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7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马克·吐温,原名萨缪尔·兰亨·克莱门,美国作家、演说家,“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测水的深度的术语。
12岁时,父亲去世,他只好停学,到工厂当小工。曾做过密西西比河的领航员、矿工及新闻记者工作。渐渐地着手写一些有趣的小品,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代表作品有小说《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作者简介
快速浏览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笼罩 呻吟 悲伤 绝望 摸索 辉煌 吹嘘 饥饿 疲劳 荒唐 告诫 煞白 祈祷 诚心诚意
欣喜若狂 成群结队
词语对对碰
近义词
反义词
搜索——搜寻 凄惨——悲惨
热切——恳切 吹嘘——吹捧
荒唐——荒谬 告诫——劝诫
滔滔不绝——口若悬河
公开——私密 荒唐——合理
透露——隐瞒 遵守——违背
欣喜若狂——悲痛欲绝
滔滔不绝——哑口无言
了解《汤姆·索亚历险记》
时间 地点
主要人物
主要内容
小说主旨
艺术特色
19世 纪上半世纪
密西西比河畔的小镇
汤姆·索亚和他的小伙伴(哈克、贝琪等)
汤姆·索亚和他的小伙伴的冒险故事
表现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批判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
语言幽默,用对比、夸张的手法进行批判
课文节选的是汤姆山洞历险回家后的故事片段,主要写了哪些内容?用小标题的方式列出来。
看望朋友
回到村庄
讲历险经过
小组探究,交流反馈
(1)课文主要写了这几件事:
①孩子们回来前小镇上人们的悲痛心情;
②孩子们归来时人们的欣喜;
③汤姆讲述自己和贝琪山洞遇险的经历;
④汤姆探望生病的小伙伴哈克。
(2)课文主要记叙了汤姆在山洞历险后返回家的故事。
汤姆
波莉姨妈
贝琪
撒切尔法官
道格拉斯
寡妇
哈克
印江·
乔埃
撒切尔太太
大人
孩子
人物关系
汤姆的母亲去世后姨妈收养了他。
父母
道格拉斯寡妇因哈克曾救过她的命,后来收养了他。
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第一部分(1)
写汤姆和贝琪失踪后,贝琪的妈妈撒切尔太太和汤姆的姨妈陷入悲痛绝望,整个小镇也为他们担忧。
写随着汤姆和贝琪的回归,小镇又恢复了欢乐,汤姆给大家讲述了他和贝琪在洞中的历险经过。
第二部分(2—4)
写汤姆去看望伙伴哈克和贝琪,从法官口中意外得知山洞已被封上,乔埃被困洞中。
第三部分(5—15)
整体感知
读课文的第一部分, 作者在描述两个孩子失踪后,人们悲痛的心情时,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
两个孩子失踪后,人们的公开祈祷和私下祈祷,镇上大多数人们放弃搜寻,恢复到原来的生活这些都是略写。而对撒切尔太太的语言、动作、神情和波莉姨妈的外貌刻画得细致入微,突出表现她们内心的悲痛和绝望,这是详写。
第2自然段的场面描写有什么作用?
第2自然段描写了两个孩子被找到后,镇上的人们开心庆祝的场面,渲染了人们激动、喜悦的气氛,与第1自然段的悲痛、绝望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比,先悲后喜,充满喜剧效果。
大悲大喜的人们
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孩子们归来前后人们大悲大喜的心情?
大悲:撒切尔太太病得很厉害……整个小镇被蒙上了悲伤与凄惨的阴影。
大喜:半夜十分,镇上传来了发疯般的钟声……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让我们带着这份跌宕起伏的心情,再来读一读描写波莉姨妈的句子。
“波莉姨妈已经陷入了悲痛和绝望之中,她那满头的灰发几乎全变白了。”
写法精炼
写波莉姨妈悲痛绝望的句子就一句,但这一头几乎全白的头发就已经足够表达她当时的心情了。
第3自然段中,人们握着撒切尔太太的手,为什么“满肚子的话想说又说不出”?
