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8张PPT)
第六单元 素养综合检测
一、读·书(2分)
1.请赏读这幅书法作品,按照“字体一
致,和谐美观”的原则,从下列选项中为作品空缺处选择一个
合适的“为”字。(2分)( )
A. B. C. D.
B
解析 作品为繁体字行书。A.字形结构平衡对称,蚕头雁尾,
是隶书。C.工整清晰,飞洒活泼,是行书,但为简体字。D.字
体方正,规矩严整,是楷书。
二、读·思(26分)
(一)
2.班级开展“走进明清小说”主题研学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11分)
【研学笔记】下面是小张同学的研学笔记节选。
唐传奇大多立足于现实生活,题材较为广泛,注重对生活细节
的描写和对人物心理的展示,成功塑造了许多个性化的形象,
这对明清小说创作自然有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而宋代出
现的“话本”,即专业说书人为方便讲故事而写的底本,更是
直接影响了元末明清章回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
等的表现形式。元末明清统治阶级对知识分子采取高压政
策,更多文人愿意在政府不甚重视的小说中表达对现实的思
考,因此,当时不论是普通百姓还是知识分子都对小说阅读保
有很高的需求。
(1)请阅读【研学笔记】内容,简要概括明清小说创作繁荣的
原因。(3分)
答:
①唐宋以来小说创作经验的积累。②小说创作队
伍的扩大。③读者群体的高需求。
【研学调查】小张同学就“明清小说部分代表作阅读情
况”在本校做了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明清小说部分代表作阅读情况
(2)(跨学科·数学)请根据【研学调查】中的信息,写两条结论,
每条不超过20字。(3分)
答:
【研学实践】《水浒传》是研学必读作品之一。
(3)(新素材·词云图)请从下面的“词云图”中任选一个词语,
结合《水浒传》中的相关情节,谈谈你对作品主题的理解。
(不少于60字)(5分)(Y9106001)
(示例)①该校学生对明清小说有一定了解。②该校学生
对阅读明清小说缺乏浓厚的兴趣。
答:
(示例)选择“反抗”这个词。《水浒传》是一部英雄反
抗暴政的小说。鲁智深打死镇关西是对黑暗社会现实的反
抗;宋江浔阳楼题反诗,是胸有大志、不甘平庸而向命运反抗
的体现。梁山好汉们的反抗精神,寄托了人们对自由平等的
追求,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和理想社会的向往。
解析 (1)由【研学笔记】中的“唐传奇大多……表现形
式”可概括出“唐宋以来小说创作经验的积累”。由“元
末明清统治阶级……对现实的思考”可概括出“小说创作
队伍的扩大”。由“当时不论是普通百姓还是知识分子都
对小说阅读保有很高的需求”可概括出“读者群体的高需
求”。
(2)由图表可知,该校学生听过所调查的这四本明清小说的人
数占比较高,“读过整本书”的人数占比较低,“只读过部分
章节”的人数占比略高于“读过整本书”的人数占比,由此
可得出:该校学生对明清小说有一定了解,但对阅读明清小说
缺乏浓厚的兴趣。其他结论,言之成理亦可。
(3)作答时,要关注“词云图”中字体较大的词语,如“忠
义”“英雄”“反抗”等,可以任选其中一个词语,结合《水
浒传》的具体内容谈理解。组织答案时,首先提出观点,然后
结合具体内容佐证观点,最后总结观点。
(二)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5分)
认真对待生活的每一道考题
去年,表妹第三次参加高级茶艺师考试落败。我在表妹眼里
算是个“懂行”的人,所以她请我帮忙看看哪里做得不够
好。她一边泡茶一边发牢骚,对自己的落败很不服气。
茶盏里放的是金骏眉,这款茶嫩,最好用文火煮开的85℃到90℃的水冲泡。壶底出现的水泡由小变大,水面也呈现出要跳动的状态,水泡离开壶底的时候,表妹拿起水壶,悬壶高冲,动作行云流水。
斟茶时,一滴茶汤滴落在桌面上,表妹看了一眼没处理,直接
递茶给我。水泡刚离开壶底时一般是将近80℃的水温,水面
尚未剧烈跳动,这样的水温激荡不出金骏眉的最佳风味。
