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_专项素养巩固训练卷(一) 中华传统文化

文档属性

名称 12_专项素养巩固训练卷(一) 中华传统文化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83.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8 10:56: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专项素养巩固训练卷(一)
1. (2023山西中考,1,★★☆)三晋碑林院荟
萃了数量众多的明清文化名家楹联,左侧的两个七言联碑便出自此。请从下面的选
项中为甲、乙两碑分别选出最恰当的评价。
A. 字体端正秀美,是传统文化中关于修身的劝勉之词。
B. 字体龙飞凤舞,赞扬了不怕困难、努力拼搏的精神。
C. 字体灵动飘逸,以竹、兰比喻君子高尚纯粹的节操和品格。
D. 字体蚕头雁尾,表达了读书证验古今,弹琴调和心性的人生乐事。
甲:( ) 乙:( )
C
A
课标
审美创造
学科
书法
解析 选项内容由书法特点及对文字内容的评价组成。解答时既可从字体特点入手,也可从内容评价入手。甲图中文字是“竹阴在地清于水,兰气当春静若人”,据此可知C项为对甲图的评价;乙图中文字是“喻义自无非理事,爱名常葆不贪心”,是关于修身的劝勉之词,因此A项为乙图的评价。另外也可考虑两图的书法特点,甲图为行书,字体灵动飘逸;乙图为楷书,字体端正秀美。
2. (2023浙江金华兰溪二中月考,3,★★☆)汉字是世界上最具诗情画意的文字,
“咬文嚼字”可让我们感受到汉字之趣。请仿照例子,解说图中所示的会意字。

图 字 解 说
名 由夕、口二字合成,夕是夜晚,“口”是嘴巴,夜晚看不清对方的面孔,所以用口问“名”。
及 由人、手二字合成,后面伸出的一只手要抓前面的那个人,意为跟上、赶上等。
答:由人、手二字合成,后面伸出的一只手要抓前面的那个人,意为跟上、赶
上等。
解析 参照所给的示例,写出“及”字的组成部分,并分析每一部分的意思,来解
释字意即可。如图可见,“及”由“人”与“手”组合而成,手要抓前面的人,可
见“及”有赶上的意思。
3. [2023河北武邑三模,4(1)(2),★★☆]走近剪纸。
(1)根据下面的材料,从三个方面概括中国剪纸的特点。
早在汉代,随着造纸术的发明,剪纸就出现了。日月星辰、山水花木、人物鸟兽、
故事传说都是剪纸的素材。剪纸剪法上有阳剪,即留下勾画形象的线条;阴剪,即
剪去线条留下平面;有二者结合的阴阳剪、折叠纸而剪的对称剪、阴影剪、图案
剪等。
课标
文化自信
(2)请你仔细观察右面这幅剪纸作品,描绘画面内容,并揭示其寓意。
答: (1)历史悠久、取材广泛、剪法多样。
(2)(示例)一个胖小孩怀抱一条肥大的鱼,小孩身后两侧是荷叶荷花。寓意连年
有鱼(年年有鱼或喜庆有鱼,“余”字亦可)。
解析 (1)根据材料中的“早在汉代”可知历史悠久。根据材料中的“日月星
辰、山水花木、人物鸟兽,故事传说都是剪纸的素材”可知取材比较广泛。根
据材料中最后一句话可知剪法多样。
(2)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要认真看图,按照一定的顺序把图中出现的元素都介绍
清楚。如果题目中要求说出寓意,就要结合图案的创作背景或题目中的提示来
分析。本题图案中出现的元素有小孩、鱼、荷叶、荷花等。“鱼”与“余”
谐音,喻示年年有鱼。
4. (2023陕西中考,6活动三,★★☆)学校“汉服社”迎来了一位千岁美女
——“姗姗”。作为汉服爱好者的你,将与“姗姗”进行一次超时空对话。
姗姗:同学,你好!我没想到,时隔千年,穿汉服成了一种时尚。你能告诉我原
因吗
[链接材料] “姗姗”出土于汉景帝阳陵。其名取自《汉书·外戚传上》:“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她身穿交领右衽深衣,双手相交,以袖微微遮面,气质端庄典雅,举手投足之间尽显汉代服饰之美和礼仪姿态之雅。
(摘编自《中国式微笑的永恒魅力》,2022.9.29《陕西日报》)
答:(示例)你好,姗姗!汉服典雅、端庄,穿上能展现内外兼修的美,更能体现我
们的文化自信。
解析 对话结合[链接材料]中对“姗姗”的描绘“气质端庄典雅,举手投足之间
尽显汉代服饰之美和礼仪姿态之雅”和语境“穿汉服成了一种时尚”来补写,
还要注意口语交际时用语礼貌。
5. (2023山东东营实验中学模拟,6,★★☆)在我国,“勤”文化意蕴丰厚,深入人
心。请你参加“‘勤’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
(1)(新课标 思维能力)“勤”金文写作 ,一个成年人,张口呼喊,脖颈上被套着
绳索,脚下有“火”,表示因遭受束颈套枷的刑罚和火刑的煎熬而痛苦喊叫。
《说文解字》:“勤,劳也,从力、堇声。”《明史》“忧勤国事”即用其本义:
。《国语·晋语》“秦人勤我矣”则用其引申义: 。
(2)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勤”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内涵。
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②绵绵若存,用之不勤。——《道德经·第六章》
③或问民听勤。——《法言·先知》
勤劳
帮助
答:(2)①勤奋刻苦;②稳定恒久;③劳倦辛苦。
解析 (1)“忧勤国事”意思是:为国事操劳。“勤”用的是本义“勤劳”。
“秦人勤我矣”意思是:秦国人要帮助我回国了。“勤”用的是引申义“帮
助”。
(2)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概括“勤”的思想内涵。①句强调的是“勤”和
“苦”。②句表现了“勤”具有稳定恒久的特点。③句“勤”的意思是“劳
倦辛苦”。
6. (2023山东昌邑模拟,10)为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增加学生们对中国棋文化的了
解,学校开展“走进中国棋文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象棋里有个举足轻重的棋子——“象”。按照汉字演变的先后
顺序,下列的“象”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A. ①②③④ B. ③①②④ C. ③①④② D. ①③④②
(2)(★★☆)关于象棋,有很多有趣的对联,下面两副对联已被打乱,请你按照正确
顺序重新组合。(只填序号)
①一盘弈局,巧计可全赢 ②棋如世事,觉悟者几人
D
③半壁江山,善谋能一统
上联:世事如棋,胜败局无数     下联:
上联:     下联:



