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哦,香雪》《百合花》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哦,香雪》《百合花》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05 09:52: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俯瞰远观察诗意,探幽入微话青春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一单元
《百合花》《哦,香雪》整合教学
【教学设计意图】
本单元有两篇小说,《百合花》是必读课文,《哦,香雪》是自读课文。依据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和单元学习任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小说叙事和抒情的特点,一是,通过培养学生概述小说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小说叙事特点(尤其是小说三要素之情节构成)的了解;二是,承接本单元前五首诗歌“意象”学习的内容,通过研读文章中的物象,掌握学习“以小见大”的细节描写方法,进一步了解诗化小说是如何抒情的,本课时承担第二个任务。
【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在阅读小说时更追求紧张的情节、有趣的故事,可能会忽略小说中很多细节之美,也可能会疏于理解小说的深层意蕴。这两篇诗化小说的背景分别置于革命战争时期和社会转型期间,需要教师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去欣赏作者独特视角下的青春。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潜入文字之中,深入品味两篇小说的语言之美;
思维发展与提升:在比较思考中,总结两篇小说的“诗化”特点;
审美鉴赏与创造:在两篇小说中感受人性之美,理解两篇小说对“青春”的不同诠释。
【教学重点】
1.潜入文字之中,深入品味两篇小说的语言之美;
2.在比较思考中,总结两篇小说的“诗化”特点;
3.在两篇小说中感受人性之美。
【教学难点】
理解两篇小说对“青春”的不同诠释。
【教学方法】
圈点勾画、随文批注、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平板电脑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
以复习情节表格导入。(见PPT)概括共性,引出“诗化小说”这一概念。
环节二:文本探究
活动一:诗化小说与一般的小说不同,它往往情节简单,但充满诗意,你能说说这两篇文章的诗意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么?(圈点勾画)
预设:(1)俯瞰远观——景美如诗
《百合花》第4段: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现在虽放了晴,路上还是滑得很,两边地里的秋庄稼,却给雨水冲洗得青翠水绿,珠烁晶莹。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清鲜湿润的香味。要不是敌人的冷炮,在间歇地盲目地轰响着,我真以为我们是去赶集的呢!
(平板配乐朗诵并赏析:虽是战争题材,却没有硝烟战火、血雨腥风,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战地的自然风光,薄雾微浮,珠烁晶莹,绘成一首清新雅致的战地抒情诗。)
《哦,香雪》第73段: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满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
(平板配乐朗诵并赏析:拿到了宝盒的香雪第一次从审美的角度审视这里,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月光、大山、树林、小溪以及美丽的香雪,共同组成了山谷中最美的夜色,织就成一首柔美纯净的山水田园诗。鉴赏手法:这里的景物描写运用了多种感官如视觉、嗅觉、听觉等来具体描绘,鉴赏时应引导学生注意赏析方法。)
课文 意象 手法 意境 作用
《百合花》 青翠水绿的秋庄稼、清鲜湿润的空气等 视觉描写、嗅觉描写等 清新雅致 烘托人物心情
《哦,香雪》 月光、闪闪发光的小盒子等 视觉描写、对比等 柔美纯净
你觉得哪句诗比较符合这两篇小说的意境?(平板投票)
A、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D、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小结: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始终一致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即是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孙犁
探幽入微——青春如画
问:我们刚刚欣赏了整体的环境之美,也不能忽视细节的闪光之美,两篇小说都会反复出现一些细节,你觉得它们美在哪里?(教师示范两处,平板分组互动,先随文批注,再讨论交流,各组推举代表发言。)
预设:1.文章三提“百合花”
A.第33段“被子一拿出来,我方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的道理了。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
第44段“我看见她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
第59段“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B.百合花的细节不但描出了人物的风貌,也描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茅盾
明确百合花的含义:
(语言渲染)百合花白净纯洁、香气清幽,是新媳妇深明大义的无私,也是小通讯员舍身取义的高尚,更是那个时代人与人之间“肝胆相照、生死与共”的革命友谊。
2.铅笔盒一共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
A.24页第61段:其实,她们早知道桌角那只小木盒就是香雪的铅笔盒,但她们还是做出吃惊的样子……可在这儿,和同桌的铅笔盒一比,为什么显得那样笨拙、陈旧?它在一阵哒哒声中有几分羞涩地畏缩在桌角上。
25页第70段:香雪一面摆弄着铅笔盒,一面想着主意。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
26页 第73段: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
27页第76段: 她要告诉娘,这是一个宝盒子,谁用上它,就能一切顺心如意,就能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
B.明确铅笔盒的意义:
(语言渲染)铅笔盒诠释了青春的自卑、青春的梦想,更是青春追寻的象征,追寻路上的欢乐一定比到达目的地之后的满足更加结实!
小结:物象本身有自己的美,它可以是贯穿情节的线索,但主要是彰显人物之美,以此来表现小说主旨。
课文 物象 情感 手法
《百合花》 百合花 淳朴、无私、高尚,军民鱼水情,战友真挚情 细节描写 以小见大
《哦,香雪》 铅笔盒 香雪个人的青春,改革开放之初“香雪们”青春的梦想与追寻
活动二:这便是诗化小说,请结合这两篇小说的理解尝试总结一下。(平板讨论区交流意见)
 预设:1.诗化小说具有诗的审美目标,它或表现为整体构思上寓于诗情,或表现为局部的描写充满诗意。它是作家经过精心提炼而创造的某个独特形象、细节、特定氛围、场景的描写,充满浓郁的抒情气息。
  2.它凭借诗的隐喻、象征和主情性,让时间、心理变得交融浑然,情节淡化而富有诗意美。
  3.既有生活的具体实感、美感,又有引人思索的丰厚、博大的思想内涵。
活动三:诗化你的“青春”感悟。(平板拍照展示并深情朗诵)
环节三:课堂小结
青春之美,美在绽放的光彩,也美在追寻的过程。
环节四:布置作业
课下推荐阅读书目:鲁迅《伤逝》、沈从文《月下小景》
环节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