径开辟财源,以增加国入。这一点与儒家传统中占统治地位的只注重节流的观点正好相悖。儒臣们主张兴利不如除弊;“利源不可启,以其一启而不可复塞也”。因此他们从尚书省初建,就一直通过各种方式批评和阻挠这些理财措施的实行。至大四年正月,武宗死于大都,年三十一岁。继位的元仁宗罢尚书省。至大“惟新”政治全面推行不到一年半便遭到废止。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至大“惟新”的主要措施与积极作用。(10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至大“惟新”的阻力因素。(5分)
28.(15分)【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革命后的法国急需稳定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社会秩序,波拿巴上台后,执行了以实现稳定为首要目标的政策,顺应了克服混乱,巩固大革命成果的客观历史潮流。这使他获得了广泛的支持……颁布《民法典》后,拿破仑称帝的步伐加快了。他周围的人也不断制造舆论,宣传应该由他称帝以“完成不朽大业”。随后,保民院提出了由波拿巴称帝的主张,元老院对波拿巴正式劝进:“元老院认为,把共和国托付给世袭皇帝拿破仑·波拿巴是法国人民的最大利益。”5月18日以元老院法令形式修改共和十年宪法,宣布法国改制为帝国,第一执政为皇帝,号拿破仑一世。元老院还设立世袭的“法兰西人的皇帝”一事进行公民投票,结果为350万票拥护,反对只有2000多票。12月2日,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举行了加冕礼。
——摘自吴于厪、齐世荣《世界史·近代篇上》
材料二
民初复辟帝制运动是在目睹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初政治动乱而国体难定、民不聊生状况后产生的。有人认为这是中国缺乏一种永久性政治权威的结果,袁世凯当选正式大总统后,拥袁登基的活动就肆无忌惮的展开了。筹安会成立后,各省代表齐聚北京共商国体,表决结果居然是“一致同意君宪”。许多北洋军阀首领也纷纷表示忠心。在复辟势力的策动下,全国各地出现了各式各样的请愿团体“劝进”。1915年底,袁世凯故作谦让后接受参政院“再劝进”,并于1916年元旦复辟帝制。随后,护国运动爆发,云南蔡锷宣布成立护国军首举义旗,孙中山在上海策动起义。全国各地的革命党人都发起反袁活动。在全国各地一片讨袁之声,袁世凯只得于“取消帝制”,不久病逝于北京。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拿破仑称帝和与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历史背景有何相似之处。(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袁世凯复辟帝制闹剧失败的原因。(7分)
汕头市2015—2016学年度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测
高二历史评分细则
一、选择题
(本部分共有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A
C
B
C
C
D
D
A
C
A
B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A
A
B
A
C
B
B
D
B
C
B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小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共计52分。)
25.答案要点:(共25分)
(1)特点:政府重视医学(或重视医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设置专门医疗机构;建立(社会)救济设施;设置地方行政单位的医疗服务;重视疾疫诊治;重视医学人才培养;重视医学经验积累与医书出版;医疗水平与医药普及程度高。【每点2分,任答5点得满分10分】(说明:摘抄原文给1分,如宋代重视医学、恤贫疗疾,但照抄具体现象不给分,如设太医局、东西福田院等不得分。改写材料符合要求可以给2分,如上述提供的答案。考生如概括特点可给2分,如为统治服务、医疗市场化、官医民医相结合、医疗制度化等。)
(2)问题:医疗过于依赖民间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量(或依赖市场);医疗公平的相对缺失;医疗服务忽视弱势群体;医疗专业化程度低;缺乏医疗政策规范。【每点2分,任答2点得满分4分】
改善原因:民主法治的渐趋完
( http: / / www.21cnjy.com )善;政府重视程度的提高;工业革命的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大众传媒及广告业的发展;自然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教育的发展;人文主义精神的传播。【每点2分,任答3点得满分7分,不拘泥于以上答案,合理即可给分】
(3)意义:提高人口素质;缓解社会矛盾;促
( http: / / www.21cnjy.com )进社会公平;带动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的提升;巩固统治的社会基础;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每点2分,任答2点得满分4分。不拘泥于以上答案,合理即可给分】
26.答案要点:(共12分)
选第一项的评分方法
(本题按照“观点+史论结合+提升”三部分给分。)
观点:能准确概括一种趋势即可得观点分4分。如果概括的趋势表达欠明确、欠完整得2分。完全偏离材料计0分。
史论结合:任意举出2个史实并结合材料分析,每个史例3分,2个史例共6分。所举史例必须史论结合,准确指出史实并加以分析说明。
提升:考生最后进行了综合、总结或提升到规律、认识等层次可给2分,没有则计0分。这个总结可以在前面也可以在后面。
示例一:趋势:意识形态逐渐淡化。(4分)
原因:建国初期,由于新的意识形态的树立、美苏
( http: / / www.21cnjy.com )冷战、新中国外交环境恶劣,以及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的影响,为了意识形态宣传的需要,高考作文试题意识形态色彩浓烈,话题集中在政治、外交领域。(3分)
