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物理学科
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单元考点培优教科版(2024)
第四章 光的世界 6 跨学科实践:眼睛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人眼球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若要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眼睛离物体的距离应( )
A.大于一倍焦距 B.大于两倍焦距
C.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 D.小于一倍焦距
2.下列图中关于光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物体通过小孔成倒立的虚像
B.乙图:牙医小镜子利用光折射形成虚像
C.丙图:眼睛通过凸透镜成正立的实像
D.丁图:鸟通过平静的水面反射形成虚像
3.如图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下列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物体在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投影仪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A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D.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F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4.近年来,青少年由于长时间看电子产品等,不注意用眼习惯导致视力下降。下图关于近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5.视觉的形成部位在( )
A.眼 B.视网膜 C.感受器 D.大脑
6.近视的小陶子到医院进行检查,医生建议利用角膜塑形进行矫正,角膜塑形镜起源于美国,是一种类似隐形眼镜的角膜接触镜,主要通过夜间配戴在角膜上逐渐改变角膜的曲率,从而达到矫正视力的目的。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眼睛的成像原理和投影仪类似
B.矫正过后的角膜中间薄边缘厚
C.近视眼的晶状体比正常眼焦距更大
D.眼睛近距离使用时的明视距离是45cm左右
7.小明用电视机在家里收看“空中课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B.一束绿色的光打在红色的“左”字上,此时看到“左”字是黑色
C.看电视时,小明戴的近视眼镜是凹透镜
D.电视屏幕的光进入小明眼睛后发生光的折射
8.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利用凸透镜得不到缩小倒立的虚像
C.矫正远视眼使用的是凹透镜
D.物体在眼睛视网膜上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9.如图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下列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物体在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幻灯机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d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a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D.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F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10.人在水中看不清水中的物体,但戴上潜水镜后就能看清了,下列解释中正确的是( )
A.人眼只适宜在空气中看东西
B.在水中睁眼看东西时,水进入眼中影响视力
C.水中光线太弱,射入眼睛的光线太少,人无法看清物体
D.光从水中射入眼中和从空气中射入眼中折射情况不同,致使物体射来的光线无法会聚到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
二、填空题
11.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选填“凸”或“凹”)透镜。小明由于平时不注意用眼,造成了眼睛近视,他应通过配戴 (选填“凸”或“凹”)透镜的眼镜来矫正视力,有一种治疗近视眼的手术,采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 (选填“强”或“弱”)些。
12.我们看远处的物体时睫状体的调节作用使晶状体变 ,对光线的偏折变 ,远处物体的像刚好成在视网膜上,这个像是 、 、 像;我们看近处的物体时睫状体的调节作用使晶状体变 ,对光线的偏折变 ,近处物体的像刚好成在视网膜上,这个像是 、 、 像.
13.人的眼睛象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凸/凹)透镜,来自物体的光会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 (正立/倒立)的像.如果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会导致近视,可以佩戴 透镜来矫正.有一种治疗近视眼的手术,是利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得 (强/弱)些.
14.小红的视力正常,当她用镜子仔细观察自己的脸部时,应把镜子拿到离眼睛 厘米处最为合适.
15.人眼是世界上最精密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一个 ,视网膜相当于光屏。站在教室后面的同学中,只有小莉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她走到教室中央就能看清了,说明她是 眼(选填“近视”或“远视”),站在教室后面的小莉佩戴眼镜后仍需要向黑板靠近几步才能看清黑板上的字,她应该配戴焦距 选填“更大”或“更小”)的透镜制作的眼镜来矫正视力。
16.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 镜,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的实像.(选填“正立”或“倒立”).常见的视力缺陷有 和 .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经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情况如图所示.根据该光路图,这个人可配戴 透镜的眼镜加以矫正,它的作用是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 (选填“前”或“后”)移.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人类的眼睛
人类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 、缩小的实像,如图所示;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楚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楚的最近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10cm.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长时间的用眼,如看书、看电视、计算机,都可以引起眼睛的疲劳,眼睛疲劳的常见症状是头疼脑胀、眼睛发干.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为25cm.
