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阶段素养综合测试卷(一)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积累(28分)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宿营(sù) 文采 嘶哑(sī) 言不及义
B. 忧戚(qì) 呢喃 剪影(jiǎn) 不可明状
C. 晨曦(xī) 天骄 篝火(gǒu) 矫揉造做
D. 积攒(cuán) 遗撼 鲜妍(yán) 言行相顾
解析 A B.戚qī,明→名。C.篝ɡōu,做→作。D.攒zǎn,撼→憾。
A
2.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
是(3分)( )
A. 很多人都只是附庸风雅而已,并不懂得欣赏真正的艺术作品。
B. 置身于龙年春节灯会,各种各样的花灯让我眼花缭乱。
C. 演讲完毕,小文彬彬有礼地向在场的同学们鞠了一躬,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D. 你要耐心讲解,力求道理上的理至易明,别人才能更好地理解你。
课标
语言运用
D
解析 D 理至易明:指道理极容易明白。“道理上的理至易明”意思有重叠,使用
不当。
3.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 诗是心灵触动的音符,是情感流动的旋律。
B. 诗人穆旦创作《我看》这首诗时大约二十岁左右。
C. 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多读多写,日积月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D. 中秋、国庆长假期间出游,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解析 A 语意重复,应删去“大约”或“左右”。C.关联词搭配不当,“只要……才……”应改为“只有……才……”。D.否定不当,应删去“不要”或“防止”。
A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相关文件指出,要加强国防理论、国防知识、国防历
史、国防法规、国防科技、国防形势与任务、国防技能学习教育,培育国防文
化,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国防意识和国防素养。
B.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较以往版本的教材,提高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要求,”
他说,“除了12本必读名著之外,还推荐了24本自读名著。”
C.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介绍,北斗系统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
最大、覆盖范围最广、而且性能要求最高、与百姓生活关联最紧密的巨型复
杂航天系统。
D. 在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
目标中,全民国防教育工作使命光荣、任务艰巨。
解析 C “范围最广”后面的顿号应改为逗号。
C
素材
国防教育
5.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 “沁园春”是词牌名,又名“寿星明”“洞庭春色”等。《沁园春·雪》一词
中的“秦皇汉武”,“汉武”指的是汉光武帝刘秀。
B. 《周总理,你在哪里》作者柯岩,本名冯恺,当代作家、诗人。
C. 《敬业与乐业》作者梁启超,思想家、学者,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文中提到的
《老子》,也称《道德经》,是道家的主要经典。
D. 雨果,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解析 A “汉武”指的是汉武帝刘彻。
A
6. (★★★)下面是艾青诗选中两首诗的节选诗句,都出现了诗人常用的一个诗歌意象——“太阳”。请结合诗句从象征意义和情感角度对这一意象做简要分析。(6分)
节选诗句一:太阳向我滚来……它以难遮掩的光芒/使生命呼吸/使高树繁枝向它
舞蹈/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节选诗句二:假如没有你,太阳/一切生命将匍匐在阴暗里/即使有翅膀也只能像
蝙蝠/在永恒的黑夜里飞翔/我爱你像人们爱他们的母亲/你用光热哺育我的观念
和思想——/使我热情地生活,为理想而痛苦/直到我的生命被死亡带走。
课标
审美创造
答:太阳象征光明、希望、进步、胜利和生生不息的力量。诗人说“假如
没有你,太阳/一切生命将匍匐在阴暗里”,表现了诗人对于光明、理想、胜利和