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外交环境的改善、两极格局
( http: / / www.21cnjy.com )走向解体、和平与发展渐成主流,以及中国进行改革开放、恢复双百方针等影响、思想领域拨乱反正、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增多等原因,意识形态宣传逐渐淡化,高考作文试题更关注环境保护、社会热点、传统文化和日常生活。(3分)
总之,高考作文题的设置从某种层面反映了历史的变迁。(2分)
选第二项的评分方法:
(本题仍按照“观点+史论结合+提升”三部分给分。)
观点:考生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阶段划分,可以分成2个阶段,也可以分成更多个阶段,皆可得观点分4分。若阶段划分欠明确得2分。若阶段划分混乱、重叠得0分。
史论结合:任意举出2个史实并结合
( http: / / www.21cnjy.com )材料分析,每个史例3分,2个史例共6分。所举史例必须史论结合,准确指出史实并加以分析说明。如果考生划分成2两个阶段,则2个阶段都要进行史论结合的分析说明,说明一个得3分,2个得6分。若果考生划分成3个或更多阶段,则史论结合分析了其中任意一个阶段得3分,分析了其余全部阶段才能再得3分。例如考生分四个阶段,但史论结合分析了其中三个,则只能得3分。
提升:考生最后进行了综合、总结或提升到规律、认识等层次可给2分,没有则计0分。这个总结可以在前面也可以在后面。
示例:阶段划分:第一阶段:1949年—1966年,第二阶段:1977年—2000年。(4分)
划分依据:①1949年—1966年,政治运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与意识形态强烈影响到高考作文试题。这一时期,由于人民当家作主、新生政权巩固的需要、国家工业化建设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求等,高考作文试题多体现这个时期的时代诉求如劳动、高考志愿、大跃进等话题。(3分)
②1977年—2000年,随着改革开放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深入、思想领域拨乱反正、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增多、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中国加入世贸融入世界等原因,高考作文试题更加关注现实生活、传统文化、环境保护等社会热点问题。(3分)
总之,高考作文命题具有鲜明的阶段特性,与时代紧密相关。(2分)
(2分)
示例:阶段划分:第一阶段:1949年—1956年,第二阶段:1956年—1966年,第三阶段:1977年—2000年。(4分)
划分依据:①1949年—1956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由于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生政权巩固的需要、国家工业化建设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求等原因,高考作文试题多体现这个时期的时代诉求如劳动、高考志愿等。【如果考生划分成3个以上阶段,只要其中一个阶段论述符合要求给3分】
②1956年—1966年,由于外
( http: / / www.21cnjy.com )交环境恶化,以及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的影响,为了意识形态宣传的需要,高考作文试题意识形态色彩浓烈,话题集中在政治、外交领域。③1977年—2000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思想领域拨乱反正、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增多、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中国加入世贸融入世界等原因,高考作文试题更加关注现实生活、传统文化、环境保护等社会热点问题。(其他几个阶段完整论述再给3分,不完整不给分。)
总之,高考作文命题具有鲜明的阶段特性,与时代紧密相关。(2分)
2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答案要点:(共15分)
(1)主要措施:设置尚书省;开辟财源;整顿财政(改革币制);增加漕粮海运;稳定市场
。【每点2分,任答2点得满分4分】
积极作用: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缓解了社会矛盾;增加京畿地区粮食供应;稳定粮价;抑制物价上涨与货币贬值。【每点2分,任答3点得满分6分】
(说明:措施与作用同时作答也同样给分。)
(2)因素:儒家传统观念的冲突(儒家士大夫的阻碍);元武宗在位时间过短;民族矛盾尖锐;改革依赖人治方式。【每点2分,答出2点得满分5分】
28.【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答案要点:(共15分)
(1)相似之处:革命后的社会动荡;国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政治强人的渴求;复辟势力的支持;小农经济的根深蒂固;浓厚的君主专制传统;个人权力欲望的膨胀。【每点3分,任答3点得满分8分】
(2)原因: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
( http: / / www.21cnjy.com )渐入人心;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革命党人与地方军阀的反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每点2分,任答3点得满分7分】
崇祯中,兴安大水,漂没庐舍。有结筏自救者,邻里多附之。二女子附一朽木,倏沈(沉)倏浮,引筏救之,年皆十六七,问其姓氏不答。二女见筏上男子有裸者,叹曰:“吾姊妹倚木不死,冀有善地可存也,今若此,何用生为?”携手跃入波中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