(1)请把文中像的性质补充完整.
(2)人的眼睛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 来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 使像变得清晰.
(3)根据上文,你认为人的正常眼的观察范围是 .
A.0~10cm B.10~25cm C.从10cm到极远处 D.0~25cm
(4)如何预防眼睛疲劳,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18.人的眼球好像一架 ,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这个像是 (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摄影师用一架镜头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全班同学照合影后,接着又给小明同学照半身像,如果小明在原地不动,这时摄影师应 (填“增大”或“减小”)照相机镜头到小明的距离,同时 (填“增大”或“减小”)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19.小冬同学用自制的水透镜模拟人眼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晶状体的调节情况,通过推拉注射器,调节水透镜的凸起程度(即“曲率”),可以改变水透镜的焦距,如图所示.若物体较远时,恰好能使像成在光屏上;则当物体较近时,应 (选填“推”或“拉”)注射器,使水透镜的焦距变 (选填“长”或“短”),若注射器被卡住,无法改变水透镜的焦距,则给水透镜“戴上”适当度数的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进行矫正,同样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20.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 ,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的实像(选填“正立”或“倒立”).
三、作图题
21.实验时,禁止激光直射人眼。是因为激光笔发出的光通过眼睛的晶状体,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很亮的点,易灼伤视网膜。
①在眼球图片的虚线框中画出一个适当的透镜。(透镜主光轴已画出)
②完成以下光路图。
四、实验探究题
22.阅读《可调式眼镜》回答。
可调式眼镜
人的眼睛看清物体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形状来实现的,晶状体相当于全自动变焦镜头。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变凸一些,折射光线的能力变强;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变扁平一些,折射光线的能力变弱。通过这样的调节,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均能在视网膜上成像。
若晶状体调节能力变弱,就会出现看不清远处物体或近处物体的情况,需要佩戴合适的眼镜进行矫正。
有人发明了一种能矫正视力的可调式眼镜,如图1所示,这种眼镜的镜片中含有一种特殊液体。图30是可调式眼镜的结构示意图,镜架上有表示移出和加入液体含量的标尺;移动标尺上的滑块可以定量改变镜片中的液体含量,从而改变镜片的形状;镜片中液体含量的改变量V可以用滑块在标尺上的位置表示。滑块位于标尺上0刻度线处,表示眼镜的初始状态,此时,镜片的形状是扁平的,如图2甲所示。当滑块位于标尺上1、2刻度线处时,分别表示镜片中加入一些液体、加满液体,图2乙是镜片中加满液体的示意图。当滑块位于标尺上﹣1、﹣2刻度线处时,分别表示从镜片中移出一些液体、移出全部液体,图30丙是镜片中移出全部液体的示意图。
为探究可调式眼镜的矫正效果,首先要确定以下程序和标准:
选定同一棵树作为观察对象,选定远、中、近三个观察位置,用S表示观察位置到树的距离,如图3甲所示;用D表示看到树的清晰程度,清晰程度分为清晰、不清晰、模糊三个等级,如图3乙所示。
小京和小贝视力不同,没有佩戴眼镜时,小京在近处看树“清晰”,在远处看树“不清晰”;小贝在远处看树“清晰”,但在近处看树“不清晰”。
小京和小贝佩戴眼镜后,进行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调节镜片中的液体处于初始状态。
②选择不同观察位置,观察树,将观察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③改变镜片中液体的含量,重复步骤②。
小京和小贝的实验结果记录表(部分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所示:
表一小京的实验结果记录表
﹣2 ﹣1 0 1 2
近 清晰 清晰 清晰
中 清晰 清晰
远 清晰 不清晰 模糊
表二小贝的实验结果记录表
﹣2 ﹣1 0 1 2
近 不清晰 清晰 清晰
中 清晰
远 清晰
通过实验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两位同学对可调式眼镜有了新的认识。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1)调节眼睛晶状体形状的作用是帮助我们看清 。(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A.不同亮度的物体 B.不同颜色的物体
