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海伦·凯勒之前的痛苦和之后的成就。
2. 培养学生围绕标题解读文本的能力。
3. 激发学生表达爱和散播爱的意识。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问答法,启发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黑板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围绕“再塑生命的人”这一标题,我们会生发出哪些疑问呢?
(设计意图:从标题入手,设疑导入,教给学生围绕标题解读文本的方法。)
二.品读
(一)谁需要再塑生命?
海伦·凯勒
(二)为何生命要再塑?
1.“当时的我,经过数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倦不堪了。”
可直接提取“愤怒、苦恼、疲惫不堪”等词语表现当时海伦·凯勒的状态。
(设计意图:学生会率先提取关键信息,以表明准确筛选信息的能力。)
2.还有哪些动作性词语表现当时海伦·凯勒的状态?
“我的手指搓捻着花叶,抚弄着那些为迎接南方春天而绽开的花朵。”
“搓捻”、“抚弄”体现海伦·凯勒紧张不安。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外显动作性词语的赏析来感受海伦····凯勒内在的心理。培养学生由表及里的鉴赏能力。)
3.海伦·凯勒也想让朋友设身处地地想象自己当时的心理状态。请勾画并朗读语句。
“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你的心怦怦直跳,唯恐意外发生。”
可见六岁的孩子对外部世界充满了好奇,但生理缺陷却关闭了她接触世界的大门,多么“迷茫、紧张、脆弱”啊!
(设计意图:作者采用呼告的方式,想让读者感同身受地理解自己当时迷茫、紧张、脆弱的心理。)
4.“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把自己比作大雾中的航船,可见紧张、迷茫;航行时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可见无助。
(设计意图:通过本句的分析,培养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
5.“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
通过描述“我”的心理状态,可见海伦·凯勒想要改变自己是如此的急迫。不安现状,想要改变自己,说明海伦·凯勒多么有进取心啊!对于这个孩子,此时的安妮·莎莉文老师是多么重要啊!
(设计意图:本句近乎呐喊,用朗读法让学生深切感受海伦·凯勒想要改变自己命运的急迫。)
6.小结:“愤怒、苦恼、疲倦不堪、紧张、迷茫、不安、无助、焦急但有进取心”是此前海伦·凯勒的状态。表明再塑生命已迫不及待。
补充资料:
海伦·凯勒是一个又聋又盲又哑的人。她出生后19个月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使她昏迷不醒。当她苏醒过来,眼睛烧瞎了,耳朵烧聋了,嘴巴也发不出声了。直到六岁零九个月遇见安妮·莎莉文老师,之前的状态维持了5年多的时间。
(设计意图:小结有利于整合之前所分析的2段文本,“归纳整合”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适时的补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三)谁来再塑生命?
安妮·莎莉文老师
(四) 如何再塑生命?
1.给予拥抱,表达关爱(略写)从心里已经接受了安妮·莎莉文老师,她在文中说到“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可见安妮·莎莉文老师懂得儿童心理,首先取得儿童信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2.触物拼词,展现智慧(详写,波澜有致)
⑴懂得儿童心理:“第二天早晨,莎莉文老师带我到她的房间,给了我一个布娃娃。”一个布娃娃使海伦·凯勒对老师产生了亲切感。
⑵善于把握教育时机,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①“我玩了一会儿布娃娃,莎莉文小姐拉起我的手,在手掌上慢慢地拼写‘doll’这个词,这个举动让我对手指游戏产生了兴趣,并且模仿着在她手上画。”
②“有一天,莎莉文小姐给我一个更大的新布娃娃,同时也把原来那个布娃娃拿来放在我的膝上,然后在我手上拼写‘doll’这个词,用意在于告诉我这个大的布娃娃和小布娃娃一样都叫作’doll’。”
③“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
⑶极富耐心、温情:“面对大发脾气、摔碎布娃娃的我,莎莉文老师把洋娃娃碎片扫到炉子边后,便领着我到外面暖和的阳光里去了。”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的分析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事件的能力以及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能力,增强对文本的感悟和理解)
(五) 再塑生命的效果?
1.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2.激发起我的求知欲。“我开始以好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 可见在莎莉文老师的耐心引导下,海伦·凯勒的学习终于迎来了质变。
3.激起爱护生命、感恩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碎的布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他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对摔碎大布娃娃一事,深感后悔。这也是海伦·凯勒第一次产生了悔恨之情。她认识到万物皆有生命,对生命带有感恩之情。
4.感受到充实、美好、喜悦、幸福,充满力量,对未来充满希望。“那一天,我学会了不少词。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补充资料:影响伴随一生
她喜爱读书,喜欢骑马、游泳、划船,酷爱戏剧表演,靠着不屈不挠的意志,学会了唇读,以优等的成绩完成了世界名校哈佛大学的学业。
1936年,和她朝夕相处五十年的老师离开人间,海伦·凯勒非常伤心。海伦知道,如果没有老师的爱,就没有今天的她,决心要把老师给她的爱发扬光大。于是,海伦·凯勒跑遍美国大大小小的城市,周游世界,为残障人士到处奔走,全心全力为不幸的人服务。安妮·莎莉文老师把最珍贵的爱给她,她又把爱散播给那些不幸的人,带给他们光明和希望。
(设计意图:除了分析归纳课本中“触物拼词”的巨大效果,还拓展了之后安妮·莎莉文帮助海伦·凯勒取得的成就以及老师去世之后,海伦把老师给予的爱内化为行动——散播爱。)
三.延伸
海伦·凯勒自己说:“要是没有老师,我不知道能做什么。”安妮·莎莉文老师把毕生的爱给予了海伦·凯勒,海伦·凯勒又把“大爱”散播给了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分发爱心便利贴)请学生把“爱”来表达,粘贴在黑板的心形图案中,让爱更加丰富和多彩。
(设计意图:学习了本文,除了培养学生能力以外,还需不忘“立德树人”这一根本宗旨,尽情地让学生拥有爱并创造机会表达爱。)
四.作业
以“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为题,写300字的小练笔。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是语文学习的一条途径。分析鉴赏完文本之后,是时候让学生写一写了,正所谓“情之所至,文自流淌”。由学习到迁移本身也是学生写作能力和情感升华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