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_第五单元 素养综合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9_第五单元 素养综合测试卷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2.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8 10:56: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第五单元 素养综合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积累(28分)
1.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 渺茫    诓骗(kuāng)   众叛亲离     前仆后继(pū)
B. 辩别    停滞(dài)     轻而易举    腐草为萤(fǔ)
C. 譬如    对称(chèng)   走头无路    自暴自弃(bào)
D. 豢养    遁词(dùn)    画龙点晴    锲而不舍(qì)
A
解析 B.辩→辨,滞zhì。C.称chèn,头→投。D.晴→睛,锲qiè。
2. (★☆☆)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 科技使自然造福于人类,但面对自然对人类的某些惩罚,它却束手无策。
B. 小强非要按自己的想法去做这件事,不管怎么劝说都不听,真是不言而喻。
C. 美国制造谣言抹黑中国,这些谣言在事实面前都不攻自破。
D. 我国新闻发言人思维敏捷,常常把某些不怀好意的记者驳得哑口无言。
B
解析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3. (★★☆)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
一项是(3分)( )
①自劳动课正式成为一门独立课程后,“中小学生做饭”成为热点话题。②但
是,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不能简单将其理解为增加家务劳动的数量。③劳动教
育要重视“劳育结合”,避免“以劳代育”。④劳动教育不仅是为了提升学生
的精神面貌,更是为了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水平。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D
课标
语言运用
解析 “提升学生的精神面貌”动宾搭配不当,前后两个分句不合逻辑。应改
为“劳动教育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水平,更是为了改变他们的精神
面貌”。
4.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故弄聪明弄出的东西也许是用心的,但是会因为不留神而不合逻辑。②其实
我并不想给它下个定义,只是就我所能见到的来简单谈一谈。③何谓学生腔 ④
幼稚,是学生腔的一病。这有两样:第一样是不肯割舍人云亦云的东西;第二样是
故弄聪明,但不合逻辑。⑤人云亦云的东西用上,不算错误,但是不新颖,没力
量。
A. ③④②⑤①    B. ④⑤①③②
C. ③②④⑤①    D. ④②③⑤①
C
解析 首先要通读语段,厘清其论述对象。③句提出问题,引出论述对象,因此应
为首句;②句中“其实我并不想给它下个定义”中的“它”指的是“学生腔”,
紧承③句;④句对“学生腔”的特征进行具体论述;⑤句和①句分别对④句中
“第一样”和“第二样”具体论述。因此,应选C项。
5. (★★☆)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谢谢你下午陪我去看了电影。”这个句子属于祈使语气。
B. “求神拜佛”“自欺欺人”“根深蒂固”“基础设施”都是并列短语。
C. “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这是一个条
件关系的复句。
D. “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这个句子的主干是“知识形成素材”。
C
考法
语法综合
解析 A.这个句子是陈述句。B.“基础设施”是偏正短语。D.这个句子的主干
是“知识是素材”。
6.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驳论文,选自《且介亭杂文》。
B. 《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它和《论语》《孟子》《中庸》合称“四书”。
C. 驳论也是一种论证方法,只不过是论证对方观点不正确。驳论一般是先树立
自己正确的观点,然后反驳错误的观点。进行驳论时,可以针对错误观点,也可以
针对论据和论证过程。
D. 陶行知是我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他在实践中创立了以“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中心的教育理论。
C
解析 驳论一般是先反驳错误的观点,然后树立自己的观点。
7. 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10分)
2022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首届全民阅读大会:“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
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我们要谨记总书记的
谆谆教导和殷殷嘱托。
  九年级一班将举行主题为“读好书,读书好”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
以下任务。
(1)(★☆☆)请给此次读书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3分)
(2)(★★☆)请以“读好书,读书好”为主题设计两种活动形式。(4分)
示例:举行“读好书,读书好”经验交流会
活动一:
举行“读好书,读书好”征文比赛
课标
语言运用
活动二:
(3)(★★☆)九年级一班近期将举行“诵读经典经验交流会”。如果让你代表班
级去邀请李校长参加活动,你该怎么说 (3分)
举行“读好书,读书好”知识竞赛
答案: (1)(示例1)读先哲经典,咏华彩篇章。
(示例2)与书为友,健康成长。
(2)活动一:举行“读好书,读书好”征文比赛
活动二:举行“读好书,读书好”知识竞赛
(3)(示例)李校长,您好!我是九年级一班的班长,我班定于×月×日上午×点×分在班级举行“诵读经典经验交流会”。诚挚邀请您参加,期待您的光临指导!
