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3张PPT)
第一单元 素养综合检测
一、读·书(8分)
1.(新素材·杭州亚运会)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当运动员入
场时,大屏幕上出现了一个个用颜体楷
书书写的国家和地区代表团名字,彰显了中华文化之魅力,展
现出泱泱大国之风范。请结合图片内容和[链接材料],探究
选用颜体楷书书写代表团名的原因。(2分)
[链接材料]
“颜体”是指颜真卿的楷书,其结构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
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
颜真卿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
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
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
例。颜真卿与柳公权并称“颜柳”,二人的书体有“颜筋柳
骨”之誉。
我的探究结果:
颜真卿的楷书丰腴雄浑、结体宽博、气势
恢宏、骨力遒劲、气概凛然,能充分彰显我国繁荣昌盛的大
国气度和开放包容的大国风范。
解析 结合书体特点和具体情境进行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2.根据提示,补全下面语段中空缺的句子。(6分)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具备什么呢 我们应该有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1) /
”(余光中《乡愁》)这样对故乡和亲人的眷恋之情;应
该有“(2)
”(艾青《我爱这土地》)这样真挚而热烈的爱国之心;还要有“(3) , ”(毛泽东《沁园春·雪》)这样不负使命、敢于超越前人的豪迈之气。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
得深沉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二、读·思(22分)
(一)
3.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九年级(1)班开展了以“弘扬优秀文化,砥砺家国情怀”为主
题的系列活动。(9分)
【活动一:展——英雄之光】
续范亭(1893—1947),山西崞县(今山西原平市)人。著名抗日
爱国将领、诗人,辛亥革命时任革命军山西远征队队长,后组
织西北护国军,讨伐袁世凯。1935年,因不忍目睹国家民族陷
于危亡,赴南京呼吁国民党团结抗日,在中山陵前剖腹明志,
震动全国。
宇宙谁为贵 大地我独尊。
无畏精神在,身死国犹存。
——节选自续范亭《绝命诗》
范亭自辛亥以来,即摸索为民族和人民解放的真理,奋勇前
行,在几经波折之后,终于认清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
命道路,才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彻底解放的道路。
——摘自续范亭遗书
为民族解放,为阶级翻身,事业垂成,公胡遽死 有云水襟怀,有
松柏气节,典型顿失,人尽含悲!
——毛泽东悼续范亭挽联
(1)以上是同学们分享的爱国将领续范亭的生平事迹以及相
关资料,请你阅读并将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2分)
续范亭是一位革命将领,他怀着坚定的革命追求和执着的
,毕其一生为 而奋斗。续范亭也是一位革命诗人,他以笔为矛冲锋陷阵,为革命呕心沥血。范亭精
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为振兴祖国而不懈努力!