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
解析 解答此题,要结合时代背景。由诗中“使生命呼吸”“使高树繁枝向它
舞蹈”“你用光热哺育我的观念和思想”等内容可知,诗中的意象“太阳”,让
人们享受亮光、温暖,召唤人们敞开心扉迎接光明。表现了诗人追求真理,向往
光明,对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
7. 综合性学习。(7分)
你所在的班级正在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按
要求完成下面问题。
(1)(★☆☆)班主任计划召开青春励志会,拟分别围绕“励志”“拼搏”“奉
献”开展三项活动。他已经设计好前两项,请你帮他设计第三项。(2分)
活动一:讲“励志的青春”故事 活动二:宣“拼搏的青春”誓言 活动三:
(2) (★★☆)自强不息的精神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是紧密结合
的。小李很热爱篮球运动,但是他几次报名学校篮球队都因身材过于瘦小被拒
绝。小李很苦恼,想要放弃,但尝试过其他运动以后,还是最喜爱篮球。他的同学
们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些同学劝他改学其他运动,以后长高了再加入校篮球队;
另一些同学鼓励他坚持自己的爱好,多加练习。请围绕这个话题,写出你的观
考法
微写作
(示例)唱“奉献的青春”歌曲
点、理由及结论。字数在80字以内。(5分)
答: (1)(示例)唱“奉献的青春”歌曲
(2)(示例)我认为小李应该坚持自己的爱好。乒坛“国手”邓亚萍小时候因身材
矮小被球队拒绝过,她却能自强不息,刻苦训练,最后驰名国内外。所以小李应该
坚持爱好,努力练习。
解析 (1)校园活动的形式主要有:演讲比赛、手抄报、辩论赛、知识竞赛、征文比赛、黑板报等。在设计活动形式时,表述的格式应与示例相同,围绕活动主题。
(2)表明观点,支持或反对;陈述理由,要有条理,理由要充分;语言要流畅完整。
二、阅读(32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7分)
有诗,就有了美的钥匙
蒋 勋
①我喜欢诗,喜欢读诗、写诗。
②少年的时候,有诗句陪伴,可以一个人躲起来,在河边、堤上、树林里、一个小
角落,不理会外面世界轰轰烈烈发生什么事;也可以背包里带一册诗,或者,即使没有诗集,就是一本手抄笔记,有脑子里背诵记忆的一些诗句,也足够用,一路念
着、唱着,一个人独自行走天涯海角。
③有诗就够了,我年轻的时候常常这么想。行囊里有诗、口中有诗、心里面有
诗,四处流浪,很狂放,也很寂寞。
④相信可以在世界各处流浪,相信可以在任何陌生的地方醒来,大梦醒来,或是大
哭醒来,满天星辰,可以和一千年前流浪的诗人一样,醒来时随口念一句:今宵酒
醒何处 无论大梦或大哭,仿佛只要还能在诗句里醒来,生命就有了意义。
⑤少年的时候,有过一些一起读诗写诗的朋友。现在也还记得名字,也还记得那
些青涩的面容,笑得很腼腆。读自己的诗或读别人的诗,都有一点悸动,像是害
羞,也像是狂妄。
⑥后来星散各地,也都无音信,心里有惆怅唏嘘,不知道他们流浪途中,是否还会
在大梦或大哭中醒来,是否还会狂放又寂寞地跟自己说:今宵酒醒何处
⑦我习惯走出书房,在生活里听诗的声音。
⑧小时候,听街坊邻居闲聊,常常出口就是一句诗。那人是街角捡字纸的阿伯,但
常常出口成章,我以为是字纸捡多了也会有诗。邻居们见了面总问一句:吃饭了
吗 也让我想到乐府诗里动人的一句叮咛:上言加餐饭。生活里、文学里,“加
餐饭”都一样重要。
⑨有些诗,是因为惩罚才记住的。在惩罚里大声朗读:“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
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诗句让惩罚也不像惩罚了,朗读是发自肺腑的
声音,无怨无恨,像天山明月,像长风几万里,那样辽阔大气,那样澄澈光明。
⑩小时候顽皮,一伙儿童去偷挖地瓜,被老农民发现,手持长竹竿追出来。他一路
追一路骂,口干舌燥,追到家里,告了状。父亲板着脸,要我背一首唐诗——《茅
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为惩罚。背到“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时,我好像忽然读
懂了杜甫,在此后的一生里,记得人在生活里的艰难,记得杜甫或老农民,会为几
根茅草或几块地瓜,唇焦口燥地追骂顽童。
我们都曾是杜甫诗里欺负老阿伯的“南村群童”,在诗句中长大,知道领悟和
反省,懂得敬重一句诗,懂得在诗里尊重生命。
有诗,就没有了惩罚。苏轼总是在政治的惩罚里写诗,越惩罚,诗越好。流放途
中,诗是他的救赎。
家家户户门联上都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那是《诗经》的声音与节奏。
在一个春天走到江南,偶遇花神庙,读到门楹上两行长联,真是美丽的句子:风
风雨雨,寒寒暖暖,处处寻寻觅觅。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朝朝暮暮。