C.不同距离的物体 D.不同大小的物体
(2)为了使小京在远、中、近处看树都“清晰”,调节镜片内液体含量的措施是 。(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A.加满液体 B.加入一些液体
C.移出一些液体 D.移出全部液体
(3)为了使小贝在近处看树“清晰”,调节镜片内液体含量的措施是 。(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
A.加满液体 B.加入一些液体
C.移出一些液体 D.移出全部液体
23.小明用自制“水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水凸透镜”和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1)实验前,为了成像在光屏中央,应进行的操作是: 。
(2)此时成像的特点和生活中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成像特点相同;
(3)小明想起老师说过应先测量“水凸透镜”的焦距,再探究成像规律,于是他将蜡烛和光屏均向左移动,直至在光屏上找到一个倒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时,测量物距,再 。
(4)有同学建议由发光二极管组成的“F”形LED光源代替蜡烛,这样做的好处是 。
(5)利用图中器材可以进行实验拓展,请仿照示例写出两个不同的拓展实验。
示例:向外抽水,水透镜变薄,研究远视眼形成的原因。
① ;
② 。
五、综合题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可调式眼镜
人的眼睛看清物体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形状来实现的,晶状体相当于全自动变焦镜头。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变凸一些,折射光线的能力变强;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变扁平一些,折射光线的能力变弱。通过这样的调节,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均能在视网膜上成像。若晶状体调节能力变弱,就会出现看不清远处物体或近处物体的情况,需要佩戴合适的眼镜进行矫正。
有人发明了一种能矫正视力的可调式眼镜,如右图所示,这种眼镜的镜片中含有一种特殊液体。如图所示是可调式眼镜的结构示意图,镜架上有表示移出和加入液体含量的标尺;移动标尺上的滑块可以定量改变镜片中的液体含量,从而改变镜片的形状;镜片中液体含量的改变量V可以用滑块在标尺上的位置表示。滑块位于标尺上0刻度线处,表示眼镜的初始状态,此时,镜片的形状是扁平的,如图甲所示。当滑块位于标尺上1、2刻度线处时,分别表示镜片中加入一些液体、加满液体,图乙是镜片中加满液体的示意图。当滑块位于标尺上-1、-2刻度线处时,分别表示从镜片中移出一些液体、移出全部液体,图丙是镜片中移出全部液体的示意图。
为探究可调式眼镜的矫正效果,首先要确定以下程序和标准:
选定同一棵树作为观察对象,选定远、中、近三个观察位置,用S表示观察位置到树的距离,如下图甲所示;用D表示看到树的清晰程度,清晰程度分为清晰、不清晰、模糊三个等级,如图乙所示。
小京和小贝视力不同,没有佩戴眼镜时,小京在近处看树“清晰”,在远处看树“不清晰”;小贝在远处看树“清晰”,但在近处看树“不清晰”。
小京和小贝配戴眼镜后,进行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调节镜片中的液体处于初始状态。
②选择不同观察位置,观察树,将观察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③改变镜片中液体的含量,重复步骤②。
小京和小贝的实验结果记录表(部分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所示:
表一小京的实验结果记录表
V S D -2 -1 0 1 2
近
清晰 清晰 清晰
中
清晰 清晰
远
清晰 不清晰 模糊
表二小贝的实验结果记录表
V S D -2 -1 0 1 2
近
不清晰 清晰 清晰
中
清晰
远
清晰
通过实验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两位同学对可调式眼镜有了新的认识。
24.调节眼睛晶状体形状的作用是帮助我们看清________(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A.不同亮度的物体 B.不同颜色的物体
C.不同距离的物体 D.不同大小的物体
25.为了使小京在远、中、近处看树都“清晰”,调节镜片内液体含量的措施是_______(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A.加满液体 B.加入一些液体
C.移出一些液体 D.移出全部液体
26.为了使小贝在近处看树“清晰”,调节镜片内液体含量的措施是__________(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
A.加满液体 B.加入一些液体
C.移出一些液体 D.移出全部液体
六、简答题
27.为什么正常视力的小明戴上爷爷的老花镜看到的东西都很模糊?