(示例)理想信念 民族解放
【活动二:写——宣传家乡】
(2)(学科素养·文化自信)山西被称为“地上文物博物馆”,历
史遗迹遍布,文化资源丰富。走在山西的土地上,可以寻访文
明踪迹,可以触摸历史沧桑。请你参考示例,任选一处山西的
名胜古迹,写一则宣传语。(2分)
(示例)平遥古城,外雄内秀。大气严整中彰显传统风范,底蕴
厚重又不失精巧动人。
答:
(示例)关帝庙,巍峨雄伟。展示“武圣”英雄风采,诠释
“忠义”深刻内涵。
【活动三:读——涵养根基】
(3)“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大爱,是对国
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对祖国的一种高度认同感
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请从本单元课文《我爱这土
地》及下面所给的《艾青诗选》选篇中任选其一,分析其中
寄寓的家国情怀。(不少于80字)(5分)
篇目一:我们的吹号者/以生命所给与他的鼓舞,/一面奔
跑,一面吹出了那/短促的,急迫的,激昂的,/在死亡之前决不中
止的冲锋号
(节选自《吹号者》)
篇目二:我从东方来/从汹涌着波涛的海上来/我将带光
明给世界/又将带温暖给人类/借你正直人的嘴/请带去我的
消息/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
的城市和村庄/请他们来欢迎我——/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
者(节选自《黎明的通知》)
答:
(示例)《我爱这土地》中,作者把自己想象成一只鸟,
用嘶哑的喉咙为土地歌唱,表达自己对祖国最真挚、深沉的
爱。全诗表现出一种“忧郁”的感情特色,这种“忧郁”是
家国情怀的自然流露,体现了深刻的忧患意识、博大的历史
襟怀与浓烈的爱国真情。
解析 (1)由“辛亥革命时任革命军山西远征队队长……震
动全国”“范亭自辛亥以来,即摸索为民族和人民解放的真
理,奋勇前行”可概括出第一空答案:理想信念。由“在几经
波折之后,终于认清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道路,才
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彻底解放的道路”可概括出第二空
答案:民族解放。
(2)解答时,要注意示例的句式特点。示例由三部分组成,即
名胜古迹名称、名胜古迹特色、名胜古迹内涵。任选一处
山西的名胜古迹,按示例句式进行仿写即可。
(3)选取本单元课文《我爱这土地》或题目给出的《艾青诗
选》选篇,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其中寄寓的“家国情怀”,言
之成理即可。注意字数要求。
(二)
4.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水稻的生存智慧
稗草是水稻的祖先,千百年来,在人类的干预下,最终进化成
为水稻。水稻成为粮食作物后,和稗草生长在一起,彼此难以
区分,人们将稗草称为杂草。杂草和水稻生长在一起,同水稻
抢夺土壤养分,对水稻的生长极为不利。
为了除掉杂草,人类想尽了办法,但效果甚微。经过成千上万
次试验,人类发现水稻可以存活在水中,但杂草难以适应水中
生活。于是,聪明的人类给稻田灌水,以此淹死杂草。
通常情况下,植物根系很难在水下呼吸,但水稻可以忍受一定
量的水分。第一次灌溉后,水稻植株几乎奄奄一息,叶片垂在
一边,身体变得软塌塌的。不过不用担心,水稻可以在水中忍
受一天一夜。
有人担心稻子浸在水中,会不会烂根。其实,在系统发育与进
化过程中,水稻在体内形成了具有高效通气、透气、贮气功
能的组织——气腔和髓腔,只要少数叶尖能露在水面以上,它
们就不会窒息而死,并且能够进行有氧呼吸。
将水稻泡在水中,水会造成水稻根部分细胞死亡,但死掉的细
胞很快变成通气组织胚芽鞘,和叶片联通,以此保证根部自由
呼吸。因为是近亲,杂草对灌溉也有一定适应性,不过,它们
的耐水性拼不过水稻,所以会早早被淹死。
