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素养综合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素养综合检测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48.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8 10:56: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6张PPT)
第二单元 素养综合检测
一、读·书(2分)
1.下列说法中,对以下两所大学校训石上的书法作品鉴赏有
误的一项是(2分)(  )
厦门大学: 兰州大学:
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   自强不息 独树一帜
D
A.厦门大学校训石上的书法作品为楷书,笔画方正,结构匀
整,给人以周正刚健之感。
B.厦门大学校训石上的书法作品为楷书,笔画平直,刚劲有
力,给人以严谨端庄之感。
C.兰州大学校训石上的书法作品为行书,潇洒飘逸,意蕴流
动,给人以畅达自由之感。
D.兰州大学校训石上的书法作品为行书,收放自如,连绵奔
放,给人以酣畅淋漓之感。
解析 “收放自如,连绵奔放,给人以酣畅淋漓之感”是草书
的特点。
二、读·思(28分)
(一)
2.为了凝聚家国情怀,赓续红色血
脉,学校开展了以“传承爱国精神,弘扬家国情怀”为主题的
系列活动。(9分)
【活动一 以榜样为师】
(1)同学们搜集到很多榜样人物的事迹,并发表感言。请参考
示例,写下你的感言。(2分)
  示例1:从拼上性命改变兰考面貌的焦裕禄,到拖着病体
救治患者的张定宇,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他们的最好写照。
  示例2:从为“中国天眼”殚精竭虑的南仁东,到为中华
民族的航天梦呕心沥血的孙家栋,为国奋斗终生的精神是他
们的最好写照。
答:                       
     
                        
(示例)从把青春和生命奉献给脱贫攻坚事业的黄文秀,
到长期献身偏远山区女孩教育事业的张桂梅,默默奉献的
精神是她们的最好写照。
【活动二 说三晋民俗】
(2)(学科素养·文化自信)山西这片沃土孕育出许多富有特色
的民俗活动,如山西剪纸、民间社火、威风锣鼓、蒲剧、晋
剧、平阳木版年画、面塑、打铁花、烧旺火……请你选择
其中一种(也可选择自己了解的其他山西民俗活动),为它写
一句宣传语。(2分)
【示例】祁太秧歌:曲调丰富,形式多样,具有浓厚生活气息,
堪称山西民间歌舞典范。
答:                       
     
(示例)威风锣鼓:鼓声如雷,钹音清脆,锣鸣铿铿,堪称
“天下第一鼓”。
【活动三 读爱国著作】
(3)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民族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许多经典著作都体现了这一主题。请自选一本体现家国情怀的著作,并结合其内容,说说作品是如何体现家国情怀的。(5分)
  要求:①举出具体著作;②不少于50字。
答:                       
     
(示例)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描述了毛泽东、周恩
来、彭德怀等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的言谈举止,分析和探
究“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
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崇高精神。书中
以毋庸置疑的事实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
他们如一颗闪耀的红星,照耀全中国。
     
解析 (1)题目中给出的示例是以典型人物为例,列举了他们
为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事迹。仿写时,需要
选择榜样人物,概括出其事迹,按给出示例句式拟写即可。
(2)选择一种山西民俗活动,参照给出示例拟写,语言要简练,
内容上要突出宣传对象的特点。
(3)选择一部能够体现家国情怀的经典著作,结合著作内容,
分析作品中体现的家国情怀,注意字数要求。
(二)
3.阅读下文,完成问题。(11分)
跪着工作,却让站立者叹服
有人这样说他:“这是一个跪着工作的人,却是一个让我们站
立者叹服的人!”
阮文凭,一个残疾人,独自撑起了一所学校。1995年,阮老师
被分配到广西凌云县下甲乡河洲村弄怀小学当临时代课教
师。开学第一天,阮老师兴奋地拄着拐杖,沿着33道螺旋式盘
山石阶爬行,4个小时后,来到了弄怀小学。然而,眼前的校舍,
残垣断壁,横梁腐裂;学生一个都没有,学校已停办3年。
没有学生,他就到瑶寨一家一家去动员。每天清晨,他拄着拐
杖一步一步挪动。正常人1个小时走完的路程,他却要花4个
小时。渴了,爬到山沟里喝一捧山泉水;饿了,从衣兜里取出
事先准备的生红薯啃上几口;累了,便在路边石阶上靠着休息
一会儿……
终于有5个孩子返回了课堂。虽然不算多,但却给了他一丝
安慰:他仿佛看到了15个,50个……弄怀小学,又传出了久违
的读书声。
在崎岖的山道上,拐杖用不了,他就手脚并用,一步一步地爬
着翻山越岭,即使3个小时跪爬半尺厚的积雪,他都没有缺过
一次课。有一天晚上,暴雨倾盆,他往学校赶,心一急,一脚踩
滑跌向崖边,拐杖也脱了手。他当时真想大哭一场,要是有人
扶他一把该多好啊!
2011年,弄怀小学在校生已达84人,当地的适龄儿童入学率达
100%。有的学生还从这里起步考上了重点高中。为了这些
山里娃,阮文凭倾注了他的全部心血。没有乒乓球台,他自制
了一个;没有篮球场,他带领学生整出一块平地,并用父亲卖
猪崽的400多元钱买了篮球圈,用木头做了篮球架和篮球板;
没有水,他筹措资金3000多元修建了一口水塘……
十几年坚持,滴水汇成河。如今,学校已成为全县同类学校中
学生数最多、教学质量最高的学校。
一条山路,一个人,一所学校,就这样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1)本文以《跪着工作,却让站立者叹服》为题,有何妙处 请
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                       
     