参考答案及试题解析
1.【答案】B
【解答】视网膜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
故选B.
【分析】物体相当于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的蜡烛,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视网膜上得到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要大于二倍焦距.
2.【答案】D
【解答】A.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故A错误;
B.牙医小镜子利用凹面镜对光反射形成的虚像,故B错误;
C.凸透镜相当于放大镜,即眼睛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C错误;
D.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成的是虚像,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A.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和应用判断;
B.根据凹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
C.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判断;
D.根据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分析。
3.【答案】A
4.【答案】B
【解答】 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是由晶状体或角膜曲率变大,聚光能力增强;或眼轴过长造成的。可通过佩戴凹透镜矫正。答案选B,
选项ACD错误,故答案选B
【分析】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能够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折射后聚焦于主光轴上的一个点,这个点称为焦点。凹透镜:凹透镜则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当平行光线通过凹透镜时,光线会偏离主光轴,形成发散光线。凹透镜的边缘较厚,中间较薄,这种结构使得它能够对通过它的光线产生发散效果。凹透镜主要用于矫正近视眼,因为近视眼患者的眼球晶状体形状异常,导致光线过早聚焦在视网膜前方,凹透镜的发散作用可以使得聚焦点后移,帮助光线正确地聚焦在视网膜上。
5.【答案】D
【解答】解: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如图所示:
故选D.
【分析】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6.【答案】B
7.【答案】A
8.【答案】B
【解答】A、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错误;
B、凸透镜所成的虚像都是正立放大的,故B正确;
C、远视眼对光的会聚能力弱,将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方,矫正远视眼使用的是凸透镜,故C错误;
D、物体在眼睛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凸透镜成像是光在两种介质的分界面发生折射形成的;知道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可能放大或缩小;虚像都是正立放大的;知道远视眼的成因矫正方法。人的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胶片,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9.【答案】A
10.【答案】D
【解答】人在水中看不清水中的物体,但戴上潜水镜后就能看清了,光从水中射入眼中和从空气中射入眼中折射情况不同,致使物体射来的光线无法会聚到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
故选D。
【分析】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情况不同。
11.【答案】凸;凹;弱
【解答】人眼的晶状体是中间厚,边缘薄的,所以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近视眼是由于长时间看近处的物体,晶状体变厚,使像成在视网膜前方的缘故,所以要矫正近视眼,需将光线发散,使清晰的像成在视网膜上,所以需佩戴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
近视眼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对光的会聚能力强,所以要矫正近视眼,采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弱些。
【分析】眼睛的晶状体是凸透镜;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凸透镜的厚度减小,折光能力变弱。
12.【答案】薄;小;倒立;缩小;实;厚;大;倒立;缩小;实
【解答】解:我们看远处的物体时睫状体的调节作用使晶状体变薄,对光线的偏折变小,远处物体的像刚好成在视网膜上,这个像是倒立、缩小、实像;
我们看近处的物体时睫状体的调节作用使晶状体变厚,对光线的偏折变大,近处物体的像刚好成在视网膜上,这个像是倒立、缩小、实像.
故答案为:薄;小;倒立;缩小;实;厚;大;倒立;缩小;实.
【分析】眼球内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我们看物体时,是通过睫状体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不同远近的物体都能在像距相同的视网膜上生成清晰的倒立实像.
13.【答案】凸;倒立;凹;弱
【解答】解:(1)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当看物体时,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将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胶卷,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2)近视眼的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较厚,会聚能力较强,晶状体无法自动调节,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推迟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3)采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就是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得弱一些,使光线推迟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成在视网膜上.