(1)阅读材料后,你发现水稻的生存智慧是什么 (3分)
答:
水稻的生存智慧是:让自己有异于常人的本领,变得更
强大。
(2)围绕“如何才能拥有这样的生存智慧”,同学们展开了讨论。
小宇:我认为要拥有这样的生存智慧,需要有强大的忍耐力。
小文:我认为要把握一切机会,才能拥有这样的生存智慧。
小美:我认为要拥有这样的生存智慧,需要有快速调整自己的
应变能力。
请围绕他们讨论的话题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表明你的观
点并加以阐述。(10分)
写作提示:①可以同意以上某种观点,也可以另有看法;
②不少于100字。
答:
(示例)我们要拥有水稻的生存智慧,需要有强大的忍耐
力。水稻正是因为忍耐了水的浸泡,才成功战胜了杂草,获得
了生存的机会。现实生活中,何尝不是这样呢 韩信忍受胯
下之辱,终有了建功立业的一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以强大
的忍耐力获得了翻盘的机会;海伦·凯勒忍耐了命运的不公、
身体的残疾,最终取得了堪称奇迹的成就。强大的忍耐力,是
能够更好地生存下去的必备要素。
解析 (1)根据“人类发现水稻可以存活在水中……以此淹
死杂草”“通常情况下,植物根系很难在水下呼吸,但水稻可
以忍受一定量的水分”“在系统发育与进化过程中……并
且能够进行有氧呼吸”“将水稻泡在水中……以此保证根
部自由呼吸”,可概括出答案。
(2)根据话题“如何才能拥有这样的生存智慧”和材料中所
写的水稻的生存智慧,结合题干给出的三种看法分析作答,可
就一点具体分析,也可综合其他观点进行议论。
三、读·写(70分)
5.(学科素养·文化自信)中国人
对中秋有着特殊的情怀,思乡、思亲、祈福、明志……皎皎
月轮,寄托着中华儿女的浓浓情思。请你为下面的中秋节纪
念邮票配解说词。(5分)
甲 乙
写作提示:①选取其中一幅图片;②介绍画面内容及内
涵;③语言生动,表达有条理;④不少于60字。
答:
(示例1)甲。图中左上角是一轮圆月,下面是一张桌子,
桌上摆着西瓜等时令水果,桌旁的花瓶里插着一束菊花,有
的灿烂盛开,有的含苞待放。一家三口坐在桌旁,孩子坐在
母亲怀里,父亲和母亲正抬头仰望天上的一轮明月。内涵:
亲人相守,共赏明月,美满幸福。
(示例2)乙。画面正中,上空是一轮圆月,下面是一张餐桌,桌
上摆放着月饼等食物。两位老人居中而坐,一家大小围坐在
餐桌前共同享用美食。内涵:一家人团团圆圆,共度佳节,美
满幸福。
解析 任选一幅图作答,要突出画面内容,点明画面内涵。注
意字数要求。
6.读诗,品文化之精粹;读诗,感天地草木之灵;读诗,见流彩华章之美。请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5分)
读 诗
琦 君
爸爸是个军人。幼年时,每回看他穿着笔挺的军装,腰佩银闪闪的指挥刀,踩着马靴,威风凛凛地去司令部开会,我心里
都很害怕,生怕爸爸又要去打仗。我对大我三岁的哥哥说:
“爸爸为什么不穿长袍马褂呢 ”
爸爸一穿上长袍马褂,就会坐轿子回家。轿子在家门口停下来,他笑容满面地从轿子里出来,牵起哥哥和我的手,到书房
里唱诗、讲故事给我们听。
一讲起打仗的故事,我就半捂起耳朵,把头埋在爸爸怀里眼
睛瞄着哥哥。哥哥边听边表演:“‘砰砰砰’,孙传芳的兵倒
下去了。”爸爸拍手大笑,我却跺脚喊:“不要‘砰砰砰’地
开枪嘛!我要爸爸讲白鹤聪明勇敢的故事给我听。”
白鹤是爸爸的白马。它英俊健壮,一身雪白的毛。爸爸骑着它飞奔起来时,像在腾云驾雾。所以爸爸非常宠爱它,给它取
名叫白鹤。
一提白鹤,哥哥当然高兴万分,马上背起爸爸教他的对子:
“天半朱霞,云中白鹤;湖边青雀,陌上紫骝。”我不喜欢背
对子,也没见过青雀与紫骝是什么样子。我喜欢听爸爸唱诗,
也学着他唱:“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我偏着头想了一下,问爸爸:“床前月光怎么会像霜呢 屋子里怎么会下霜呢 ”
爸爸摸摸我的头,笑嘻嘻地说:“屋子里会下霜,霜有时还会
积在老人的额角上呢。你看二叔婆额角上,不就有雪白的霜
吗 ”
哥哥抢着说:“我知道,那叫作鬓边霜,是比喻老人家头发白了跟霜一样!”
