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四单元
15 故 乡
读 书
1.(学科素养·文化自信)书法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请欣赏右面的书法作品,并用楷体将“横眉冷对千夫
指”的下一句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答案
读 思
2.下列加点字注音和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 )
A.阴晦(huì) 愕然(ě) 鄙夷(bǐ)
B.黛色(dài) 罔然(wǎng) 模样(mó)
C.姿睢(zì) 寒噤(jìn) 颧骨(quán)
D.祭祀(sì) 嗤笑(chī) 脚踝(huái)
D
解析 A.愕è。B.罔→惘;模mú。C.姿→恣。
3.下面这段文字中共有三处画线句,其中两处标点符号有误,
两处有语病,请找出并修改。
①鲁迅的故乡绍兴,有水乡之誉。绍兴的水资源虽然丰富,但
是在珍惜、保护和利用方面也存在着隐忧。②因此,珍惜、
保护和利用好水资源成了眼下的当务之急。③为实现可持
续发展,努力构建“人水和谐”,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从现
在做起、从节水做起。
(1)标点符号:
①句中“水乡”应加双引号。③句中的顿号
应该改为逗号。
(2)病句:
②句删去“眼下的”(或将“的当务之急”改为“急需解决的问题”)。③句在“人水和谐”后添加“的社会”。
解析 (1)①句中“水乡”应加双引号,表示特定称谓。③句
中的顿号应改为逗号,因为前后是两个分句。
(2)②句“眼下的”与“当务之急”语意重复。③句成分残
缺,“构建”缺宾语中心语。据此修改即可。
4.(微写作·规划路线)“鲁迅小道”位于上海虹口区。请结
合给出的表格和图片,规划“鲁迅小道”的游览路线,并做简
要介绍。不少于100字。
读 写
时间:1927年至1936年 ①景云里 鲁迅在上海的第一处居所
②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 和柔石等革命青年建立友谊
③多伦文化艺术空间 “鲁迅的文化生活”专题展览
④拉摩斯公寓 鲁迅在虹口的第二处居所
⑤内山书店 与日本友人内山交往
⑥大陆新村鲁迅故居 鲁迅生命的终点
全长900余米,6处空间 答:
(示例)自景云里出发,朝北经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
址纪念馆、多伦文化艺术空间、拉摩斯公寓,再到内山书店,
最终抵达大陆新村。6处空间浓缩着1927年至1936年鲁迅人
生的最后十年,900余米的路线让我们走近鲁迅工作生活的
地方,多角度加深对鲁迅的了解,感受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解析 结合表格和图片中的信息,规划游览路线并进行介绍
即可,注意字数限制。
5.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小题。(15分)
飘逝的风筝
徐国平
①三月的暖风一吹,一大早儿鹞爷就拿起那只风筝,出了家
门。
②那是一只“年年有余”的风筝。鹞爷有个习惯,扎风筝从
不重复,每年都要出一个新花样。若在过去,扎糊这种风筝,
再简单不过,用不了一天工夫。如今却不行了,整整折腾了半
个月。不是技不如前,是自己老了,两眼昏花,双手也发抖。
③此刻,整个村庄像被掏空了身子一样,甚至连犬吠鸡鸣都听
不到。鹞爷一边走,一边四下观望。若在以往,身后总会尾随
着一群欢天喜地的孩子,一个个抢夺着他手中的风筝。唉,娃
们一个个都去哪儿了 鹞爷心里猜想着,显得失魂落魄,无精
打采。一路上,那些残墙断壁、破砖瓦砾、树林和那些废弃
的打麦场,被风吹过,尘土飞扬,凌乱不堪。两台从早到晚狂
叫不止的挖掘机,正一口口地蚕食着那一排排早已空无一人
的院落。鹞爷瞧着心痛,就像被抽筋剥皮一般难受。很快,自
家那三间旧屋也难逃一劫了,只是满屋子的风筝,又该栖身何
处
④鹞爷忧心忡忡,步履沉缓,一直走到村外,一路上甚至连鸡
和狗都没撞见。只有一些像是找不着窝栖落的麻雀,唧唧喳
喳在他四周焦躁不安地飞过。
⑤村外的大片麦地,整整荒废了一个冬天,听说要建飞机场。
倒是一些不甘寂寞的春草早早破土,钻出一棵棵嫩芽。鹞爷
站在地头,先舒展开双臂,又抻了一下脖颈。沉重了一个冬天
的身子,都有些迈不动脚了。
⑥这时,一阵春风拂来,那只风筝有些急不可待地拽紧了他的