故答案为:凸;倒立;凹;弱.
【分析】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成像情况和照相机相似,近视眼是晶状体变厚,使它变薄可以矫正近视眼。
14.【答案】12.5
【解答】解:正常人眼睛的看物体最清晰、最不容易疲劳的距离即为明视距离为25厘米,
因平面镜成像时物距与像距是相等的,如能清晰看到镜中的像,就必须人到像的距离为25厘米,
那么人到镜的距离为人到像距离的一半,即为12.5厘米.
故答案为:12.5.
【分析】解答此题要明确以下两点:
正常人眼睛的看物体最清晰、最不容易疲劳的距离即为明视距离为25厘米,
平面镜成像时是物距与像距相等的,且成等大正立的虚像.
15.【答案】凸透镜;近视;更大
【解答】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把光线会聚到视网膜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相当于一台小型的照相机。她走到教室中央就能看清了,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但远处的物体则看不清,这是因为晶状体把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之前,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利用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把光线的会聚点移到视网膜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像。小莉佩戴眼镜后仍需要向黑板靠近几步才能看清黑板上的字,这说明凹透镜的发散能量较小,需要佩戴发散能量更大的凹透镜,即焦距要变大。
【分析】眼睛成像的基本原理就是凸透镜成像,其中晶状体充当凸透镜;近视眼是晶状体过厚使得对光线的偏折能力过强导致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该佩戴凹透镜进行校正;凹透镜的焦距越大,发散能力越强。
16.【答案】凸透;倒立;近视;远视;凸;前
【解答】解: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的实像;
常见的视力缺陷有近视和远视;
根据题干中图可知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后方,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提前会聚,即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前移,所以应佩戴会聚透镜.
故答案为:凸透;倒立;近视;远视;凸;前.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①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②远视眼是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凸透镜.
17.【答案】倒立;焦距(或“厚度”、“弯曲程度”);像距;C;看书时间不能太长,中间要休息(或不要在太强的或太暗的光下看书,坚持做眼保健操)
【解答】(1)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通过视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2)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
(3)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10cm。
(4)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长时间的用眼,如看书、看电视、计算机,都可以引起眼睛的疲劳。
故答案为:(1)倒立;(2)焦距(或“厚度”、“弯曲程度”);像距;(3)C;
(4)看书时间不能太长,中间要休息(或不要在太强的或太暗的光下看书,坚持做眼保健操)。
【分析】(1)照相机成像原理: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眼睛的晶状体是一个焦距可调凸透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3)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
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远视眼是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会聚透镜使光线提前会聚。
(4)根据材料中的“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10cm.所以人的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10cm~极远处”可做出选择。
18.【答案】照相机;凸透;倒立;减小;增大
【解答】(1)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用一架镜头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全班同学照合影后,接着又给小明同学照半身像,像变大,物距要减小,所以如果小明在原地不动,要减小镜头和小明之间的距离,同时增大镜头和底片之间的距离。
故答案为:照相机.凸透;倒立;减小;增大。
【分析】(1)眼球相好像一架照相机,眼睛的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眼睛看物体时,物体在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19.【答案】推;短;远视
【解答】解:如图所示.若物体较远时,恰好能使像成在光屏上;则当物体较近时,若任然想使得像成在视网膜上,所以应该让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强,所以应该推注射器,使得凸透镜的焦距变短;
若注射器被卡住,无法改变水透镜的焦距,即为了增加水透镜的会聚能力,即给水透镜“戴上”适当度数的凸透镜,即远视镜进行矫正,同样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故答案为:推;短;远视.