解析 (1)拟写标语的时候要注意主题突出,语言简洁,活用修辞。(2)设计的活动
要围绕着“读书”内容开展,可以举办“读好书,读书好”话剧表演、“读好书,
读书好”墙报等活动。(3)语言表达时要有称呼,说话要委婉、得体,要以对方的
意愿为主,征得对方的同意。还要表达清楚自己的目的。
二、阅读(32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5分)
在全社会弘扬奉献精神
尹双红
①得益于“导师帮带”制度,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下马关镇三山井村村民袁
荣丽,凭借特色枸杞,推开致富之门。去年以来,同心县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择优
选择178名政治素质过硬、奉献精神好、带富能力强的乡村能人作为帮带导师,
精准结对451名帮带对象,收获良好成效。在我国乡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已卓
有成效,这一切都离不开一大批优秀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默默奉献、无私付出。
只有奉献和付出,才能有社会的繁荣和国家的振兴。因此,我们要在全社会弘扬
奉献精神。
②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王进喜心甘
情愿为党、为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雷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
务之中;杨善洲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这些闪闪发光的名字之所以被
人们铭记,就在于他们以实际行动彰显出忠诚奉献的觉悟、甘于奉献的美德、
拼搏奉献的追求、为民奉献的情怀。弘扬奉献精神,自觉为人民、为社会、为
国家竭诚奉献,我们的社会必将更加美好,我们的国家必定更为强盛。
③践行奉献精神,能实现自我价值。奉献精神,关键要付诸行动、见诸实效。教
育工作者,弘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
育;科技工作者,弘扬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奋斗
不息;广大知识分子,弘扬爱国奉献精神,心有大我、至诚报国;人民解放军指战
员,发扬舍生忘死的奉献精神,树立正确的生死观、苦乐观、得失观……每个人
都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能点点星火,汇聚成炬。
④践行奉献精神,不仅能实现自我价值,更能鼓舞斗志、凝聚力量。重庆北碚区
缙云山突发山火,消防员向火场进发,而他们身后,有许许多多志愿者专门赶来协
助,“你守护山城,我守护你”。奉献精神传导给更多人,激励人们见贤思齐、择
善而从,感召人们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积蓄起众志成城、团结奋斗的强大合力。
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千千万万个脚踏实地、默默耕耘的
奉献者。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数百万扶贫干部将光阴韶华无私奉献给了脱贫
事业;一代代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在太空中不断刷新中国高度。我们党,我们国家,就是靠着千千万万具有高度政
治觉悟的先进分子无私奉献,赢得了一场场艰苦卓绝的斗争,创造了举世瞩目的
发展成就。
⑥“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 ”《雷锋日记》的话语穿越时空,透射出深沉的力量。大力弘扬奉献精神,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每个人都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添砖加瓦、增光添彩。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8.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分)
答:
我们要在全社会弘扬奉献精神。
解析 提取文章的中心论点,可采用位置法:①题目即中心论点;②开头提出中心
论点;③在中间,应注意过渡性的语句;④在结尾,即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本文题
目提出了论述的观点。
9. (★★☆)选文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4分)
课标
思维能力
答:运用举例论证。通过列举王进喜等人为党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本段的观点“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进而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解析 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第②段画线句分别列举王进喜、雷锋、杨善洲三人甘心情愿、无私奉献的事例,属于举例论证,作用是具体论证了本段的观点,进而证明了中心论点。
10. (★★★)选文第③段、第④段的顺序能否颠倒 为什么
(4分)
答:不能颠倒。第③段论述了“践行奉献精神,能实现自我价值”的观点,第④段论述了“践行奉献精神能鼓舞斗志、凝聚力量”的观点,两段之间是逐层深入的关系(或递进关系),所以不能颠倒。
课标
思维能力
解析 段落顺序能否颠倒,应该根据段落间的逻辑关系、上下文是否有对应内容
来分析。通过第④段句子“不仅能实现自我价值,更能鼓舞斗志、凝聚力量”可
知,“践行奉献精神,能实现自我价值”与“践行奉献精神能鼓舞斗志、凝聚力量”之间的关系属于递进关系。故不能颠倒。
11. (★★★)下面两则材料哪一则适合充当第⑤段的论据
请说明理由。(4分)
[甲] 黄文秀作为派驻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的党组织第一书记,心系防汛抗洪工