因为人们本来对找到两个孩子已经没抱什么希望,现在看到他们平安归来,所以激动得“想说又说不出来”。
这本书的主人公明明是汤姆,可是这里却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笔墨来细致入微地描写撒切尔太太、波莉姨妈和小镇人们的悲伤绝望呢?这样写对描写主人公汤姆有什么帮助呢?
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有力地反衬出汤姆和贝琪的自信、聪明、勇于挑战的精神。
那天半夜里,村里的大钟忽然哐啷哐啷地大响起来,片刻之间,街上挤满了衣服还没有穿戴整齐的人,疯狂地大嚷大叫:“快出来!快出来!找到他们了!找到他们了!”
对钟声和人群的描写起什么作用?
这一夸张描写,表现了小镇上的人们为汤姆和贝琪的归来而高兴的心情,与上文撒切尔太太和波莉姨妈的悲痛形成鲜明对比,这样由悲转喜,充满了戏剧色彩。
在孩子们回来后的半个小时,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同时还使劲握住撒切尔太太的手,满肚子的话想说又说不出,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运用“泪水如雨”的比喻手法和“洒了一地”的夸张手法,写出了人们因为孩子平安归来不禁喜极而泣的温馨场景。
虽然汤姆和贝琪不是自己家的孩子,但镇上的人们却好似找回自己的宝贝一样开心。由此可见,全镇人们亲如一家,体现了村民们的质朴和善良。
从汤姆回来后的表现中你感受到什么?
汤姆回来后因为身体虚弱,所以“躺在一张沙发上”。尽管如此,他还是讲得那样眉飞色舞,“同时还夸张地吹嘘了一番”,可见他的淘气和历险后心里获得的极大满足——人们把他们的归来看成奇迹他也觉得自己成了真正的英雄!
汤姆躺在一张沙发椅上,身边坐着许多热心的听众。他叙述着这次稀奇的历险经过,同时还添了许多动人的情节,大肆渲染一番。
因为汤姆身体虚弱,浑身一点儿力气也没有。
表现他淘气和历险后心理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汤姆讲述自己的历险经过
在讲述洞中历险时,为什么还要讲述在洞中时贝琪的想法?有什么作用?
从贝琪的想法说明贝琪已经对出去失去信心,可见汤姆和贝琪已经极度疲乏,濒临绝境,为下文他们俩出洞后在家养了好多天做铺垫;同时也从侧面表现出汤姆的勇敢与坚强。
找一找,迷路的汤姆和贝琪是怎么一步步脱离险境的?
洞中迷路——摸索出口——找到出口——说服贝琪——爬出洞口——进行呼救——安全脱险
汤姆和贝琪都面临着身体极度疲乏的困境,二人的反应有什么不同?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汤姆积极地寻找出口,并且懂得利用手中仅有的工具(风筝线),找到出口后又极力劝说贝琪相信自己,安慰贝琪保持生存的信心;而贝琪则是停留在原地等待死亡的降临。这两种不同的表现,有利于刻画汤姆临危不乱、有智慧、敢于探险、关心伙伴的形象。
你认为汤姆和贝琪是靠什么走出绝境的?
自信
聪明
勇于挑战
汤姆
当山洞中迷路,贝琪绝望时,三次探路,最终找到通道
乐观勇敢
在已经迷路的情况下利用风筝线探路;是个有爱心的孩子,恢复后即看望朋友哈克
足智多谋
讲精彩历险过程,还不忘夸张地吹嘘一番
顽皮
当有人问他是否还想再到那个山洞走一趟时,他说自己不会在意的
喜欢冒险
你认为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
文章节选于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课文讲了汤姆和贝琪在山洞中迷路,后成功返回家的故事。在这次历险中,汤姆表现出有勇有谋、善良、有爱心、爱冒险的人格精神和特征,赞扬了汤姆勇于冒险的精神。
主旨归纳
板书设计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孩子失踪——人们悲痛
脱险归来——全镇欢庆
讲述经过——添油加醋
看望伙伴——关心他人
喜欢冒险
机智勇敢
心地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