那一对长联,霎时让我觉得骄傲,是在汉字与汉语的美丽中长大的骄傲,只有汉
字汉语可以创作出这样美丽工整的句子。平仄、对仗、格律,仿佛不只是技巧,
还是一个民族传下来可以进入“春天”,可以遇见“花神”的通关密语。
有诗,就有了美的钥匙。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8. (★★☆)文章第⑦段说“我习惯走出书房,在生活里听诗
的声音”,下文写了“我”在哪几种具体生活情境下聆听诗的声音 请简要概
括。(3分)
课标
思维能力
答:①在街坊邻居闲聊间听诗。②在惩罚里读诗。③在门联、门楹长联上
听诗。
解析 阅读题目,确定答题范围。在第⑦段以下的内容中寻找“我”在生活中
听诗的声音。筛选可知,第⑧段写了在街坊邻居闲聊间听诗。第⑨⑩段写了
“我”在惩罚里读诗。第 — 段写了“我”在门联和门楹长联上听诗。据
此筛选关键句子分别概括即可。
9. 请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6分)
(1)(★★☆)生活里、文学里,“加餐饭”都一样重要。(请理解“加餐饭”的含
义)
(2)(★★☆)那一对长联,霎时让我觉得骄傲,是在汉字与汉语的美丽中长大的骄
傲,只有汉字汉语可以创作出这样美丽工整的句子。(请品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
果)
课标
审美创造
答: (1)(示例)“加餐饭”的表层含义是指多吃一点,保重身体;深层含义是指
要多阅读、多积累,补充精神食粮,厚实自己的文化底蕴。
(2)(示例)“长大”一词形象地写出了美丽的汉字汉语给予“我”的自豪感越来
越强烈,表现出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强烈的文化自信。
解析 (1)解释词语,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作答。“加餐饭”表面
意思是多吃一点饭,结合整句“生活里、文学里,‘加餐饭’都一样重要”可知,
“加餐饭”应指两个方面,一个是生活上要多加餐饭,保重身体;同时在文学上、
精神上也要多“加餐饭”,多阅读精神食粮,充实自己的思想和精神世界,厚实自
己的文化底蕴。
(2)“长大”写出了作者所受美丽的汉字与汉语的浸润之深,写出了时间的过渡,
联系“骄傲”一词,以及后半句“只有汉字汉语可以创作出这样美丽工整的句
子”,可以看出这骄傲是“美丽的汉字汉语”给予“我”的,且这骄傲感越来越
强烈,充分表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诗”“长联”“汉字汉语”)的热爱,传递
出作者强烈的文化自信。
10. (★★★)第 段中“有诗,就没有了惩罚”有何含义 (4分)
答:因为在惩罚中“我”感受到了诗歌之美,懂得了领悟与反省,懂得了敬重生命,有了精神寄托,懂得了应该持有豁达的人生态度。
解析 联系上文,作者在惩罚中读诗,但是诗让作者读懂了杜甫(第⑩段),“知道
领悟和反省”“懂得在诗里尊重生命”(第 段),因此,作者说有了诗,就没有惩
罚;同时结合下文“苏轼总是在政治的惩罚里写诗,越惩罚,诗越好。流放途中,
诗是他的救赎”可知,诗是苏轼在受到政治惩罚的人生中的精神寄托,苏轼一生
豁达,作者从苏轼和他的诗中也体悟到了这一点。结合上下文概括即可。
11. (★★★)“有诗,就有了美的钥匙”,这是作者读诗的深切体验。在你心中,“美的钥匙”又是什么呢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简述。(4分)
课标
审美创造
答: (示例1)我认为,音乐是美的钥匙。音乐能让人在浅唱高歌中放飞心灵,获得美的享受。(示例2)我认为,书法是美的钥匙。在横竖撇捺的书写中,我感受到了流动的美,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解析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选择让自己的精神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升华,享受
观察到生活中美的事物并阐述其原因即可。
(二)阅读选文,回答问题。(15分)
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礼乐文化
殷 慧
①“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礼乐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基与灵
魂。北京冬奥会开幕盛典上,雪花飞舞,火炬点燃,烟花绽放,中国向世界张开热
烈的臂膀,当冰雪之约如约而至的那一刻,我们激动万分。这场盛大庄严、气势
恢宏的仪式,彰显着中国礼乐文化的魅力。新的时代环境下,中华礼乐文化需要
与现代人的生活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