                        
    
“跪着工作”是指阮老师身体残疾,拄着拐杖,有时需要
爬行,但他的精神却让我们这些身体健全的人赞叹和佩服,即“让站立者叹服”。标题十分独特,设置悬念,能够吸引读者
的阅读兴趣。
(2)阮文凭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读完本文,相信你一定有自
己的感悟。请你结合本文内容和生活积累,写一段议论性文
字,表达你的观点。(不少于100字)(8分)
答:                       
     
                        
(示例)创造奇迹离不开顽强的意志。阮文凭正是以顽强
的意志,翻山越岭,撑起了一所学校,赢得了人们的赞叹。这
样的事例比比皆是:司马迁受牢狱之苦,被处宫刑,但他以顽
强的意志写就史家巨著,流芳百世;奥斯特洛夫斯基全身瘫
痪,双目失明,但他以钢铁般的意志追求理想,写成了《钢铁
是怎样炼成的》;海伦·凯勒幼时因病丧失视觉和听觉,以顽
强的意志走出“黑暗”,撰写《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相信
我们每个人都能凭借顽强的意志,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解析 (1)分析标题作用,可从以下方面思考:①形式新颖,激
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反映文章内容,点明文章主旨;③反映
作者的情感。
(2)选文中阮文凭面对残破的校舍、崎岖的山道,以顽强的意
志克服了这些困难,所以可以从“意志顽强”的角度来发表
观点。表述观点时,要注意有理有据,条理清晰。若论述其他
观点,表述合理亦可。
(三)
4.家风是一个家庭的宝贵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的精神遗产。班级开展以“家有佳风”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结合下列材料,完成以下任务。(8分)
材料一:家风自上而行于下。《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
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风好者,家道兴盛;家风差
者,贻害社会。
材料二:谦恭仁善、孝亲敬老、好学上进是李应昇家族的家
风;清廉俭朴、勤奋上进、忠勇报国是左宗棠家族的家风;代
续书香、讲究孝悌、牺牲自我是谭嗣同家族的家风。这些
家族都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材料三:宋神宗元丰七年,苏迈赴德兴上任,临行时,其父苏轼
赠他一方砚台,并题写《迈砚铭》:“以此进道常若渴,以此
求进常若惊。以此治财常思予,以此书狱常思生。”苏迈在
家风的熏陶下,品行端正,好学上进,为官清廉。
(1)任务一:结合三则材料的具体内容,谈谈我们为什么要开
展以“家有佳风”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3分)
答:                       
     
家风对个人成长至关重要,家风对家族兴衰影响深
远,家风对国家社会意义重大。
(2)任务二:阅读材料三中的《迈砚铭》,探究它体现了苏家
哪些家风。(3分)
答:                       
做人要品行端正,治学要推陈出新,为官要公心为政。
(3)任务三:在“我家有佳风”分享环节,同学们发现部分家
风与职业有关。世代经商的小明家,家风是“诚信是金”;代
代从教的小红家,家风是“有教无类”。请你推测医学世家
小雨家的家风是什么。(2分)
答:                       
(示例)医者仁心(或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等)
解析 (1)由材料一“家风好者,家道兴盛;家风差者,贻害社
会”和材料二“这些家族都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可知:
家风对家族兴衰影响深远,对国家社会意义重大。由材料三
“苏迈在家风的熏陶下,品行端正,好学上进,为官清廉”可
知:家风对个人成长至关重要。
(2)结合“以此讲道常若渴,以此求进常若惊。以此治财常思
予,以此书狱常思生”“苏迈在家风的熏陶下,品行端正,好
学上进,为官清廉”可知,苏家的家风强调做人要品行端正,
治学要推陈出新,为官要公心为政。
(3)结合题干中“医学世家”可知,小雨家的家风应与行医相
关,仿照题干中给出的“诚信是金”“有教无类”拟写四字
家风即可。
三、读·写(70分)
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的精
神在个人修养、国家发展、历史进步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表
现。下面是“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的标志。请你欣
赏并写出该标志的构成要素及寓意。(100字左右)(6分)
答:                       
     
