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基本信息
学 科 历史 年级 高二
课 题 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所属单元 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教学以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单元教学”为出发点,对单元和单课内容主旨的淬炼,处理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内容之间的关系。在唯物史观指导下,依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以一定的时空为界限,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帮助学生了解近代西方法律的渊源、发展以及西方宗教伦理与教化,引领学生认识法治和德治在近代西方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和影响,从而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实现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教育价值。
教学背景分析
课标要求 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基本特征,知道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教材分析 本课是选择性必修1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中的第2课,主要介绍了近代西方法律制度出现的历史背景、特点以及宗教伦理与教化。 单元概述及与本课的关联: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国家的统治工具,着眼于防范与惩处。教化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着眼于教育和引导。两者相辅相成,共同规范社会秩序。西方法律发展有自己的路径,在罗马法的基础上,英国和法国分别发展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强调司法独立、保护个人权利。成为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工具。西方的教化主要是宗教伦理精神。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基本特征,知道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本课包括三个子目。第一子目“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叙述了西方古代至近代法律制度的发展沿革,重点介绍了罗马法和日耳曼法,以及英美法系、大陆法系这两大具有鲜明特点的法系的形成过程,其中突出了几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有重要标志意义的法律和几个重要时间节点。第二子目“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从理论和司法实践层面介绍了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并对近代西方法律制度进行了辩证和客观的评述。第三子目“宗教伦理与教化”重点分析了基督教在中古时期发挥的作用,以及它对近代西方历史发展的影响。三目之间环环相扣,体现了不同时期的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基本规律。
学情分析 通过之前《中外历史纲要(下)》的学习,学生对古代罗马帝国的兴衰、中古时期西欧的社会状况、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等内容有一定了解。但是,对于长时空下历史事件之间的逻辑较难把握,欠缺利用唯物史观多角度分析近代西方法律制度影响的能力。对于本课出现的新概念,如日耳曼法、教会法、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等,学生缺乏知识基础,生活经验也相对有限,还需要进一步搜集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其内涵及特征。
学习目标 能够运用时间轴,世界法系分布图梳理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学会将具体的法律制度放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内去考察,认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进一步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是西方历史发展的产物,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能够说出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局限性,认识到近代西方法律制度是随着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学会史论结合、客观全面地看待历史问题。 能够认识近代西方法律和宗教伦理在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中发挥的作用,通过对其局限性的认识,增强学生对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了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基本特征。 学习难点:辩证的认识近代西方法律与西方宗教伦理教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运用近代西方司法史上的一个经典案例导入新课。近代西方法律究竟有哪些原则?这些原则是如何形成的? 通过设置情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学习内容。
任务一: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形成 (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说到近代西方法律,大家知道它的源头是什么?——罗马法。那什么是罗马法呢? 1.罗马法 (1)罗马法发展概况 教师出示材料并结合罗马法形成与发展线索图简述罗马法发展历程。 (2)罗马法的特点及对近代西方法律的影响 过渡:为什么说罗马法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呢?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罗马法有哪些特点。 出示材料并设问请学生思考:材料反映出罗马法有哪些特点?完成思考1。 2.日尔曼法与(基督)教会法 出示中古时期西方法的发展时间轴,讲述日尔曼法与(基督)教会法的发展历程,以及罗马法的复兴。 出示材料,概括日耳曼法和教会法的特点。 出示材料并提出问题:为什么11世纪后罗马法会再度复兴。 (二)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形成 1.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形成 出示“英美法系、大陆法系的形成”时间轴、近代世界法系分布图,带领学生梳理两大法系的形成过程,完成思考2。 出示近代世界法系分布图,观察两大法系的分布。 2.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各自的特点 请学生结合教材51页“历史纵横”分角度总结两大法系各自的特点以及共同之处,完成思考3。 结合时空轴,梳理线索,渗透时空观念水平2:能够利用历史年表等方式对相关史事加以描述。 学生阅读史料,从宏观目录到微观内容,分析总结罗马法特征。为后面进一步分析理解西方近代法律原则做好铺垫。 运用时间轴,帮助学生认识西方法律发展进程中的时间定位。 通过马克思这段材料的分析,帮助学生认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进一步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是西方历史发展的产物,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渗透唯物史观素养水平3: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学习中,并将其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运用地图,帮助学生认识西方法律分布和影响的空间定位。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帮助学生学习分角度比较分析的方法。渗透时空观念水平4:能够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对其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在此基础上作出合理的论述。
任务二:探究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 出示材料:案例分析——洛克纳诉纽约州案 通过材料研读,使学生对案件的背景、审判过程和结果有更进一步的了解。然后布置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1)思考1:该案例反映出近代西方法律制度有哪些基本特征?(思路:充分提取材料信息,分角度归纳特征) (2)思考2:你如何认识该案的判决结果? 通过生生互动解决问题,通过代表汇报呈现探究成果。 教师进一步分析并总结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并进一步出示材料帮助学生认识近代西方法律的局限性;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是本课一个教学重点。 1.与导入内容相呼应,充分运用“洛克纳诉纽约州案”这一典型案例,通过分析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提升学生史料分析的能力。 2.通过讨论与回答,形成不同认识间思维的碰撞。另外,这种方式还可以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品质。 3.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引入相关观点,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的历史思维。 4.通过对其局限性的认识,增强学生对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 渗透历史解释水平2:能够对个别或系列史事提出自己的解释;能够在历史叙述中将史实描述与历史解释结合起来。
任务三:分析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过渡:法律着眼于防范与惩处,它为人们设置了底线,告诉你什么是坚决不能做的。在社会治理中,除了采用法治的手段,还需要采用教化的手段,对民众进行教育与引导,告诉人们可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在西方,谁来承担教化的职责呢?主要是宗教,尤其是基督教 (一)宗教改革前,宗教伦理教化作用的体现与影响 出示材料并完成思考1:结合图片信息,思考宗教改革前,宗教伦理教化作用的体现与影响。 (二)宗教改革后,新教伦理及其影响 出示材料并完成思考2: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发展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宗教改革后,宗教伦理教化作用有哪些体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运用经典著作的结论帮助学生认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 进一步理解新教伦理是与西方中世纪以来阶级关系变化,特别是新兴资产阶级的需求相一致的。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体现。渗透唯物史观素养水平3: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学习、探究中,并将其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本课 小结 对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的认识(法律的本质、法律与宗教伦理发展的原因、趋势等)。 运用时空轴梳理史实,帮助学生学会将具体的法律制度放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内去考察。提升时空观念。 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法律与教化的演变,体现了不同时期的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基本规律。
板书 设计 正板书: 副板书: 罗马法特点 近代西方法特点
作业设计
思考并回答问题: “法律总是体现着其创造者的世界观”。课下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53探究与拓展中的材料,联系本课所学,谈谈你对法律的认识。 评价指标:历史解释素养水平2:能够选择、组织和运用相关材料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对个别或系列史事提出自己的解释;能够在历史叙述中将史实描述与历史解释结合起来。
-3-