作和群众安危,冒着暴雨连夜开车返回工作岗位,途中遭遇山洪暴发不幸牺牲。
[乙] 南水北调工程碧水北送、利泽万民,这一切离不开8省市40多万移民的无
私付出。
课标
思维能力
答:材料乙。材料乙强调的是千千万万移民的奉献精神,与第⑤段论述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千千万万个脚踏实地、默默耕耘的奉献者”的观点相一致,所以材料乙适合做第⑤段的论据。
解析 第⑤段的观点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千千万万个脚
踏实地、默默耕耘的奉献者。材料乙中“8省市40多万移民的无私付出”与这
一观点相吻合。材料甲举黄文秀开车返回工作岗位途中遭遇山洪殉职的事例,
表现她不忘初心、践行使命的精神品质,与第⑤段论述的观点不一致。故选材
料乙。
(二)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17分)
奋跃而上,激扬青春力量
张 凡
①青年者,人生之华也。人们总是把最美好的词语赋予青春,把最热忱的希望寄
予青年。一代代青年在心系家国、无畏向前的奋斗中,回答着“青年何谓”
“青春何为”的人生考题。
②从百余年前,一批批有志青年以舍生忘死的呐喊,推动暮霭沉沉的中国步入
“觉醒年代”;到今天,新时代青年满怀“可以平视这个世界”的自信,与时代共
同成长。无数青年以青春的力量、青春的创造,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塑造青
春中国最美的模样。历史波澜壮阔,镌刻下青年的名字;未来长空万里,期待着青
年的进发。
③青春总是同梦想相伴,而梦想需要与奋斗同行。当年,一支支青年垦荒队奔赴
荒原冻土、战天斗地,把“北大荒”变成“北大仓”;新时代,河北保定学院西部
支教毕业生像一棵棵红柳、一株株格桑花一样,扎根西部、播撒知识,为广袤的
土地带去无尽的生命力。置身民族复兴的关键一程,处于人生最美好的年华,新
时代青年更需要发扬奋斗传统、释放奋斗激情。奋斗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
水。只有根植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青春才能绽放绚丽之花。奋斗也不
只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
责中见精神、显担当。甲 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但每一次不惧挑
战的探索尝试、不畏艰难的负重前行,都是对青春最有效的磨砺。向下扎根,向
上拼搏,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
④青年最具创新热情,最具创新动力。十几年如一日深耕坚守,周雷培育出16个
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为“中国碗”装“中国粮”增添底气;孜孜不倦探索,潘时
龙带领团队研制出国际首台超高分辨率微波光子成像雷达,探索出雷达未来发
展的可行途径;乙 放眼神州大地,一大批青年在创新创造中挑大梁、担重
任,彰显着勇于创新的精气神。今天,我们正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是一个探索
性事业,呼唤着大批创新型人才。作为社会中最有生气、最有闯劲的群体,广大
青年尤应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激发“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争
当攻克“卡脖子”技术的尖兵,善作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先锋,在助力人民美好生
活上勇探索,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
⑤青春孕育无限希望。新征程上,广大青年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
斗姿态激扬青春力量,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强国建设添砖加瓦。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5月4日,有删改)
12. (★★☆)如果将阅读资料卡的内容作为事实论据放在选文中的甲处或乙处,
你认为放在哪里合适 请简述理由。(4分)
阅读资料卡:徐乃超,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内蒙古出入境边防检查总
站阿拉善边境管理支队银根边境派出所民警。他曾参与黄河抗洪抢险,也曾参
与神舟系列飞船发射、回收、安保等工作。他与妻子在戈壁滩建立了“戍边
夫妻警务室”。
我选 处,理由:

徐乃超驻守边疆,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并与妻子建戍边警务室的 事实,论证了文中“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 精神、显担当”的观点。
解析 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它必须与论点保持一致。甲、乙两处分别在第③
④段,首先应判断这两段的观点是什么,然后明确论据的内容支持哪一个观点即
可。阅读资料卡的内容是青年民警徐乃超与妻子在戈壁滩建立了“戍边夫妻
警务室”,与第③段的论点“青春总是同梦想相伴,而梦想需要与奋斗同行”是
一致的,说明“只有根植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青春才能绽放绚丽之花
……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显担
当”的道理。所以放在甲处合适。
13. (★★★)请说出第③段画横线句子使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论证效果。(4分)
答:比喻论证:把奋斗比喻成有根之木、有水之源,生动形象地论证了青年人要扎根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创业奋斗才能开出绚丽之花的观点,进而论证了“梦想需要与奋斗同行”的分论点。