我问表妹,为什么不等到85℃以上的时候再取水,表妹不以为
意:“差个几摄氏度没什么的。”
我指出表妹斟茶时断水手法不利落,有茶汤滴落在桌面上,表
妹也说那是无须关注的小事,考试时她自然会严谨认真。
喝茶有很强的仪式感,茶艺也有严格的标准。我终于明白了
表妹失败的原因。“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
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对自己要求低了,结果自然不
会太好。
(1)阅读文章,概括表妹考试失败的原因。(5分)
答:
(示例)表妹平时泡茶会习惯性地忽视细节,不严格
要求自己,导致她在考试时小错频出,成绩不理想。
(2)好的故事常常使人读有所思,读有所获。阅读上文,你获
得的感悟是什么 请以此为观点,写一段议论性文字。(10分)
写作提示:①观点明确,语言流畅;②不少于100字。
答:
(示例)小事成就大事,细节决定成败。正所谓“天下大作
于细”。古有诗词大家仔细推敲,锤炼词句,“吟安一个字,
捻断数茎须”,成就佳作,流传千古;今有“定海神针”林鸣
率领团队,钢铁巨龙上使出“绣花”功夫,造就港珠澳大桥毫
米级对接合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应注重每一
个小细节,从小事做起,朝着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解析 (1)结合“斟茶时,一滴茶汤滴落在桌面上,表妹看了
一眼没处理,直接递茶给我”“表妹不以为意:‘差个几摄氏
度没什么的。’”“表妹也说那是无须关注的小事,考试时
她自然会严谨认真”可知,表妹平时泡茶会习惯性地忽视细
节,对自己要求不严格,这是导致她考试时小错频出,成绩不
理想的原因。
(2)首先明确观点,然后围绕观点展开论述,论述思路要清晰,
理由要充分,要有说服力。注意字数要求。
三、读·写(72分)
4.(跨学科·音乐)班级联欢会上,第二小组准备合唱歌曲《好汉歌》,请你帮他们从下面的《水浒传》人物图中任选一幅作为背景图,并结合歌词及人物相关故事说明理由。(6分)
歌词: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
闯九州哇
答:
(示例1)我选择【甲】图,图中的人物是武松。武松被
发配至孟州牢城营时,小管营施恩对他礼遇有加。听说施恩
的酒店被恶霸蒋门神霸占,武松大怒,来到快活林,打得蒋门
神告饶,替施恩夺回酒店。武松侠肝义胆,路见不平,出手相
助,符合好汉的形象。
(示例2)我选择【乙】图,图中的人物是鲁智深。鲁智深得知
金氏父女遭到当地恶霸“镇关西”郑屠的欺凌,不仅仗义赠
银,亲自保护金家父女逃出虎口,还在送走金氏父女后来到郑
屠的肉铺痛打郑屠,不料三拳将其打死,鲁智深称郑屠诈死,
趁机逃走。鲁智深侠肝义胆,路见不平,出手相助,符合好汉
的形象。
解析 任选一幅图,根据日常阅读积累,结合图中人物相关故
事阐明其与歌词的契合之处即可。
5.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问题。(15分)
后视镜里的牵挂
陈志发
“买什么车呢 ”在一挂鞭炮噼里啪啦响过之后,母亲喃喃
地说。我这才发现,母亲在我新车前,眼里除了欣悦,还有一
丝嗔怪,一丝担忧。
我没有在意。在这提新车的第一天,在乡下老家亲邻好友的
啧啧夸赞声中,我是又兴奋又得意,哪在意母亲的唠叨呢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用近一年的工资买了辆摩托车,母
亲也是这样责怨我的。我知道,那时的她是担心我乱花钱,不
知当家过日子。母亲一直勤俭持家,花这么多钱买这两轮的
铁骑,老人家肯定是心疼了。
亲友为我的新车庆贺燃放的鞭炮纸屑满满地铺了一地,红艳
艳的,像是盛放的杜鹃花。我搂着愣愣站在原地的母亲的肩
膀,笑嘻嘻地说:“妈,咱现在不缺钱呢。”母亲轻轻地叹了
口气,那声音低得似乎只有她自己才能听得到。
自从有了车,生活变得五彩缤纷起来。一到休息日,我便带着
一家,走亲访友,畅游四周的风景名胜。今天这个村,明天那
个省,车轱辘不停地旋转。我手握方向盘,尽情享受着轿车带
来的舒适和便捷。
母亲仍寡居在那个被我叫作老家的乡下。父亲二十多年前
就已离世了,我们兄弟都想把她接到自己的小家里来住,但她