爸爸听得好高兴,拍拍哥哥说:“你真聪明,我再教你们两句诗。‘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他解释道:“风吹过老树,发出沙沙的声音,就像下雨一般。
月光照在沙洲上,把沙照得雪白一片,就像霜。但那不是真正
的雨、真正的霜,所以诗人说是‘晴天雨’‘夏夜霜’。你
们说有趣不有趣 ”
哥哥连连点头,一副深深领会的样子,我却听得像只呆头鹅。我说:“原来读诗像猜谜,好好玩啊!我长大以后,也要作谜语
一样的诗给别人猜。”
爸爸却接着说:“作诗并不是作谜语,而是把眼里看到的、心里想到的,用很美的文字写出来,却又不直接说穿,只让别人
慢慢地去想,愈读愈想愈喜欢,这就是好诗了。”
我听不大懂,十岁的哥哥却比我领会得多。他摇头晃脑地唱起来,调子跟爸爸唱的一模一样。
在我心里,哥哥是个天才。可惜他只活到十三岁就去世了。
如果他能长大成人的话,一定是位大诗人!
光阴已经逝去了半个多世纪。爸爸和哥哥在天堂里,一定时常一同吟诗唱和,不会感到寂寞吧!
我是多么想念他们啊!
(选自《琦君散文》)
(1)(新考法·批注阅读)文中多处描写了“我”作为小女孩的
可爱情态。请仿照示例,从文中再找出一处,并作批注。(5分)
(示例)
语句:我就半捂起耳朵,把头埋在爸爸怀里,眼睛瞄着哥哥。
批注:动作描写。“半捂”“埋”“瞄”几个动词,生动形象
地写出了一个小女孩在爸爸怀里的可爱情态,很有画面感,好
像天真烂漫的小女孩就在眼前。
答:
(示例)语句:我偏着头想了一下,问爸爸:“床前月光怎么
会像霜呢 屋子里怎么会下霜呢 ”批注:运用动作和语言描
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女孩好奇、疑惑的情态。
(2)下面三句话从不同角度对这篇回忆性散文进行了点评。
请你任选一句作为开头,为这篇散文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
(写作提示:观点明确;100字左右)(10分)
①语言细腻,最是动人。②动人的细节描写让文章平添几分神韵。③亲情的涌动总会成为最长情的牵挂。
答:
(示例)亲情的涌动总会成为最长情的牵挂。亲情是对爸
爸穿长袍马褂坐轿子回家的期待;亲情是和哥哥一起听爸爸
讲故事、读诗的快乐,是在论诗时对哥哥才情的崇拜;亲情是
多年后独留世间的孤独,更是对逝去亲人的无限怀念。
解析 (1)首先找出文中描写“我”儿时可爱情态的句子,然
后从遣词等角度分析其作用。
(2)从给出的三个句子中任选一句作为开头,结合文章内容写
一段赏析性的文字即可。
7.某班开展《艾青诗选》阅读活动,请
你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学习任务。(15分)
材料一:
煤的对话
艾 青
你住在哪里
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
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
你的年纪——
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
比岩石的更大
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
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
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
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么
死 不,不,我还活着——
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
一九三七年春
材料二:
①口语是美的,它存在于人的日常生活里。它富有人间味。
它使我们感到无比的亲切。
②而口语是最散文的。
③我在一家印刷厂的墙上,看见一个工友写给他同伴的一张
通知:
安明
你记着那车子
④这是美的。而写这通知的也该是天才的诗人。这语言是
生活的,然而,却也是那么新鲜而单纯。这样的语言,能比上
我们最好的诗篇里的最好的句子。
⑤语言在我们的脑际萦绕最久的,也还是那些朴素的口语。
