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第四单元
16 我的叔叔于勒
读 书
1.(学科素养·文化自信)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
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请欣赏下面【甲】【乙】两
幅书法作品,从下面的选项中为它们分别选出最适当的评
价。
A.行书,行云流水,舒展有型,疏密得体
B.隶书,字形扁方,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C.篆书,笔法古朴,粗细均匀,讲求对称
D.草书,笔法苍劲,龙飞凤舞,一气呵成
甲: 乙:
C A
解析 甲作品线条圆转,古朴匀称,为篆书。乙作品飞洒活
泼,笔画连贯清晰,为行书。
读 思
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牡蛎(lì) 别墅(shù)
栈桥(jiàn) 嘟囔(dū)
B.煞白(shà) 撬开(qiào)
糟蹋(tà) 于勒(lē)
C.阔绰(chuò) 褴褛(lǚ)
端详(xiáng) 咫尺(zhǐ)
D.拖累(lèi) 拮据(jū)
哆嗦(duō) 诧异(chà)
C
解析 A.栈zhàn。B.勒lè。D.累lěi。
3.下面是小丽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后为班级黑板报写
的一段文字,请你帮她修改。
“你就是他人的环境。”①能否擦亮人心向善的镜子,走出
道德贫瘠的泥沼,关键在于唤醒每个人心中的“道德律
令”。其实,每个人的义举善行,每次的无私奉献,都是对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无声宣示,②都会在他人心中激荡下善
的种子,播撒起道德的涟漪。
(1)句①有两面对一面的语病,应改为:
(2)句②有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 ”和“
”调换位置。
擦亮人心向善的镜子,走出道德贫瘠的泥沼,关键
在于唤醒每个人心中的“道德律令”。(或:能否擦亮人心向
善的镜子,走出道德贫瘠的泥沼,关键在于能否唤醒每个人心
中的“道德律令”。)
激荡 播撒
解析 (1)句①有两面对一面的语病,可删去开头的“能否”
或在“唤醒”前加“能否”。
(2)句②有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激荡”和“播撒”调换位
置。
4.(新考法·关联教材)“孩子”表现出来的是“纯真的声
音”,许多文学作品常常借助“孩子”的纯洁形象来表达作
者对真理和理想的追求。请仿照示例,说说你对本课“我”
这一形象的理解。
示例:鲁迅《故乡》中水生和宏儿两个孩子的形象代表
新生的一代,没有“我”和闰土之间的隔膜。作者塑造这两
个孩子的形象,是希望他们这一代能打破中国旧思想和旧社
会关系的恶性循环,走上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开始一种新的生
活。
答:
(示例)本课的“我”是一个涉世未深、天真单纯、
重视亲情、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的孩子。作者借“我”这
一形象表达了自己对人性与理想社会的期盼。
解析 首先要概括出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然后分析作者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目的。另外,要注意突出“孩子”的形象及其作用。
5.学过《我的叔叔于勒》后,班级要开展“金钱,我们总要面
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回答以下问题。
(1)你对追求金钱有什么看法 请联系实际谈谈青少年正确面
对金钱的重要意义。
答:
(示例)我认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青少年是祖国
的未来,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我们应从小培养对金钱
的正确认识,反对“金钱至上”思想,抵制“拜金主义”思
潮,自觉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正确面对金钱对青少年的
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2)如果你是若瑟夫,在船上碰到贫困潦倒的于勒时,你将如
何劝说父母,使他们和于勒相认
答:
(示例)俗话说“骨肉相连”,于勒毕竟是你们的亲弟弟,我的亲叔叔。假如日后我也像你们一样抛弃自己的亲姐姐——你们的女儿,你们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解析 (1)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注意联系实际,从树立正
确的金钱观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2)本题表达的目的是劝说父母与叔叔相认。要紧扣主题进
行劝说,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表述合理有序即可。
6.学习了《我的叔叔于
勒》一文后,九年级(1)班开展了“走进小说天地”综合性学