(示例)“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志是由青年大学
生头像、火炬等元素共同组成的一个活泼跳跃的五角星。
青年大学生头像呈火炬状,昂首向前,寓意着“自强之星”作
为大学生模范,像火焰一样传递正能量,展示了中国大学生拼
搏奋进、自强不息的精神面貌和时代形象。
解析 首先观察标志,弄清标志的构成要素;然后抓住特征,
客观描述;最后根据构成要素说出标志的寓意。注意说明顺
序。
6.请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5分)
小罗的守护
雷 彬
血,在昏暗的月光下看不清颜色。
小罗把手插进眼前的淤泥,冰冷的触感缓解了疼痛。我看到
他使劲眨了眨眼睛,摆了摆头,尽量使自己保持清醒。
“怎么样 ”“还可以吗 ”……战友们纷纷询问他的伤
情。
“我没事,不用担心!”小罗扯着嗓子回答,声音穿透了夜
幕。
小罗名叫罗圣臣,是海军某基地的一名有线通信兵,此时,他
正在通信人井狭小的空间中,开展光缆铺设作业。前一天傍
晚,基地作战值班室下达紧急命令:为此次演习任务,需要临
时铺设一条军用光缆,限24小时内完成。
时间紧、距离长、弯道多,加之演训任务期间战位分散、人
手不足……作为光缆班班长,小罗心里清楚:这将是一场硬
仗!
时间不允许他多想。他带着几名战士,连夜赶到铺设地点。
分配好任务后,他自己便抄起一把除草刀具,走在最前面开
路。这是他的工作习惯。每次作业开始之前,他都要先把铺
设路线走一遍。这样做是为了清除杂草、碎石,提高工作效
率,而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确保大家的安全。
小罗并不“小”,在连队算是年龄大、军龄长的兵之一。由
于个头不高、做事利落,大家都叫他“小罗”。就连他带的
兵,也习惯叫他“小罗班长”。
小罗做事胆大心细。那晚,我和几名战士走在他后面。他说,
在多年前的一次任务中,他伏在杂草丛中开展作业,当他抬起
头时,突然发现一条眼镜蛇正立在身前,吐着信子与他“大眼
瞪小眼”……现在想起来,他还心有余悸。
正是由于那次经历,担任班长后,小罗把“开路”作为一项重
要内容加入作业流程中。同时加入作业流程中的,还有“班
长走在最前面”这个不成文的规矩。
路线清理完毕,井盖打开,潮湿的空气扑面而来。小罗第一个
跳下人井,拿出穿管器开始作业。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由
于常年无人打扫、泥沙大量淤积,这里的大部分管道都已被
淤泥堵塞,缆线根本无法通过。
于是,大家又多了一项工作:清理管道。小罗带着大家用手
掏,用棍捅,用穿管器一点点往前探。高强度的工作,让他们
的双手很快开裂起泡。好不容易打通一个管道,他们协力将
几公里长的沉重缆线拉起来,一节一节穿过去。由于用力过
猛,小罗手上的老茧意外撕裂,流血不止……这一幕,深深刻
在我的记忆中。
小罗曾经告诉我,他的家乡也有一片美丽的海。他选择当兵
时,没想到自己会成为一名海军,并需要守护一片更蓝更广阔
的海。但从当兵那天起,小罗便一直守护着自己的战位、自
己的战友……
手表的指针指向凌晨4点。光缆铺设作业已经完成了大部
分,小罗和战友们打算一鼓作气,在天亮之前完成任务。
可天公不作美,一场大雨说来就来。噼里啪啦的雨声中,井内
水位骤涨,穿线难度进一步增加。小罗弓着腰身工作,雨水混
着汗水流下来。他不时伸出胳膊擦一下脸,紧紧抿着嘴继续
穿线。
大雨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战士们带着光缆,一步步往前推进。
拂晓,他们终于在预定时间内高标准完成铺设任务!
到达终点时,小罗的头发杂乱地贴在额头上,全身沾满污泥,
手上的伤口在泥渍中露出一条血痕。
体力透支,身体疲乏,大家都瘫坐在地上。小罗回过头望着刚
铺完的光缆,嘴里还在念叨:“这种情况下铺设的光缆,到底
能不能通 ”
答案是肯定的。经过测试,功率正常!战士们欢呼雀跃,小罗
也咧开嘴笑了起来。
他想象着,这条光缆的信号,也许会顺着通信链路,传递到远
海大洋……
(选自《解放军报》2023年3月24日,有删改)
  小说鉴赏课上,老师带领同学们赏读本文。
(1)初读·学贵有疑:自主探究中,某同学提出了以下问题,请你
回答。(5分)
小说从小罗受伤写起,有什么好处
答: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好奇心,为下文铺设光缆作业的
艰辛作铺垫,突出小罗的勇敢和坚定。
(2)精读·学贵有法:下面三句话从不同角度对本文进行了点
评。请你任选一句为主题,赏析本文。(150字左右)(10分)
●战士的精神感动人。
●“守护”的责任重大。
●在特定环境中塑造人物。
答:                       
     
