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快乐读书吧:笑与泪,经历与成长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能产生阅读《童年》《小英雄雨来》《爱的教育》的兴趣。
语言运用:能与同学交流阅读心得,体会成长的快乐。
思维能力: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小说生动的故事情节,典型的环境描写等,感受人物形象。
审美创造: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小说生动的故事情节,典型的环境描写等,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1.能产生阅读《童年》《小英雄雨来》《爱的教育》的兴趣,自主规划、阅读三本小说,了解小说内容。
2.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小说生动的故事情节,典型的环境描写等,感受人物形象。
3.与同学交流阅读的心得,体会成长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从我们呱呱坠地起,就踏上了成长之旅。很多作家的作品讲述了成长的故事,这些故事的主人公有的是和我们同龄的孩子。他们的生活,有欢笑和喜悦,也有磨难和痛苦。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本学期的“快乐读书吧”,读一读成长小说。
2.板书课题:成长的故事。
3.引导交流:同学们都读过哪些成长小说?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俄国著名作家高尔基先生的《童年》。(补充板书:《童年》导读)
【设计意图】选择贴近学生的内容与话题,拉近学生与书本的距离,激发学生读成长小说的兴趣。
二 阅读封面,了解作者
1.阅读封面,初知内容。
(1)观察封面的插图,猜猜这本书可能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板书:封面)
(2)学生交流。
(3)阅读“快乐读书吧”。
课件出示:
《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小说。故事的主人公阿廖沙在父亲病逝后,随母亲投奔外祖父。外祖父粗野自私,经常毒打孩子们,曾把阿廖沙打得失去知觉。除了脾气暴躁的外祖父,这个家庭里还有两个为争夺财产整日争吵、打架的舅舅。阿廖沙经常惊惧不安,还好有慈祥善良的外祖母安慰他、保护他。
《童年》以孩子的视角来讲述故事,给这个充满伤痛的故事蒙上了一层天真烂漫的色彩。
2.了解作者。
(1)谈话:对于《童年》的作者高尔基,你有哪些了解呢?(板书:作者)
(2)学生交流。
(3)教师介绍高尔基的相关资料。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他的代表作还有长篇小说《母亲》和剧本《小市民》等。
(4)教师小结:《童年》这本书记录的就是高尔基4~11岁时的童年生活,这是一段怎样的经历呢?我们看了书就会知道。
3.出示经典评论,激发阅读兴趣。(板书:评论)
【设计意图】通过看封面猜测、介绍作者、补充评论资料等方式,既让学生对《童年》这本书和作者有初步的了解,又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产生阅读期待。
三 共读片段,习得方法
1.回顾本单元阅读小说的方法。
(1)思考:本单元我们读了三篇小说,想想我们是怎样阅读这三篇小说的。
(2)学生交流。
(3)关注人物之间的关系:读小说要关注人物描写、情节和环境描写,以此来感受人物形象。短篇小说是这样读,长篇小说也是这样读。读长篇小说,我们还要注意什么呢?我们来听听学习小伙伴是怎么说的吧。(板书:方法)
课件出示:
·很多小说中人物众多,理清人物关系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读懂故事。如,《童年》中出现了数十个人物,不容易分清楚,但他们都是围绕着主人公阿廖沙塑造的,弄明白他们和阿廖沙之间的关系,就不难分清了。
·小说生动的故事情节会给我们留下较深的印象,这些情节让我们记住了一个个性格各异的人物。
2.关注策略指导,明确方法。
(1)关注人物。
①引导:《童年》这本小说中有很多人物,但这些人物都是围绕主人公阿廖沙塑造的,这些人物和阿廖沙是什么关系,又有什么特点呢?我们可以用这样一个人物记录表来整理。(板书:梳理人物关系)
②阅读阿廖沙和外祖母第一次见面的片段,填写人物记录表。
③思考:这段话写了什么内容呢?你发现外祖母有什么特点?
④学生交流,教师指导学生填写人物记录表。
⑤运用方法,填写人物记录表。学生自读第七章写外祖母的片段,想一想:这个片段写了什么事 从中你又读出了外祖母的什么特点?