却总是固执地拒绝。如今,她已七十多岁了,每天不是去那块
一直不愿抛弃的菜园,就是坐在大门口的一把竹椅上,静静地
看人来人往。
“车开慢点啊!”每次我去看望母亲,启动车准备离开时,母
亲总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嘱咐。声音沉沉,如村口那棵樟树
繁茂的绿叶浓郁成一团。
而每当我离开老家到达目的地时,极少主动联系的母亲总会
及时地打来电话。“妈,什么事 ”第一次接听到她这样的
电话,我内心是疑惑的。“没事,我就是问问你到了没有。”
“刚到。”我随口回答着。“哦。”母亲那头应了一声就
挂了。我摇摇头,独自笑了笑。
而有一次,让我感到了深深的不安。那天在老家和几个亲友
玩,快凌晨了,我才在雾重星稀中开车返回。到了家,正准备
安寝,一阵手机铃声突兀地响起,在万籁俱寂的浓黑夜色中分
外惊心。我直接按了接通键。“到家了 ”原来是母亲。
“妈,还没睡 怎么了 ”我心扑扑跳。“没事,就是问一
声。”然后就是“嘟”的忙音。我拿着手机,兀自呆呆地立
在原地:母亲这么晚还没睡 她怎么知道我刚回来 她是不是
一直在等着我平安到家的消息 那一晚,我辗转反侧,久久不
能入眠……
一次,和住在母亲隔壁的沈婆婆聊天,老人告诉我:“每次你
回来,你妈妈都要守到你回去。看到你开车回家,就开始一直
看手机。几次按下你的号码,几次又挂断。她说,按早了,怕
你在开车受打扰。可看她那紧张的样子,又忍受不了那么
晚。下次,你到家了,就主动给她打个电话吧,免得她担
心。”我听了,静默无语。一阵巨大的温暖和愧疚如海潮一
样涌上心头,一波又一波,撞击着我的胸膛。
“买什么车呢 ”这时,我才真正了解这句话背后一位母亲
特有的心境。
儿行千里母担忧。车程再长,也长不过母亲的牵挂。我忽然
想起每次离开老家时车后视镜里母亲的身影:瘦弱、单薄,一
头白发稀疏凌乱,布满血丝的双眼里满是秋风一样的焦虑与
不安……
(有删改)
学校《悦读》杂志推出了《美文共欣赏》栏目,本期赏
读的是《后视镜里的牵挂》。
(1)“设置悬念”是文章的结构技巧。通读全文,找出文中两
处悬念并说说有什么作用。(5分)
答
悬念:“我”买来新车后母亲的眼里除了欣悦,还有一丝
嗔怪,一丝担忧;“我”安慰母亲不必为生活担心,母亲轻轻
叹气;每当“我”离开老家到达目的地时,极少主动联系的
母亲总会及时地打来电话询问“我”是否到了;
有一次,快凌晨了,“我”才从老家开车返回,母亲在浓黑夜
色中打来电话询问“我”是否到家。(说出其中两处即可)
作用:文章设置悬念,使情节一波三折,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写出了母亲的焦虑与不安,突出了母亲对“我”的沉沉的牵
挂,也让读者看到了子女对母亲的忽视和不理解,也为后文解
开悬念,表达“我”对母亲的感激与愧疚蓄势。
(2)这篇文章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大家的喜爱。栏目编辑请你
给这篇文章写一段赏析性文字,请完成这个任务。(10分)
写作提示:①从人物形象、主题思想、语言表达三方面
任选一个角度来赏析;②结合文章内容;③不少于100字。
答:
(示例1)人物形象。当“我”买来新车时,母亲的心情非
常复杂,她的眼里除了欣悦,还有一丝嗔怪,一丝担忧,“我”却
并不在意。每次离开老家到达目的地后,母亲总是第一时间
给“我”打电话问“我”到了没,“我”却对母亲这样做表
示不解,直到沈婆婆告诉“我”母亲的担忧,“我”才理解了
母亲的心境。母亲的焦虑与不安表现了母亲对“我”沉沉
的牵挂,“我”对母亲由不理解到感动甚至愧疚,感情波澜起
伏,人物形象鲜明。
(示例2)主题思想。这篇文章通过写“我”买来新车后,对母
亲的担忧由不理解到感动、愧疚,体现了母爱之深沉,母爱体
现在平时的点点滴滴,“儿行千里母担忧”。母爱如水,滋润
着子女的心田;母爱如阳,温暖着子女的心房。同时也提醒子
女要多理解父母,关爱父母,别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
憾与愧疚。
(示例3)语言表达。本文语言质朴,感情深厚。文章着重对母
亲的语言进行了描写,母亲的话总是那样简短:“买什么车
呢 ”“车开慢点啊!”“没事,我就是问问你到了没有。”
“哦。”“到家了 ”“没事,就是问一声。”让人感觉母
亲总是欲言又止。这就是母亲,儿女的平安牵着母亲的心,简