                        
    
                        
    
(示例)我选第三句“在特定环境中塑造人物”。本文通
过描写小罗在艰苦的通信人井中铺设光缆的情节,塑造了一
个有担当、负责任的通信兵形象。在铺设光缆的过程中,小
罗不仅需要承受恶劣的环境和沉重的劳动,还要面对突发情
况,如大雨的到来。这些描写突出了小罗的坚韧和顽强意志,
也强调了“守护”的责任重大。同时,文章也表达了对小罗
等战士们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解析 (1)结合文章开头部分的一般作用及本文的具体内容
分析即可。
(2)对于第一句“战士的精神感动人”,可以从小罗和他的战
友在铺设光缆的过程中的表现来分析。对于第二句“‘守
护’的责任重大”,可以从小罗作为光缆班班长所承担的责
任的角度来分析。对于第三句“在特定环境中塑造人物”,
可以从小罗铺设光缆的工作环境和他在此种环境中的表现
来分析。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同学们或许常常苦恼,觉得老师教的知识都记住了,但考
试时却不能正确作答。这是为什么呢 为此,九年级(1)班举
办了学习方法交流会,下面是同学们的汇报资料。
材料:
用结构化思维来解决问题最关键的是寻找结构,寻找结构的
关键又在于找到拆分或归类的维度,寻找结构的方法有自上
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
1.自上而下找结构。自上而下找结构主要适用于对一个主
题或问题进行拆分。先对主题或问题进行结构化拆分(即按
照一定维度进行拆分),建立起一个框架,再将已有的信息或
解决方案放入到框架中。如,语文老师这样教写议论文:开篇
亮出观点,然后将观点分解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可以是并列的,也可以是层层递进的),再用论据证明分论点,
最后对文章进行总结。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树状结构或线性
结构(也叫流程图)。如图1、图2:


2.自下而上找结构。自下而上找结构的方法主要适用于处
理庞杂的信息。这些信息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我们需要根
据这种关系(即分类的维度)来建立框架。如,对以下词语进
行分类:
白菜 香蕉 大象 牛 李子 豆角
通过分析找到分类的维度——水果、蔬菜、动物,再将香
蕉、李子归入水果类,将白菜、豆角归入蔬菜类,将大象、牛
归入动物类。
在具体运用时,可按照下面的步骤从庞杂的信息中找到结构:
第一步,头脑风暴。尽可能列出所有思考的要点。第二步,连
线分组。找出所列要点之间的关系,对要点进行分类。第三
步,提炼结构。总结概括要点,提炼观点。第四步,补充观
点。通过补充观点完善思路,如果没有补充,这一步可以不
做。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这两种方法无优劣之分,在实际运用时,
彼此互为补充。
…………
要形成结构化的思维能力,就必须经常练习。一是归纳积累
结构,在看书学习时,看到关于结构的理论或者好的结构,可
以将它记下来,并试着运用到具体的例子中;二是按结构化的
思维方式写作,尝试每周写一篇文章,先建立文章结构,再填
充素材,如果没有时间写文章,可只搭建文章结构,写出关键
点即可;三是用结构化思维论证议题,每天给自己一个议题,
用结构化的思维去论证这个议题,列出论证结构,能证明你的
观点即可。 (改编自周国元《麦肯锡结构化战略思维》)
(1)以下是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单元说明,请用树状结构对
它进行梳理,并画出来。(材料中的树状结构图供参考)(4分)
“本单元所选的都是议论性文章。它们或谈人生,或议社会,
或论教养,无不闪耀着思想的光芒。作者在阐述观点时,有时
直接阐释道理,有时运用材料进行论证,论述严密,说服力
强。阅读这类文章,可以深化我们对社会、人生的认识,提高
思辨能力。”
(示例)
(2)材料中“自下而上找结构”这部分,运用了多种表达方
法,清楚地介绍事理,这对我们写作有哪些方法上的启示 (10
分)
答:                       
     