⑥小结: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还会读到很多的人,你可以把读到的主要人物、发生在这些人物身上的重要事例以及自己对这个人物的评价写在人物记录表中。
(2)关注小说情节。
①过渡:小说生动的故事情节往往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童年》这个故事中,你将读到主人公阿廖沙的一路成长,我们可以将成长的关键情节理一理,形成一条情节链。(板书:梳理情节)
②引导概括。刚才这个片段写的是阿廖沙生病了,我们可以概括为“生病”。同学们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将其他情节进行梳理。(学生归纳、整理)
课件出示:
③学生尝试概括小说结尾的情节。课件出示小说结尾片段。
④小结:在高尔基四岁到十一岁的童年生活中,还发生了很多的故事,我们读小说时,可以关注这些故事情节,与主人公一起分享欢笑和喜悦,经历磨难与痛苦,从中汲取成长的智慧和力量。
3.拓展迁移。
(1)初知内容。成长的故事各不相同,却同样带给我们感动。教材还向我们介绍了另外两部成长小说《爱的教育》《小英雄雨来》。这两部小说分别讲了什么内容呢?我们读一读教材上的简介。
(2)引发阅读期待:读了简介,你对哪些内容特别好奇呢?
(3)学生交流。
(4)迁移运用。点拨:刚才我们用两种方法试着读了《童年》的片段,我们也可以用上这些方法来阅读《小英雄雨来》和《爱的教育》,理一理人物关系,画一画情节图,相信你们一定会读出自己的收获。
【设计意图】整本书阅读指导,应该做到兴趣与方法并重。通过借助人物关系读懂内容和理清小说情节等方法的指导,并创设阅读平台让学生实践方法,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四 制订计划,指导记录
1.制订阅读计划。
(1)教师引导:大家准备怎么读这三本书,准备用多长时间阅读完呢?
预设:我会先读《童年》,再读《爱的教育》《小英雄雨来》。每本书大约需要二至三个星期。
(2)出示表格。
(3)小组讨论:每天看多长时间,一周看多少章节,小组多长时间开展活动以及活动的内容。
(4)填写表格,展示交流。
2.布置完成阅读记录的任务。
(1)教师引导:为了方便读完后的交流分享,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写好记录,记录可以写写当天所读的内容、读后的感受、产生的联想和疑问,还可以摘抄。
(2)出示表格。
【设计意图】
“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阅读前制订好阅读计划,阅读过程中写好阅读记录,做到读有计划,读有任务,使学生读得更深入,养成读读记记的习惯,方便开展读后交流活动。
五 分享阅读记录,交流阅读方法
1.分享自己读到的主要人物并对人物进行评价,然后说明理由。
2.分享自己读到的故事情节和感受。如,最紧张的一段是什么,最有趣的一段是什么,最令人回味的一段是什么,有些乏味的部分是什么,自己没有看懂的地方是什么。
3.在阅读中你碰到什么疑问?你又是怎么解决的?
(1)预设:理不清小说复杂的人物关系——可以利用人物记录卡,随时整理人物关系。
(2)预设:不理解小说中大段景物描写——联系情节,边读边想,体会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3)预设: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提问,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想。
【设计意图】随着阅读活动的展开,适时安排分享和交流的环节,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梳理各自的阅读感受和成果,在交流分享中碰撞想法,让学生能持续阅读下去。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50张PPT)
笑与泪,经历与成长
(部编)六年级
上
从我们呱呱坠地起,就踏上了成长之旅。很多作家的作品讲述了成长的故事,这些故事的主人公有的是和我们同龄的孩子。他们的生活,有欢笑和喜悦,也有磨难和痛苦。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本学期的“快乐读书吧”,读一读成长小说。
第1课时
新课导入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俄国著名作家高尔基先生的小说《童年》。
同学们都读过哪些成长小说?
阅读封面
《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小说。故事的主人公阿廖沙在父亲病逝后,随母亲投奔外祖父。外祖父粗野自私,经常毒打孩子们,曾把阿廖沙打得失去知觉。除了脾气暴躁的外祖父,这个家庭里还有两个为争夺财产整日争吵、打架的舅舅。
观察封面的插图,猜猜这本书可能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阿廖沙经常惊惧不安,还好有慈祥善良的外祖母安慰他、保护他。
《童年》以孩子的视角来讲述故事,给这个充满伤痛的故事蒙上了一层天真烂漫的色彩。
对于《童年》的作者高尔基,你有哪些了解呢?