②礼乐文化在现代社会有重要的精神价值和时代意义。礼乐文化增强人们的
认同感和归属感。去年全国“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红毯铺道,红旗漫卷,被待
以“国家最高礼遇”的英雄们前往人民大会堂,登上授勋台的那一刻,我们百感
交集,为自己的英雄自豪,也为生活在英雄的国度而骄傲。礼乐文化促进社会和
谐与发展。在古代,礼乐文化是庙堂之上的“阳春白雪”,普通百姓只能对其
“敬而远之”。现代社会,我们要让礼乐文化走近普通百姓,引导普通人将礼乐
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我们可以利用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组织开展
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让百姓知礼、懂礼、用礼,营造更为和
谐美好的社会局面。
③为满足现代人的需求,我们要推动传统礼乐文化创新性发展。学校和媒体在
创新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近些年,一些学校开发了大量现代礼仪课程,受到学
生和社会人士的热烈欢迎。媒体方面,山东广播电视台推出全国首档中华礼乐
传习系列节目,如《尊师礼》篇,设计了“正冠、献桃枝、敬茶、训诫、赠书”
等现代师徒礼仪;《成人礼》篇,从花木兰从军出征保家卫国,讲到排爆英雄张保
国的女儿张汝佳女承父志选择当警察,让人看到“爱国敬业”等价值观念贯通
古今。
④当然,一提起礼乐文化,一些人可能会想到“克己复礼”“三纲五常”“男尊
女卑”,这些都是传统礼乐文化中的消极内容。古代礼制过于强调人与人之间
的等级差别,具有服从、统一、强制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的自由与全
面发展,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平等”的理念。还有很多繁文缛节在
现代社会也容易让人望而生畏,其实,这些礼仪流程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是可以
简化变通的。对于传统礼乐文化,我们要在全面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重新考订
梳理,既要整理挖掘其中积极、合理、有价值的思想资源,也要警惕其中消极、
落后的文化糟粕,并予以摒弃。
⑤礼乐文化很古老,上下几千年;礼乐文化又很年轻,它活在当下。重拾礼乐文化
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价值,践行“人文化成”的使命任务,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担
当。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2.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分)
课标
思维能力
答:新的时代环境下,中华礼乐文化需要与现代人的生活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
解析 中心论点是一个明确的判断句,可从标题、开头、中间、结尾找。从全
文来看,本文第①段中的“新的时代环境下,中华礼乐文化需要与现代人的生活
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是一个明确的判断句,是作者的观点,即
中心论点。
13. (★★☆)选文第③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课标
思维能力
答:举例论证。列举了学校开发礼仪课程和媒体推出中华礼乐传习节目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为满足现代人的需求,我们要推动传统礼乐文化创新性发展”的观点,进而论证中心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解析 解答本题时要深入文章具体内容,首先辨别出论证方法,然后联系上下文,
明确论证了什么观点。第③段的观点是“为满足现代人的需求,我们要推动传
统礼乐文化创新性发展”,为了论证此观点,“近些年,一些学校开发了大量现代
礼仪课程,受到学生和社会人士的热烈欢迎。媒体方面,山东广播电视台推出全
国首档中华礼乐传习系列节目……”列举了学校开发礼仪课程和媒体推出中
华礼乐传习节目的事例,是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答题格式:运用了举例
论证的论证方法,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观点),进一步论证了中心论点,增强说
服力。
14. (★★★)阅读选文第②段,理清论证思路,补全表格。(3
分)
课标
思维能力
提出观点 A.