手。鹞爷浑身上下顿然觉得轻飘飘的,如同要离开地面飞起
来一样。若在过去,鹞爷早就手脚利落地将风筝放飞起来,心
也随着风筝飞到天上去了。如今,鹞爷却攥紧风筝,迟迟不肯
撒手。
⑦鹞爷又想到过去。他自幼就跟师傅学扎风筝。这辈子,连
他自己也数不清扎了多少只风筝。每只风筝经过他的手,都
活灵活现。一到阳春,方圆百里的天空,都会飘曳着他扎的千
姿百态的风筝。那些走在归途上的人老远瞅着,就觉得离家
近了,浑身的疲惫便飞到九霄云外。
⑧后来,鹞爷成了民间艺人,还上过电视报纸,甚至大洋彼岸
的一些老外都来参观他的手艺。只是,他的手艺慢慢失传了,
现在的年轻人谁还学这些费事的玩意儿。而且,他们大都跑
到城里,一走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心也收不回来了。
⑨最初,儿子大龙还跟他学扎风筝。可刚刚学了个皮毛,便被
一帮记者吹捧成风筝世家的传人。大龙心高气躁,觉得小村
子施展不开,便跑到城里开了一家风筝作坊。好几次,大龙苦
口婆心地劝鹞爷也搬到城里去赚大钱,他却一口回绝了,明白
儿子无非是让他去做招牌,糊弄人。
⑩唉,不想这么多了,趁着天暖风轻,还是放风筝吧。很快,天
上飞起一只风筝。风儿似乎有些飘忽不定,那只风筝像只失
群的孤雁,在空中东一头西一头地上下乱窜。鹞爷仰着脖梗,
望着蔚蓝的天空,正专心致志地操弄着风筝,突然,一声嫩生
生的童音传来:“老爷爷,放风筝好玩吗 ”
鹞爷低头一看,不知何时,身边多了一个男孩,正一脸好奇
地望着他。终于有人陪了,鹞爷的心豁然开朗起来。他连忙
将手中的风筝线递给男孩,有些蛊惑地笑着说:“你玩一下,
就知道了。”
男孩怯生生地接过风筝线,有些不知所措。鹞爷在一旁吆
喝:“拽紧线,快跑起来啊!”男孩立马牵着那只风筝在麦地
里奔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越飞越远……鹞爷远远地望着,
眼前一会儿闪过儿子的影子,一会儿又闪过孙子的影子。
突然,男孩像是被脚下的什么东西给绊倒了,风筝线随之撒
手松开。男孩爬起来,紧追了几步,却没有拽住随风筝渐渐升
起的风筝线,只好哭着跑回鹞爷跟前。鹞爷没有责备他,一脸
温和地劝慰着男孩:“没关系,风筝早晚要飞走的。”
男孩用手抹了一下眼角的泪,问:“风筝还能飞回来吗 ”
鹞爷望着那只风筝摇了摇头,没有吱声。男孩噘着小嘴,有些
难过。许久,鹞爷才开口问男孩:“你家在哪里 怎么一个人
跑出来了 ”男孩晃晃脑袋说:“我家在很远的城里,学校放
假,爸爸开车带我回来寻根祭祖。”说着,男孩伸手指了指麦
地远处。果真,有一辆轿车停在一块老坟地前,几个人正在里
面烧香焚纸。
鹞爷心一动,随口问:“告诉爷爷,根是啥 ”男孩一脸迷茫,
摇了摇头。鹞爷仰头指了指天上的风筝说:“
”男孩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此刻,就见那只摆脱了束缚的风筝有些飘摇不定地朝下沉
落了一会儿,最后猛然折了一个方向,有些留恋地渐渐飞高
了,飞远了,最终淡出了鹞爷的视线。
(选自《时代文学》,有删改)
佳作欣赏课上,老师为大家推荐了小说《飘逝的风筝》,
请完成以下两个赏析任务。
(1)(★★☆)第 段中写,“鹞爷仰头指了指天上的风筝说”,
此刻,鹞爷会说些什么 请结合语境,把鹞爷要说的话写出
来。(50字左右)(5分)
答:
(示例)根就是你手中的那根风筝线,人就是天上的
风筝。有根线扯着还能落回来,如果那根线断了,就四处漂
泊,永远也飞不回来了。
(2)(学科素养·审美创造)(★★★)文章语言表达精彩、人物
形象鲜明、写作手法精妙、主题思想深刻,耐人寻味。请任
选一个角度,写一段赏析性文字。(10分)
写作提示:①结合文章内容;②不少于100字。
答:
(示例)“风筝”代表的是传统技艺、乡村文明。飘逝的
是传统技艺,飞远的是乡村文明。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
市化的推进,年轻人不愿意学习扎风筝一类“费事”的传统
技艺,他们纷纷进城,乡村日益荒芜,老人孤单留守。小说旨
在引发人们对现代化经济的高速发展与保护乡村文明的矛
盾的思考。
解析 (1)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可结合“告诉
爷爷,根是啥 ”分析,合理揣摩人物心理。
(2)从语言、人物、手法、主题等角度任选其一进行赏析,言
之成理即可。注意字数要求。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