高尔基(1868—1936),出生于伏尔加河畔的一个木匠家庭。由于父母早亡,他10岁时便外出谋生,到处流浪。他当过鞋店学徒,在轮船上洗过碗碟,在码头上搬过货物,给富农扛过活。他还干过铁路工人、面包工人、看门人、园丁等,经历丰富。
了解作者
他亲眼看到劳动人民在沙皇统治下所遭受的压迫和剥削。这些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第一次投稿时,署名为马克西姆·高尔基(俄文意思为“最大的苦难”),以高尔基(“最大的苦难”)作为笔名,开始了自己的创作生涯,而他的原名是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他在作品中抨击了沙皇制度的黑暗,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剥削和压迫。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他的代表作还有长篇小说《母亲》和剧本《小市民》等。
《童年》这本书记录的就是高尔基4~11岁时的童年生活。
《童年》不仅是一部艺术珍品,而且是高尔基的传记,是他全部创作的注解,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
——丘科夫斯基(文艺评论家)
经典评论
在俄国文学中,我从来没有读过比您的《童年》更美的作品。您还从来没有如此成功地显示过您的写作才能。
——罗曼·罗兰(法国作家)
只有读过高尔基的《童年》的人,才能正确地评论高尔基惊人的历程——他从社会的底层上升到具备当代文化修养、天才的创作艺术和科学的世界观这样一个阳光普照的顶峰。在这一方面,高尔基个人的命运,对于俄国无产阶级来说,是有象征意义的。
——卢森堡(德国女革命家)
读小说要关注人物描写、情节和环境描写,以此来感受人物形象。短篇小说是这样读,长篇小说也是这样读。读长篇小说,我们还要注意什么呢?
共读片段
很多小说中人物众多,理清人物关系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读懂故事。如,《童年》中出现了数十个人物,不容易分清楚,但他们都是围绕着主人公阿廖沙塑造的,弄明白他们和阿廖沙之间的关系,就不难分清了。
小说生动的故事情节会给我们留下较深的印象,这些情节让我们记住了一个个性格各异的人物。
《童年》这本小说中有很多人物,但这些人物都是围绕主人公阿廖沙塑造的,这些人物和阿廖沙是什么关系,又有什么特点呢?我们可以用这样一个人物记录表来整理。
梳理人物关系
人物 和阿廖沙的关系 事例 特点
阿廖沙的母亲
阿廖沙的外祖父
阿廖沙的外祖母
阿廖沙的舅舅们
母子关系
默默忍受痛苦
坚强、严厉
祖孙关系
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
吝啬、贪婪、专横、残暴
祖孙关系
呵护、疼爱阿廖沙
慈祥、善良、聪明、心胸宽广
叔侄关系
为争夺家产争吵、打架
粗野、自私
《童年》人物记录卡
翻开教材,阅读阿廖沙和外祖母第一次见面的片段,这段话写了什么内容呢?你发现外祖母有什么特点?试着填写人物记录表。
运用方法,填写人物记录表。自读第七章写外祖母的片段,想一想:这个片段写了什么事?从中你又读出了外祖母的什么特点?
格里戈里·伊万诺维奇默不作声。他戴着墨镜直勾勾地看着房屋的墙壁、窗户和迎面过来的行人的面孔。他的被颜料浸泡过的一只手轻轻地抚摸着他的大胡子,两片嘴唇紧紧地闭着。我常常看见他,但从来没有从他那双唇紧闭的嘴里听到任何声音。老人的沉默,使我产生一种痛苦的压抑感。我没有走近过
他,从来没有,相反,我一看见他就赶紧往家里跑,告诉外婆说:“格里戈里在大街上讨饭呢!”
“是吗?”外婆不安地叫道,很是同情,“拿着,快给他送去!”