解析 画横线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因此是比喻论证,按照“把××比作×
×,生动形象地论证了××的观点,进而论证了××的分论点”的格式作答即可。
课标
思维能力
14. (★★★)请梳理选文第④段的论证思路,将下面思维导
图补充完整。(6分)

考法
思维导图
答:(示例)①周雷培育出16个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 ②青年彰显勇于创新的精气神 ③国家呼唤创新人才,广大青年要勇探索,重创新
解析 阅读第④段可知,本段首先提出观点“青年最具创新热情,最具创新动
力”;然后列举了周雷培育出16个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潘时龙团队研制出国
际首台超高分辨率微波光子成像雷达的事迹进行举例论证;接着进行道理论证,
从时代的角度呼唤大批青年创新人才;最后发出号召,激励青年人保持闯劲,让青
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深化论点,总结全段。
15.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文章首段开宗明义地提出了中心论点,结尾段再次重申论点,使论点鲜明有力。
B. 作者认为从过去到现在,青年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塑造青春中国最美的模样。
C. 纵观全文,青春要与奋斗同行,青年要有创新的热情与动力,这样才能为民族和
国家做贡献。
D. 选文发表于五四青年节这一天,文章内容激情澎湃,对新时代青年有极强的感
召力。
A
课标
思维能力
解析 文章开篇引出话题“青年”“青春”。
16.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茅盾说过,“只有对于最后胜利有确信,而又能够正确地估计到当前的困难的,方
始能作韧战”。说起韧战,我们会想到文艺作品中百折不挠的革命先辈,现实生
活中各行各业锲而不舍的先进人物,甚或是未来世界中笃定从容应对风云变化
的奋斗者。
读了上面材料,你有什么联想与感悟 请以《韧战》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自定文意;不要套作、抄袭,不要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600字。
三、写作(40分)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材料类命题作文题。材料先以茅盾的话引出“韧战”一
词,即“对于最后胜利有确信”“能够正确地估计到当前的困难”,前者指向“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等,后者指向“直面困难”“从容迎接挑战”等。然后用具体的例子明确“韧战”的精神内涵,“文艺作品中的革命先辈”“现实生活中的先进人物”“未来世界中的奋斗者”提供了写作方向。既可以写他们锲而不舍、从容应对风云变化的风采气度、场景故事,也可以写对他们精神品质的赞美与传承。除此之外,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记叙自己成长过程中以坚定的信念、不屈的斗志等“韧战”精神努力战胜困难的经历。无论写怎样的内容,都要体现“韧战”精神的内涵及其可贵之处,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使文章既富有内涵,又有能鼓舞人心、打动人心的力量。
[例文]
韧 战
  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我的脑海中就会出现保尔的形象,他仿佛在对我说: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
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保尔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这一箴言。
  少年时,他不理解高年级学生说地球存在几百万年了,他的言论引发不满,一
顿毒打难以避免。于是他用孩子的手法实行报复:在复活节的面团上撒上了烟
灰。他的学校生活就这样在他的质疑与反抗中结束。保尔的少年时期,苦难坎
坷,但是这并没有压垮这个顽强的少年。
年的保尔,在朱赫来的引导下走上了革命道路,他进过监狱,受过严刑拷
打,但他始终不屈服。战场上,保尔不畏枪林弹雨,勇于冲锋陷阵。即使身负重
伤,回到工厂,也依旧忘我地工作。冒着秋雨,在泥泞的路上,修筑铁路。冒着寒
  青风,踩着冻土,缺衣少食,风餐露宿,他依旧坚守在工地。因为他心中有一个信念:
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此时的保尔已经对最后的胜利充满了信心。
  然而,自然带来的苦难,生活带来的不易,保尔都能够忍受,但是他不理解新经济政策,保尔的政治生命遇到了危机:他被免除团书记的职务,被开除出了共青团。保尔没有气馁,而是认真学习,在全市大会发言做检讨,重新回到了组织。正考验还没结束,保尔的身体已经不适合承担繁重的工作,他全身瘫痪,双目失
明,病魔企图把他困在病床上。坚强的保尔再一次崛起:他克服了种种困难,在母
亲和妻子的帮助下,完成了《暴风雨所诞生的》这部小说。保尔又开启了新的
生活。
  保尔是百折不挠的韧战的代表,是我前进路上的发动机。
[点评] 这是一篇优秀作文,主要有以下几点特色:
(1)切合题意,中心突出。文章选择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保尔,是一
个英勇的光辉形象。从始至终,紧紧扣住保尔的“韧战”行文。
(2)内容充实,组织有序。从保尔少年时遇到的挫折,到保尔青年时的坎坷;无论保
尔面临自然的考验、精神的考验,还是病魔的考验,都以时间为序。每一层都抓是
坚定的信念,让保尔能够韧战。
(3)感情真挚,语言流畅。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保尔的故事,用准确的议论语言挖掘
保尔的“韧战”精神,在记叙和议论中融入了强烈的情感。这样真挚的感情,提
升了文章的感染力。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