短平实的话语蕴含着母亲深沉的爱,只要儿女平安,母亲就满
足了。
解析 (1)通读文章,把握内容,找出两处悬念,并结合具体内
容和“设置悬念”的一般作用作答即可。(2)任选一角度,结
合文章内容赏析即可,注意字数要求。
6.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白话小说的顶峰时期。老师向同学们发出“阅读经典名著,走进白话小说”的倡议,同学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小雯:明清白话小说起源于民间话本,而不是正统文学,能有
啥成就 读不读无所谓。
小羽:学习那么紧张,读一下情节概括,可以简单应考就行,没
必要读原著。
小智:我倒是对阅读明清白话小说不排斥,只是有语言障碍,
且时代久远,主题也不太理解。
针对同学们的言论,你要做《破冰白话小说》的发言。为此,
你做了充分准备。(16分)
【准备一:中学生古典白话小说阅读现状调查】
(1)(跨学科·数学)请结合以上调查结果,概括出中学生阅读古
典白话小说的现状。(2分)
答案 (示例)七成学生阅读古典白话小说的数量不足3
本。六成以上学生通过影视作品了解古典白话小说,只有一
成左右的学生是通过阅读原著了解古典白话小说。
【准备二:古典白话小说阅读方法】
(2)以《水浒传》为例,根据上述方法,解读人物形象。(4分)
表1
① ②
表2
答案 ①野猪林 ②梳理人物经历 ③粗中有细 ④人
物个性化语言
【准备三:明清白话小说面面观】
发展演进篇
我国古典小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初具规模,志人志怪,为明清
小说的繁荣准备了条件。宋代前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带
来了都市的繁荣,为民间说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场所和观众,
不断扩大的市民阶层对文化娱乐的需求大大增加,催生出新
的文学样式——话本。话本是说话人所用的底本,有讲史、
小说、说经等不同类别,在流传过程中又不断加入新的创作,
逐渐成熟。明代经济的发展和印刷业的发达,为小说脱离民
间口头创作进入文人书面创作提供了物质条件。从明代开
始,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充分显示出其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打
破了正统诗文对文学的垄断局面。清代则是中国古典小说
由盛转衰并向近现代小说转变的时期。
艺术成就篇
中国古代的叙事文学,在明清时步入了成熟期。明清小说表
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丰硕的文化艺术成果和丰富的
社会政治理想,铸就了中国古典文学的辉煌。此外,明清白话
小说还对后世的文学、戏剧、电影有巨大影响。
艺术特点篇
在艺术结构上,明清白话小说借鉴并发展了古代史传编纂体
制的传统,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小说结构。如历史演义小
说基本借鉴了编年体史书的结构体制,按照时间发展顺序,依
次记述一段历史时期的事件和人物,而英雄传奇小说、神魔
小说、讽刺小说主要取自纪传体史书的结构体制,以某一人
物或某组群像的经历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在情节设计上,明清白话小说善于设置悬念、误会,追求离奇
巧合;善于在矛盾冲突中推进情节,快速转化场景。其情节设
置可谓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在语言风格上,明清白话小说把传统书面语言和社会上流行
的生活语言熔为一炉,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
在表现方法上,明清白话小说具有写实与虚构相结合的特
点。
在形象塑造上,明清白话小说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栩栩