说什么我都不肯去,而且态度非常坚决。于是外婆只好亲自走出大门,跟格里戈里在人行道上谈了很长时间。他嘿嘿地笑着,胡子一直在抖动,但他自己很少说话,只不过只言片语。
有时外婆把他叫到厨房里,让他喝茶,吃东西……
小结: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还会读到很多的人,你可以把读到的主要人物、发生在这些人物身上的重要事例以及自己对这个人物的评价写在人物记录表中。
小说生动的故事情节往往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童年》这个故事中,你将读到主人公阿廖沙的一路成长,我们可以将成长的关键情节理一理,形成一条情节链。
梳理情节
刚才这个片段写的是阿廖沙生病了,我们可以概括为“生病”。按照这样的思路,将其他情节进行梳理。
生病
我也认为我们活得还不错,这种街头生活,这种独立的生活不但我喜欢,伙伴们也很喜欢,他们在我内心激起了一种很深的感情,我总是惴惴不安地希望能为他们做点有益的事。
尝试概括小说结尾的情节。
小结:在高尔基四岁到十一岁的童年生活中,还发生了很多的故事,我们读小说时,可以关注这些故事情节,与主人公一起分享欢笑和喜悦,经历磨难与痛苦,从中汲取成长的智慧和力量。
成长的故事各不相同,却同样带给我们感动。《爱的教育》《小英雄雨来》这两部小说分别讲了什么内容呢?读了教材上的简介,你对哪些内容特别好奇呢?
刚才我们用两种方法试着读了《童年》的片段,我们也可以用上这些方法来阅读《小英雄雨来》和《爱的教育》,理一理人物关系,画一画情节图。
制订阅读计划
请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规划、填写阅读进度表。
阅读计划 班级: 姓名: 日期:
书籍名称:《 》 时间 阅读的章节或页码 阅读记录
我计划每天读一章,13天读完。
我可以每天读13页左右,20天读完。
共13章
260页左右
分组共读
亲子共读
明确阅读方法
作好阅读记录
理清人物关系
很多小说中人物众多,理清人物关系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读懂故事。如,《童年》中出现了数十个人物,不容易分清楚,但他们都是围绕着主人公阿廖沙塑造的,弄明白他们和阿廖沙之间的关系,就不难分清了。
明确阅读方法
人物关系图
小茨冈
对人物的主要评价
彼此之间的主要事件
与主人公相关的人物
关注小说情节
小说生动的故事情节会给我们留下较深的印象,也会让我们有所启发。将关键情节理一理,形成情节链。
生病
去祖父家
第一次挨打
与工人交朋友
与“好事儿”成为好朋友
与将军家的孩子玩
上学
在园子里开辟个人空间
照顾弟弟和生病的母亲
街头生活
关注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具有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关注环境描写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小说内容。
阅读进度记录单 序号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第6天 第7天
页码 1—14页
阅读时间 30分钟
序号 第8天 第9天 第10天 第11天 第12天 第13天 第14天
页码
阅读时间
序号 第15天 第16天 第17天 第18天 第19天 第20天 ……
页码
阅读时间
分享阅读记录
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展示自己的阅读记录。
小组内推选一位同学,代表小组在班级内交流。
人物关系图
这些人物中,谁是阿廖沙成长的关键人物?
情节梳理图
关注高频词汇
争吵
搬家
……
我们可以围绕某个高频词汇梳理阿廖沙童年发生的事情。
挨打
外祖父的家
院子又小又窄
而且很脏
板棚、柴舍
旁边是一家
小牲口屠宰场
……
外祖父的家
矮小的平房
墙上涂着
脏兮兮的
粉红色的油漆
……
田野街
一幢很大很漂亮
的房子
花园、菜园
……
缆索街
漂亮、可爱
温暖的恬静的深红色
榆树、椴树
花园里有许多恬静、
舒适的角落
……
索莫夫镇的房子
墙上没有糊壁纸
木头缝里塞着碎麻绳
我和外祖母住在
有天窗的厨房里
……
按照“搬家”的顺序理出生活轨迹
人物资料卡
阿廖沙 我们
家庭环境 典型的俄罗斯小市民的家庭,充满了贪婪、残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勾心斗角 充满了爱和温暖,父母会为我们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和教育
生活经历 生活中充满艰辛,经常受到欺辱和冷落 无忧无虑的,有父母的疼爱和照顾,不需要为了生存而担忧
成长方式 在艰难的环境中成长,逐渐形成了坚强、不屈不挠的性格 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可能会缺乏独立面对困难和挑战的能力
阿廖沙的童年与我们的童年对比
演绎精彩情节
这三本小说中,都有描写比较生动、精彩的情节。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故事片段,排成情景剧,在班级演一演。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