(对于韵文的记忆,却是像对于某种条文的记忆,完全是强制
而成的。)
⑥我甚至还想得起,在一部影片里的几句无关重要的话,是一
个要和爱人离别的男人说的:
不要当做是离别,只把我当做去寄信,或是去理发就好了。
⑦这也是属于生活的,却也是最艺术的语言,诗是以这样的语
言为生命,才能丰富的。
⑧最能表达形象的语言,就是诗的语言。称为“诗”的那文
学样式,脚韵不能作为决定的因素,最主要的是在它是否有丰
富的形象——任何好诗都是由于它所含有的形象而永垂不
朽,却绝不会由于它有好的音韵。
⑨散文的自由性,给文学的形象以表现的便利;而那种洗炼的
散文,崇高的散文,健康的或是柔美的散文之被用于诗人者,
就因为它们是形象之表达的最完善的工具。
(节选自艾青《诗论·诗的散文美》,有改动)
【任务一:诗歌朗诵】
(1)朗诵贵在读出诗歌的情味。请仿照示例,给出材料一中画
波浪线内容的朗诵建议。(2分)
(示例)朗诵诗的前三行,想象自己是煤,用平常的口语对话,力
争在朴实、平易、自然中读出历史的沧桑感,把丰富的情感
寓于简洁、平淡的文字中。
答:(示例)朗读画波浪线的内容,要把自己想象成煤,在
沉默、怨愤中爆发,以强烈、深沉的语气发问,在反复、呼告中呐喊出生命的强音,作出坚定的回答。
【任务二:学习鉴赏】
(2)阅读材料二,艾青在论“诗的散文美”时提出了哪些观
点 (至少两点)(2分)
答:①口语是美的,是可以成为诗的语言的。②诗是以日常生
活里的语言为生命才能丰富的。③诗的语言是最能表达形
象的语言。④散文的自由性使其便于表现文学形象。(至少
答出两点)
(3)(学科素养·语言运用)请结合材料二中艾青对诗的观点来
赏析《煤的对话》。(8分)
写作提示:①任选一个观点;②围绕观点赏析诗作;③不
少于120字。
答: (示例)艾青认为诗的语言是最能表达形象的语言。《煤的对话》一诗中的煤是一个历尽沧桑巨变的历史老形象。他在巨变中被埋到了地层深处,无边的黑暗使他沉默、怨愤。但他心志不灭,渴望火的到来,把黑暗的底层焚毁,让光明照耀世界。时值抗战的中华民族身处水深火热,像深埋地下的煤一样蕴藏着无穷的能量,憧憬着光明的前景,诗人笔下的煤这一形象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任务三:尝试创作】
(4)《煤的对话》以煤的形象作载体,运用了拟人手法和对话
形式,极富艺术感染力。请参考这首诗,选一种常见的水果作
为形象,以对话的形式创作一首短诗。(至少写两节)(3分)(Y
9101002)
答:(示例)
柿 子
你为何如此酸涩
不经历青涩的年华
怎会有甘甜的岁月
叶子都落了,你为何仍在枝头
我想在春节的时候
为归家的人挂满一树灯笼
解析 (1)材料一画波浪线句子运用了反复和呼告的修辞手
法,将煤渴望在烈火中再生的诉说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人以沉
郁的口吻发问,用“煤”的身份作答,发出深沉的呐喊。朗读
时,要用强烈、深沉的语气,读出煤在沉默、怨愤中的爆发,
有力地表达出煤对火的渴望。
(2)结合材料二第①段“口语是美的……它使我们感到无比
的亲切”和第④段“这是美的……能比上我们最好的诗篇
里的最好的句子”可知,艾青认为口语是美的,是可以成为诗
的语言的。结合第⑦段“这也是属于生活的……才能丰富
的”可知,艾青认为诗是以日常生活里的语言为生命才能丰
富的。结合第⑧段“最能表达形象的语言,就是诗的语言”
可知,艾青认为诗的语言是最能表达形象的语言。结合第⑨
段“散文的自由性,给文学的形象以表现的便利”可知,艾青
认为散文的自由性使其便于表现文学形象。
(3)结合材料二中艾青的观点对材料一的诗歌进行赏析。语
言要通顺流畅,注意字数要求。
(4)根据题干要求,运用对话的形式进行小诗创作,注意语言
要生动优美。
8.(新考法·关联教材)作文。(35分,含书写分3分)
每个人都有一颗诗意的心。《我看》充满了穆旦对青春生
命的热爱,《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洋溢着林徽因对新生事物
的希望,《我爱这土地》则抒发了艾青对祖国深沉、真挚的
爱……
你尝试过用名家作品的题目写作吗 请从以下题目中任选一
个,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题目一:我看
题目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题目三:我爱这土地