如生的典型人物形象,在形象塑造方法上表现出与西方古典
小说不同的民族特色。
在主题思想上,明清白话小说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不仅是对
现实人生的生动写照,也包含着对社会历史的深刻思考,真切
地认识到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
(3)请结合材料,整理《破冰白话小说》发言稿。(10分)
写作提示:①从材料中筛选有用信息;②思路清晰;③语
言得体;④不少于100字。
答:
(示例)同学们,明清白话小说经历了漫长的演进,取
得了辉煌的成就,并对后世文学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明清
小说有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栩栩
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具有很强的可读性。阅
读中,我们可结合注释理解大意,还可通过了解特定时代和社
会背景来理解作品主题。让我们带着阅读的热情,走进白话
小说的世界吧!
答:
解析 (1)根据图表内容提取信息,概括作答即可。
(2)根据《水浒传》中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了林冲可知,①空应
填:野猪林。表1内容是对鲁智深经历的梳理,据此可知②空
应填:梳理人物经历。由鲁智深反对招安所说的话可知他粗
中有细,据此可填③空。表2主要通过对比人物语言来把握
人物形象,据此可知④空应填:人物个性化语言。
(3)根据材料内容整合信息,思路要清晰,语言要得体。注意
字数要求。
7.文学是宝石,光芒璀璨,等着你去欣赏;
文学是细雨,滋润万物,等着你去沐浴;文学是春风,和煦轻柔,
等着你去感受;文学是海洋,浩瀚无边,等着你去畅游。
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
文章。(35分,含书写分3分)
题目一:文学,有你真好!
题目二:有 陪伴的日子
写作提示: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避开真实的人名、
地名、校名;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④如果选择题目二,请先
补全题目。
[写作指导]题目一: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文学”是一种艺术形式,它能够表达人类的思想与情感,是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有你真好”,则表达了对文学的感激和珍视之情,认为文学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我们可以选取一些具体的文学作品,通过分析它们的主题、情节、人物形象等,来表达对文学的热爱和感激之情。也可以选取一些文学名人,通过介绍他们的生平和作品,来表达对文学的敬仰和感激之情。还可以选取一些生活中的场景或经历,通过描述文学在其中的作用,来表达对文学的感激之情。在写法上,我们可以采用记叙的方式,结合
自己的经历表达对文学的热爱和感激,使文章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也可以采用议论的方式,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形象等,论证文学的价值和意义,也可以结合一些具体的例子或数据,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题目二: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题目是“有 陪伴的
日子”。先确定陪伴者与被陪伴者。陪伴者可以是人,比如
父母、老师、同学、亲友、邻居等;也可以是动物,如小鸟、
小狗、老黄牛等。此外,还可以是没有生命的事物,如一本好
书、一条清澈的小溪、一座年代久远的桥等。通过记录陪
伴的过程,表现陪伴者对被陪伴者心路历程的影响。
[例文1]
文学,有你真好!