                        
①举例贴近生活,通俗易懂;②分条陈述,富有条理;
③将观点或内容提炼为短句或短语,简明扼要,突出重点;
④可运用表示逻辑关系的词语,使表达更清晰。
解析 (1)材料中提到“自上而下找结构。自上而下找结构
主要适用于对一个主题或问题进行拆分”,九年级上册第二
单元的单元说明中,“本单元所选的都是议论性文章。它们
或谈人生,或议社会,或论教养,无不闪耀着思想的光芒”讲
的是这一单元的课文内容,细分为谈人生、议社会、论教养
三个方面。“作者在阐述观点时,有时直接阐释道理,有时运
用材料进行论证,论述严密,说服力强”讲的是运用的观点阐
述方式,细分为直接阐释道理和运用材料进行论证两种方
式。“阅读这类文章,可以深化我们对社会、人生的认识,提
高思辨能力”讲的是这一单元的阅读目标,分为深化对社
会、人生的认识和提高思辨能力。
(2)材料中“自下而上找结构”这部分,作者举的例子为给
“白菜”“香蕉”“大象”“牛”“李子”“豆角”分类,
选取的事物贴合人们生活,易于接受和理解,这启示我们写作
也要贴近生活。材料中“第一步”“第二步”等词语可以
让我们更清楚地理解具体步骤,这启示我们写作要注意条理
清晰。结合材料的语言特点,可知写作要突出重点和运用表
示逻辑关系的词语。依据材料筛选有效信息,提炼出结论,言
之有理即可。
8.对于生活中熟悉的人或事
物,只要留心观察体悟,往往能有新的发现。请以《我的新发
现》为题,写一篇记叙文。(35分,含书写分3分)
  要求:表意明确,内容具体充实;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
现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写作指导]在构思文章时,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新发现”。
这个“新发现”可以是对一个事物的新认识,也可以是对一
个现象的新理解,甚至是对一种情感的新体验,等等。为了使
文章更加具体和充实,可以选取一个或几个具体的例子来说
明这个“新发现”。写记叙文要贴近现实,抒发真情实感。
[例文]
我的新发现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时常会有新的发现。有些发现让我们
欣喜,有些则让我们困惑。但每一次新的发现都为我们打开
了未知世界的大门,让我们对生活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我的新发现,是一个关于我母亲,关于家庭,关于爱的故事。
我的母亲一直是我心中的英雄。她总是无微不至地照顾着
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她都会以无比乐观的态度去面对。
她厨艺极好,每天都为我们准备美味的食物。然而,最近我发
现了她的一些新的特质,这些特质让我对母亲有了新的认识,
也让我对家庭和爱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发现,每次做完饭,母亲都会默默地清理厨房的每一个角
落。我好奇她为何要这样做,是因为爱干净还是有别的什么
原因。当我问起时,她笑了笑,说:“我想让你们在家里过得
舒适、温馨。”这个回答让我窝心且愧疚,因为我知道她一
直很忙,但是她却能让我们始终生活在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
里。
后来,我还发现母亲经常在晚上我们睡着了以后,独自在厨房
里煮东西。我询问她煮的是什么,她笑着说:“这是我给你们
准备的小惊喜。”这些“小惊喜”有的会出现在早餐桌上,
有的会出现在零食柜里,还有的会在夜晚出现在我的书桌上
……
这个发现让我深深地感动了。母亲的爱无私、细致、无处
不在,她是我们永远的避风港。无论我们在外面遇到什么困
难,家里总有一盏灯是为我们留着的,总有一份爱能给我们温
暖。
这些新的发现,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母爱的伟大。母亲是
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之一,她默默地为我们付出,给予我们
无私的爱与支持,是我们永远可以依靠的港湾。
[点评]这篇文章以《我的新发现》为题,讲述了一个关于母
亲、家庭和爱的故事,展示了作者对母亲日常生活的观察和
思考。文章结构清晰,语言流畅,以小见大,感动人心。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