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任务。(4分)
(1)(新考法·人物点评)(★★☆)请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理
解,补全“小说人物卡片”。(2分)
小说人物卡片
于 勒 出处 [法]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外貌特征 早年不详;后来“衣服褴褛”,“又老又脏,满脸皱纹”;手上“满是皱纹”;“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
人物关系 “我”的叔叔,菲利普的亲弟弟。
典型事件 早年行为不正,家产挥霍殆尽。被家人送往美洲后发了点财,希望能够补偿哥哥一家,写来的信件成为菲利普家的至宝。后来破产,穷困潦倒,在船上卖牡蛎为生。
人物点评
(示例)年轻时行为荒唐;后来有所醒悟,挣钱
后想弥补之前的过失,良心未泯;破产之后,
贫困潦倒,狼狈不堪;能够自食其力,不愿拖累
家人,不失善良。
(2)(★★☆)如果在去往哲尔赛岛的船上,是于勒先认出了菲
利普夫妇,他会想些什么 请以第一人称写出于勒的心理活
动。(2分)
答:
(示例1)天哪,这不是哥哥一家吗 分别这么多年了,
哥哥会想我吗 都怪我没本事,生意失败了,不然现在该和他
们一起旅行。
(示例2)竟然会遇到哥哥一家,我败光了所有的财产,还占用
了他的,我得找个地方躲起来,不然待会儿他们认出我来就要
出大乱子了。
解析 (1)结合“早年行为不正,家产挥霍殆尽”可得:年轻
时行为荒唐。结合“被家人送往美洲后发了点财,希望能够
补偿哥哥一家”可得:后来有所醒悟,挣钱后想弥补之前的过
失,良心未泯。结合“后来破产,穷困潦倒,在船上卖牡蛎为
生”可得:破产之后,贫困潦倒,狼狈不堪;能够自食其力,不愿
拖累家人,不失善良。
(2)根据对文章主题和人物形象的理解,进行想象和联想,言
之成理即可。
读 写
7.世界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的
名篇《我的叔叔于勒》讲述了一个曲折的故事。学习本课
时,同学们针对小说内容展开了交流,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问
题。(8分)
(1)(★★☆)小说篇幅虽短,人物形象却栩栩如生。请你以下
面这句话为开头,写一段赏析性文字。(不少于150字)(4分)
◆好的故事总是会细致到让人回味无穷。
答:
(示例)好的故事总是会细致到让人回味无穷。作者通
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节描写来揭示人物内心,
刻画人物性格。例如,当菲利普认出卖牡蛎的穷水手就是
于勒时,“突然好像不安起来”,这是心情骤然紧张的表现;
“他向旁边走了几步”,是怕于勒认出自己;“瞪着眼”看女
儿、女婿,是怕他们察觉出这个秘密。这一系列的动作、神
态的细腻描写,清晰地刻画出人物紧张、恐慌以致失魂落魄
的心理。莫泊桑以精到的细节描写塑造了经典的艺术形象,
令人赞叹不已。
(2)(★★☆)假如于勒变成了百万富翁,那《我的叔叔于勒》
的结局会是怎样的呢 请发挥想象改写。(4分)(Y9104002)
答:
(示例)于勒看见哥哥,悲伤地说:“我倒了大霉!我在南美
做了笔大生意,结果全部落空,破产了!”母亲听见这话大怒,
吼道:“我就知道你不可能有什么出息,现在破产了还来找我
们,你把我们拖累得还不够吗 ”一旁的父亲露出沮丧的神
情,说:“弟弟,现在我们真养不起你了,你还是自己谋求生路
去吧!”于勒突然放声大笑,露出鄙夷的神色:“真是虚伪。
事实上,我的确发大财了,本想分一半给你们,和你们一起快
乐地生活,现在看来没什么必要了。欠你的,我马上还给
你!”于勒从怀中掏出一沓钱,塞在父亲手中,头也不回地离
开了。父亲僵在原地,母亲靠在父亲身边,垂头丧气……
解析 (1)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
(2)结合作品中“我”的母亲、父亲的性格特点,大胆想象故
事情节即可。
8.(微写作·赏析描写)《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巧妙地利
用特定的景物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深化小说主
题。请你从下面描写环境的课文片段中任选一个进行赏
析。
[课文片段]
①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得好似绿色大理石桌
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②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
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答:
(示例1)片段①是刚去哲尔赛岛旅游途中的景物描写,
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海面比作绿色大理石桌面,渲染
出平和轻松的氛围,衬托出“我们”实现旅行梦想时快活而
骄傲的心情。
(示例2)片段②是在船上遇到了穷困落魄的于勒之后的景物
描写,作者运用色彩和形象的语言,渲染出压抑的氛围,衬托
了“我们”灰暗的心情。
解析 环境描写在文中一般起到渲染气氛、陪衬人物情感
的作用,结合课文环境描写的片段及上下文的内容具体分析
即可。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