在我成长的岁月里,文学一直是我最亲密的伙伴。那些充满
智慧和感性的文字,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陪
伴我度过了无数个寂静的夜晚。此刻,我想说:“文学,有你
真好!”
从小,我就对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些印在纸上的文字,
仿佛拥有神奇的力量,能够让我忘记烦恼,进入一个神奇的世
界。无论是诗歌的韵律,还是小说的情节,都让我为之着迷。
我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希望从这些文字中汲取更多的智慧和
力量。
渐渐地,我发现文学不仅仅是娱乐和消遣,更是一种精神寄托
和灵魂的滋养。当我遇到挫折和困难时,是文学给我力量,让
我勇敢地面对生活的不如意。那些励志的书籍,像一盏明灯,
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让我明白只要坚持努力,就能够克服一
切困难。而那些描写人性和情感的文学作品,则让我更深入
地了解自己和他人,让我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
不仅如此,文学还教会了我如何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在那
些细腻的文字中,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体会到了
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真挚。这些美好的情感和体验,成了我
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也让我更加热爱这个世界。
如今,我已经长大,但我依然保持着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在
繁忙的学习生活中,我会抽出时间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让自
己沉浸在文学的海洋中。我相信,只要有文学的陪伴,我的人
生将会更加充实和美好。
回望过去,我深感庆幸能与文学相遇。在未来的日子里,我期
待与文学继续相伴,共同书写更多美好的篇章。我想对文学
说:“有你真好!”
[点评]此文深情地表达了对文学的热爱和感激,通过描绘个
人与文学的羁绊,展现了文学在人生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文章情感真挚,文字流畅,主题鲜明,读后让人对文学有了更
深的感悟和思考。
[例文2]
有书陪伴的日子
“当你需要帮助时,书会伸出援助之手;当你感到痛苦时,书
会为你抚平伤口;当你在布满荆棘的人生之路上迷失方向时,
书犹如一座灯塔,为你指明航向。”这是我写在自己读书笔
记上的一段话,因为我深深地爱着书。
不是每个人生来就喜欢读书的。上小学时的我,就是最头疼
读书的那一个。每次捧起书,看着那毫无生气的方块字,我总
是大喊没意思。后来,我是怎样喜欢上读书的呢 这得从一
节语文活动课说起。
那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一次语文活动课要搞成语接龙游
戏。“气象万千”“千军万马”……同学们一个个都顺利
地过了关。轮到我了,我的脑子嗡嗡直响,同学们都用焦急的
目光看着我,后面的同学急得直跺脚。“马,马大哈!”不知
怎的,我一下子脱口而出,直到同学们哄堂大笑,我才知道自
己闹了个大笑话。我又羞又恼,恨不得在地上找条缝钻进
去。老师走过来拍拍我的脑袋说:“没关系,以后要多读书,
才能积累知识呀!”于是,我便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多读书,
懂好多好多的知识。
渐渐地,我真的喜欢上了读书,因为书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
趣。我曾为卖火柴的小女孩祈祷,为英勇的狼牙山五壮士而
流泪,被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折服……我深深地陶醉在书的海
洋里。
有一次,我在期中考试中失利。我透过模糊的泪水,看到了书
架上的那本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
察金那种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激起了我的勇气,一股力量瞬
间注入我的体内。我重新打开试卷,认真分析错题,并为自己
制定了学习计划,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像保尔·柯察金一样,
拥有钢铁般的意志!”终于,我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
绩。这都是书给我的智慧和力量呀!
书给了我知识,给了我力量。有书陪伴的日子,真好!
[点评]作者通过描写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两件小事,展现了书
对自己的陪伴与帮助,表达了对书的热爱与感激。文章语言
流畅,情感真挚,让人感到了有书陪伴的美好。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