(3)(★☆☆)对于观棋,也有很多讲究。右面这幅漫画蕴含的道理可用一句俗语来表示,请写出这句俗语。
答:
(4) (★★☆)为弘扬传统文化,学校要开设象棋社团,请你结合
下面所给材料写一段话,动员同学们积极加入。(80字以内)
[材料一] 在中国的棋林之中,影响最为深远者当属围棋和象棋。俗语有云:
“棋局小世界,世界大棋局。”作为典型的中国文化载体,二者以棋盘和棋子折
射出中国传统社会的缩影。相通之处在于棋盘都是阡陌纵横,呈格状分布;棋子
以颜色不同构成两方以对垒拼杀。但再加考察,则大有区别。
[材料二] 围棋和象棋反映出中国文化在不同角度、不同阶段逐渐形成的两种
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围棋的存在表明中华文化体系中存在着民主的
精神、平等的理念。考虑到中国古代的爱国情操向以忠君行动来体现,象棋所
表现出来的便可视为先人为保江山社稷而不惜一切代价的群体理念和视死如归、杀身成仁的牺牲精神。这两种精神和理念相辅相成,共同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精神
大厦。
考法
微写作
答 (3)观棋不语真君子。
(4)(示例)象棋是中国文化载体之一,是一种较为高雅的技艺。象棋表现出来的
是为保江山社稷而不惜一切代价的牺牲精神。请同学们积极加入象棋社团,弘
扬传统文化。
解析 (1)汉字的演变过程为: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后又发展出了
行书和草书。①是甲骨文,②是楷书,③是小篆,④是隶书,据此可作答。
(2)根据对联常识,对联上下联的句式要一致。“一盘弈局”和“半壁江山”结
构一致,故“一盘弈局,巧计可全赢”和“半壁江山,善谋能一统”组成对联。上
联的末字是仄声,下联的末字是平声。“赢”是平声,为下联,“统”是仄声,为
上联。“世事如棋,胜败局无数”的下联为“棋如世事,觉悟者几人”。
(3)一定要认真读题,仔细看图,分析图中呈现的故事。在这幅图中,两个人在下
棋,第三个人在一旁观看,却在不停地说话,符合“观棋不语真君子”这句俗语。
(4)根据材料一可知,象棋是中国文化载体之一,是一种较为高雅的技艺。结合材
料二可知象棋的价值观念。我们可从这两方面入手,呼吁同学加入象棋社团。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