分析论述 从“礼乐文化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角度进行证明。
从“B. ”的角度进行证明,并提出C .
的具体做法。
礼乐文化在现代 社会有重要的精神价值和时代意义
礼乐文化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
利用纪念日、节日,组织开展纪念庆典活动
解析 第②段先提出观点“礼乐文化在现代社会有重要的精神价值和时代意义”。分析论证从两个角度展开,题中已给出第一个角度;找到文中“礼乐文化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语句,通读后面的文字,找到“我们可以利用重大纪念日……”语句,提炼答案即可。
15. (★★☆)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第①段引用“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阐述礼乐的重要意义,并
引出本文论题“礼乐文化”。
B. 排爆英雄张保国的女儿张汝佳女承父志选择当警察,让人看到“爱国敬业”
等价值观念贯通古今。
C. 对于传统礼乐文化,我们只需要在全面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整理挖掘其中积
极、合理、有价值的思想资源。
D. 礼乐文化很古老,礼乐文化又很年轻,重拾礼乐文化在现代社会的研究价值,
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担当。
课标
思维能力
A
解析 B.结合第③段“从花木兰从军出征保家卫国,讲到排爆英雄张保国的女
儿张汝佳女承父志选择当警察,让人看到‘爱国敬业’等价值观念贯通古今”
可知,“排爆英雄张保国的女儿张汝佳女承父志选择当警察”只是“今”。C.
结合第④段“对于传统礼乐文化,我们要在全面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重新考订
梳理,既要整理挖掘其中积极、合理、有价值的思想资源,也要警惕其中消极、
落后的文化糟粕,并予以摒弃”可知,选项说法片面。D.结合第⑤段“礼乐文化
很古老,上下几千年;礼乐文化又很年轻,它活在当下。重拾礼乐文化在现代社会
的应用价值,践行‘人文化成’的使命任务,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担当”可知,
“研究价值”错误。
16. (★★☆)下面材料所体现的礼仪是否符合现代社会的价
值观 请结合本文内容阐述理由。(3分)
游、杨初见伊川,伊川瞑目而坐,二子侍立。既觉,顾谓曰:“贤辈尚在此乎 日既
晚,且休矣。”及出门,门外之雪深一尺。
(《程门立雪》)
课标
思维能力
答: (示例1)符合,现代师徒礼仪表明学生对老师要尊重,材料中学生尊重老师的这种做法,是尊师的体现。
(示例2)不符合,材料中体现的礼仪是一种矫情的表现,不符合人类社会的实际情况,在现代社会中失去了实际意义。
解析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作答。如认为符合,可
从该材料体现了尊敬老师、虚心请教的态度,与文章“近些年,一些学校开发了
大量现代礼仪课程,受到学生和社会人士的热烈欢迎。媒体方面,山东广播电视
台推出全国首档中华礼乐传习系列节目,如《尊师礼》篇,设计了‘正冠、献桃
枝、敬茶、训诫、赠书’等现代师徒礼仪”的表述一致的角度作答;如认为不
符合,可从“古代礼制过于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差别,具有服从、统一、强制
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平等’的理念”的角度作答。
三、写作(40分)
17. [★★★]题目:以和为贵
要求:(1)不少于600字。(2)文内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人名、地名。
[写作指导] “以和为贵”,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讨论的话题。这个话题,
看似平常,实则可从多方面进行立意:(1)“和”是打开人际交往心态的钥匙。(2)
尚“和”心态中,蕴含着这样的意思:承认事物的差异性,要求从多样性中去谋求