写作提示: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避开真实的人名、地
名、校名;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写作指导]本题为命题作
文,需要在三个题目中选择一个进行写作,根据题干提示及本
单元所学课文内容,可确定作文的写作方向。
题目一:选择《我看》为题,可联系本单元课文构思。穆旦看
春风与青草、飞鸟与流云,看出了生命的丰润与飘逸;毛泽东
看北国壮丽雪景,看到了“江山如此多娇”,看出了“数风流
人物,还看今朝”的人生豪情;余光中看那“浅浅的海峡”,
看出了对故乡和祖国的思念……选择这个题目,可以写我们
在生活中看到的风景,再写由风景而产生的对人生的思考,以
及风景为人生增添的色彩。写作时要注意详略得当、描写
细致、感情真挚,抓住风景的特点写出其美好,在此基础上升
华主旨,表达对人生的独特理解。
题目二:选择《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为题,首先要分析“人间
的四月天”的含义。“人间的四月天”一方面可指字面意
义上的“四月天”,即春天;另一方面也可指生活中美好的
人、事、物。据此可知,文章有多种文体可选择,可采用多种
描写方法描绘景物,可运用借景抒情、借物喻人等多种写作
手法,体现写作对象如四月天一样美好可爱的特点,表达喜爱
与赞美之情。注意详略得当、描写细致、感情真挚。
题目三:选择《我爱这土地》为题,这一题目可以理解成对国
家或家乡的热爱之情,由此明确作文的选材、主旨和情感。
选材可以包括美丽独特的风光、丰富多彩的文化、社会建
设的成就等,通过对所选材料的具体描述,以引人入胜的景物
描写或者讲述亲身经历的方式,抒发对“这土地”的热爱、
敬畏与感激之情,表达自己对“这土地”的希冀和责任感,号
召大家努力奋进,共同建设美好家园。写作过程中要注重情
感的表达,通过具体事例和详细的描写来突出文章主旨,展示
对“这土地”的真挚情感。
[例文]
我 看
这是一个温暖的季节,每当我小心翼翼地打开属于春天的窗
户时,便会感受到和煦的春风轻轻拂过我的面庞,好像许多无
形的小手在梳理我的头发,那是一种十分惬意的感觉。
紧接着,下起了春雨。我从雨中闻到了泥土的味道,还有各种
花的芳香。春雨细细地、密密地落向大地,我伸出手接住它,
感觉凉凉的、柔柔的。雨悄无声息地下着,柳树慢慢倾吐出
春天的枝芽。
春雨过后,我走在田间的小路上。小路虽然泥泞不平,但它的
两旁有着另一番景象。青翠的小草探头探脑,对新世界充满
好奇;细弱的小树哗啦啦地抖着新生的叶子,表示着对春姑娘
的欢迎与赞美。各种花朵也竞相开放,展开了迷人的笑靥。
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燕子在枝头上低低呢喃,春天热闹起
来了。身在其中,好像走入了诗词歌赋的深处,流连忘返……
春年年到来,总在那段时间,伴着那样的雨,带来那些关于新
生的故事。可今年的叶子和去年的叶子终归不同,今年的花
瓣也和去年的花瓣做着不一样的梦。人也是如此,在岁月流
逝中拥有不变的灵魂,但今年与去年总有着不同的想法。每
一次与春相见,心中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我想,如果喜欢春天仅仅是贪恋它的美,那是不够的。我之所
以期待与春的相见,是因为我更想在春天播种下一颗种子,一
颗希望的种子,然后用心呵护,等待它生根、发芽,期待再见
它时,我看到的是一道风景,属于我的风景。当然,我更希望
看到的是越来越多与我一起播种的人。如果你也喜欢春天,
就请在这个季节播下你梦想的种子吧!
[点评]这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文中用优美的笔墨描写了
春天的代表性景物。细密轻柔的春雨,雨中泥泞的小路,草木
与花朵,蝴蝶和燕子,无不各具情态,充满了春天的气息。文
末升华主题,期待与春天重逢不仅仅是贪恋它的美,更是为了
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等待收获属于自己的风景。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