【分析】(1)凸透镜越厚,其折光能力越强,焦距越短;凸透镜越薄,其折光能力越弱,其焦距越长;(2)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0.【答案】镜头;倒立
21.【答案】
【解答】(1)眼球的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在虚线框中画一个凸透镜;
(2)激光发出的平行光经眼球的晶状体(凸透镜)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很亮的点,即焦点,如图所示:
【分析】(1)眼睛的晶状体和角膜是一个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
22.【答案】(1)C
(2)C
(3)A;B
【解答】解:(1)由“可调式眼镜”的原理可知,可调式镜片,通过眼部肌肉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当晶状体的曲度变大,焦距变短,反之亦然;帮助我们看清不同距离的物体;
故答案为:C;(2)由小京的实验结果记录表,可知,小京在远、中、近处看树都“清晰”时,对应的是滑块位于标尺上﹣1,则由可调式眼镜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当滑块位于标尺上﹣1时,表示从镜片中移出一些液体,
故答案为:C;(3)由小贝的实验结果记录表,可知,小贝在近处看树“清晰”时,对应的是滑块位于标尺上1、2,则由可调式眼镜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当滑块位于标尺上1、2刻度线处时,分别表示镜片中加入一些液体、加满液体,
故答案为:AB;
故答案为:(1)C;(2)C;(3)AB。
【分析】本题不仅能考查学生阅读科技文献的能力,还能考查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的理解.解答本题需要基于证据的科学思维方法,如果仍停留在基于经验或机械记忆去思考解决问题就会出现各类错误,例如第(3)问;科学探究应从问题出发,而不是从结论出发;如果从结论出发,不管是否使用科学方法,也不管方法是否科学,总能得到想要的结论,但这样就无法让学生学到真正的科学方法.
23.【答案】(1)应调节烛焰、“水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
(2)投影仪
(3)等大;测量得出的物距除以2可以得出焦距
(4)“F”形光源不对称,便于比较像相对于物是否左右相反
(5)可以将另一凸透镜放在凸透镜与光源之间,研究远视眼的矫正原理;换另一焦距不同的凸透镜,研究像距与焦距是否有关
【解答】(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节烛焰、“水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
(2)由图可知,此时物距小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3)要测量“水凸透镜”的焦距,根据u=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可知,应将蜡烛和光屏均向左移动,直至在光屏上找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时,测量物距,再用测量得出的物距除以2可以得出焦距。
(4)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过程中,用“F”形光源,好处是可以比较像与物是否左右相反。
(5)由于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故可以将另一凸透镜放在凸透镜与光源之间,研究远视眼的矫正原理;换另一焦距不同的凸透镜,研究像距与焦距是否有关。
【分析】(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节烛焰、“水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
(2)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3)在光屏上找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时,测量物距,再用测量得出的物距除以2可以得出焦距。
(4)用“F”形光源,好处是可以比较像与物是否左右相反。
(5)研究远视眼的矫正原理和研究像距与焦距是否有关。
【答案】24.C
25.C
26.B
【分析】(1)根据“人的眼睛看清物体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形状来实现的,晶状体相当于全自动变焦镜头。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变凸一些,折射光线的能力变强;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变扁平一些,折射光线的能力变弱”可得出结论;
(2)根据小京实验结果记录表,结合“当滑块位于标尺上-1、-2刻度线处时,分别表示从镜片中移出一些液体、移出全部液体”可作出选择;
(3)根据小贝实验结果记录表,结合“当滑块位于标尺上-1、-2刻度线处时,分别表示从镜片中移出一些液体、移出全部液体”可作出选择。
24.由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变凸一些;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变扁平一些。调节眼睛晶状体形状的作用是帮助我们看清不同距离的物体,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5.由题意得是近视眼,佩戴凹透镜矫正,因此应移出一些液体,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6.由题意得是远视眼,晶状体太薄,佩戴凸透镜矫正,为了使小贝在近处看树“清晰”,应加入一些液体,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7.【答案】答:因为老花镜是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正常视力的小明戴上爷爷的老花镜后,使物体的像呈现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看不清.
【分析】老花镜是凸透镜,其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所以据此分析判断即可解决.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