和谐统一关系。注重不同的个性,人与人之间要彼此尊重,养成一种具有共生取
向的和谐发展的独立人格。这种思想,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3)尚“和”心态,
在维护中华民族的统一,增强中华民族的群体凝聚力与合作精神,使人养成顾全
大局的观念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4)尚“和”思想,在今天对全球社会发展仍
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全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没有和平,就意味着战争和
毁灭。“以和为贵”,这个话题适合写成议论文或记叙文。写议论文,“以和为
贵”为中心论点,不要单纯地讲道理,还要举出相关的事例,以增强说服力。举的
例子可以大到国际关系,小到邻里关系,还可以举同学们日常交往中的谦和、谦
让等。写记叙文,可写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与国之间的和谐关系
的故事,以反映“以和为贵”的主题。
[例文]
以和为贵
中国人讲究一个“和”字。孙武曰:“上下同欲者胜。”孟子曰:“天时不如地
利,地利不如人和。”孙中山先生说:“人类进化之主动力,在于互助,不在于竞
争。”民谚也云“和为贵”“家和万事兴”。从古至今,从哲人到平民,都讲究
这个“和”字,可见“和”的重要性,以及受人重视的程度。
人与人之间要“和”,国与国之间要“和”,整个社会要“和”,整个世界要
“和”。
人与人之间的“和”,首先是自家人要“和”。有位老人临终前把十个儿子叫
到床边,给儿子们一支箭让他们折,断了;给两支箭让他们折,断了;给三支箭让他
们折,断了;给再多一些箭折,断不了了。他让儿子们懂得家“和”的重要性。东
汉末年,袁绍、袁术兄弟不和,被人耻笑,被人攻灭。袁绍死后袁谭、袁尚等几个
儿子不和,重蹈了父亲的覆辙。
人与人之间的“和”,也表现在同事之间的“和”,朋友之间的“和”。战国名
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众人皆知,蔺相如对“和”的重要意义就看得十分透彻,
廉颇也能知错就改,以大局为重。“将相和”是赵国兴旺的一个必要条件。
人与人之间的“和”,还是一种艺术。周瑜善于团结部下,包括比自己资深的老
将程普,最后赤壁一战,全军上下齐心协力,烧了曹操大军。后来蜀汉名将关羽
“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张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以致关羽危急时刘
封等将领见死不救,张飞则被部将范疆、张达杀害。可惜两位英雄都因小看了
这“和”字而兵败身死,令人叹息。这类因内部不和而招致失败的教训,古今中
外屡见不鲜。
国与国之间也要“和”。如果两国不“和”,往往是损了别人也害了自己。战
国时,秦国正是采用了“远交近攻”的对外政策,挑拨其他六国之间的关系,使他
们互相交战,从而达到让它们互相消耗然后逐个击破的目的。假设六国联盟,一
起抗秦,秦必不能一一蚕食。可事实上并非如此,六国各怀私心,不断内耗,其中
最典型的是齐楚断交。秦在攻楚之前,让楚怀王与齐王断交,因此秦攻楚时,齐王
坐视不理,最终齐楚两国覆灭,悔之不及。
现在也是如此,当前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和平为先,没有了和平哪来发展
呢 反过来,要发展一定要以和平为前提。可世界上有些国家就是不爱和平,公然
破坏“和”。如此下去,世界各国都不会与他们“和”,到时吃亏的还是他们。
人与人之间要“和”,国与国之间要“和”,全世界要多一点“和”。“和”,得
从自己做起,从眼下做起。朋友,不如现在就同跟你不和的同学说句:“我们
‘和’了吧!”
[点评] 本文紧扣一个“和”字,从多个方面阐释了“和”的内涵。审题的成
功,为本文的写作成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作者在审题时,把“和”的内涵细化
为自家人之间的和、同事、朋友之间的和、领导与下属之间的和、国与国之
间的和,最后的落脚点又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上,紧贴时代,深刻新颖。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